第二辑 宣传推行新法接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95&rec=77&run=13

建国初期,旧法接生在全省相当普遍,新生儿死亡率也比较高。为保证产妇和新
生儿的健康,各级人民政府和妇联组织把推广新法接生作为妇幼卫生保健工作的重点。
早在1949年4月,渤海区妇联为推行新法接生,行署和平医院举办了助产人员训练班,
每期40~60人。从1950年起,妇联配合卫生部门全面推广新法接生的工作,妇联主要
负责宣传教育和组织发动工作,卫生部门侧重于技术推广。各级妇联通过召开会议、
印发通俗读物、街头宣传、举办卫生知识讲座和图片展览、组织接生员入户宣传等形
式,宣传旧接生法的危害和新接生法的好处,并积极开展了对旧接生婆的改造工作。
1950年,各级妇联配合卫生部门开办了接生员训练班。据不完全统计,在农村共训练
旧产婆1678名,经过训练,这些人不但会用新法接生,而且能做宣传工作,并配合政
府施种牛痘1134517人,减少了小儿的死亡。在城市,据徐州、烟台、新海连等地统
计,1950年共训练了1381名产婆。青岛、徐州妇联还组织了公私营医院的助产士为贫
苦妇女进行产前检查和减、免费接生治病。
1951年春,省妇联配合有关部门,在历城县进行了重点试验改造旧产婆、训练接
生员和推广新法接生工作,经过半年试验,便向各专区、各县推广。同年,全省11个
专区配合中心卫生院共改造旧产婆1748人,农村配合卫生部门训练旧产婆5000余名。
各地还普遍开展了妇婴卫生宣传工作,仅据上半年统计,全省共举行妇幼卫生展览1
9次,观众达341152人;放幻灯125次,观众10143人。1951年冬,省妇联传达全国妇
联妇女儿童福利工作会的决议后,全省各级妇联配合卫生部门,利用展览会、母亲会、
宣传棚等形式大力宣传妇婴卫生及育儿常识,并动员城市中604名助产士到工厂和农
村开展普及新法接生工作,全省约有8万人受到教育。各级妇联印发了38.7万本宣传
小册子及20万份宣传单。到1953年,全省共训练接生员4万多名,每乡平均有1~2名
接生员。通过推广新法接生,搞得好的地区,基本消灭了破伤风。据泰安县十三区统
计,1952年出生的1130名孩子中,用新法接生的750人,约占66%,其中“四六”风
死亡的只有4人。1953年4月,据历城接生员训练前后的调查比较,婴儿死亡率由2 3
%下降到2.4%,死于“四六”风的由占死亡儿童总数的70%减少到0.3%。昆嵛县五
区孙念华自1952年参加接生员训练后,至1953年10月接生的74个孩子,除了3个产前
死亡在胎内外,其余的均健康成活。
到1954年5月,青岛市采用新法接生的已达到80%以上,但从全省总的情况看,各
地发展很不平衡。 为此,省卫生厅与省妇联于6月召开了妇幼卫生专门会议,重点研
究了接生员管理、联合妇幼保健站领导及开展妇幼卫生宣传,举办卫生常识培训班等
工作。随后,各专区、县妇联密切配合卫生部门进一步加强了普及新法接生工作。到
1954年底, 全省接生站发展到8080处,各城市采用新法接生的约占到70%以上。为了
减轻产妇生产的痛苦,许多医院还在部分产妇中试行了苏联先进的无痛分娩法。同时,
各地还重视加强了婴儿预防接种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1950年-1954年,全省幼儿接
种卡介苗267225人,注射白喉预防针1240513人,城市和农村的婴儿都较普遍地接种
了牛痘,注射了白喉、百日咳等预防针,儿童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1955年2月3日,全国妇联通报了徐州妇联福利部关于杨庄乡妇代会帮助接生员,
推广新法接生的经验。据统计,1955年,全省农村建立起接生站6400多个,训练接生
员和改造旧产婆4万多人,接生员采取新法接生的占90%以上。1956年,全省接生员发
展到53700名, 比1953年增加了192%,女助产士927人,比1949年增加1158%,比1953
年增加105%, 农村基本上达到乡乡都有接生站;婴儿死亡率由23%降低到2.7%,其中
因破伤风死亡者由70%降至0.3%。1957年,全省接生员达到58397人,女助产士1270人。
到1959年, 全省训练助产员7万余人,各地基本达到了普及新法接生,城乡产妇的产
褥死亡和婴儿的脐带风死亡已基本消灭。进入60年代,普及新法接生工作改由卫生部
门单独负责。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全省新法接生普及面不断扩大。
“文化大革命”中,很多妇幼保健设施被破坏,接生员被撤走,妇幼卫生事业受
到很大破坏。“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遵照国务院[1978]38号文件要求,全省大力
普及新法接生, 妇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宣传发动工作,使新法接生率达到97%,
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下降到1‰以下。烟台、昌潍、泰安、临沂、德洲、济南、青岛、
淄博、枣庄等9个地市和90个县新法接生达到了全面普及。1977年-1978年,全省为儿
童进行牛痘、天花、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乙脑等预防注射7800多万人次,新生儿
接种卡介苗已形成制度,新生儿死亡率大大降低。1980年,全省共接生838596次,其
中活产数838192, 新法接生数824859,新法接生率达到98.4%。1980年以后,各级妇
联协同卫生部门又在普及新法接生的基础上开展了围产期保健,对孕妇实行系统管理
和监护。青岛市于1981年建立了围产协作组,按照划区医疗和就近就医的原则,对分
工范围内的孕妇,各医院实行了“卡片制”。到1986年,全省有121个县区开展了围
产期保健工作试点,并有310个乡镇开展了婚前保健和妇女、儿童保健系统化管理程
序试点。 是年, 全省共接生980387次,其中新法接生数974187,新法接生率达到9
9.4%,全省12岁以下儿童中有170多万人实行了计划免疫,建卡率达95%。到1989年,
全省有92个县1006个乡镇实行了妇幼保健程序化管理,约占全省乡镇总数的40.92%。
烟台、威海所属15个县(市、区)全部实行了妇幼保健程序化管理。1992年,新生婴儿
死亡率由建国初期的200‰下降到37.01‰,孕产妇死亡率由1949年的15‰下降到0.5
052‰,儿童计划免疫率达85%以上。随着全省卫生事业的发展,旧的接生方法被消除,
新的接生方法在全省城乡广泛推行,产妇和新生儿健康水平得到了稳步提高。199 3
年,全省实行新法接生率达到99.2%,城市妇女住院分娩率达85%,农村达61.9%,
城市妇女孕期按医嘱进行检查的达82%,农村达57%。1995年统计数据,全省98.1%以
上的县(市、区) 开展了婚前医学检查,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0.315‰,比1990年下降
了48.19%;5岁以下儿童、婴儿死亡率分别下降到32.35‰、2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