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参加农业生产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95&rec=37&run=13

为保证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在一切为了前线的号召下,全省妇女积极参加田间
劳动。1948年春,全省面临严重灾荒,在“不荒掉一亩地,不锇死一个人”的号召下,
文登县、海阳县、牟平县有181700名妇女整半劳力投入农业生产。经过战争摧残的莱
西县,在劳力畜力奇缺的情况下,全县妇女劳力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完成
70万亩地的收种任务,并且消灭了荒地7万亩。1949年4月16日,冀鲁豫边区妇救总会
发出普遍发动妇女放足, 积极参加农业生产的号召。4月20日,费县县委召开全县妇
女干部会议,总结了妇女在生产救灾中的成绩:近两万名妇女参加春耕生产劳动,翻
地2542亩,锄麦5841亩。这年莱东县有14000余名妇女参加春季生产,据128个村的不
完全统计:妇女锄小麦18931亩,耕地4544亩,刨地9954亩。莱阳县94700多名妇女参
加田间劳动,占妇女劳力总数的81.2%,锄小麦35194亩,剜小苗13219亩,还参加抗
旱浇地、除虫等农业劳动,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
1950年,全国妇联在提出本年度妇女运动的方针、任务时指出:妇联干部要以最
大的努力发动和组织妇女参加生产,这是妇女工作的中心环节。全省各级妇女干部努
力贯彻这一指示,发动农村妇女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当年上半年,在老区参加农
业生产的妇女已达妇女劳动力总数的50%~70%。据惠民专区4个县统计,妇女整半劳
动力231980人,参加农业生产的119283人,占妇女劳动力的50.4%。在工作较好的老
区,参加农业生产的妇女劳力达到80%以上。参加变工组织的亦有所增加,广饶县妇
女总人口155222人,整半劳力66569人,下坡劳动的38751人,其中有组织的14752人,
占参加劳动人数的39%强。
1951年-1952年间, 全省参加农业生产的妇女人数又有显著增加,成为农业劳动
中的主力军。全省1200万妇女整半劳力平均有80%以上参加农业生产,较好的文登、
莱阳、 沂水、临沂地区及其他专区的部分县、区妇女参加农业生产的占妇女劳力的8
5%~90%左右,在一般地区有80%的妇女参加农业劳动,在工作基础较差的地区,也
有50%~70%的妇女参加。在农业生产中妇女参加主要生产劳动的(顶整劳力) 人数,
据1952年统计, 全省有500多万名,占妇女参加农业生产总劳力的41%以上。同时,
妇女劳动范围进一步扩大,由参加季节性辅助劳动走向参加农业的主要劳动,如耕、
耩、 耙、锄、收割以及技术性的浸、选、换种、修棉、治虫、点种等。据泰安专区5
个县22个区15个乡的统计, 有534名妇女参加耕地4887亩,13922名妇女参加刨地947
8亩。 德州专区1951年春共锄麦田661520亩,其中妇女锄了454296亩,占麦田总数的
68.5%。1951年春,临沂专区6个县54个区的62898名妇女订立了爱国增产计划,郯城
4个区有3人向全国全省应战, 有540人在全县挑战、应战。招远县贾家村刘淑欣玉米
亩产高达1024.6斤,成为全县第一个丰产户。不少地区在1952年春因男劳力投入挖河
工程,春耕、春种、夏锄等农业生产任务主要由妇女承担。即墨四、六、七区春耕时,
每天有四五千妇女下地劳动,并提出“疏河、打井,生产两不误”的口号。
1955年,在农业合作化运动高潮推动下,省民主妇联对农村妇女参加田间劳动进
行了精心指导,根据三种不同类型的社存在的不同问题,确定重点进行工作。如第一
类社主要是强调同工同酬,合理使用妇女劳力,注意解决家务、孩子与田间劳动的矛
盾问题;第二、三类社主要是加强、巩固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生产潜力
的挖掘等等。通过这项工作,全省18万个社中,发动妇女较好的社,绝大多数妇女都
参加田间劳动,统一安排和使用劳动力,尤其是在实行包工包产后,实现男女同工同
酬原则的社,已由春天的15%增加到50%以上。全省约有70%的整半妇女劳力投入了
冬季生产。不少地区妇女展开了乡与乡、社与社、队与队之间的劳动竞赛和红旗竞赛
活动。她们和男人一样参加了打井、修渠、翻沙、刨地、植树造林等农田水利基本建
设的劳动。据临沂、东阿、寿张及莱阳的260个社统计,即有23660余名妇女参加打井,
其中仅寿张县曹楼乡600名妇女即打井1300眼。有89600余名妇女参加深翻地、刨地和
耕地。 各地妇女还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仅历城县妇女植树就达14289亩,
全省出现了许多以妇女名字命名的“妇女林”、“妇女井”。同年冬季,各地大力开
展养猪积肥运动。 据昌潍专区12月份101个乡统计,妇女已买猪1171头。各地妇女为
了养猪积肥大力积存饲料, 仅据荣城、昆嵛和临沂岔河区、历城3个乡统计,妇女积
各种干菜达22531600余斤, 按1200斤干菜养一头猪,共计能养18776头。在妇女群众
中开展的积肥运动,仅据寿张、潍县12个区、胶南县6个乡的不完全统计,14536名妇
女共积尿肥浇小麦103200亩。
1956年,妇女参加生产的人数比任何一年都多。据统计,一般社妇女出勤人数占
妇女劳动力的80%, 比1955年提高了20%~30%;参加生产的时间也长了,不少妇女
由过去参加季节性劳动, 转为长年劳动,妇女全年一般能做到80~120个左右的劳动
日,比过去增加了1~2倍。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妇女学技术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
技术水平有了相应的提高,很多妇女不仅学会了锄地、收割、间苗、补苗等一般技术,
而且还学会了栽培和管理水稻、扶犁、使用新式农具、合理密植、人工玉米授粉等较
高的新技术。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18213名女农业技术员,2258名新农具手。在棉
花集中产区,妇女都担负着主要劳动。妇女的劳动效率也大有提高,据几个地区的情
况看, 较好的社妇女劳动工日占全社总劳动工日的30%~40%,最好的占50%,一般
的占25%左右。
1957年,全省广大妇女参加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全省农村有妇女整半劳
力1440万人,参加田间劳动的1224万人,出勤率在90%左右,劳动日比过去提高几倍。
养猪积肥、麦田、棉田、黄烟管理的任务80%由妇女承担。本年度根据4个专区、7个
县、 4个郊区统计,参加积肥的妇女达3001820人,共积肥3964144车;据3个专区、4
个县、4个郊区统计,共有2593655人参加锄麦,锄麦25788631亩;据3个专区、5个县、
2个郊区统计,参加浇麦的妇女2180231人,浇麦4405553亩。
1958年4月,省妇联为了实现省委提出的“二、三年内实现八化,改变山东面貌”
的奋斗目标,号召全省农村妇女要积极参加学习农业纲要四十条和农业社的生产规划,
并为实现这个规划而努力奋斗。同时提出了必须深入挖掘妇女劳动潜力,动员农村妇
女整半劳力都应当根据合作社的需要积极出工,积极学习生产技术,提高劳动本领;
大力开展养猪积肥运动,发展各种家庭副业生产,增养家禽、家畜。
在技术革命方面,全省妇女发扬了敢想、敢说、敢作的精神,发明和改革了不少
耕作农具、 运输工具等,在滚珠轴承化运动中也发挥了重大作用。据不完全统计,1
958年全省有40万名妇女创造和改造了近16万件工具。 红专学校、农业研究站的女学
员、技术员,成了向广大妇女群众传授技术的主要力量。高唐县鲁伟人民公社的科学
研究站,向妇女传授了棉花保铃保蕾的经验,保证了该社棉花大面积的丰产。
在技术革新中,有不少妇女成了尖兵和能手。“二英一芹”,就是技术革新中的
代表。“二英”是掖县先锋人民公社的张焕英、王克英,“一芹”是高唐县三十里铺
人民公社的刘淑芹。张焕英是掖县先锋人民公社的技术组长,她和全体组员在党支部
的领导下,学会了小麦、玉米等各种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法和人工辅助授粉,还在实验
田里开始农业科学研究工作。她们进行了小麦品种播种量、杂交、施肥量、种子处理、
品种观察、改良土壤、防止小麦倒伏等项试验。王克英是养猪场的场长,经过刻苦钻
研,学会了一套较完整的科学饲养管理方法。刘淑芹是有名的“钢姑娘”,她带领12
名青年, 创造与改制了脚踏水车、畦田分土机、人力发动钢磨机、多头喷雾器等9种
工具,提高效率1~3倍。“二英一芹”是全省女社员在技术革命运动中向科学进军的
好榜样。 通过开展学习“二英一芹”活动,全省参加农业技术改革的妇女达33629 7
人, 完成农业技术改革共计183986件。全省有120万名妇女参加了试验田的劳动,有
154735名妇女担任养猪场的饲养员,养猪场数达到17046个;全年共植树535万亩,其
中妇女参加人数达500多万人。
在水利建设方面,自1957年冬至1958年春,全省广大妇女在各地党委的领导下,
在兴修农田水利与穷山恶水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几个专区的调查统计,
全省数百万水利建设大军中妇女约占30%左右,有些地区妇女占到40%,个别公社达
到60%,如邹平县在兴修最大的一个地下泉水库(命名“三八”水库)时,有1000名工
人参加, 其中女工600名。不论是大型或是中、小型水利建设工地上,妇女与男子都
并肩作战,她们意志坚强,干劲冲天,不怕艰难困苦,组织各种英雄队、突击队、钢
铁队、火箭队、冲锋队、开山队等等,活跃在工地的各个角落,她们的口号是:“不
怕天冷和地冻,我们劳动一点不放松;水结冰、冰不住我们的决心,天再冷、冻不住
我们的信心,不怕苦不怕难,艰巨的任务咱们跑在前”。许多妇女在紧张的劳动中,
轻伤不下火线,较大的伤包扎一下再干。在水利建设的实际锻炼中,妇女学会了许多
技能,如打机井、测量工程、推石头、爆破、打夯等等。在完成这些任务中,她们除
了和男子共同劳动以外,还单独打了一部分妇女井、修建了不少三八塘、坝、池和水
库,出现了许许多多先进集体和英雄模范。如邹平县在修建“三八”水库工程中,涌
现出50多名出色的女模范。长清县崮山人民公社东风水库上的女英雄贾秀兰,济南历
城县南郊人民公社治黄英雄张连英,即墨县曙光人民公社副主任菊秀仙,莒县幸福人
民公社王中美、张传祖等等,都是出色的水利建设英雄模范。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
各种类型的妇女突击队成员9288271人,其中英雄模范人物有597813名。
1959年,在农业生产方面,妇女更是一支强大的主力军,凡是有劳动能力的妇女,
几乎全都参加了人民公社的各项劳动,出勤率达到90%左右,农忙时高达100%。妇女
劳动工日占总劳动工日的40%~60%。 涌现出战胜沙荒夺取大面积高产的寿张铁姑娘
队,征服穷山恶水的谢秀莲,农业土专家张焕英,养猪能手叶秀兰,女拖拉机手董力
生等。但是,由于“左”的错误影响,许多地区在农村工作中,忽视妇女的自身特点,
盲目提倡和鼓励妇女参加超越自身条件的体力劳动,损害了妇女的身体健康,影响了
生产。 5月12日,省妇联再次发出号召,在全省妇女中深入开展“二英一芹”运动,
积极投入技术革新为中心的生产高潮。
1960年3月16日,省妇联副主席戴彬率领全省49名女饲养员参观学习了诸城石门、
桃元、 栗行、吕标等公社的4个妇女养猪繁殖场仔猪多胎高产的经验,并推广全省。
广大妇女饲养员钻研饲养技术,大搞科学配种,人人争做三员 (即饲养员、防疫员、
接生员)。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妇女养猪场发展到15116个,妇女饲养员达112601名,
在饲养管理水平上有很大提高。农村各级妇联采取社员大会、地头会、座谈会、黑板
报、广播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动员妇女投入心红手巧运动。许多社队妇女制定了家庭、
夫妻、个人争做全家红、夫妻红、个人红的竞赛计划。开展了赛思想比干劲、赛速度
比质量、赛干劲比技巧、赛团结比协作、赛工效比安全的队与队、组与组、人与人的
对口对手五比五赛。据沂水、汶上、泰安等地的部分社、队不完全统计,被评为集体
红的有25个, 夫妻红的有28对,个人红的有21325个,给广大妇女群众树立了榜样,
出现了人人创奇迹,个个争当红色英雄的新局面。全省参加抗旱、麦田管理的妇女占
总劳力的70%。临清市妇联以生产为中心内容,号召全市妇女开展心红手巧运动,广
泛进行宣传教育,行行业业树立标兵,全市妇女掀起你追我赶争当红旗手热潮。据统
计,全市有12000多名妇女参加农业科学研究,有60000名妇女参加各种技术学习,出
现农业土专家2610名,革新大小工具21000多件。省妇联于7月将临清市妇联开展心红
手巧运动的经验印发各地。
1961年-1962年间, 为贯彻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全省
各级妇联带领灾区妇女积极开展生产自救,节约度荒,重建家园,使生产逐步恢复发
展。 同时认真纠正了1958年-1960年期间,在发动妇女参加生产时存在的极“左”倾
向,注意照顾妇女的生理特点和解决妇女的特殊问题,重新调动了妇女的生产积极性。
1962年三秋大忙时, 全省妇女参加集体生产的出勤率高达80%~90%。据莒南、临沂
等9个县统计, 妇女出勤率占女劳力总数的87%。由于广大妇女积极参加集体生产,
有不少人被评为五好干部和五好社员。 据沂水、临沂、莒南、阳谷等5个县统计,共
评出五好干部10155名, 其中女五好干部占干部总数的34.2%;据2个县8个大队的统
计,共评出五好社员33478名,其中妇女五好社员占总数的41.62%。
在1964年冬至次年春季的积肥、造肥、三田建设中,全省参加生产的妇女占妇女
劳力的60%~80%,是1958年以来最多的一年,参加三田建设的一般占30%~40%。
1966年的三秋生产中, 妇女出勤率达到95%以上。章丘县槐化林大队369名女劳
力全部出勤, 完成了300亩高粱、600亩大豆和300亩玉米的收打任务,腾出了男劳力
投入抗旱种麦第一线。宁津县虎皮张公社尹毕曹妇代会带领10名妇女完成了30亩小麦
高产田的播种任务。成武县田集公社每天参加打井的有8000人,其中妇女有3200人,
占总人数的40%,4天打井402眼。
“文化大革命” 期间, 广大农村妇女仍坚持生产,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发扬
“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革命精神,艰苦奋斗,改天换地,敢打敢拼,涌现出了大
批开山劈岭的铁姑娘队,改造山河的娘子军连,战天斗地的女闯将和做出优异成绩的
妇女植棉组、养猪场等。滕县全县13处公社(镇),共组织铁姑娘连、“三八”妇女营、
“三八” 战山河兵团等妇女专业队6000多个,一冬春开挖“三八”河4条,全长23华
里; 修“三八”路150条,全长973华里,新建“三八”养猪场183个。并和男劳力一
道建大寨田52000多亩, 改造涝洼地130000亩。莱阳县大夼公社“三八”红旗岭战斗
团1974年11月建立后,全团1300名妇女同男劳力一起,奋战两个冬春,在青石岭上整
出了1250亩大寨田。 1975年,粮食单产1034斤,比1974年增加520多斤;花生单产42
0斤,比1974年增加214斤。荣成县大渔岛大队“三八”渔船的团员们,冲破旧习惯势
力的束缚,战胜了一次次恶风险浪,靠拚命精神,连年夺得高产。独立作业后,连续
三年创出全县同马力船的最高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