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委会成员名单、编纂说明、目录、编后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95&rec=113&run=13

山东省志·妇女团体志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山东人民出版社
二○○三年·济南

编纂说明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实事求是地记述山东妇女运动发展史。
二、本志上限为1919年,下限为1994年底。
三、本志采用篇章结构,章下设节。述、记、录、图、表并用,以志体为主。
四、本志民国以前采用历史纪年,括注公元纪年,民国以后采用公元纪年。
五、本志统计数字使用现行法定计量单位,少数资料为保持原貌仍用旧制,并以
括号注明。
六、本志所用资料,主要来自省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和省妇联工作档案,各
种数据来自省统计局和省妇联工作档案。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名誉主任 张高丽
顾问 王众音 马连礼
主任 韩寓群
第一副主任 蔡秋芳
副主任 刘忠泉 刘宗元 王庆新 王启信 朱文玉
胡述安 王凤胜 倪永康 尹慧敏 单宗杰
刘秋增
委员 张传亭 张万堂 齐涛 姜代晓 宋文平
阎兆万 邢玉斗 左敏 刘长允 杜昌祚
车吉心 王存荣 姜明文 陶滋年 姚学政
张奎明 何荣德 王兆成 许金题 孙邦信
金明善

《山东省志》总纂组
顾问 李化诚 史学通 黄子良
总纂 刘秋增 孙其海
副总纂 马福震 夏照林
编纂 朱友刚 李坤 李天程 林秀玲 蒋庆立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1981年)
主 任 王众音
副主任 张子明 于克颖 许剑波 辛 玮 狄井芗
方 正 刘汉彬 刘长明 张家骅 陈芳彬
宋 英 谭 天 崔 介 靳星五 王仲荦
委 员(按姓氏笔画为序)
马光华 马耕农 尹涛 王炳琴 王希坚
王华民 王力生 王力翔 王伯群 王学强
田勤耕 孙笑生 孙书义 刘翔鸥 刘献林
刘元勋 刘兰英 刘本奎 毕 健 安作璋
李恒奎 李汉英 李青田 李士钊 陈锡德
谷 前 苏克强 张全景 张逊三 张晓枫
张云昌 赵宏弼 赵俊堂 杨再文 杨维屏
周坚夫 周子明 所梦九 单程 金宝珍
金松源 柳 青 侯连三 席星加 柴 诚
徐 刚 秦永文 高金兰 梅 枫 鲁 萍
鲁在瑄董海山 路 遥
顾 问 杨希文 郑鹤声 张维华 廉立之 冯毅之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1984年)
主 任 王众音
副主任 张敬焘 张子明 于克颖 刘守璞 刘汉彬
席星加
委 员 周文彬 李富章 韩福元 尤芳湖 张家骅
刘雨温 高维真 肖 洪 陈芳彬 齐松涛
季星如 程湘清 石洪印 史学通 黄子良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1988年)
名誉主任 王众音
顾 问 张敬焘
主 任 赵志浩
第一副主任 宋法棠
副 主 任 马连礼 于克颖 张子明 刘守璞 王修智
李化诚 席星加 张守富
委 员 周文彬 刘守杰 王科三 韩福元 丁学超
易元秋 赵锦良 郭长才 周文昌 杨传升
王永清 季星如 刘志厚 刘雨温 吕可英
于占德 石洪印 王焕清 史学通 黄子良
孙其海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1993年)
名誉主任 姜春云
顾 问 王众音 张敬焘 马连礼
主 任 赵志浩
第一副主任 吴爱英
副 主 任 王科三 王克玉 陈光林 刘忠泉 王启信
张守富
委 员 林书香 韩永禄 张 龙 曹道泉 柏继民
杨传升 吕可英 于占德 易炳炎 刘学德
石洪印 赵锦良 于永旭 徐 力 宋存胜
陈建坤 刘金江 周文昌 刘仁象 史学通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1995年)
名誉主任 赵志浩
顾 问 王众音 张敬焘 马连礼
主 任 李春亭
第一副主任 吴爱英
副 主 任 王克玉 林书香 林廷生 王科三 陈光林
刘忠泉 王启信 张守富
委 员 杨传升 张 龙 曹道泉 柏继民 冉龙泉
吕可英 孙永猛 易炳炎 刘学德 石洪印
赵锦良 毕庶学 于永旭 徐 力 宋存胜
陈建坤 刘金江 周文昌 刘仁象 孙邦信
孙其海 李玉泰 金明善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1998年)
名誉主任 吴官正
顾 问 王众音 张敬焘 马连礼
主 任 李春亭
第一副主任 吴爱英
副 主 任 王克玉 林书香 林廷生 王科三 陈光林
刘忠泉 王启信 张守富
委 员 杨传升 曹道泉 柏继民 冉龙泉 张海涛
车吉心 张 龙 张义国 易炳炎 刘学德
石洪印 赵锦良 单兆众 张明全 丛吉滋
孙永猛 毕庶学 于永旭 宋存胜 陈建坤
刘金江 孙邦信 孙其海 李玉泰 金明善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1999年)
名誉主任 吴官正
顾 问 王众音 张敬焘 马连礼
主 任 李春亭
第一副主任 陈抗甫
常务副主任 刘秋增
副 主 任 刘忠泉 王科三 王启信 杨传升 王凤胜
倪永康 张昭立 张守富
委 员 周 齐 柏继民 张明友 张万堂 姜明文
刘学德 张义国 车吉心 李光泉 宫本欣
董香菊 林保义 于永旭 张明全 单兆众
姜代晓 丛吉滋 章永顺 毕庶学 陈建坤
何荣德 孙邦信 孙其海 刘德荣 金明善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2001年)
名誉主任 吴官正
顾 问 王众音 张敬焘 马连礼
主 任 李春亭
第一副主任 蔡秋芳
副 主 任 杨传升 刘忠泉 王科三 王启信 韩永禄
李凤龙 王凤胜 倪永康 张昭立 单宗杰
刘秋增
委 员 张传亭 张万堂 柏继民 姜明文 刘学德
张义国 车吉心 李光泉 宫本欣 刘方会
齐 涛 姜代晓 宋文平 邢玉斗 毕庶学
陶滋年 陈建坤 姚学政 何荣德 孙邦信
孙其海 刘德荣 金明善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2002年)
名誉主任 吴官正
顾问 王众音 张敬焘 马连礼
主任 张高丽
第一副主任 蔡秋芳
副主任 杨传升 孙守璞 刘忠泉 王庆新 王启信
韩永禄 胡述安 王凤胜 倪永康 张昭立
单宗杰 刘秋增
委员 张传亭 张万堂 齐涛 姜代晓 宋文平
刘方会 邢玉斗 左敏 刘学德 张义国
车吉心 毕庶学 姜明文 陶滋年 姚学政
李光泉 何荣德 宫本欣 陈建坤 孙邦信
金明善

《山东省志·妇女团体志》总纂人员
总纂 刘秋增
副总纂 马福震 夏照林
编纂 李天程(执行) 李坤 李军
林秀玲 蒋庆立

《山东省志·妇女团体志》编纂委员会
(2003年)
主任 赵玉兰
副主任 刘培英 孙秀丽 高贵云
翟黎明 仉兴玉 王存兰
委员 任月英 樊丽平 宋立华 郭翠芬
尹洁 盛巧俐 黄建松 张英学
张照华 董新敏 高洪德 谢遵祥
主编 任月英
副主编 袁心君 张照华 刘亚平 王淑萍
张海花

《山东省志·群团志·妇女篇》编纂领导小组
(1993年-1996年)
组长 赵玉兰
副组长 张翠玉
成员 张桂兰 李兴芝

《山东省志·妇女团体志》编纂委员会
(2001年-2002年)
主任 赵玉兰
副主任 刘培英 孙秀丽 高贵云 翟黎明
刘宝莅 仉兴玉 王存兰
委员 任月英 牟顺娥 宋立华 郭翠芬
张桂芝 张桂兰 黄建松 张英学
董新敏 高洪德 谢遵祥
主编 任月英
副主编 袁心君 王淑萍 张海花
特约编辑 陈曰武

目录
概述(1)

第一篇 妇女团体组织
第一章 建国前的妇女团体组织(17)
第一节 早期妇女团体组织(17)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妇女团体组织(24)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妇女团体组织(31)
第二章 建国后的妇女团体组织(36)
第一节 山东省妇女联合会(36)
第二节 市、地妇女联合会(51)
第三节 机关妇委会(65)
第三章 妇女代表大会(67)
第一节 山东省妇女第一次代表大会(67)
第二节 山东省妇女第二次代表大会(68)
第三节 山东省妇女第三次代表大会(69)
第四节 山东省妇女第四次代表大会(71)
第五节 山东省妇女第五次代表大会(73)
第六节 山东省妇女第六次代表大会(75)
第七节 山东省妇女第七次代表大会(78)
第八节 山东省妇女第八次代表大会(80)
第九节 山东省妇女第九次代表大会(83)

第二篇 妇女参加革命斗争
第一章 建国前的革命斗争(92)
第一节 投身五四运动(92)
第二节 经受大革命的洗礼(98)
第三节 参加抗日战争(105)
第四节 参加解放战争(117)
第二章 建国后的革命运动(123)
第一节 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124)
第二节 参加“三反”“五反”运动(128)
第三节 参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31)

第三篇 妇女参与经济建设
第一章 组织农村妇女参加生产(146)
第一节 参加合作化运动(146)
第二节 参加农业生产(148)
第三节 发展商品经济(158)
第四节 “双学双比”竞赛(183)
第二章 组织城镇妇女参与改革和建设(198)
第一节 参加城镇建设(198)
第二节 “巾帼建功杯”竞赛(218)

第四篇 宣传工作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234)
第一节 爱国主义教育(234)
第二节 “勤俭建国,勤俭持家”教育(246)
第三节 “四自”精神教育(250)
第四节 扫盲教育(255)
第二章 社会宣传(263)
第一节 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263)
第二节 宣传妇女典型和妇女工作(265)
第三节 妇女书刊(271)
第三章 妇运研究(284)
第一节 妇运史编纂(284)
第二节 妇女理论研究(292)
第四章 家庭文明建设(308)
第一节 “五好”家庭创评活动(308)
第二节 家庭文化建设(313)
第五章 “三八”红旗手(集体)创评活动(318)
第六章 对外交流(326)
第一节 外宾来访(326)
第二节 出访考察(328)

第五篇 维权工作
第一章 维权机构(337)
第二章 普法宣传教育(340)
第一节 宣传贯彻婚姻法(340)
第二节 普法教育(354)
第三章 依法维权(364)
第一节 革命根据地的维权工作(364)
第二节 信访工作(367)
第三节 法律顾问工作(379)
第四节 参与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384)
第五节 妇女劳动权益保护工作(391)

第六篇 儿童工作
第一章 妇幼保健(408)
第一节 革命根据地的妇幼保健(409)
第二节 宣传推行新法接生(410)
第三节 保健设施和保健机构(414)
第二章 托幼工作(417)
第一节 领导机构(417)
第二节 革命根据地的儿童保育工作(420)
第三节 建国后的托幼组织(421)
第四节 幼师队伍建设(433)
第五节 检查评比工作(441)
第三章 社会协调工作(446)
第一节 领导机构(446)
第二节 推动社会开展儿童工作(449)
第三节 全面实施儿童事业发展规划(454)
第四节 儿童活动(457)
第四章 家庭教育(460)
第一节 家教组织(460)
第二节 家教活动(462)
第五章 儿童活动阵地建设(472)
第一节 阵地建设(472)
第二节 阵地利用(475)
第六章 儿童少年福利基金会工作(478)
第一节 组织机构(478)
第二节 基金会工作(479)

第七篇 组织建设
第一章 基层妇女组织建设(487)
第一节 建国后十七年的基层妇女组织(487)
第二节 新时期的基层妇女组织(491)
第三节 妇女之家(497)
第二章 妇女干部培训(502)
第一节 战时培训(502)
第二节 干校培训(505)
第三节 其他形式培训(510)
第三章 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514)

附录
一、山东省妇女运动大事年表(523)
二、女烈士简介(621)
三、重要历史文献选编(626)
编后记(725)

编后记
《山东省志·妇女团体志》是在山东省妇联党组的领导下,在省地方志办公室指
导下,在省妇联历届领导、机关各部室、各单位、各市妇联及有关兄弟单位的关心和
支持下,先后由省妇联妇运史编辑室和办公室承编,经过全体编纂人员多年的共同努
力完成的。
1993年,省妇联按照省政府史志会议的要求,全面铺开了《山东省志·妇女团体
志》的编纂工作。成立了以省妇联主任赵玉兰任组长,分管主任张翠玉任副组长,省
妇运史编辑室和省妇干院专业课教学处负责人等为成员的编纂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了
以妇运史编辑室3名同志和省妇干院两名教师参加的编写班子。 编写人员按照分工开
始搜集资料,经过多次研究讨论,编写了提纲。1994年,在查阅、占有几百万字档案
资料、书籍资料的基础上,编纂工作正式开始并完成部分初稿。1996年,省妇联机构
改革,撤销了妇运史编辑室,编纂工作暂停。
2001年10月,由办公室负责重新启动恢复编纂工作。经过一年半的时间,对原稿
重新进行调整、完善和补充、修改,于2003年5月完成《山东省志·妇女团体志》(征
求意见稿) ,并将该稿印送省妇联历届领导、各部室和各单位负责人以及从事和熟悉
妇运史工作的同志、各市妇联、省有关单位史志专家等,广泛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
2003年8月, 召开了《山东省志·妇女团体志》评审会议,进一步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和建议。会后,根据大家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抽调组织专门人员,集中时间、集
中办公,对评审稿从篇章结构调整,到空缺内容的补充和照片的搜集遴选,进行了全
面修改和校核,并对部分篇章节进行了重新编写。2003年11月,完成《山东省志·妇
女团体志》送审稿,呈报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山东省志·妇女团体志》上限始于1919年,下限断于1994年。全书共7篇25章,
前有概述,后设附录,计44万字,84幅照片。
本志的编纂人员,1996年机构改革以前有张桂兰、袁心君、郑东辉、李沂靖、田
莉春;2001年重新启动以后,编纂人员有高贵云、任月英、袁心君、张照华、刘亚平、
王淑萍、张海花、郑东辉、李沂靖、田莉春、陈曰武、王丽臻等。另外,孔静 、张
信娟、王洪菊等同志也做了一些编纂辅助工作。高贵云、任月英、袁心君对全书进行
了统稿。
省妇联主席赵玉兰十分重视和支持编纂工作,经常过问督导。省妇联副主席张翠
玉、高贵云先后分管此项工作,对编纂工作投入了很大精力。在省妇联工作过的老领
导、离退休老主任、老同志接到征求意见稿后,认真审阅,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
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省妇联原从事妇运史编辑工作的同志,从1982年开始,先后搜
集整理出版了大量的妇运史资料、书籍,为以后的志书编纂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全体编纂人员对编纂工作认真负责,加班加点,克服种种困难,多方搜集、补充资料,
反复修改校核,终于使山东第一部妇女志得以成书。
在志书编纂过程中,得到了省地方志办公室的指导和帮助,有关兄弟单位给予了
很大的支持和配合,省党史研究室、省档案馆、省图书馆、省博物馆、省政协文史室、
省总工会、团省委等部门以及各市妇联都提供了珍贵资料,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尤其是《山东省志·妇女团体志》,是一项开拓性、创造
性的工作,时间跨度长,涉及内容广泛,加之妇女历史地位的局限,历史资料欠缺,
尽管有关方面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编写人员尽了最大努力,但由于编纂时间紧迫和编
者水平所限,遗漏、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修志同行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0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