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妇女之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95&rec=103&run=13

20世纪80年代以后,党的富民政策,给广大农村妇女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极大变化,
她们对精神生活有了新的追求,商品生产的竞争和刺激,使妇女强烈要求提高自己,
掌握新的技术和知识,需要妇联为她们提供一个学习提高的场所。在这种形势下,为
了满足广大群众妇女经济生活和精神文明生活的新的需求,尽快提高她们的素质,适
应妇女工作发展的需要,省妇联于1986年对全省“妇女之家”建设及组织妇女学技术
等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普查,并下发了鲁妇发[1986]20号文件《山东省妇联关于建立
“妇女之家”的意见》,对建“家”的指导思想、标准、活动内容和组织领导提出了
具体要求。文件要求,今明两年内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村、居委会普遍建好、
用好“妇女之家”,努力把“妇女之家”办成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科学文化学习的
课堂,致富信息交流的窗口和文娱体育活动的场所。省妇联提出,根据各市、地、各
单位经济情况的差异,在建“家”过程中,各级妇联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
则,因地制宜,按不同标准普遍建立。
经济条件好的地区的标准是:房屋三至五间,设有妇代会办公室,图书报刊阅览
室(有一千册以上图书,订阅报刊杂志五种以上,其中要有《幸福》、《中国妇女》、
《中国妇女报》),游艺室,法律、家庭教育、计划生育咨询站;二队(文艺队、体育
队) ,活动设施、器材总价值在三千元以上;一校(妇女文化技术业校);有健全的活
动和管理制度。
经济条件一般的地区标准是:房屋二至三间,设有妇代会办公室,图书、游艺室
(有五百册以上图书,订阅报刊杂志五种以上,其中要有《幸福》、《中国妇女报》、
《中国妇女》,法律、家庭教育、计划生育咨询站;二队(文艺队、体育队),活动设
施、器材总价值在二千元以上;一校(妇女文化技术业校);有健全的活动和管理制度。
经济条件差的地区,要有妇代会办公室,此外,要努力克服困难,积极创造条件,建
立“妇女之家”,做到一室多用,或与青年、民兵之家联建。
1986年, 全省妇女之家已发展到35000多处。省妇联要求,“七五”期间,各级
妇女组织要进一步扩大妇女之家阵地建设,并以妇女之家为依托,形成培训网络,实
现省妇联提出的培训妇女技术骨干500万的规划。是年9月,省委常委、省妇联主任杨
衍银在市地妇联主任会议上作了题为《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把农村妇女工作推向一
个新阶段》的总结报告,报告中指出,全省有近30%的妇代会建立了妇女之家,涌现
出一批象莱西县这样的好典型,但总的看,发展还不平衡,主要问题是数量少,标准
不高,开展活动不经常。她要求,今后要突出抓好阵地建设,妇联单独建家,有些地
方条件暂不具备的,可以和青年、民兵结合,合建共管。原则上有青年、民兵之家的
地方,必须要有妇女之家。各级妇联都要为建立妇女之家创造条件,提供帮助。省市、
地妇联重点解决妇女之家的教材、学习材料等有关问题,县以下妇联具体组织开展工
作。每一个乡镇妇联要重点抓一两个妇女之家的点,为村妇女之家培训骨干,并起到
示范作用。
1987年,省妇联在烟台召开市地妇联宣传部长会议,会上参观了掖县、龙口市和
蓬莱县的“妇女之家”,对一年来全省“妇女之家”阵地建设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回顾,
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要求。
在建“家”过程中,各级妇女组织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创建。经济条件好的地区,
妇女组织争得党组织的支持和帮助,腾出房间,配齐设备,装饰一新,建起“妇女之
家”。有的地方虽然经济条件较差,但妇女组织不等不靠,带领妇女艰苦奋斗,因陋
就简建“家”。宁津县时集乡藏庄妇代会,率领全村妇女连续奋战12天,扒了破屋,
腾出仓库,平出场地,建起了“妇女之家”。垦利县十九村的妇代会主任带领全村妇
女割了三千多斤荆条,卖了钱,购置了家当。有的依托幼儿园建“家”,白天孩子入
园,晚上母亲、奶奶上课,做到了两不误。原来有“青年民兵之家”的单位,就与青
年团联合建“家”。有的贫困村,暂时没有房屋,就在妇代会主任家或房子比较宽敞
的妇女家里“安营扎寨”。章丘县还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逐步在经济联合体中建立
了“妇女之家”。通过这些形式,拓宽了建“家”的新路子,使“妇女之家”的覆盖
面不断扩大。“妇女之家”在创建过程中,得到了各地党组织的重视和支持。平阴县
委为每村拨款500元, 用于“妇女之家”建设。淄川区东官村、博山区河北村投资20
万元,建起文化娱乐中心。有的党组织把建设“妇女之家”列入了工作的议程和当地
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总结、检查、布置工作都列入其中。
各级妇联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妇女之家的阵地功能,采用妇女群众喜闻乐见的形
式,开展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活动,对妇女进行宣传教育。一是加强思想教育,提
高妇女的政治素质。对妇女进行形势任务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进行集体主义、共产
主义思想教育,“四自”、“四有”教育,动员组织妇女为两个文明建设献计献策。
二是学习文化、科学技术,提高妇女的致富本领。基层妇女组织在妇女自己的“家”
里举办种植、养殖、刺绣、加工等各种类型的短期训练班,及时介绍传授先进、实用
的生产技术知识,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普教育,充分发挥在商品生产、勤劳致富以
及扶贫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大力开展有益于妇女身心健康的各种文体娱乐活动。四是
利用阵地开展“五好”家庭创评等活动,指导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受
到广大妇女群众的欢迎。德州、聊城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抓住妇女求知求富的特点,大
规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用“家”上“项目”。德州地区宁津县妇联在全县提出了建
一处“妇女之家”,就要带起一个商品生产项目来。全县基层妇女组织积极响应,妇
女干部不辞辛劳,到处奔波,了解市场信息,跑设备,搞原料,联系产、供、销,在
“妇女之家”大办工副业项目,帮助妇女致富。宁津县以“妇女之家”为主,新上工
副业项目78个,创产值350万元。还帮助1053户妇女上了工副业项目,纯收入达105.3
万元。聊城地区学习宁津经验,使全地区三分之一的“妇女之家”上了工副业项目,
有的还挣得了活动经费,加强了“妇女之家”建设。这样的“妇女之家”受到了群众
的热烈欢迎。
截至1987年, 山东省建起妇女之家6.5万多处,占应建数的76%。各级妇联层层
开展了检查评比活动, 其中509处妇女之家被评为全省先进妇女之家。省委书记高启
云亲笔题写了“先进妇女之家”的牌匾。
自1990年11月至1991年3月间,全省各级妇联组织全面进行了基层组织整建工作,
积极争取把“两地”建设纳入村级组织配套建设之中。4月下旬,省妇联分8路对全省
村级妇女组织整建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验收。“妇女之家”作为活动阵地从数量、规
模、 设施、活动内容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全省共建“妇女之家”61519处,比整
建前增加9848处, 较好地发挥了多功能作用。经过抓点带面,多方争取,全省有1万
多个妇代会因地制宜建立了经费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