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新时期的基层妇女组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95&rec=102&run=13

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各级妇联进一步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和发展灵活多样的妇女组织形式和联系方式,制定了加强基层妇
女组织建设的规划和意见,集中力量抓好基层妇女组织班子建设,使妇联组织建设工
作进一步制度化和规范化。

一、农村基层妇女组织建设
1978年12月,全国妇女第四次代表大会以后,各级妇联重新开始重视抓基层妇代
会的整顿建立工作, 使妇代会组织较普遍地恢复和建立起来。1981年3月,省妇联提
出了《关于整建农村基层妇代会的初步意见》,要求各级妇联在1981年和1982年内,
对农村基层妇代会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分批地进行整建;并提出要结合农村实行多
种形式责任制的形势,除在生产大队建立妇代会外,也要在社办企业、农工商联合企
业中单独建立妇代会或妇女代表小组。 1982年5月,省妇联召开了整建农村基层妇女
组织座谈会,进一步研究了在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的情况下妇代会出现的新情况、新
问题。指出各级妇联要从实际出发,区别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对好的妇代会,整建
的重点是思想建设;对工作和组织情况一般的妇代会,重点是调整充实妇代会组织;
对较差的妇代会,要重新建立;对未建妇代会或取消了的,要尽快建立或予以恢复。
同时,加强对妇代会干部的培训,解决好妇代会干部的报酬问题。各级妇联认真组织
妇代会干部学习《农村妇代会工作条例》,深入基层调查摸底,通过试点积累经验,
对基层妇代会进行了全面整建。据1982年9月统计,全省81487个妇代会中,已整建的
63106个,占77.4%。一类妇代会比整建前增加了10%左右,三类妇代会减少了5%左
右。整建后的妇代会干部,中青年由80%左右增加到90%,文盲由30%下降到20%左
右,实行代表制的占32%。全省79815名妇代会主任中,解决报酬的60266人,占76%。
通过整建,健全了基层妇代会组织,增强了妇代会的活力。
1985年1月, 省妇联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妇女组织的意见》,要求各地多
渠道选拔妇女干部,尽快配齐配好区、乡(镇)专职妇女干部,建立健全乡镇妇联组织,
同时, 要求在妇女群众比较集中的乡镇企业建立妇女组织。4月,省妇联组织部分妇
联干部到江苏省参观学习在乡镇企业建立妇女组织的经验,总结推广了崂山县妇联在
乡镇企业建立妇女组织的做法,并在全省推广。下半年各地加快了在乡镇企业建立妇
女组织的工作。 据年底统计,全省乡镇企业建立妇女组织6160个。烟台市531个乡镇
企业全部建立了妇女组织;菏泽市有88%的乡镇企业建立了妇女组织。到1985年底,
全省95%以上的行政村,90%的乡镇企业建立了妇代会。这些基层妇女组织在发动妇
女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开展“五好”家庭活动,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方面发挥了
很大作用。
1986年10月,省妇联作出了《关于结合农村整党进一步加强基层妇女组织的意见》。
意见要求,各级妇联积极争取党委支持,把妇代会整建工作纳入到农村整党的全过程。
从1986年冬到1987年5月, 全省基层妇代会整建工作完成。整建后的农村妇代会达到
95016个,占应建数的98.3%,比整建前提高了9%。基层妇代会干部队伍,由整
建前的138650名,增加到144056名。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年龄结构更
加合理,35岁以下的由44.5%上升到54.4%,50岁以上的由7.7%下降到2.6%;高中
文化程度的由17.5%增加到23.3%,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由36.2%减少到30.5%;参
加了村“两委”的由20.2%增加到21.7%。在整建过程中,各地还分期分批地对妇代
会干部进行了政治业务培训和“四有”、“四自”教育,使妇代会干部的整体素质和
业务工作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为了巩固整建成果,省妇联开展了先进妇代会评选活
动, 全省评出了先进妇代会500个。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同时,还普遍加强了制度
建设,许多地方开展了“分类达标升级”、“十项目标竞赛”、“岗位目标责任制”
等活动,有的还建立了妇女工作档案和“十簿十卡”,使基层妇女工作逐步走上制度
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1990年6月, 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在莱西市召开,会上全面推广了
莱西市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的经验。根据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省妇联
决定利用1990年冬和1991年春对全省基层妇代会组织进行全面的整建。整建工作的指
导思想是:以全国全省村级组织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为主
要内容,坚持以党支部为核心,搞好妇代会组织、思想、作风和制度建设,发展“两
地”(妇女之家和经费基地),重点解决软散瘫和“空白村”的问题。为此,省妇联成
立了整建工作领导小组, 有9人组成。办公室设在组织部,负责收集通报各地整建情
况。10月,省妇联组织有关人员到各市地进行调查,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先后下发
了《山东省妇联关于今冬明春全面整顿和建设村级妇女组织的意见》、《山东省妇联
关于加强村级妇女组织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山东省妇联关于开展“达标升级、创先、
争优” 竞赛活动的实施方案》。之后,省妇联又分7个小组深入到各市地检查整建工
作。1991年上半年,全省圆满完成了基层妇女组织整建任务。全省应建妇代会892 78
个,已建88818个,占99.5%,比整建前提高5%;有2438个软、散、瘫妇代会得
到了治理,有492个空白村建起了妇代会。妇代会主任进“两委”的比例达到73.4%,
比整建前提高33%; 86545名妇代会主任报酬得到了解决;老妇女干部的待遇得到了
落实; 农村发展女党员工作有了新的起色。全省共建“妇女之家”61519处,比整建
前增加9848处,较好地发挥了多功能作用。全省已有1万多个妇代会建立了经费基地。
4月中旬, 省妇联组织10个组,采取听、看、查、议的方法,对全省村级妇女组织整
建工作进行了全面验收。在此基础上,通报表彰了整建工作先进县妇联50个,先进乡
妇联501个,先进个人574名。
在村级妇女组织整建的过程中,各级妇联还广泛开展了“达标升级、创先争优”
竞赛活动。各级妇联层层制定达标升级、创先争优规划以及分类达标细则和考核办法,
因地制宜地开展了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竞赛活动。全省一类妇代会由34.4%上升为
46%, 二类妇代会由47%上升为48%,三类妇代会由15.5%下降为6%,充分调动了
广大妇女干部的积极性, 促进了基层妇女工作的全面开展。 省妇联在八届五次执委
(扩大) 会议上授予青岛市等207个市地、县(市、区)、乡镇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
位荣誉称号; 授予济南市历下区东门办事处南北历山街居等501个妇代会、妇委会先
进妇代会、先进妇委会荣誉称号;授予荣成市石岛镇南车村等18个妇代会红旗妇代会
荣誉称号,并通报表彰。
1994年,为迎接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的召开,省妇联向全省各市(地)
和县(市、区)下发了《山东省基层妇女组织状况调查表》,对全省4个市的22个县(市、
区) 、26个乡镇、28个村,基层妇女组织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省妇联写的《强化农村
妇女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妇女工作活力》的典型材料,在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会议上作了发言。这次会议之后,省妇联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妇女组织建
设的意见》,并将这个意见纳入了《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三年
规划》。通过这些工作,进一步夯实了全省妇女工作的基础。

二、城市基层妇女组织建设
改革开放给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带来很大变化,也对城市妇女工作的
对象、内容、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妇联在不断整顿、加强农村基层妇女组织的
同时,也在努力建立健全街道、居委会妇代会组织,积极探索城市妇女工作的新途径。
省委〔1990〕13号文件下发后,各地加快了在党政机关、科教文卫等事业单位建立妇
委会和在各行各业妇女中建立各类妇女联谊组织的工作。 据1991年8月统计,全省建
立居委会妇代会3022个, 占应建数的96%;工厂、企业建立女职工委员会12354个;
各民主党派及社会团体建妇委会30个。另据1993年底统计,全省县以上机关事业单位
共建妇委会3387个,其中,省直机关建立妇委会75个,市(地)直机关建立妇委会6 39
个,县(市、区)直机关建立妇委会2673个,初步形成了城市多层次、条块结合、纵横
交错的妇女组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