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讲学注经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94&rec=9&run=13

一、客耕东莱,收徒讲学
郑玄在外游学将近20年,学成东归后,已是一位精通今古文经的经学大师,很多
儒生闻名而来, 投奔到他的门下, 拜他为师,但因家贫,不具备讲学条件。于是他
“假田播殖”(②③《后汉书·郑玄列传》。),即向富家借田,令群弟耕种,以养双
亲;又“客耕东莱”②,即客居东莱,一面种田维持生活,一面收徒讲学。郑玄客
耕之地在即墨东南20公里的不其山下,即今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书院村。不其山属崂
山山脉,风景秀丽,环境幽静,是读书的好地方。郑玄带领诸弟子在那里建起房舍,
边耕边读,其弟子最多时将近千人,崔琰、公孙方等都曾在此就学。后由于粮食匮乏,
只好罢谢诸生,与崔琰、王经等弟子挥泪而别。

二、隐修经业,遍注群经
东汉后期,政治腐败,宦官、外戚两大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造成了极端黑暗的
局面。他们制造的两次“党锢之祸”,使文人儒生多陷牢狱,海内涂炭,民不聊生。
在第二次“党锢之祸”中,逮捕囚禁“党人”六七百人,“党人”的门生、故吏、父
子、兄弟,一律禁锢。郑玄因受杜密的牵连,在建宁四年(171年) “与同郡孙嵩等四
十余人俱被禁锢” 。 在禁锢期间,他“隐修经业”③,但仍“教授不辍” (袁宏
《后汉纪》卷二十九。)。
郑玄在被禁锢以前,已对《易》、《书》、《诗》、《礼》四经之纬和《中候》
作注。在被禁锢的14年中,他在教授弟子之余,以主要精力注《三礼》。他注《三礼》
的次序是: 先注《周礼》 ,再注《礼记》,后注《仪礼》。在此期间,他还撰写了
《六艺论》、《答临孝存〈周礼〉难》等论著。
中平元年(184年) ,党禁解除,郑玄继续教授生徒和从事注经工作。在避黄巾军
于不其山期间, 教授弟子之余, 又注了《古文尚书》、《毛诗》、《论语》,还撰
《毛诗谱》、《仲尼弟子目录》。后又曾客居徐州南城山(今山东平邑县境内),在一
个石室内注了《孝经》。到晚年,又注《乾象历》、《周易》。
郑玄注经,以古文经为主,又吸取今文经之长,不固守于当时经学中的所谓“师
法”、“家法”,于是把今古文经融为一体,自成体系,人称“郑学”。当时,正苦
于家法之繁琐、支离的儒生,遂荟萃郑氏门下,以郑玄为宗师,不再更求各家。

三、驳斥何休,人称“经神”
东汉末年,今、古文经学严重对立,互相攻击。特别是今文经学,长期立于学官,
靠官方势力,继续维护其经学的垄断地位,极力压制、排挤古文经学的发展。
当时有一位今文经学家,名叫何休,精研今文经,尤好《春秋公羊传》,以17年
的时间撰成《春秋公羊解诂》 一书, 系统地阐发《春秋》中的“微言大义”。为伸
《公羊传》 而驳《左氏传》 、《梁传》,他又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
《梁废疾》 三书, 意思是:《公羊传》义理深远,不可驳难,如墨子之守城,而
《左氏传》和《梁传》义理乖谬,背《春秋》之旨,问题很多,病入膏肓,已成废
疾,不可救药。何休以《公羊》学为武器,通过对《左氏传》、《梁传》的驳斥,
以吹嘘今文经学,排斥古文经学。郑玄看到何休的著作后,著《发墨守》、《针膏肓》、
《起废疾》,对何休的《公羊》义理进行批驳,对何休曲解《左氏传》、《梁传》
的条目逐一进行争辩。他引经据典,摆事实,讲道理,使何休无可再辩,感叹地说:
“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后汉书·郑玄列传》。)连论敌都口服心服,
这使广大经生无不为之惊叹,于是“求学者不远千里,赢粮而至,如细流之赴巨海,
京师谓‘康成为经神,何休为学海’”(王嘉《拾遗记》卷一。)。
郑玄与何休的这场经学论战,结束了汉武帝以来今文经学独尊的局面,古文学派
占了上风,同时也推动了今古文学的融合。此后,今古文经学之争宣告结束,融合今
古文于一体的“郑学”成为学术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