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维护孝、忠观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94&rec=72&run=13

郑玄在经注中寄托着他的政治理想。首先表现为对儒家孝、忠观念的极力维护。

一、“孝为百行之本”
孝道是儒家鼓吹的伦理思想,而这一思想和他们忠君的政治主张是一致的。郑玄
继承儒家学派的思想,认为孝是人们行为的根本,最为重要。《论语·学而》:“孝
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 ”郑注:“孝为百行之本。言人之为行,莫先于孝。” (
《郑氏佚书·论语注》。) 他为《孝经》作注,进一步阐发儒家鼓吹的孝道。《孝经
·开明宗义章》:“夫孝,德之本也。”郑注:“人之行,莫大于孝,故为德本。”
(《高密遗书·孝经解》。)又:“教之所由生也。”郑注:“教人亲爱,莫善于孝,
故言教之所由生。”(③④⑤《高密遗书·孝经解》。)
儒家认为,孝是忠的基础。在家孝顺父母,出仕就能忠于国君。正如孔子的弟子
有子所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
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学而》。)郑玄宣扬孝道,是为其忠君思想服务的。
他主张把孝悌思想加以延伸、扩大,去尊奉国君。如《孝经·士章》:“故以孝事君
则忠,以敬事长则顺。”郑注:“移事父孝以事于君,则为忠矣;移事兄敬以事于君,
则为顺矣。”又:“忠顺不失,以事其上。”郑注:“事君能忠,事长能顺,二者不
失,可以事上也。”③《孝经·广扬名章》:“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郑注:“以孝事君则忠。欲求忠臣,出孝子之门,故可移于君。”④
郑玄还把孝和忠看做国家安定的重要措施,主张君王以孝治天下,那样就不会发
生祸乱。如注《孝经·孝治章》“祸乱不作”时说:“君惠臣忠,父慈子孝,是以祸
乱无缘得起也。”又注“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时说:“故上明王所以灾害不
生,祸乱不作,以其孝治天下,故致于此。”⑤

二、“臣下以顺道事其君”
君臣关系是封建礼制的重要内容,郑玄认为,君尊臣卑是天经地义的。《周易·
系辞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郑注:“君臣尊卑之贵
贱,如山泽之有高卑也。”(②⑤⑥《郑氏佚书·周易注》。)从这种思想出发,他又
认为,君臣之间最重要的是臣行“顺道”。如他在注《周易·萃》“萃,亨”时说:
“萃,聚也。坤为顺,兑为说,臣下以顺道承事其君,说德居上待之,上下相应,有
事而和通,故曰‘萃,亨’也。”②此注中关于君臣关系的说明是郑玄引申出来的。
郑玄认为,人臣要为君尽忠,要能死君之难,做到义、勇兼备。他在注《孝经·
事君章》“进思尽忠”时说:“死君之难为尽忠。”(《高密遗书·孝经解》。)又如
《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郑注:“见义,谓见君有危难,当致身授
命以救君,是见义而为,故勇、义兼言。若朋友推刃,是不义而勇。” (《郑氏佚书
·论语注》。)
郑玄的忠君思想,还表现在他对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的看法上。他积极维护封
建的中央集权制度,反对地方割据势力。他在注《周易·损》卦时说:“艮为山,兑
为泽,互体坤。坤为地,山在地上,泽在地下,泽以自损增山之高也。犹诸侯损其国
之富,以贡献于天子,故谓之损也。”⑤就是说,诸侯把封国的财富贡献给天子,
是天经地义的。君主应有权威,其政令的发出,如同雷一样威震全国。他在注《周易
·震》卦时说:“雷之发声,犹人君出政教以动国中之人也,故谓之震。”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