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注经兼采今、古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94&rec=49&run=13

郑玄注经,首先对经书进行整理。儒家典籍经秦始皇焚烧后,至汉复传,因书写
所用的文字不同而分为今文、古文。靠老儒生的记忆、背诵而传出的,并且用汉代通
行的文字隶书记录下来的,称为“今文经”;私人收藏与孔壁发现的,用战国时期的
籀文写成的,称为“古文经”。汉代,今文经立于学官,有五经十四博士,而古文经
只在民间流传。经过一百多年的传授和多次传抄,至东汉末年,当时的今文经和古文
经,不仅字体不同,而且内容也不一致,必须首先进行整理,才能注释。郑玄既学今
文经,又学古文经,所以对今、古文经都非常熟悉,他针对东汉末年今、古文经的实
际情况,做了许多耐心而细致的工作。他既对错简伪文认真审辨,又取今、古文异本
仔细校勘,并且还将古文篇目次第的不同编排彼此互校,选择比较合理的肯定下来,
然后再进行注释工作。
郑玄注《三礼》,兼采今、古文。首先,他注《仪礼》是如此。《仪礼》有今文、
古文之别。 他本习今文, 注《礼》又校以古文。《后汉书·儒林列传》记载,郑玄
“本习《小戴礼》,后以古经校之,取其义长者,故为郑氏学”,即今本郑注《仪礼》
是混合今古文而成的。书中采今文经而于注内存古文经之异文,采古文经而于注内存
今文经之异文。 《周礼》 是古文,但有故书、今书的不同。所谓故书、今书,是指
《周礼》在校书前后文字版本的不同。《周礼·天官·太宰职》贾公彦疏曰:“言故
书者,郑注《周礼》时,有数本,刘向未校之前,或在山岩石室有古文(按即“故书”),
考校后为今文(按即“今书”),古今不同。”郑玄注《周礼》,并存故书、今书。凡
从今书,则于注中存故书异文。但若从故书,则注中不言“今书某作某”。因为郑注
本以故书为主,所以若不言故书、今书,皆故书原文,而今书之同于故书与否,则置
而不论。也就是说,郑注《周礼》对于今书是择善而从,并非无条件地与故书并存。
至于《礼记》,乃杂糅今古文而成,也有今、古文异文的问题。郑玄或从今,或从古,
在注中存其异文。从古文则于注中存今文,从今文则于注中存古文,和《仪礼》在注
中迭出今、古文同。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记》文仍旧,而于注中列举古今文之异文,
并择古文从之。
郑玄注《尚书》,用的是古文本。经文用杜林所传漆书古文本,又涉猎了《逸书》,
并兼采大夏侯、小夏侯和欧阳氏三家今文。郑玄注《诗》,是对《毛传》作笺。《毛
诗》是古文,他也兼采齐、鲁、韩三家今文。
郑玄注《论语》,以《张侯论》为底本,而《张侯论》是张禹以《鲁论语》为基
础、兼采《齐论语》而成,属今文,当时极为盛行。郑玄又以《古论语》校之,于注
中存异文。
郑玄注《易》,采用《费氏易》,是古文。他兼采施、孟、梁丘、京氏四家今文。
总之,郑玄注经兼采今、古文。正如清代经学家皮锡瑞所说:“按郑注诸经,皆
兼采今、古文。注《易》用费氏古文,爻辰出费氏分野,今既亡佚,而施、孟、梁丘
《易》又亡,无以考其同异。注《尚书》用古文,而多异马融;或马从今而郑从古,
或马从古而郑从今。是郑注《书》兼采今、古文也。笺《诗》以毛为主,而间易毛字。
自云:‘若有不同,便下己意。’所谓‘己意’,实本三家。是郑笺《诗》兼采今、
古文也。注《仪礼》并存今、古文;从今文则注内迭出古文,从古文则注内迭出今文。
是郑注《仪礼》兼采今、古文也。《周礼》古文无今文,《礼记》亦无今、古文之分,
其注皆不必论。 注《论语》 ,就《鲁论》篇章,参之《齐》,《古》为之注,云:
‘《鲁》读某为某,今从《古》。’是郑注《论语》兼采今、古文也。注《孝经》多
今文说,严可均有辑本。”(《经学历史·经学中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