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遍注儒家经典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94&rec=48&run=13

郑玄在40岁以前,经过勤奋读经、求师问学,成为精通儒家经典的学者。40岁以
后,他以主要精力从事儒家经典的教授和注释工作。他以渊博的知识、顽强的毅力,
几乎对所有的经书作了注释。
儒家的经书,最初有“六经” (也叫“六艺”) ,即《诗》、《书》、《礼》、
《乐》、《易》、《春秋》。西汉通行今文经,“六经”中的《乐》已不存在,只有
“五经”,所以汉武帝时只立五经博士。汉代统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所以到了
东汉,“五经”之外,又增加了《孝经》和《论语》,合称“七经”。这些经书中的
《礼》是指《仪礼》。除《仪礼》外,当时还有两部礼书,一是《周礼》 (原称《周
官》) ,二是《礼记》。经书中的《春秋》有三家解释,被称为“三传”,即《春秋
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 梁传》。郑玄“博稽六艺,粗览传记” (《后汉
书·郑玄列传》。) ,不仅学习了上述儒家经典,而且有精深的研究。他进入太学以
后, 先从第五元学习了《京氏易》 、《公羊春秋》,又从张恭祖学习了《周官》、
《仪礼》 、 《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至于《孝经》、
《论语》,在汉代是幼学必读之书,郑玄不仅早已读通,而且在求学期间又进行了深
入研究。他从中原进入关中以后,在著名经学家马融门下七年,“自篇籍之奥,无不
精研”(《后汉纪》卷二十九。)。马融遍注《孝经》、《论语》、《诗经》、《周易》、
《周礼》 、 《仪礼》、《礼记》、《尚书》等儒家经典,特别授郑玄《费氏易》、
《周官经》 。 郑玄于是精通诸经,成为经学名家。在学成东归后,由于家贫,只好
“假田播植”,以“客耕”的方式,于“东莱”之地,一面收徒讲学,一面注释经书。

一、“遭党锢之事,逃难注《礼》”
郑玄对儒家经典最重视《礼》,也最精通《礼》。早在关中完成学业、辞别马融
时,融就有“礼乐皆东”之叹。后在光和元年(178年),有日食之异,卢植上封事说:
“修礼者,应征有道之人,若郑玄之徒,陈明《洪范》,攘服灾咎。” (《后汉书·
卢植列传》。) 卢植早在中原时就与郑玄相识,后在关中又曾一起在马融门下求学,
对郑玄极为了解,他把郑玄视为明《礼》的首选。
郑玄注释儒家经典,也把《礼》放在首位。他先注《周礼》。此书原名《周官》,
亦称《周官经》。王莽时,刘歆奏以为《礼经》,置博士,始称《周礼》。郑玄很重
视《周礼》,并相信为周公所作,所记乃周制。东汉时期,由于杜子春、郑兴、郑众、
贾逵、卫宏、马融、卢植等学者为之训诂解说,遂大兴于世。郑玄在上述学者训释的
基础上,为《周礼》作注。此注今存于《周礼注疏》中。从注的内容来看,较多地引
用了杜子春、郑兴、郑众三家注释,并加以己见,可以看出他对前人注释成果的继承
和发展。《后汉书》本传不提注《周礼》,是作者造成的疏漏。
郑玄注《周礼》后,又注《仪礼》。此书又名《士礼》,亦单称《礼》。东汉时
期,《礼》有大戴(德)、小戴(圣)和庆氏(普)三家之学。郑玄本习《小戴礼》,又以
《礼》古文经校之,然后作注。郑玄注《仪礼》是对《小戴礼》的第一次系统注释,
此注保存在《仪礼注疏》中。
郑玄还为《礼记》作注。此书有戴德辑的《大戴礼记》和戴圣辑的《小戴礼记》。
东汉时期,马融、卢植又曾对《小戴礼记》加以增删编定,郑玄依马、卢删定本作注。
此注今存《礼记注疏》中。
东汉末, 自郑玄注《周礼》 、《仪礼》、《礼记》,始“通为《三礼》焉” (
《后汉书·儒林列传》 。 ) ,《三礼》之名,自郑玄始。郑玄是在坐党禁锢期间注
《三礼》的。《文苑英华》卷七百六十六刘子玄引《郑君自序》云:“遭党锢之事,
逃难注《礼》。”说明了这种情况。王鸣盛说:“《自序》言‘遭党锢逃难注《礼》’
……合之《戒子书》‘坐党锢十四年’,则是康成注经,《三礼》居首,阅十四年乃
成,用力最深也。”(《蛾术篇》卷五十八《郑氏著述》。)

二、“党锢事解,注《古文尚书》、《毛诗》、《论语》”
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 ,朝廷解除党禁,郑玄在被禁锢十四年后蒙赦,他继续
以经学教授,并率弟子再入不其山,在教书之余,开始注《古文尚书》、《毛诗》、
《论语》。
郑玄早年从张恭祖受《古文尚书》,后师从马融,马融亦治《古文尚书》,并为
作注,郑玄从马融所受也是《古文尚书》。郑玄给《古文尚书》作注,在经文上承受
了杜林漆书本29篇,并涉猎了《逸书》16篇。在经学上承受了卫宏、贾逵、马融等经
师所传杜林古文之学,兼采今文经说。郑玄的《古文尚书注》,史志目录有著录,只
是唐代孔颖达撰《尚书正义》时未采用郑注,故在宋以后逐渐亡佚,今有清人多种辑
本。
郑玄注《毛诗》,实是给《毛诗传》作笺,故称《毛诗传笺》。他遵循的原则,
一是“宗毛为主”,即凡《诗》句易懂、赞同毛传的,则不加笺释;凡《诗》句难懂、
毛氏未作传的,则加笺释。二是毛传“义若隐略,则更表明”,即毛传文义隐微,则
笺释表明;毛传文义简略,作笺深释;毛传文义不尽,作笺申发。三是“如有不同,
即下己意”,即毛传有不当,作笺纠正。郑玄实是在阅读、讲授《毛诗》时,把自己
对毛传的观点“表识其旁”,积久整理成书。《毛诗传笺》今存《毛诗正义》中。
《论语》在西汉有《古文论语》、《鲁论语》、《齐论语》三家。自张禹以鲁说
为基础,兼采齐说,作《鲁安昌侯说》(又称《张侯论》),至东汉大行,《齐论语》
遂逐渐失传。郑玄注《论语》,以《张侯论》为底本,又以《古文论语》校之。郑玄
《论语注》,史志目录有著录,但在宋以后亡佚,清人有多种辑本。另外,在敦煌秘
室和新疆吐鲁番墓葬中曾发现不少唐写本《论语郑注》残卷。
《文苑英华》卷七百六十六刘子玄议引《郑君自序》云:“党锢事解,注《古文
尚书》、《毛诗》、《论语》。”又《太平寰宇记》卷十九引《三齐记》曰:“郑玄
刊注《诗》、《书》, 迟于黉山上。”可见,郑玄注《尚书》、笺《毛传》,不仅
曾在不其山进行,还曾在黉山进行,时间也长达十余年。

三、“述夫子之志而注《孝经》”
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 ,黄巾军攻占青州。当时,徐州刺史陶谦击破徐州黄巾
军,境内比较安定,郑玄遂避难徐州。郑玄到徐州后,为寻求一安静环境以便专心研
究经学而住在南城山,在一个石室里完成了《孝经注》。
郑玄注《孝经》,《后汉书》本传有载。郑玄在《六艺论》中也自称为《孝经》
作注。但《隋书·经籍志》对所载“《孝经》一卷,郑氏注”中的“郑氏”是否郑玄
提出了怀疑,云:“又有郑氏注,相传或云郑玄,其立义与玄所注余书不同,故疑之。”
今按,郑玄注《孝经》不容置疑。所以称“郑氏”者,应是后学对郑玄的尊称。据此,
《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在著录时,皆改为“郑玄注”。考之藏书
目录,《崇文总目》云:“郑康成注《孝经》,先儒多疑其书,惟晋荀昶《集解》以
此注为优,请与孔注并行。诏可,令太学所立陆德明释文,与此相应。五代兵兴,中
原久逸其书。咸平中,日本僧以此书来献,议藏秘府。”是宋代国家藏书目录肯定郑
玄注《孝经》。考之方志,《太平寰宇记》卷二十三《沂州·费县》云:“《郑玄传》,
汉末遭黄巾之乱,客于徐州。今《孝经序》,郑氏所作。其《序》云:‘仆避难于南
城之山,栖迟岩石之下,念昔先人余暇述夫子之志而注《孝经》。’盖康成所作也。
今西上可二里许有石室焉。周回五丈,俗云郑康成注《孝经》于此。”是宋代地理总
志肯定郑玄在南城山注《孝经》。在今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魏庄乡境内的南城山上,
郑玄注《孝经》的石室遗迹尚存。
郑玄《孝经注》在宋以后逐渐亡佚,清人有多种辑本,并详加考证。如袁钧所辑
《郑氏佚书》,内有《孝经注》,其《序》云:“此书以郑氏目录》不载,先儒多疑
非郑作。唐开元中,诏质定孔郑二家,刘知几请行孔废郑,司马贞议谓《今文孝经注》
相承云是郑元(玄),荀昶《集解》具载此注……万岁通天初,史承节为郑君碑,具载
郑所注解,仍有《孝经》,孔、贾诸疏亦并引用,是当时从郑注者众也。宋均《孝经
纬注》引《六艺论》叙《孝经》云‘元又为之注’,是郑己自言,可信。吾乡黄文洁
谓《孝经》郑康成注主今文,是京口刻本文洁犹及见之,今断句流传正是今文,又可
信也……陆氏作《孝经名义》,据郑氏解,其条例云:《孝经》,童蒙始学,特纪全
句,故凡经文外所释,皆郑注也。唐元宗注、邢疏于袭郑者必曰‘此依郑注’,合二
书参之, 往往而合, 兼他所征引,郑注尚可十得七八。陆氏疑《孝经注》与康成注
《五经》不同,细案之,实未见其不同也。”清代学者对郑玄《孝经注》的考证,由
此可见一斑。

四、“来至元城,乃注《周易》”
东汉时期,《易》有施雠、孟喜、梁丘贺、京房四家,皆立于学官。又有费直所
传《古文易》,行于民间。郑玄先从第五元学《京氏易》,后又从马融受《费氏易》,
并就《费氏易》作注。
郑玄注《周易》,既见于《后汉书》本传所载,亦见古代各种目录著录。宋代逐
渐亡佚。王应麟最早进行辑佚,清代有多家辑本。
《文苑英华》卷七百六十六刘子玄议引《郑君自序》云:“为袁谭所逼,来至元
城,乃注《周易》。”可见,郑玄注《周易》是在他的晚年。

五、“注《春秋传》尚未成”,尽以所注与服虔
《世说新语·文学》载:“郑玄欲注《春秋传》,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遇,宿
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玄就车
与语曰: ‘吾久欲注, 尚未了。听君向言,多与吾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遂为
《服氏注》。”对于这段记载,有的学者相信,有的学者怀疑。从郑玄的学术水平来
看,注《春秋传》是不成问题的。他早年师事第五元,即通《公羊春秋》;又从张恭
祖受《左氏春秋》。在与何休的论战中,又作《春秋左氏膏肓针》、《春秋公羊墨守
发》、《春秋 梁废疾释》,可见对“《春秋》三传”十分精通。他还作《春秋左氏
分野》、《春秋十二公名》、《驳何氏春秋汉议》等,足见对《春秋》学造诣之深。
所以,郑玄为《春秋左氏传》作注是可信的。从郑玄的人品来看,将自己的书稿送给
与自己观点相同的同行学者,也是可能的。所以,《春秋左氏传》服氏注,基本上就
是郑氏注。

六、其他
郑玄还曾注《尚书大传》,《后汉书》本传有载,《隋书·经籍志》著录。唐以
后,随着《尚书大传》的散佚而亡。清修《四库全书》时,曾发现旧刊本。清代尚有
多家辑本。
郑玄还有《孟子注》,《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有著录,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