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辑 《答临孝存周礼难》及其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94&rec=44&run=13

郑玄杂著,今传于世或有部分佚文者,尚有《答临孝存周礼难》、《皇后敬父母
议》、《戒子益恩书》、《孔子弟子目录》等。

一、《答临孝存周礼难》
郑玄作《周礼注》,认为《周礼》是周公致太平之书,是周天子的官制,而临孝
存(名硕) 以为“《周官》末世渎乱不验之书,故作《十论七难》,以排弃之”(《周
礼正义序·序周礼废兴》。),郑玄遂答其论难而成此书。
郑玄此书,《后汉书》本传有记载,然《隋书·经籍志》未著录,当在唐前亡佚。
清人辑本, 主要有:袁钧辑《答临硕难礼》1卷,见《郑氏佚书》;孔广林辑《答周
礼难》1卷,见《通德遗书所见录》;黄辑《答临孝存周礼难》1卷,见《汉学堂丛
书·高密遗书》 、《黄氏逸书考·通德堂经解》;王仁俊辑《答临硕周礼难》1卷,
见《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经编·周官礼类》。此外,皮锡瑞撰《答临孝存周礼难疏
证》1卷。
从今存佚文来看,临孝存的《十论七难》,今唯存“一难”,郑玄“十论”之答
已无征,“七难”之答尚存五条,仅是片断。其内容仍可证明郑玄博通于《礼》,不
仅是研究《周礼》的资料,而且对研究郑玄的经学思想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皇后敬父母议》
《皇后敬父母议》是郑玄针对礼仪制度在具体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解决建议。
文见唐代杜佑《通典》卷六十七,清代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亦收入,
又见《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所收《郑康成集》。
汉献帝皇后之父、屯骑校尉、不其亭侯伏完朝贺公廷,拜如众臣,及皇后在离宫,
后拜如子礼。对此,三公大臣展开议论,提出四种看法:其一,认为皇后是天下之母,
伏完虽皇后之父,不可令后独拜于朝;其二,认为应当交拜,令后存人子之道,完不
废人臣之义;其三,认为子尊不加于父母,《春秋》有例证,欲令完犹行父法,后专
奉子礼,公私之朝,后当独拜;其四,认为皇后至尊,父亦至亲,交拜则父子无别,
完拜则伤子道,后拜则损至尊,欲令公朝者完拜如众臣,于公宫后拜如子。四者何为
正礼?郑玄议曰:
“四者不同,抑有由焉。天子所不臣三:其一,后之父母也,天子尚有不臣者,
况于后乎? 《春秋·鲁隐公二年》 : ‘纪履 来逆女。’‘冬,伯姬归于纪。’又
《桓九年》(按:九,当作“八”。):‘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九年》:‘纪
季姜归于京师。’或言‘逆女’,或言‘逆王后’,盖义有所见也。女虽嫁为邻国夫
人,其尊无以加于父母。嫁于天子者,此虽己女,成言曰‘王后’,明当时之尊得加
父母也。纪季姜归于京师,更称其字者,得行礼而戒之,其尊安可加父母耳? 今不其
亭侯在京师,礼事出入,宜从臣礼,若后适离宫,及归宁父母,从子礼。” (《通典
·礼二十七》。)
郑玄不仅精于《礼》,而且博通诸经。在这个问题上,他主要根据《春秋经》的
记载,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本文对研究郑玄的《礼》学思想有一定参考价值。
《皇后敬父母议》,对后世礼制有一定影响。《晋书·康献褚皇后传》:“太常
殷融议依郑玄义,卫将军裒在宫庭则尽臣敬,太后归宁之日,自如家人之礼。”《通
典·礼二十七》:“东晋博士徐禅依郑玄义曰:‘臣闻成均之法,导以忠孝,历代同
之。故郑玄议王庭正君臣之礼,私觌全父子之亲是大顺之道。’”原注:“庾翼《答
何充书》曰:‘郑君之言,适合情理。’”说明在晋代遇到这类问题,是按照郑玄的
观点处理的。
据考证,郑玄晚年并未去东汉当时的都城许昌,当是朝廷公卿议礼,难以取决,
以书访问,郑玄答之。清代陈澧在《东塾读书记》卷十五云:“郑君为处士,而牧伯
讨贼,则引以为重,三公八座议礼,则问以取决,千古处士所未有也。”

三、《戒子益恩书》
《戒子益恩书》 是郑玄晚年写给儿子益恩的家书。 写作时间在汉献帝建安元年
(196年) ,时郑玄70岁。《后汉书·郑玄列传》全文收录,后《艺文类聚》卷二十三
和《太平御览》卷四百五十九引《郑玄别传》、《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皆收
此文。
《戒子益恩书》的内容,是述志教子。他首先叙述了自己的志向和早年的求学情
况,说:“吾家旧贫,〔不〕为父母群弟所容,去厮役之吏,游学周、秦之都,往来
幽、并、兖、豫之域,获觐乎在位通人,处逸大儒,得意者咸从捧手,有所受焉。遂
博稽《六艺》,粗览传记,时睹秘书纬术之奥。”又简单地叙述了40岁以后的经历:
归养后,“假田播植”。“遇阉尹擅势,坐党禁锢,十有四年,而蒙赦令”。又拒绝
官府的多次征辟,“但念述先圣之元意,思整百家之不齐”。为躲避黄巾起义,“萍
浮南北”。他最后告诫儿子:“其 求君子之道,研钻勿替,敬慎威仪,以近有德。”
回顾自己的一生,感到满意,说:“吾虽无绂冕之绪,颇有让爵之高。自乐以论赞之
功,庶不遗后人之羞。”遗憾的是“亡亲坟垄未成,所好群书率皆腐敝,不得于礼堂
写定,传于其人”(《后汉书·郑玄列传》。)。
《戒子益恩书》是研究郑玄生平、思想的第一手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它
也是历代家训中的名篇, 全文深沉含蓄, 旨深意远,受到后世学者称赞。清刘熙载
《艺概》称此文“雍雍穆穆,隐然涵《诗》、《礼》之气”,故可作为历代学者之轨
范。

四、《孔子弟子目录》
《孔子弟子目录》,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裴 集解所引。《隋书·经籍志》
载:“《论语孔子弟子目录》一卷,郑玄撰。”《旧唐书·经籍志》称:“《论语篇
目弟子》一卷,郑玄注。”《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同。唐以后亡佚。清人辑本主要
有:袁钧辑《孔子弟子目录》1卷,见《郑氏佚书》;孔广林辑《论语篇目弟子》1卷,
见《通德遗书所见录》 ;王谟辑《孔子弟子目录》1卷,见《汉魏遗书钞·经翼》;
宋翔凤辑《论语孔子弟子目录》 1卷,见《浮溪精舍丛书》、《食旧堂丛书》;马国
翰辑《论语孔子弟子目录》 1卷, 见《玉函山房辑佚书·经编·论语类》 ;黄辑
《论语篇目弟子》1卷,见《汉学堂丛书·高密遗书》、《黄氏逸书考·通德堂经解》。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裴 集解所引,本书名称应是《孔子弟子目录》。其
内容是抄录《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孔子弟子姓名并加注,故《经典释文》、《旧
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称“郑玄注”。后人将其附《论语》后,遂
妄加“《论语》”二字,又妄加“篇目”二字。由此形成的名称皆误,因裴 集解所
引,自“颜幸”以下,皆《论语》所无。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
也。”《孔子家语》中,孔子弟子也有77人。据清人辑本,《孔子弟子目录》亦抄录
77人。郑玄在每人姓名之下所注内容为字和籍贯等。如:“宰予,字子我,鲁人”;
“原宪,字子思,鲁人”;“高柴,字子羔,卫人,少孔子三十二岁”;“樊须,字
子迟,齐人”;“公孙龙,字子石,楚人”(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集解。)。
《孔子弟子目录》把孔子弟子集中抄录在一起,并加简注,极为醒目,便于索引,
可省却许多翻检之劳,对研究孔子弟子有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