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孝经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94&rec=30&run=13

《后汉书·郑玄列传》列郑玄所注群经,其中有《孝经》。此外,在《六艺论》
中,郑玄自称为《孝经》作注,更为可信。然《隋书·经籍志》对此书所题“郑氏注”
是否为郑玄表示怀疑,其实此“郑氏”是后学对郑玄的尊称。《旧唐书·经籍志》、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此书均称“郑玄注”,历代多数学者信此不疑。
在汉代, 《孝经》 也有今、古文之分。郑玄注《孝经》,用的是今文。郑玄注
《孝经》的时间,是他避黄巾起义于徐州期间。当时,他住在南城山,在一个石室里
完成了对《孝经》的注释。

一、郑玄《孝经注》的辑佚
郑玄《孝经注》于魏晋之际主要在民间流传,东晋元帝时始立于学官。唐玄宗为
《孝经》作注,多引郑注。宋代邢 作《孝经正义》,用唐玄宗注,郑注逐渐少见。
南宋乾道年间,熊克、袁枢得郑注,刻于京口,即京口本。南宋以后,此书散佚。
对《孝经注》 从事辑佚工作的,主要是清代学者。主要有:王谟辑《孝经注》1
卷, 见《汉魏遗书钞·经翼》;袁钧辑《孝经注》1卷,见《郑氏佚书》;孔广林辑
《孝经注》1卷,见《通德遗书所见录》;陈辑《孝经郑氏注》1卷,见《涉闻梓旧》、
《丛书集成初编·哲学类》;严可均辑《孝经郑注》1卷,见《咫尺斋丛书》第三集;
臧庸辑《孝经郑氏解》1卷,见《知不足斋丛书》第二十一集;黄辑《孝经解》1卷,
见《汉学堂丛书·高密遗书》、《黄氏逸书考·通德堂经解》。此外,日本学者冈田
挺之也辑有《孝经郑注》1卷,见《知不足斋丛书》第二十集、《榕园丛书》甲集。

二、《孝经注》的体例
郑玄注《孝经》的体例,与注其他经书大体相同。袁钧在所辑《孝经注》的序言
中说:“陆氏作《孝经名义》,据郑氏解其条例云:‘《孝经》,童蒙始学,特纪全
句,故凡经文外所释,皆郑注也。’……陆氏疑《孝经注》与康成注《五经》不同,
细案之,实未见其不同也。”今据佚文概括如下:
(一)随文释词。按词在句中的先后,逐一加以注释,同其他经注。如《开明宗义
章》:“先王有至德要道。”郑注:“禹,三王最先者。至德,孝悌也。要道,礼乐
也。”(引文见《郑氏佚书·孝经注》,下同。)释词常用的术语有“谓”、“犹”、
“曰”、“为”、“谓之”等。
(二)解释句意。词语不需解释,句意需加说明。如《庶人章》:“用天之道。”
郑注: “春生, 夏长,秋敛,冬藏。”有时,通过举例说明句意。如《三才章》:
“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郑注:“上好礼,若文王敬让于朝,虞芮推畔于田,则下
效之。 ” 有时,不仅说明句子的表面意思,而且指出其深刻含义。如《诸侯章》: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郑注:“临深恐队,履冰恐陷,义取为君恒须
戒惧。”
(三)串讲大意。即对一段话进行串讲。如《开明宗义章》:“夫孝始于事亲,中
于事君,终于立身。”郑注:“父母生之,是事亲为始。四十强而仕,是事君为中。
七十行步不逮,悬车致仕,是立身为终也。”
三、《孝经注》的价值
第一,《孝经注》虽仅存佚文,但其内容仍较丰富,对阅读《孝经》有一定参考
价值。如《天子章》:“刑于四海。”郑注:“刑,见也。”《孝治章》:“有觉德
行。”郑注:“觉,大也。”这些词语训释,对读懂《孝经》原文非常关键。郑注对
一些句意的详细解释,也可加深对原文的理解。
第二,郑玄用自己的政治伦理思想注《孝经》,所存某些佚文是研究郑玄思想的
重要资料。如《开明宗义章》:“夫孝,德之本也。”郑注:“人之行莫大于孝,故
为德本。”表现了郑玄以孝为本的儒家思想。又如《诸侯章》:“而和其民人。”郑
注: “薄赋敛省徭役。 ”《三才章》:“其政不严而治。”郑注:“政不烦苛。”
《事君章》:“进思尽忠。”郑注:“死君之难为尽忠。”这些注释,对研究郑玄的
政治思想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