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郑玄碑铭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94&rec=108&run=13

郑玄归葬后,弟子“赵商作《郑先生碑铭》(《唐会要》卷七十七。),“具载诸
所注笺”(《孝经·序》疏。)。东晋隐士谯国人戴逵“总角时,以鸡卵汁溲白瓦屑作
郑公碑,又为文而自镌之,词丽器妙,时人莫不惊叹”(《晋书·隐逸传》。)。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潍水》:“水西有砺阜,阜上有汉司农卿郑康成冢,石碑犹存。”
可惜郦氏未将碑文抄录下来。
唐代史承节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 奉敕访察河南道,在郑玄故乡应高密父老之
请,撰《后汉大司农郑公之碑》,然尚未建碑而卒。至开元十三年(725年) 秋八月,
密州刺史郑杳巡视属县时,至高密,乃命参军刘 校理史承节旧文,刻石立碑,冬闰
十二月告竣。 刘 在史承节所撰碑文基础上加入一段说明性文字,约120余字。此碑
毁于北宋末,金承安五年(1200年)重立石。重刻之碑,文同刘 所撰。清代阮元任山
东学政时,于乾隆六十年(1775年)亲往高密拜谒郑玄祠墓,在积沙中发现此碑。将其
在门前阶东,面西而立,并建一小碑楼复之。此碑今存,文字多已漶灭难辨,幸阮元
已拓之,载《山左金石志》卷二十(全文见第一篇附录)。阮元以此碑文,校《后汉书》
本传,撰《重刻唐史承节郑公祠碑跋尾》,云:
赵商汉碑,见于著录,今求之不得,将金承安重刻唐万岁通天史承节所撰碑,拓
其文读之,知承节之文,乃兼取谢承诸史,非蔚宗一家之学,其补正范书、昭雪古贤
心迹非浅也。碑文凡二十九行,字经八分,承节以万岁通天元年奉敕于河南道访察,
至高密,因父老之请为文,文成未书碑而卒。开元十三年八月,密州刺史郑杳始命参
军刘 刻石于墓。唐所刻石今无存,赖金承安五年三月所重刻知之。据《金石录》云:
承节碑乃双思贞行书,今金碑改为正书,削唐人书碑旧名,然其文则皆因唐旧,无所
窜改。元以范书《郑康成列传》校之:《传》“先始通《京氏易》”,碑无“先”字;
《传》“征为大司农”及与袁绍之会数事,碑并次于《与子益恩书》前;《传》“故
太山太守应中远”,碑作“太山守”;《传》“所注《周易》、《尚书》、《毛诗》、
《仪礼》、《礼记》、《论语》、《孝经》”,碑多《周官》,无《论语》;《传》
“答临孝存”,碑作“孝庄”;《传》“不为父母群弟所容”,碑无“不”字;《传》
“获觐乎在位通人,处逸大儒,咸从捧手,有所受焉”,碑省其文,作“大儒得意,
有所受焉”;《传》“乃归供养”,碑作“乃归乡”;《传》“遇阉尹擅势,坐党禁
锢”,碑载其事入铭辞中;《传》“举贤良方正”,碑作“方正贤良”;《传》“公
车再召”,碑作“再征”;《传》“其勖求君子之道”,碑无“其”字;《传》“末
所愤愤者”,碑作“凡某所愤愤者”;《传》“亡亲坟垄未成”,碑作“吾亲”。凡
此异同,比而核之,可释学者积疑,盖有三焉;司农《戒子益恩书》,乃归老疾笃时
事,故宜在汉公车征为大司农及袁绍邀至冀州诸事后,而范书反载《书》文于前,使
事迹先后倒置,一也;所注《仪礼》、《周官》、《礼记》,范书无《周官》,案司
农《周官注》完善无缺,世所共学,而范书遗之,二也;“为父母群弟所容”者,言
徒劳不能为吏, 以益生产, 为父母群弟所含容,始得去厮役之吏,游学周、秦,故
《传》曰:“少为乡啬夫,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夫父怒之而
已,云为所容,此儒者言也。范书因为父怒而妄加“不”字,与司农本意相反,三也。
至于易“恭祖”为“钦祖”者,金避显宗允恭讳也;“孝存”作“孝庄”看,唐碑本
行书,石或剥落,金时不省,而误“存”为“庄”。“庄”为汉讳,未有不避者。其
他异同,与范书可互校正,故急表而录之,以告同志。郑杳见《宰相世系表》北祖房,
官至婺州刺史。刘 亦见《表》彭城房,官至汴州刺史。(《山左金石志》卷二十。)
王丙 在《谱碑碣》中,叙述了郑玄碑的沿革,特别是清末郑玄墓前之碑刻,文如下:
《唐会要》云:“赵商曾为先生作碑铭。”今土人艳传,亦云昔有弟子赵商隶书
碑文。又《晋书》云:“戴逵总角时,以鸡卵汁溲白瓦屑作郑玄碑,又为文而自镌之,
词丽器妙。”是为祠墓碑碣之最早记载。郦道元作《水经注》云:“水西有砺阜,阜
上有汉司农卿郑康成冢,石碑犹存。”是魏时此碑尚在。至唐史承节撰《先生碑铭》
云:“旧碑先没,新石再彰。”是此碑在唐初已没土中。阮元重修先生祠墓时,遍索
不得,仅由沙中掘出《重刻史承节碑》。现此碑在门前阶东,面西而立,有小碑楼复
之。又有明成化间残石。阮元所撰碑则位于阶西,面南而立。二碑下段皆没沙中。迤
南又有阮元隶书“通德门”残石,已成三段。道光三年,高密知县张廷镜碑、安丘知
县金台何淮《题郑公古墓》五律残石,墓前新出土有高密知县钱廷熊隶书墓志碑,祠
内则有明高密知县刘凤仪、张浩草书二刻石,及光绪时新定祭品小碣,他皆不可考矣
……又史承节碑高营造尺六尺四寸,广三尺五寸,今文字漶灭者几占十之二三。
今墓前有钱廷熊所立碑,祠前有金承安重刻史承节碑和清乾隆六十年重修郑公祠
碑,刘凤仪律诗刻石襄于祠内西墙,余皆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