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屡拒征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94&rec=10&run=13

黄巾起义爆发后,东汉统治者害怕被禁锢的“党人”与张角合谋,造成不可挽救
的局面,于是在中平元年(184年) 下令大赦党人,郑玄也被解除禁锢。此时的郑玄已
是著名的经学大师,为当时“儒生所仰,群士楷式”(《后汉书·郑太列传》。),有
很高的声望,所以当权者接连不断地征辟他出去做官。面对从政的机遇,他却采取回
避的态度,始终保持士人的“名节”,屡拒征辟。

一、何进辟为大将军府掾属,一宿逃去
郑玄被解除禁锢时, 何进任大将军, 为笼络人心,表示礼贤下士,于中平三年
(186年)征辟郑玄,郑玄称病不到,但地方官吏畏惧何进的权威,不敢违背他的意旨,
就胁迫郑玄,郑玄不得已前往。何进为表示对郑玄的尊重,待如勋臣,“为设几杖,
礼待甚优”(《后汉书·郑玄列传》。)。郑玄拒绝何进给他准备的朝服,头戴幅巾,
身穿缝掖相见。何进见“玄长八尺,须眉秀美,姿容甚伟”,“待以宾礼” (《世说
新语·文学》刘孝标注引《郑玄别传》。),委任郑玄大将军府掾属。郑玄多所匡正,
知何进不能用,只隔了一夜就逃离了大将军府。

二、诏为博士、表为侍中、举为赵相,皆不至
中平四年(187年),三司府曾前后两次征辟郑玄,他都未去。
中平五年(188年)九月,诏郑玄与荀爽、陈纪、韩融等人为博士,郑玄称病不至。
中平六年(189年) 四月,灵帝死,太后临朝,以后将军袁隗为太傅。袁隗表郑玄
为侍中,郑玄以父丧不赴。九月,董卓入洛阳,逐袁绍,废少帝,立献帝,备礼召郑
玄,郑玄没有应召起程。不久,董卓迫献帝迁都长安,公卿们又举荐郑玄为赵王刘乾
之国相,郑玄以黄巾复起,道路阻隔为由,也未去就职。

三、袁绍表为左中郎将,辞谢不受
建安二年(197年) ,袁绍为大将军,兼督冀、青、幽、并四州,其势力范围约相
当于今河北、天津和山东部分地区。袁绍慕郑玄之名,遣使者请郑玄至邺 (今河北省
临漳县) ,礼待甚厚。他大宴宾客,郑玄最后到,请升上座。宾客多豪俊,有才华,
善辩说,见郑玄似是儒者,就争先恐后提出疑难问题或异端之说,故意刁难。“玄依
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②《后汉书·郑玄列传》。)。当时,
曾任太山郡太守的应劭,归袁绍任军谋祭酒,说:“故太山太守应中远,北面称弟子
何如? ”郑玄笑着说:“仲尼之门,考以四科,回、赐之徒,不称官阀。”②应劭
讨个没趣,面有惭色。袁绍举郑玄为茂才,并给皇帝上表,拜郑玄为左中郎将,郑玄
都辞谢了。

四、献帝征为大司农,因病辞归
建安三年(198年) ,献帝以“公车”征郑玄任大司农,赐给安车一辆,让所过之
处长吏迎送。但这时的郑玄,年迈多病,力不从心,在家拜受后,乘车至许昌(一说,
未去许昌),又因病向献帝请求回归故里。此后,世人称他为“郑司农”,实未就职。
《抱朴子·逸民篇》载:“献帝时,郑康成州辟举贤良、方正、秀才,公府十四
辟,皆不就。”今据文献记载,可知者有九辟,皆未就职。
郑玄多次拒绝当政者的征辟,表现出与时政不合作的态度,这和当时的士风、名
节虽然有一定的关系,但还有更重要的原因,这就是:他早已抱定“述先圣之元意,
思整百家之不齐”的志向,其志在于学问而不在政治;其八世祖郑崇从政的惨痛教训
使他认识到从政的险恶,身为乡吏的实践和他长期对官场的观察使他认识到当时政治
的黑暗和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