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辑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93&rec=80&run=13

1962年9月, 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召开。会上,毛泽东主席提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
级的矛盾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会议
提出了对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问题。山东的社会主义教育(以下简称社教)自此开始。
1963年1月, 省委召开扩大的工作会议,对全省党员、干部队伍和阶级斗争状况
作了基本估计, 并提出了加强党的建设的意见。会后,全省抽调1.2万名经过审查的
干部,进行短期培训,组成工作团、队、组开赴城市农村,领导开展社教运动。2月,
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决定在城市开展“五反”运动,在农村开展社教运动。3月1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厉行节约和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
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运动的指示》,要求在县(团)级以上党政机关和企事业
单位,有领导、有步骤地开展“五反”运动。3月2日,省委批转《省总工会党组关于
省总工会五届三次执委会议情况的报告》。报告分析了全省职工队伍思想状况和城市
工矿企业阶级斗争状况,认为当前仍有一部分职工受资产阶级思想和小生产者的自发
资本主义倾向的影响,对社会主义发展前途认识不清,必须在厂矿企业中开展社教运
动。报告对教育目的、教育方法作了规定。强调从思想教育和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实
事求是地进行教育;运用表扬好人好事、回忆对比等形式,进行群众自我教育;对职
工中的各种思想问题,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进行正面教育;不能强制、压服、斗争、扣“帽子”和乱处分工人。根据省委的批示
和省总工会的部署,各级工会积极发动职工投入了“五反”运动。
下半年, 省、市、县工会抽调70%左右干部深入基层,在当地党委领导下,配合
有关部门,向职工、职工家属及其子女进行了社教。各地教育的主要形式:一、发动
职工群众忆“三史”(厂史、家史、个人翻身史),访贫问苦,忆苦思甜,回忆对比。
有些地区组成老工人“三史”报告团,广泛进行“三史”教育,仅青岛、济南、淄博、
济宁等6个市,组织518名老工人向职工作报告1121场,36万职工受到教育。二、开展
学雷锋、学“好八连”,争当“雷锋式好工人”的活动。三、利用文化宫、俱乐部等
宣传阵地,组织讲座、报告会、故事会、展览会进行多种形式的教育。截至1963年底,
全省10个市、85个县的基层单位举办了展览会,仅青岛、济南、淄博三市参观展览达
83.4万余人。通过社教,广大职工提高了的政治思想觉悟,学政治、学毛主席著作、
学文化技术,在各单位形成风气。据1963年济南、青岛、淄博等6市、167个基层单位
统计:有职工学毛主席著作小组2270个,参加学习的有3万余人。
在城市“五反” 和社教的同时,全省各级工会组织内部开展了“五反”运动。1
963年9月,省委批转《省总工会党组关于加强工会“五反”的领导的意见》。随后,
省总工会下发了《关于在工会组织中开展“五反”的意见》。两文列举了全省工会组
织中存在的组织不纯、经费管理混乱、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铺张浪费、私分多占等
严重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开展“五反”的具体意见和要求。各级工会根据省总工
会和当地党委对“五反”的统一部署,分期分批在工会组织内部开展了“五反”运动。
自1963年下半年以来, 由各级工会领导干部带领,150余名干部深入60余个基层单位
调查研究,进行试点,指导开展“五反”运动。“五反”运动后期,基层工会进行了
改选,调整纯洁了工会干部和积极分子队伍。同时,培养训练了大批工会积极分子。
据济南、淄博、烟台、潍坊、菏泽5市(区)统计,训练工会积极分子26300多人。这一
时期,城市工矿企业和工会组织内部开展的“五反”教育和对职工进行的“社教”,
其基调在于教育,强调“洗手洗澡”,检查干部思想、组织和作风上存在的问题,运
动开展基本上是健康的。
1963年5月和9月,中共中央先后发出《关于目前农村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
(即前十条)和《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即后十条)。
在此前后, 山东按照中央部署,先后组织3.6万名干部到各地领导社教试点工作,进
行“四清”(小“四清”)。1964年5月中旬到6月中旬,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提出
全国1/3的领导权不在我们手里,要发动群众进行夺权斗争。9月,中共中央发布“后
十条”修正草案。这表明社教已经从清经济、清党风转变到解决领导权问题上来,完
全转变为阶级斗争。 同月,省委确定在海阳、齐河、曲阜、长岛4县进行社教试点工
作。 全省抽调脱产干部、军队干部、大专院校师生、回乡知青5.3万人,会同中央派
来的干部、 大学师生组成4个工作团分赴4个试点县开展工作。 与此同时,全省抽调
8000多人组成两个工作团在青岛、济宁等市开展了“五反”试点。自此,山东的社教
进入第二阶段即“四清”(大四清)阶段。这一阶段的“四清”采取了神秘的“访贫问
苦”、“扎根串连”和重新组织阶级队伍的做法,把所有基层干部集中起来交代问题,
有的甚至出现逼供信和变相体罚等违法乱纪现象,严重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1965年初,中共中央发布《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 (即
二十三条) ,提出对运动中的偏差进行纠正,并规定了农村的“四清”和城市的“五
反”统称“四清”(即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但是没有从根本上纠正左
的错误,并提出了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等更左
的观点。 3月,省总工会根据中央和省委部署,提出“四清”试点单位,并要求各级
工会组织根据当地党委和社教工作队的统一安排,充分发动职工积极投入“四清”运
动。同时,通过“四清”运动整顿工会组织和职工代表大会,提高工会组织的战斗力。
8月20日, 中共山东省总工会党组又专门拟定《关于在四清运动中整顿基层工会组织
的意见》,对整顿的重点、要求、方法等作了具体安排。省总工会还召开市、专区工
会主席(主任) 会议,作了研究和部署。自1964年下半年开始,全省有50%以上的工会
干部参加“四清”运动。
1965年1月, 全省又派出12万名“四清”工作队员,分赴9个城市、33个县和2个
郊区开展面上社教。同时城市“四清”在济南、青岛、淄博、枣庄、烟台、潍坊、德
州、威海等城市的871单位展开。在城乡“四清”中,大批“自由化”和“单干风”,
大反“走资本主义道路”,使大批干部和职工群众遭受不应有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