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全面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93&rec=74&run=13

一、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为贯彻党在过渡时期总路
线和总任务,中共山东分局和省政府从1954年开始,制定计划措施,作出部署安排,
在全省各地开始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有计划地进行高级形式的社会主义改造。
1月, 中共山东分局统战部与省财委联合召开了扩展公私合营计划会议,在全省
选择10名工人以上59户私营企业作为公私合营对象,进行了试点。至年底,全省实行
公私合营的企业扩展到122户(包括1953年以前实行公私合营的58户) 。1955年对扩展
公私合营的对象,各地采取了单户企业公私合营、私私并厂后实行公私合营、已实行
公私合营的大厂吸收私营小厂作为自己的车间或附属工厂等形式。至年底,原定扩展
的94户全部完成, 经整顿,合并为111户。在扩展公私合营企业的同时,对资本主义
商业进行了逐行业的改造。 至1955年底,全省有7个行业实行经营代销,同时建立了
37个公私合营商店。
1955年12月3日, 中共山东省委成立以赵健民为组长的对资改造领导小组,加强
对私改造工作的领导。 12月8日至16日,省委召开全省私营工商业改造会议,传达学
习中共中央指示,统一思想认识,修订省委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规划。此
后,省委批转了济南市委《仿效北京做法,加快速度,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
义改造的报告》,济南、青岛等城市,仿效北京做法,相继进入改造高潮。从1956年
1月19日起,在不到10天的时间里,全省城市4个工人以上的私营企业实行了全行业的
公私合营。1月至2月,全省城乡私营商业改造进入高潮。至2月中旬,除零星行业外,
全部私营商业实现了公私合营。 据2月12日《大众日报》报道:全省城乡资本主义工
商业已全部实行公私合营。 其中实行公私合营的工厂有2586家,职工3.9万余人,产
值占私营工业总值的91%,11个城市实行公私合营的坐商12329户。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全省各级工会组织根据全国总工
会部署和要求, 着重加强了私营企业的工会工作。1954年5月,省工会联合会召开私
营企业工会工作座谈会,结合本省情况,分析研究了私营企业的状况和工会工作存在
的问题,明确了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向和工会担负的重大责任。此
后,全省各级工会积极对职工进行社会主义前途教育,使大家明确公私合营的重大意
义;发动职工协助公股代表做好清产估资和人事安排,防止和揭发资本家的不法行为。
1955年7月, 省工会联合会在第四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私营
企业大型工厂要普遍建立增产节约委员会,发挥对资本家的监督作用;加工定货企业
工会,发动职工按照合同规定的产品数量、质量和规格,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按时完
成加工定货任务;在已合营的企业中,工会要发动职工根据国家计划开展劳动竞赛,
保证完成国家计划,积极参加工厂管理委员会,改革不合理管理制度,并注意对资产
阶级分子的改造;在私营商业中,工会应动员工人监督资本家遵守政府法令、严禁其
不法行为,推动资本家制订进销计划,改善经营管理。工会开展的所有这些工作,有
效地保证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
全省开展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其整体来说取得了伟大成功。
但由于后期要求过急,出现了一些问题,以致于把一些不属于资产阶级的小商小贩和
小手工业者,也当资产阶级进行了改造;对有些资方人员安排使用不当,没有很好地
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二、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建国后经过国民经济恢复,山东的手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到1952年,全省有个体
手工业户13.3万户,从业人员48万人,年产值4.85亿元。1954年是个体手工业发展较
快的一年, 手工业户发展到135万户,从业人员56万人。全省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
义改造是通过合作化、集体化的道路实现的。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根据地的个体手工业就开始以合作社的形式组织起来。
解放后,许多城市试办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2年底,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第三次手
工业生产合作社会议,在组织形式上肯定了由工业供销生产小组、手工业供销生产合
作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这3种由低级到高级的过渡形式。1954年6月,中共山东分
局召开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会议, 指示各地根据本地情况,采取上述3种形式逐步向合
作社过渡。全省各级工会协助当地政府,积极参加了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合作化改造。
下半年,各地加强对手工业合作化的领导,全省有28个市和专区驻地县建立了手工业
生产联社。此后,通过宣传教育、基点社示范和政策扶持,全省手工业合作化得到较
快发展。截至1954年底,全省共组织供销、生产社(组)3909个,参加人数10.9万人,
占手工业者总数的18.8%;全省组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085处,有社员47904人;供销
合作社114处,社员17844人;生产小组2710个,组员39622人;社(组) 员比1953年增
加2.3倍。(引自《山东省志·大事记》中册第687页。)
1955年2月28日至3月19日,全省手工业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会上,传达和讨论
了第四次全国手工业工作会议的精神,总结了全省1954年的手工业工作。会议确定:
按照中央确定的“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有准备、有
步骤、有目的地实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巩固和发展手工业合作组织。各地经过积
极宣传发动,开展工作,1956年上半年,手工业合作化进入高潮。全省手工业工人、
个体手工业者积极要求走合作化道路,各地政府接受他们的要求,及时批准成立了手
工业合作社。至6月底,全省手工业社(组)发展到7740个,社员占总人数的95%以上。
至此,全省个体手工业基本实现了合作化。
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过一些偏向。主要是:一些地方背离了由低
级到高级的过渡原则,高级社发展过快,形式过于单一;许多小型社不顾自身特点,
盲目并大社、高级社,并过早地改变了原来的经营形式和产销关系;一些合作社过分
强调公共积累,忽视了社员收益分配和福利,挫伤了社员的积极性。对此,1956年下
半年开始,又进行整顿,推动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截至1956年底,全省
各类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 共5000个,社员36万人,占总人数的92.3%,生产总值达
7.1亿元。

三、增产节约劳动竞赛
早在建国初,党和国家及全国总工会就十分重视开展增产节约劳动竞赛。1950年
5月, 全国总工会召开全国工会生产工作会议,专门研究基层工会开展增产节约劳动
竞赛和合理化建议活动的问题。 8月21日,中共山东分局在《关于如何执行全国工会
工作会议决议的指示》中明确提出:要认真发动增产节约运动,教育职工以国家主人
翁的责任心,高度发扬新的劳动态度,积极生产,增加产量,提高质量,有计划地发
动生产竞赛。朝鲜战争爆发后,增产节约劳动竞赛注入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内容。广大
职工以抗美援朝、打败美帝侵略为动力,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了这一运动,并由过去
只在公营企业开展,扩展到私营企业。
1951年1月,马恒昌小组(马恒昌,沈阳机器厂工人。1950年初,东北总工会总结
了他保质保量超额完成生产计划的经验,并把他所在小组命名为马恒昌小组,在全区
推广他的经验。《中华全国总工会七十年》302页。)向全国工矿企业班组提出开展爱
国劳动竞赛的倡议。 1月25日,山东省总工会发出《向马恒昌小组学习、向马恒昌小
组应战》 的指示。全省各级工会和广大职工积极响应。31日,青岛市3万纺织工人在
向马恒昌小组应战的同时, 向全国纺织工人发起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挑战。2月,
全国总工会作出在全国开展马恒昌小组竞赛运动的决议。此后,增产节约劳动竞赛在
全省广泛展开。截至6月底,全省9个大中城市有1726个生产小组向马恒昌小组应战。
济南、青岛两市和煤矿系统培养出一批马恒昌式的先进生产小组,如济南的郭文成小
组,青岛的刘同诰小组,贾汪煤矿王景全小组等。各地向马恒昌小组应战活动,直接
推动了爱国增产节约运动的深入开展。
在开展增产节约劳动竞赛中,山东省总工会要求各级工会根据党和国家经济建设
要求,结合正在开展的各项政治运动,不断增加新的竞赛内容,创造新的经验和做法。
1951年7月,全省第三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召开时,省总工会在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
各级工会组织要结合正在开展的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和工矿企业民主改革运动,深
入开展爱国增产节约劳动竞赛运动。1952年“三反”“五反”运动开始后,各级工会
遵照中共中央和山东分局的指示,结合“三反”“五反”运动,大力开展了爱国增产
节约运动。 这一时期,省总工会首先从铁路、煤矿、纺织、电力4大产业抓起,进而
带动其他产业的公私营企业全面展开。各产业工会从本产业实际出发,开展了具有各
自产业特点的劳动竞赛,并创造了许多新经验。铁路系统在机务运转部门开展了满载
超轴500公里运动;煤矿系统在掘进、采煤运转部门开展了“五赛”运动(赛效率、产
量、节约、规格、保安);电力系统在发电、供电部门开展“三提”(提高利用率、力
率、负荷率) 、“两降”(降低成本、消耗定额)安全供电竞赛运动;纺织系统开展了
节约原棉、提高质量、调整劳动组织、节省人力、减少和消灭责任事故的竞赛运动。
截至1952年9月, 全省铁路、纺织、运输、邮电、机器制造等系统的劳动竞赛运动已
全部开展起来。在开展爱国增产节约竞赛中,广大职工发扬主人翁精神,努力增加生
产、厉行节约,积极提合理化建议、学习先进经验,改进技术操作,使生产率成倍、
几十倍增长。青岛市各产业职工在6、7两个月中提合理化建议19788件,相当于过去3
年所提合理化建议总数的3倍。 纺织系统的竞赛活动与学习推广“郝建秀工作法”、
“一九五一织布法” 紧密结合, 大大降低了白花率。济南仁丰纱厂女工李国栋学习
“郝建秀工作法”后,创出了每8小时1台车只出白花3两甚至2两的全国新纪录。青岛
国棉机械厂王正玑创造梳棉机漏底冲眼工具,提高工效60倍。济南铁路大厂张怀玉铸
乙型闸瓦, 由过去日产15箱提高到160箱,提高10.7倍。济南第二机床厂刘庆祥创制
对板精磨机,精密度达到国际标准,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洪
山煤矿“八一” 掘进队向马恒昌小组应战后,由每日掘进6.7米,提高到15.6米,提
高2.3倍。济南机务段1560号机车包乘组,在满载超轴500公里竞赛中,创出安全行驶
15万公里的新纪录。
1953年8月28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厉行节约,紧缩开
支,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的紧急通知》。此后8月、9月间,全国总工会、中共山东分局
相继发出通知和召开扩大会议,就贯彻中央《紧急通知》精神作了认真研究和部署。
山东省总工会于9月16日至19日, 召开了三届三次执委扩大会议,确定:广泛深入地
发动职工群众,迅速开展增产节约劳动竞赛,保证全面超额完成国家生产计划,为压
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全省各级工会组织根据上级要求,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自己的中
心任务常抓不懈。各地工矿企业职工在开展增产节约劳动竞赛中,针对生产中关键问
题和薄弱环节,注重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和总结推广先进生产经验;同时注重发动职
工开展个人、班组、科室、厂际和同行业间的相互竞赛;从而保证了增产节约计划和
各项生产任务的完成。以济南市为例,截至1953年底,全市国营、地方国营和公私合
营工厂完成生产总值为国家计划的109%(比上年增加28.5%) ,完成增产节约计划总值
的142%。据同期全省54个国营厂矿统计:完成生产总值占全年计划的106.38%;158个
地方国营厂矿(包括15个公私合营企业)完成产值占全年计划的115%。

四、技术革新运动
1954年4月15日,全国工业劳动模范张明山、王崇伦、唐立方、黄荣昌、刘祖威、
朱顺金、 傅景文7人,向全国总工会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技术革新运动的建议。全
国总工会接受这一建议,并报中共中央同意作出了《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技术革新
运动的决定》,号召全国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和职工群众积极投入到技术革新运动
中来。
6月17日至25日, 山东省总工会召集省有关部门,市地、省产业工会负责人,部
分厂矿工程技术人员、党委书记和厂长,专门召开技术革新会议,讨论和研究了省工
会关于开展技术革新运动的初步意见。会后,省工会党组向中共山东分局写出报告,
对开展技术革新运动和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分局批转了这个报告。10月28日,
省工会又针对技术革新运动中出现的问题和偏向提出了《关于开展技术革新运动的几
点补充意见》 ,及时引导全省技术革新运动健康发展。1956年,全省有57674人提出
合理化建议共46237件,超过建国以来任何一年。
技术革新运动,提高了工人的生产技术,改进了厂矿的生产设备,劳动生产率几
倍乃至十几倍提高,有的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如:五○一厂试验室从氧化铝生产流
程中回收金属镓,并建成生产车间,当年生产镓1853公斤,使国内镓产量跃居世界首
位。博山电机厂研制成功汽车启动机、发电机,在全国最先为解放牌汽车配套,后又
研制成功微电机,直流测速电机等,填补了国内微特电机的空白。山东化工厂职工创
造了6种机械化工具,使全厂减少了13道工序,7道工序用机器代替了手工操作,劳动
生产率提高了一倍半。煤矿工人创造了风钻掏槽机,使半煤半岩层的掘进效率提高一
倍以上。 济南铁路局车辆段创造了自动焊轮机,提高工作效率5倍。青岛四方机车车
辆制造厂技术员与工人集体创造了扒缸机,较手工操作提高效率23倍。新华制药厂技
术员王志强, 试制成功过去国内不能制造的搪玻璃反应缸,成本比进口货降低90%,
质量完全合乎标准。
1958年1月, 中央南宁九省二市书记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写了《工作方法六十条
(草案)》,提出从1958年起,“把党的工作着重点放到技术革命上去”。全省职工响
应党中央的号召,开展了以改进操作技术、改良设备、改进产品设计、生产新的产品
为主要内容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 4月中旬,省工会举行技术革新广播大会,
向全省职工发出“鼓足干劲和钻劲,革新技术创奇迹”的号召。各地紧紧抓住生产关
键,发动职工攻关键,献计策,将群众智慧引导到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上。许多企业
简化合理化建议的处理程序,并尽快实施,调动了职工技术革新的积极性,合理化建
议和技术革新项目大量增加。 据1月至4月,济南、青岛、淄博、烟台4市统计,职工
提出合理化建议73811件, 其中仅4月份,提出56342件,超过全省上年总数。新产品
试制计划迅速实现,“五一”节前试制成功890件,平均完成年试制计划的50%。5月,
中共中央在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全省职工在总路线的鼓舞下,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涌现出一大批忘我
劳动, 苦干巧干,革新技术和创造发明的先进模范人物。7月23日至30日,省总工会
在济南召开山东省第二次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会上,50多名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介
绍了经验。会议期间,举办了革新成果展览会,展出了与会代表中突出的技术改进、
创造发明、新产品试制等革新成果。
1959年2月, 中共山东省委召开煤炭生产紧急会议,要求各地开展以技术革命为
中心的“六比”(比干劲、比产量、比质量、比成本、比劳动生产率、比安全)红旗竞
赛运动。 全省各系统热烈响应省委号召,迅速掀起了群众性的竞赛热潮。3月下旬,
全省工业、基建、交通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会议召开后,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
运动更加轰轰烈烈。 据不完全统计,1959年,全省共评选出先进集体32979个,先进
生产者581754人。全年全省职工共提出革新建议270万余项,其中已实现的130万余项,
推广重要先进经验1318种,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劳动生产率。一年来,全
省试制成功了5250多种新产品,有些达到了当时国内先进水平。在技术革新中,涌现
出大量先进人物和革新能手。 青岛木材综合加工厂革新标兵徐呈龙, 自1953年至1
957年, 经4年多奋战,创造和改进了木板对缝机等设备65种,节约工时318504个。1
958年后,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他创制了62种先进机具。同时,他还与石棉厂工人
一起,创造了石棉纺绳机,提高工效130倍,解放了大批劳动力。
从1959年到1961年,国内国民经济出现暂时困难。这一时期,全省各级工会认真
贯彻中央“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的方针,持续开展了以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为
中心的比、学、赶、帮竞赛运动。据1961年上半年统计,全省工业生产机械化、半机
械化程度由1959年底的29%提高到40%以上,近30万人摆脱了手工操作和笨重的体力劳
动, 节约劳力14多万人,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25%。此后,全省技术革新和技术革
命运动一直蓬勃发展。据1965年第一季度济南、淄博、青岛、烟台、潍坊5市375个企
业统计,共提出革新建议27500多项,实现12640项。但是,由于“大跃进”和“左”
的影响,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中,出现了一些脱离实际、浮夸不实和盲目推广
新技术的现象,造成一定的浪费。这些都是值得认真汲取的教训。

五、先进生产者运动
1956年初,全国出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各地都涌现出大批先进
企业、先进班组和先进生产(工作)者。1956年2月,全国总工会七届十次主席团会议,
通过《关于开展先进生产者运动的决议》 。3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积极领导先进
生产者运动的通知》,要求各级党委认真学习讨论全国总工会的决议,制定计划,指
导当地工会做好这项工作。5月5日,中共山东省委批转省工会党组《关于贯彻执行中
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开展先进生产者运动的决议〉的指示》和《关于召开先进生产者
代表会议的报告》。在中共中央、各级党委和各级工会组织的领导和重视下,山东各
地先进生产者运动逐步开展起来。
在开展先进生产者运动中,山东省工会联合会注重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出指
导性意见。运动开展过程中,省工会联合会对在基层调查研究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向
省委写出报告并提出工作意见。 8月10日,中共山东省委批转省工会党组《关于当前
先进生产者运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意见的报告》。省委批示指出:当前先进生产者
运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许多单位在运动轰轰烈烈地发动起来之后,领导上没有及时
深入基层,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特别是缺乏具体的组织工作,致使运动有消沉趋势。
省委要求各单位加强领导,解决竞赛中的关键问题,定期检查和评比奖励;对运动中
涌现出来的先进生产者要加强培养和爱护,并帮助他们学习和提高技术,使他们在先
进的基础上更先进。批示下达后,全省的先进生产者运动更加深入健康地向前发展。
此后,省工会联合会又分别召开工会群众生产工作会议和下达文件,着重研究了总结
推广先进经验、培养扩大先进生产者队伍和有关县镇地区开展先进生产者运动的意见,
对在全省广泛普遍开展这一运动起了重要指导作用。
在开展先进生产者运动中,各地注重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改进技术、
提高技术、学习与掌握技术”的方针,充分发挥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的作用。济南国
棉一厂副总工程师于景全等10余名技术人员向全省工程技术人员发出开展社会主义劳
动竞赛的倡议,随即得到青岛各纺织厂17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的联合响应。全省许多
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与生产工人相结合,共同参加生产竞赛,解决
生产技术中的关键问题。1956年,济南市工矿企业99个科室、青岛纺织系统68个科室
分别参加了厂际生产竞赛;纺织、机械、煤矿等产业系统技术管理科室还与生产车间
签订了联系合同,从而促进了先进生产者运动健康深入开展。随着运动深入开展,先
进生产者队伍不断扩大,合理化建议显著增多,全省推广了大批先进经验,工厂企业
技术和管理水平有很大提高。 据1956年统计,济南、青岛、淄博、烟台等9市百人以
上单位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40182件(其中采纳的23383件),超过上年一倍多;据济南、
青岛等5市不完全统计, 全年总结推广先进经验3917种;全省评选出先进集体5978个
(其中先进班组3711个),先进生产者68159名。
在开展先进生产者运动中,省和各级工会组织注重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表彰奖励
先进典型, 树立标兵,推动比、学、赶、帮竞赛和先进生产者运动深入持久发展。1
956年3月27日至4月4日,全省第一届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在济南召开,全省20个产业
的1357名先进生产者代表出席了会议,省领导出席会议,并为代表颁奖。1958年7月、
1959年3月和1960年1月,在济南分别召开山东省第二次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山东省
社会主义建设工业、基建、交通积极分子代表会议和山东省工业、交通、基建、财贸
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 表彰了运动中涌现出的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 1
960年5月7日, 中共山东省委又批转《中共山东省总工会党组关于对先进生产者加速
培养提高的意见》,要求各级党委、各有关部门和厂矿企业根据生产不断跃进、技术
不断革命的迫切需要,迅速掀起培训技术队伍的热潮,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全省先进生
产者运动的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