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省学联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92&rec=94&run=13

一、勤工俭学活动
1958年初,团省委积极响应团中央、全国学联《关于号召学生有
步骤地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的决定》的号召,组织了规模空前的勤工俭
学活动。活动的主要方式有:学校办工厂,学生当工人;支援农业生
产,研制多种先进农用机械;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开展农村副业和手
工业生产劳动;做基本建设工地和城市运输业的临时工;开展校内外
的服务性劳动等。 据全省7处高等院校和315处中等学校的统计, 在
219260名学生中已有214603名学生参加了校内外的各种劳动,占学生
总数的97.88%, 共计劳动日 836279个。仅4个月的时间,平均每
个学生参加劳动日近40个。学生们参加劳动的种类也很多,其中学校
办工厂、 作坊451处,种校田9911亩,开荒5985亩,积肥3446万担,
兴修水利552216土方, 养猪2270头,养羊379只,养鸡鸭3920只,养
蜂230箱, 养蚕400387斤, 植树4260597棵,校内外共做其他劳动日
2109223个。 除此之外,学生还参加了除四害、种植油料作物和帮助
农民抗旱、麦收等活动。通过勤工俭学活动,不但巩固和提高了学生
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学到了许多生产技能,据济南市统计,学
会一种以上工、 农业生产技术的学生有 28872名,占学生总数的59
%;经过劳动和实践,大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巩固加深了学生对
课堂知识的理解, 提高了教育质量,据临沂专区32处中学15500人的
统计,文学课得5分的同学由2855人增至3577人,得2分的同学从61人
降至15人;同时勤工俭学活动的开展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健康水平;开
展勤工俭学活动的本身,也增加了经济收入,节约了国家开支;学生
的思想也受到了锻炼。
1958年8月10日至15日, 团省委联合省教育厅召开“全省大中学
生勤工俭学积极分子大会”,同时举办展览会,总结交流了各类学校
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的成绩和经验。
二、夏令营活动
1980年省学联和全国学联于7月30日至8月6日在海滨城市烟台举
办了全国北方18省(市)、自治区“三好”大学生夏令营。全省129
名大学生、35名中学生和38名团的干部参加了这次活动。夏令营期间,
全体营员先后到烟台市、威海市、蓬莱县、长岛等地参观、学习、游
览,每到一处,都同当地军民举行文艺联欢活动。在夏令营开幕式上,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李瑞环,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团省委书记徐建春,
烟台警备区副政委朱辅庸分别讲话。王震副总理应邀在闭幕式上做了
重要讲话,并与全体营员合影留念。
三、文明礼貌月活动
为贯彻团中央1982年“文明礼貌月”活动意见和团省委关于开展
“文明礼貌月”活动的通知精神,全省各级团组织以“学雷锋,树新
风,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先锋”为口号,具体围绕治理“脏”、
“乱” 、“差”的内容,开展了三个方面的活动:1、发扬传统,更
大规模地组织了青少年学雷锋、 树新风、 做好事、 送温暖活动;2
、抓重点,发动青少年投入爱国卫生运动和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为净
化、绿化、美化环境做贡献;3、表彰先进,宣传树立了一批学雷锋、
“五讲四美”的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形成了“比、学、赶、帮、超”
的浓厚气氛。
四、尖子学生的培养工作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高校普遍开
展了培养“尖子学生”的工作,有力地调动了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涌现出一大批德才兼备,在学习、科研、社会实践、组织管理、特殊
兴趣爱好等某一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尖子学生”。为了推动这一活
动的深入开展,鼓励尖子学生成长,促进和带动广大青年学生奋发成
才, 1985年9月,团省委学校部、省教育厅高教处联合下发了《关于
推荐“尖子学生”的通知》。省内各高等院校接到通知后,对表现突
出的学生进行了各个方面的实际考察,经过班、系、校层层推荐选拔,
最后把最突出的推荐到省里评选。团省委共收到全省44所院校推荐的
尖子学生近百名。为切实搞好评选,团省委、省教育厅详细制定了评
选细则,进行了反复细致地审核、评议,最后确定56名学生入选。这
些学生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学习上的尖子。其中有学习成绩持
续遥遥领先者;有在专业的某一方面有独到见解,并有较好的学术成
果者;有专业能力强,在专业实践中获得过省级以上较高名次者。第
二类是在组织管理方面的突出者。其中有在社会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
的学生干部;有在勤工助学、社会实践、社团组织等项活动中做出突
出贡献并有组织才能的学生。第三类是在业余爱好方面达到相当水平
并有相当潜力(如艺体、外语、文学创作等在省级以上比赛中夺得较
好名次,或受到省级以上专业工作者的较高评价)的学生。所有入选
的“尖子学生”都经过了院校党团组织的严格把关,是在品学兼优的
基础上“冒尖” 的。56名“尖子学生”中有博士、硕士研究生4名,
本科生33名, 专科生19名,党员占35.7%,团员占12.5%,男女比
例为4:1。
同年12月,团省委、省教育厅又联合下发了《关于表彰“尖子学
生”的决定》,授予展涛等56名同学“山东省高等院校尖子学生”称
号,并颁发了荣誉证书,在全省范围内通报表彰。《决定》指出:这
批“尖子学生”是未来四化建设中各条战线“拔尖人才”的苗子,在
他们身上鲜明地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
质,体现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才成长的方向。团省委、省教育厅希
望高校各有关部门,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共青团组织,要进一步充
分认识培养“尖子学生”工作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广大学生成
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下大力把“尖子学生”的培养工作抓好;要广
泛宣传“尖子学生”的优秀事迹和先进经验,形成“冒尖”光荣,你
追我赶,争当“尖子学生”的良好风气;要广泛开展鼓励学生上进、
促进学生成才的各项活动,通过活动发现“尖子学生”,为他们施展
才能、发挥特长提供用武之地;要在各方面加强对“尖子学生”的指
导和具体帮助,为他们成才、“冒尖”大开绿灯;要把鼓励学生在某
一方面“冒尖”同引导他们全面发展结合起来,把培养“尖子学生”
同培养全体同学成才结合起来,不断把活动引向深入。
《决定》希望受到表彰的“尖子学生”把成绩和荣誉作为继续前
进的新起点,谦虚谨慎,再接再厉,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努力把自
己锻炼成为未来四化建设需要的拔尖人才。同时希望高校青年学生要
象“尖子学生”那样,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献身精神和
开拓精神,刻苦学习,努力实践,争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
才。
五、大学生文学创作评选活动
为了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丰富活跃学生课余校外活
动,促进文学创作人才的成长,1985年7月1日,省学联、省教育厅、
省作协、省写作学会、省大学生文协联合举办了全省大学生文学创作
评选活动。全省有32所大专院校参加活动,推荐到省里参加评选的作
品有257篇。评选活动于1986年1月16日揭晓,共有60篇文学作品分别
获得了一、二、三等奖。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姜春云、团省委书记林
廷生、副书记吴爱英、班开庆、省教育厅副厅长李祖衡、省出版总社
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宋协周、省作协副主席冯中一、曲延坤等领导参加
了颁奖大会,并向驻济大专院校获奖大学生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品。
六、大学生最佳社团评选活动
20世纪80年代,山东省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在各级党团组织的
领导和帮助下,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建立了一大批社团组织,开展了
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大活跃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有效地促进了大
学生思想、文化、道德素质的提高。为把学习贯彻中共十三大精神的
工作不断推向深入,进一步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环境,
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1988年1月20日, 团省委、 省学联联合发出
《关于在全省高校开展“大学生最佳社团”评选活动的意见》(鲁青
发[1988 ]15号文件) , 决定于1988年在全省高等院校组织开展
“大学生最佳社团”评选活动。《意见》指出:“最佳社团评选活动,
要在各院校团委的指导下,以学生会、研究生会为主组织开展。最佳
社团的评选,以学生社团开展的活动为主要评选依据,开展活动的内
容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结合社团特点,广泛开展各种层次的民
主协商对话活动;二是利用社团优势,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和勤工助学
活动;三是发挥社团的能动性,广泛开展科学文化艺术等活动。参加
评选活动的社团,要以社团为单位写出活动材料。社团活动以系列活
动为主,也可是单项活动,但必须主题明确,突出三项活动内容中的
一项或一个侧面,切忌面面俱到。材料主要以1988年开展的活动为主,
也可反映最近一段时间有时代性的社团活动。”
同年10月21日,团省委、省学联又联合发出《关于推荐“大学生
最佳社团”活动材料的通知》。经过全省高校各级共青团、学生会、
研究生会组织的共同努力,整个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显著成
绩。 一年间,全省高等院校600多个校级社团和6000多个系以下的社
团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紧密围绕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的各个方面,联
系本院校学生实际,广泛开展了各种层次的民主协商对话、社会实践
和勤工助学、 科学文化艺术等活动。全省85%以上的在校大学生加
入了各类各级社团组织,踊跃参加社团活动,共开展了各种系列主题
活动60000多个。 通过社团组织的不断建设和活跃,提高了大学生的
课余生活质量,加强了文化引导,完善了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了
大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巩固了高校安定团结的局面,促进了大学
生全面发展,进一步活跃了高校基层共青团、学生会、研究生会工作。
1988年12月6日, 团省委、省学联做出《关于表彰大学生社团活
动先进单位和大学生最佳社团的决定》(鲁青发[1988]87号文件),
对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聊城师范学院、山东大学、青岛海洋
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8个单位和43所高校的145个最佳社团予以表彰。
七、责任与奉献行动日活动
1991年夏,安徽等省遭受重大水灾,引起青年学生的极大关注。
同年8月中旬, 团中央、全国学联共同向全国各地学校发出了组织大
中学生积极支援灾区抗洪救灾、重建家园的建议信,号召在全国大中
学生中开展以抗洪救灾、重建家园为目的的“责任与奉献日”活动。
1991年9月15日, 山东省54所高校、2000余所中学的近百万学生在校
内、在街头,采取多种形式,全面开展了“责任与奉献日”活动。这
一活动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学生的积极响应。各市
地、县区、各大中学校认真研究,周密部署,紧紧围绕“情系灾区、
共克困难——伸出你的手,奉献你的爱,奉献我的爱”的行动主题,
自暑期开展以来,纷纷用图片、广播、电视、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
传,全面动员,采取宣传、服务、咨询、义演、义卖、义诊等多种形
式开展轰轰烈烈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