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辑 中学生团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92&rec=50&run=13

山东中学生团校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校阶
段,从1986年下半年到1991年底。这一阶段又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
时期是萌芽时期, 也可以称之为自发时期。 时间从1986年下半年到
1989年底。当时,由于社会上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几度泛滥,使世
界观尚未形成的广大中学生深受影响。一些学校针对这一现实,开始
寻找加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团员意识、适应新时期特点的教
育途径。这样,“业余团校”、“少年团校”等中学生团校的最初形
式相继在一些中学出现。这一时期中学生团校的主要内容侧重于正面
灌输,团校的形式主要以培训班的形式出现,虽然教育内容和教学手
段比较单一,并且随意性较强,但它为以后团校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也奠定了思想及组织基础。第二个时期是推广普及时期,从1990年到
1991年5月。 经过对1989年政治风波的反思,广大团干部越来越感觉
到,中学生团校确实是中学生团组织适应新形势要求和中学生特点的
一种有效的团的教育组织形式。根据团中央的要求,团省委决定在全
省范围内推广和普及中学生团校,设计开展了“创建最佳中学生团校”
活动,并联合省教委下发了《山东省中学生团校条例》,使中学生团
校走上了正规发展的轨道。这一时期的主要标志是解决了办好团校的
“四大难题”,即场地、师资、经费、时间。第三个时期是全面发展
时期,从1991年5月到1991年底。为贯彻《山东省中学生团校条例》,
团省委于1991年7月着手编写了中学生团校统编教材, 年底组织了全
省范围的中学生团校互观互检活动, 确立了20个重点示范县、200个
重点示范学校作为典型。这一时期,团省委还在《山东学生工作》刊
物上开辟了“中学生团校建设”专栏,介绍各地的经验,引导全省中
学生团校建设。截至1991年底,全省85%以上的中学普遍建起了比较
规范的中学生团校。短短一年的时间,中学生团校在全省中学普遍得
以确立,展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二阶段是使用阶段。从1992年初开始,以团省委与省教委联合
下发的《山东省中学生团校培训计划》为主要标志,中学生团校由建
校阶段转到使用阶段。在这段时间里,中学生团校以其明显的教育优
势,赢得了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并被逐步纳入了教
育规划,开始成为中学生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相
配套,团省委在1992年初编发了《全日制中学生团校教材》,使中学
生团校稳步走上了教学正规化、管理制度化、工作系统化的轨道。这
一阶段,各地中学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中学生团校培训计划》,以
团校为阵地,根据中学生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和不同的进取要求,遵
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以《全日制中学生团
校教材》和《山东省中学生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化纲要(试行)》
为基本内容,以教育培训为基本方式,对中学生进行了分层次、有针
对性的培训。全省近40万名中学生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培训,团校专、
兼职教师达到了1000余名, 接受培训的学员中的15万人入了团,4万
余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中学生团校培训从整体上划分为四个层次:1.中学生入团之前,
进行以团的基础知识为主的“基础教育”,搞好团队衔接和团前教育;
2.入团之后, 进行以“珍惜团员称号, 争做合格团员” 为主题的
“巩固教育” ,提高团员素质;3.对团员骨干和学生干部进行以团
的工作方法为主的“方法教育” ,提高骨干队伍的工作水平;4.对
高二、高三年级的优秀团员,进行以党的基础知识、党的路线、方针、
政策为主的“提高教育”,为毕业后走上社会、进入高校打基础、做
准备。
中学生团校加强“建、管、用”三结合,着力抓好教育和培训两
个环节,突出了三个方面的特色:
一是突出共青团特色。中学生团校是面向全体中学生,以有计划
地对学生进行政治素质、道德文化修养和共青团方法教育为主的教育
形式,具有独特的运行机制。因此,在团校教育和培训中,注重突出
团的特色。一是从教学内容上突出团的基础教育,充分发挥团校在团
的基础知识教育、团员意识、团的工作方法训练方面的特殊作用。二
是在教学方式上,采用多层次、多类型的开放式教育,对团员不分年
级,实行新的编班方式,采用灵活的施教方法,把教育和培训寓于各
种活动之中。东营团市委将团校工作与中学团的其他活动结合,参加
“九十年代中学生”征文活动,有17名同学分别获三等奖和鼓励奖;
组织开展中学生“责任与奉献行动日”活动,为灾区捐款约20万人民
币,举办了全市中学生“在党的关怀下成长”征文活动,收到了良好
的教育效果。
二是选择广泛的教育内容。 1.学习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引导学
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如禹城中学生团校把对中学生进行马
列主义基本知识教育列入教学计划,联系实际编写了“当代青年使命
”、“共青团要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等材料印发到各中学生
团校组织学习。 2.开展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教育。各市地中学以团校
为阵地,对中学生进行近、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向学生团员宣传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宣传建国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教
育引导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3.进行共产主义道德风尚教育,不
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各地市在中学生团校中开展
“学雷锋、做高尚的人”活动,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取得良好
效果。 4.进行科学文化素质训练。按照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面向现代化的要求,团省委结合实际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科学技
术是第一生产力”观点的教育。通过展览、录像、科技片、电影等介
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成果,拓宽了学生视野,培养了他们追求真
理、崇尚科学、刻苦学习的品质。东营市的中学生团校利用团校这一
活动阵地,组织举办无线电修理、农村安全用电等实用技术培训,收
到了良好成效。 5.结合当地实际补充教育内容。临沂地区是革命老
区,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一直鼓舞着沂蒙人民团结奋斗、
艰苦创业。临沂地区中学生团校聘请老革命、老英雄讲沂蒙人民革命
史、奋斗史,极大地鼓舞了团校学员。
三是采取灵活的教育方式。团校作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阵地,必
须适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将团校教育区别于课堂教
育, 变呆板为灵活,变单调为丰富,以增强教育内容的感染力。1.
抓住中学生对热点、 疑点问题的兴趣,进行引导教育;2.改变教育
形式,做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统一,如在初中学校举办“过
好十四岁生日” 、“七色校园歌唱会”等活动;3.挖掘社会师资,
邀请社会上的英模人物为学生作报告,用英模事迹去影响学生的思想、
情感和行为; 4.在文体活动中进行渗透教育,如开展“追求美的旋
律”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