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发展农业生产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92&rec=41&run=13

一、爱国丰产运动
1950年,“爱国丰产运动”在山东各地开始普遍展开。青年团作
为积极的宣传者和参与者,在这项活动中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基层团
支部有计划地领导学习农业政策,普遍组织起来发展生产教育,强调
组织起来与发展生产相结合;坚持等价交换、民主管理的原则;宣传
生产政策,打消农民不敢生产致富的顾虑;执行当地人民政府多种植
工业原料(如棉、麻等)计划;改良耕作技术,学习丰产经验;合理
施肥,开展水利施工;选用优良品种,购置新式农具。在开展这一活
动中,还建立了一些小型农业试验场,确定丰产田,创造丰产经验。
通过示范农场和农业技术推广站,实行包教包学方法,推广先进生产
技术,还与有关部门配合,办起了一些农业业余技术学校。
在这项工作中,团员青年大量运用座谈会、现场会、表彰会等形
式,推动工作的深入发展。同时通过民主讨论的办法,订立了爱国丰
产计划,掀起了挑、应战运动。有些地区为了巩固和推动爱国丰产运
动的开展和提高,以团组织为主,组成了检查评比委员会,互相检查,
开展评比。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爱国丰产运动的发展。
二、互助合作,培训骨干
1950年,互助合作运动在山东开始兴起,团组织是推动互助合作
运动的一支主要力量。全省各级团组织在协助党发展与巩固互助合作
组织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各级团组织的带领下,全省广大团员青年响应党的农业合作化
号召,运用黑板报、快报、戏剧、广播站、阅读书报、图片展览等各
种形式,宣传党的《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报告》、《农业合作
社示范章程草案》和团中央《关于动员与组织广大农村青年迎接农业
合作化高潮的决议》。通过宣传,群众明确了合作化的方针、路线、
自愿互利的政策和办社的做法。在社内的团员、青年中普遍进行了争
做一个优秀社员的宣传教育。
在互助合作运动中,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团员、青年的劳动积极性。
几年时间,在全省范围内成立了10余万支青年突击队,他们在克服困
难、突破生产薄弱环节、实行技术改良、提高劳动生产率、带动群众
完成生产任务和培养青年的社会主义劳动态度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互助合作运动中,通过省团校、讲习会、青年积极分子会和参加党委
举办的互助合作训练班,培训了大批骨干。
三、高小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1953年暑期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号召高小毕业生参加农业
生产劳动的活动。这项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增强高小毕业生的劳动观
念,引导并组织高小毕业生参加劳动和业余学习,解决他们的出路问
题。
在活动中,各级团组织重点在高小毕业生、小学教师。学生家长
及广大人民群众中,广泛深入地进行了党的总政策与总任务的教育,
宣传在农村实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性、全国解放以来教育事业
的巨大成就、小学毕业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全部升入中学的具
体原因以及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在宣传教育方法上,除协助政府召开
学生家长座谈会、小学教师座谈会进行宣传外,团组织还在党委的指
导下,以区、乡为单位召开小学毕业生座谈会和代表会,启发小学毕
业生热爱劳动的思想。采取各种方式引导和组织高小毕业生参加劳动,
并把高小毕业生中的团员及时编入其所在地的团支部,使他们成为高
小毕业生中的骨干力量。通过参加上述活动,高小毕业生认识了农业
生产在国家建设中的意义,树立了劳动观念,涌现出了许多徐建春式
的模范人物。高小毕业生由于有一定的文化基础,通过参加农业生产
劳动,很快成了生产能手。
四、支边垦荒
1955年,山东接受了中共中央关于组织青年赴黑龙江垦荒的任务。
团的各级组织协助党、政部门进行了思想动员。通过开好县、区、乡
三级干部会议和党团员大会、青年大会、青年积极分子大会、乡人代
会,具体地宣传垦荒工作的意义、政策、方法、步骤;各级团委注意
培养训练了青年积极分子,组织宣传队伍,采取各种方式向群众进行
宣传;通过算账对比和典型人物向群众介绍东北的情况和个人体会,
消除青年的思想顾虑。在确定垦荒人员上,严格掌握标准,即:年龄
合格,身体健康,政治可靠,走后不致造成家庭严重困难。同时,还
注意做好善后工作: (1)及时充实健全团的基层领导,补选因前去
垦荒而缺额的团支部成员, 及时作出发展新团员的规划;(2)对在
垦荒过程中表现好的进行表扬,差的进行批评,对表现极坏的给予团
纪处分; (3)及时慰问垦荒队员家属,帮助垦荒队员解决家庭中的
实际困难。
1955年9月, 团省委在莱阳县组织了“山东青年志愿垦荒建设第
一队” ,包括带队干部共224人。团省委书记张超专程到莱阳送行,
并授予“山东青年志愿垦荒建设第一队”的锦旗。垦荒队在黑龙江省
集贤县建立了山东第一个青年集体农庄。 1956年3月,济南、青岛、
历城、蓬莱、即墨、齐河、平阴、邹平等县、市组织了1221名青年,
以县(市)为单位组成山东青年志愿垦荒建设第二队至第九队,到达
黑龙江省集贤县, 并建立了4处青年集体农庄。1956年春,泰安、临
沂、聊城、菏泽、济宁等专区发动青壮年105942人,以县为单位成立
“青年志愿垦荒团(队) ”,5月底到达黑龙江省的嫩江、安达、那
河等十几个垦区,建立了集体农庄。1956年4月,胶南、临朐、邹平、
桓台县的青年志愿垦荒队在萝北县建立了3个山东庄。山东3个庄同北
京、 天津等5个庄同属向阳农场,号称“八大庄”。1956年团中央书
记处书记胡耀邦视察时曾接见过8大庄的垦荒队的代表, 并和他们合
影留念。在这项活动中,由于团组织比较好地发挥了助手作用,山东
省连年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垦荒任务。
1985年6月, 山东省慰问团去北大荒慰问了山东老垦荒队员,并
邀请了老垦荒队员代表回山东家乡做巡回报告,团省委派员到北大荒
挑选了7名报告团成员, 并组织了15场专题报告,使广大青年受到了
教育。
五、兴修水利
1950年至1952年的全省水利工程项目繁多,主要有导沭整沂、淮
河、浣府河、汶河、白马河、土马河等防洪排泄工程及沭河上游、昆
仑山水土保持工程,其中以导沭整沂工程为最大。在这三年中,团员
青年在工程中发挥了积极性与创造性,做出了很大的成绩。有9187名
团员当选导沭整沂功臣和模范, 在10个华东水工一等模范中,就有7
个是团员。不少团员和青年在工程建设中表现突出,分别加入了党团
组织。三期导沭工程中有217名团员入党,4199名青年入团。
随着全省水利工程任务日益发展与团员觉悟的提高,河工团的工
作方针与任务进一步明确,树立了发动团员青年“为工程服务,全心
全意做好工程” 的指导思想。工程建设的基本经验是:(1)必须主
动了解党的工作意图、计划,首先掌握工程的每一个阶段并与之相结
合,主动提出团的工作意见,使团的工作跟上工程需要,才能经常地、
有系统地发挥团的作用。 (2)对团员青年经常地进行以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思想教育,是发动团员青年积极参加工程
并发挥作用的思想动力。 (3)面向团支部,做好团支部工作,提高
团支部的战斗力,是做好团的工作,保证团在工程中发挥作用的先决
条件。 (4)河工工作不同于农村、工厂、部队等工作,团的干部必
须树立与河工特点相适应的深入、艰苦、紧张的工作作风与工作方法。
六、城市青年上山下乡
山东省有组织地、大批地动员城市青年上山下乡是从1962年10月
开始的。 先后动员了3批, 第一批2068人, 第二批1007人,第三批
1691人,共计4766人。其中主要是社会青年,也包括应届高、初中毕
业生和精简下放的青年职工。这些上山下乡的青年,主要来自济南、
青岛两市,在4766人中,两市占4547人。4766名青年全部安置在渤海
农垦局和省农、 林、水系统的131个国营单位。另外,济南、青岛两
市还组织了600人到农村插队插社。
城市青年上山下乡后,能不能巩固下来,关键在于加强政治思想
工作和做好组织安置工作,切实帮助下乡青年安排好劳动、生活和学
习。 据各地统计,上山下乡的4766名青年中已返回城市的有366人。
返回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 (1)少数的是动员工作不成熟,思想
问题没有真正解决, 觉得生活苦,没前途;(2)多数的是工资、口
粮等问题没有妥善解决, 不能维持生活而返回的;(3)有些基层干
部工作方法生硬,对下去的青年中出现的问题,生批硬斗,甚至打人
骂人; (4)有些是因为有较严重疾病不能参加劳动或道德败坏、有
流氓行为而被送回城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