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青工技术学习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92&rec=37&run=13

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满足职工技术学习的要求,1953
年团省委制定下发《职工技术学习暂行办法》。规定凡本省国营及地
方国营厂矿均可按照工人技术水平的不同、工种性质及实际需要,组
织师徒合同、技术学习班、技术研究等群众性学习形式,结合生产实
践学习先进经验,以提高生产技术。要求有师徒关系的部门订立师徒
合同,以达到具体操作经验与技术的传授,各厂矿按工种性质与工人
技术水平的不同,在工人自愿的基础上,分类组织技术学习班,系统
地进行技术理论知识与经验的学习。技术学习班根据工人技术水平分
为高级班和普通班两种。
在青工技术学习中,各厂矿把行政、工会、团组织负责人及工程
技术人员、有代表性的老工人组成学习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厂职工各
种技术学习。各车间根据实际需要,成立技术学习分会,并聘请各技
术班教员、辅导员及时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并在人事部门指定专
人兼职负责此项工作。
1982年10月,共青团山东省第七次代表大会提出:各级团组织要
动员和组织企业广大青工学科学、用科学、学技术、练本领,努力提
高青工的文化技术水平;要与有关部门配合,搞好青工文化补课和徒
工培训工作。
1983年1月, 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
教育工作的决定》和开展青工文化技术培训活动的同时,团省委与省
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省教育厅、省劳动局、省总工会等单位联合转
发了团中央、国家教委等单位《关于青壮年职工的初中文化补课工作
若干问题的补充意见》,对全省青壮年职工的初中文化补课、技术补
课做了具体的规定和要求。
团省委联合有关部门在部分行业中组织开展了青工技术操作比武
活动。 1981年3月10日,团省委、省纺织工业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转
发纺织工业部、团中央《批转<关于京津沪三市纺织青工操作技术表
演情况的报告>的通知》”,要求全省纺织行业各级生产行政部门和
团组织要把组织开展技术练兵作为一项工作来抓,各基层单位要采取
措施,把群众性的技术练兵、表演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在此基
础上,各工种要层层进行比武选拔,进行技术交流,以促进青工操作
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 为了贯彻落实这一通知精神,1981年8月,团
省委联合省纺织工业厅举办了全省棉纺织细纱、织布青年操作技术交
流大赛, 由此拉开了全省青工技术比武活动的序幕。 这次大赛共有
200多名选手参加, 经过应知、应会考核,51名选手获得了省级“操
作技术能手” 称号。随后,又选派8名优秀选手于10月16日赴河南郑
州参加了全国棉纺织细纱、织布青工技术能手验收测定。从这一时期
开始,全省群众性的青工技术培训、练兵、比武活动得到了迅猛的发
展,绝大多数市、地和企业团组织都相继组织开展了各种形式的青工
技术比武活动。
1982年9月, 团青岛市委、市劳动局联合举办了“青岛市首届青
工操作技术比武大会”。这次比赛共涉及车、钳、刨、铣、电气焊、
板金等6个工种, 考核内容按国家颁布的应知、应会技术标准进行,
主要包括技术理论、操作技能和初中文化知识三个方面。共有2401名
选手参加了比赛。 最后,58名选手由一级工被晋升为三级工;121名
学徒工被提前出徒转正; 415名选手被授予“青岛市青工技术能手”
称号。由于这次比武与广大青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奖励政策兑现,
激发和调动了广大青工参与的热情,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到1984年上半年, 青岛市共有8万多学徒工和一级工参加了市级大比
武的选拔赛, 有5700多名选手参加了正式比武,特别优秀的885名徒
工得以提前转正, 209名一级工晋升为三级工,1180名青工获得了三
级工《工人技术等级证书》。为了总结推广青岛市开展基层比武活动
的经验,进一步促进全省青工技术学习活动的开展,1983年初,团省
委、省劳动局联合下发了《转发青岛团市委、市劳动局<关于青岛市
首届青工操作技术比武情况报告>的通知》。之后,团中央办公厅发
文,向全国推广。
为了不断拓宽省级比武范围,进一步掀起青工技术学习、比武活
动的高潮, 团省委联合省建委、省建筑工会于1983年9月和1984年10
月分别举办了两届全省建筑工人技术比赛, 全省共有16个代表队的
120名选手参加,其中有40名选手获得了“省级青工技术能手”称号。
1984年4月, 团省委在青岛市召开了全省青工工作会议,总结了
全省自1982年以来开展青工技术学习、比武活动的情况,交流了经验,
并提出了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20世纪90年代初,中央领导相继提出了“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
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熟练的技术工人也是人
才”等一系列战略思想,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青工立足本职学习
钻研业务技术、立志岗位成才的热情,再次掀起了全省青工技术学习、
比武活动的新高潮。 1990年2月,团省委、省劳动局、省总工会、省
机械厅、省纺织工业厅、省建工局、省商业厅联合发出通知,决定举
办首届全省青工技术大赛。这次大赛共设车工、钳工、焊工、细纱挡
车工、 织布挡车工、瓦工、抹灰工、理发、烹调等9个工种。大赛分
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各市、地层层选拔,产生参加全省决赛的
选手;第二阶段省级决赛,选出并表彰技术能手。在大赛的推动下,
全省有100余万青工参加了9个工种的选拔比赛, 有20000多名青工参
加了市、地选拔赛,各地选拔出来的2004名选手,先后在济南、青岛、
烟台、 潍坊等地的7个赛区,按高级工应知、应会的标准,展开了决
赛。 在这次大赛中, 共有224名选手应知、 应会全部及格,被授予
“全省青工技术能手”称号,并获得了高级工技术等级证书,获各工
种比赛前6名的54名选手, 分别获晋升一级或半级工资的奖励,同时
被团省委、省总工会分别授予全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富民兴鲁劳动
奖章。此后,全省又选拔25名优秀选手,于同年10月13日至11月19日,
分别赴北京、上海、长春、石家庄等地角逐全国首届青工技术大赛,
并一举夺得全部9个比赛工种的第一名,另有11名选手进入6个工种的
前10名。至此,历时近一年的全省首届青工技术大赛结束。1992年、
1993年,团省委又会同省里20多家部门先后举办了全省第二届和第三
届青工技术大赛。 这两次大赛共涉及34个比赛工种,有200多万青工
参加了各级培训练兵比赛活动, 1784名选手参加了省级大赛, 其中
1301名选手获得了“全省青工技术能手” 称号,270名选手获得晋升
一级或半级工资的奖励,51名选手获得了“全省新长征突击手”荣誉
称号。这一时期,团省委集中组织部分行业优秀青工技术能手,到工
矿企业进行先进操作法巡回表演,受到了基层的欢迎,促进了比武活
动的开展。活动期间,团省委、省劳动局、省总工会转发了团中央、
劳动部《关于开展工人技术比赛的意见的通知》,并就全省今后工人
技术比赛的类别及期限、组织领导、表彰奖励办法等做了明确具体的
规定,为进一步深化比武活动提供了政策保障。全省群众性的青工技
术学习、比武活动已由初期的几个行业、几个工种扩大到近30个行业、
100多个工种, 比武范围也由中型企业延伸到小企业和乡镇企业,比
武的技术级别也由徒工、初级工向中、高级工发展。特别是省、地、
县各级奖励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打破了过去青工晋级论工龄、评职称
熬年头的格局,青工学技术、钻业务、岗位成才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可以说,以培训为基础,以练兵为主题,以比武为龙头,以政策为导
向的青工学技术、强素质、立志岗位成才的大好局面已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