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及制度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92&rec=31&run=13

1946年11月5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建立民主青年团的提议》
后,山东开始建团。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团的组织零星散布在鲁中南、
胶东、渤海等地区及半岛地区,团的组织比较松散。1948年随着大批
青年干部的调动,不少团的领导机关无形取消,大部分团组织失去领
导,存在的团的领导机关也大多停止活动。
1949年元旦,中共中央发布建团决议后,引起了各地党委对青年
工作的重视,中共山东分局青委根据中央建团决议的精神及山东具体
情况, 在3月的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山东筹委会成立会上,通过了《山
东省1949年建团决议计划草案》,确定了公开建团的方针:广泛宣传
中央建团决议,配备与训练干部,建设领导机构,集中使用力量,重
点建设组织,整理恢复已有的组织,总结经验,以打下普遍建团的基
础。据此,在城市、乡村正式开始了建团工作,使团的工作有了较快
的发展。但是,由于缺乏调查研究和深入细致的了解,在认识上和实
际工作中发生了诸如“关门主义” “拉夫主义”的种种偏向。7月,
中共山东分局《关于青年团工作的指示》中,进一步明确了青年团的
性质。8月,华东及山东青工会议后,这些偏向开始着力纠正。
1950年全省40余万个村庄建团, 成立支部的有2.5万个,2月,
团省委组织部制定《关于怎样健全农村团的基层组织的意见》,对基
层团组织建设做出具体规定。 8月召开全省各地市团委书记会议,贯
彻了在自愿的基础上发展团员的方针。
根据全国团的二大精神, 1954年7月,召开了全省团的组织工作
会议,团的领导显著增强,而且专业性的会议和工作报告也增多,大
多数团区工委建立了常务委员会。
1955年10月,针对一部分农村基层团组织存在涣散等现象,召开
团地、市委书记会议,根据团中央二届四中全会精神及中共山东省委
指示,结合团的工作情况,提出了全省农村整团建团的初步规划。为
取得指导团的工作经验,省、市(地)、县委都进行了试点工作。12
月,团省委批转《团历城县委关于整团建团工作的初步规划》。
1957年5月,团的名称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6月,蒙阴县上
庄乡团总支组织生活过得好的经验得到推广。团省委决定结合全民整
风,在思想上进行一次深刻、实际的社会主义教育,在组织上进一步
纯洁及严密团的队伍。这也是建团以来规模最大、意义最深刻的一次
整顿。要求总的精神必须与整党紧密结合进行,并列入党委工作日程。
1958年4月,团省委在禹城召开聊城、惠民、昌潍、泰安4个团地
委和35个团县、市委的农村整团促进大会。会后又做出加强农村团的
基层组织在青年中的核心作用的决议。 8月,团省委转发《团郓城县
委关于调整农村基层团组织的情况报告》时,再次强调了密切党的领
导的重要性。
1960年, 全省1383处人民公社的51372个基本核算单位中,已开
始整党整团整社的占总数的91%。
1961年9月, 团省委结合当时情况,向省委做了《关于整顿农村
团组织的报告》。12月,团中央在南昌召开的12个省、市团委书记座
谈会上,胡耀邦提出了“六级团委办支部”口号。经过一个时期的努
力,1962年,全省大部分松散支部得到初步整顿。并按团省委要求,
对整顿起来的支部加强教育和巩固工作,对仍须整顿的,继续加强整
顿。 1963年,作用显著的团支部占全省基层团支部的 35%,松散团
支部减少到20%。针对在整顿过程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团省委要求活
跃团的生活,充分调动团员的积极性。还指出:认真对待和实施“六
级团委办支部”的过程,就是各级团委转变作风、脚踏实地抓好团的
基层建设的过程。 1963年,团省委派人办了3个支部,证明了团中央
对“六级团委办支部”决策的正确性。
1965年,全省团组织大力开展“四好团支部”、“五好青年”活
动及颁发“五好青年证”工作。并对诸如涌现出的以李家庄团支部为
代表的先进基层团组织,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同时,由于党委重视,
全党动手蹲点基层,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出现了可喜成绩。
1974年10月,全国团的组织工作会议提出进一步加强团的建设意
见,以1970年毛泽东主席批阅的《中共中央关于整团建团工作的通知》
精神为指针,在整党建党的同时,认真开展整团建团工作。
1975年团省委组织部号召各级团组织,在正在开展的团的“小集
中”整顿中,加强党的领导。
1980年3月, 在全省团的组织工作座谈会上,团省委副书记张守
福提出:各级团组织必须把加强对团员教育,当作团的建设当务之急
去抓。11月,团省委提出今冬明春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方针,同时
进行认真整顿。
1982年上半年, 多数团地、市委根据团省委2月下发的《关于整
顿城镇、农村基层团组织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部署,配合基层党组织
的整顿试点,进行了基层团组织的整顿试点工作。并在之后的半年,
集中精力,配合整党,对松散、瘫痪的团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
行全面整顿。10月,省第七次团员代表大会提出了《关于加强团的基
层组织建设的决议》。12月团省委下发《关于燕店、朱解公社农村团
支部整顿试点情况的报告》,并再次指出整顿工作是加强农村基层组
织建设工作的当务之急。
1983年初,根据团十一大提出的“要结合整党,有计划、有步骤
地进行整团” 的要求,结合2月份团省委转发的团中央《关于整团试
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制订了《关于整团试点工作意见》。团省委组
织部具体牵头负责,确定莱钢总厂第二铁厂、惠民一农村公社等为试
点单位。并指出这次整团区别于1981年的合格团员教育和1982年的基
层团组织整顿,要切实体现改革精神,以切实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
团省委先后在全省搞了12个整团试点单位。 6月下旬,召开全省农村
团组织整顿工作会议,会议确保了全面整顿、重点治差的指导思想。
1984年1月,对2262个公社团委及56088个农村大队团支部进行整顿并
验收合格, 使三类团支部下降了84%,“青年之家”达到55%,114
个县、(市、区)团委实行团的专职干部岗位制,1683个公社团委实
行团委成员岗位责任制,健全了“三会一课”“四簿一册”等制度。
整顿期间,中共山东省委批转了团省委《关于农村团组织整顿工作会
议情况的报告》。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几年中,为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过去长期固定、单一的组织设置模式向分工分业、条块结合、小支部、
大总支等多种形式进行转变。在此期间,涌现出了邵庄团支部这面基
层共青团工作的旗帜,被团中央、团省委分别授予“勇于开拓的先进
团支部”。
1984年12月,团省委号召全省学习诸城县改建团支部的先进经验,
不失时机将基层团支部整顿好、巩固住。
1985年,团省委、武警山东总队联合作出《关于中国人民武装警
察部队山东总队共青团组织领导问题若干规定》。10月,团省委提出
建好一个班子(团支部)、发展两块基地(经费阵地、活动阵地)作
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努力把学邵庄、赶邵庄、创建先进团支部工
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1986年,为深入贯彻“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团省委
对高校团的组织领导和指导关系做了适当调整。 4月,团省委组织部
制定了《团省委组织部与市地团委组织部双向工作程序》。
1986年10月至1987年1月, 全省各地团组织结合整党,本着“团
随青年走,组织随人建”的原则,实行“化小搞活”,在乡镇企业和
集体外出承包队普遍建立了团组织,依据青年从业流向,健全团的组
织网络。 调整了32000余个基层团组织,新建6618个团支部,初步形
成以村为主体、以厂为骨干、厂村互带为补充的组织设置新格局。中
共山东省委整党办公室先后两次批转了团省委16名机关工作人员由常
委带队到市地巡回指导的情况。
1987年2月, 团省委会同省教育厅联合颁发《山东省中等学校共
青团组织工作细则》 。3月,又把进一步加强团支部建设列为全省的
工作重点。
1988年,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高校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上半年在
全省高校开展了“最佳团支部学习教育活动” ,8月,对成绩显著的
109个团支部给予表彰。 针对企业团组织属地管理这个深化企业改革
新课题,团省委组织部转发了博山团区委《关于加强企业共青团组织
建设的意见》,针对企业团组织设置、团员的教育和管理,团干部的
配备、 管理和使用等事项都做了具体规定。9月,团中央同国家农业
部联合印发《乡镇企业共青团工作条例(试行)》、《牧区共青团工
作条例(试行)》、《国营农场共青团工作条例(试行)》。同时,
团省委对在改革中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济南第一棉纺厂等15个单位
的团委授予“红旗团委” 称号;对诸城市万家庄尚沟河村等5个单位
的团支部(团总支)授予“红旗团支部(团总支)”称号。10月,团
省委制定并印发《山东省乡镇团委工作常规》和《山东省农村团支部
工作细则》,切实保证了团的各项工作的制度化和科学化。
1989年政治风波后,团省委发出《关于严明团的纪律、维护团的
先进性的通知》,要求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要旗帜鲜明地制止动乱,
反对暴乱,稳定局势,维护团的先进性,加强和改进团的自身建设,
更好地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服务于广大青年,服务于社会。11月,
团省委印发《关于开展团支部达标升级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在全省
推广“互保制”的意见》。12月,成立共青团山东省委团建工作领导
小组,杨传堂任组长,吴爱英任副组长。
1990年,召开全省组织工作会议,传达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
交流基层团建经验,调整部署全省组织工作任务,修改下发《山东省
团的建设三年(1990-1992)规划》。同时举办团建研讨班,建立了
干部深入基层制度, 规定每名干部下基层时间不少于3个月。成立全
省团干部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当时,全省形成以团支部达标升级工作
为重点, 逐步建立基层团组织长期活跃的新机制。2月,团省委组织
部就团的组织工作在全省开展了一次调查活动。11月,转发《中共淄
博市委组织部、共青团淄博市委关于今冬明春集中整顿农村基层团组
织的意见》,要求各级团组织突出体现“把握时机争主动,纳入轨道
抓特色”的精神。把基层团组织整顿改选同支部达标升级、团员教育
评议、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等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省、市、县、乡四
级层层成立团建领导小组,制定三年团建规划实施方案。层层建立了
团建工作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将团建工作纳入全省团的工作综合
考核体系。团省委就此总结推广了各层次、各行业、各方面54个团建
先进单位的经验,建立处级以上干部联系基层组织制度,共联系企业、
事业、农村等团组织51个。全省团建工作的局面有所好转,并普遍开
展起基层团委的达标升级活动。 同年3月,团省委在莒南县金沟官庄
建立中国新民民主义青年团山东第一个团支部纪念标志。 1990年5月
间,中共山东省委下发《关于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党
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领导的通知>的意见》和《关于加强青少
年工作的意见》,这是40年来中共山东省委第一次就加强、改善党对
群众组织的领导和加强青少年工作而下发的两个纲领性文件。据此,
全省各级团组织首先争取得到当地党委的大力支持,建立青少年工作
的领导协调小组,有12个市、地及一些县(市、区)成立未成年人保
护委员会。同时,集中力量对基层团支部普遍进行了一次整顿改选,
在全省推广了以“互保制”为主要形式的党政团工作双向责任制,基
层建立了团建工作责任制,总结推广了安丘县、章丘县、莱西县、尚
河乡、小草沟等各层次、各行业、各方面的团建先进典型54个。团省
委及部分团地、市委举办了团建研讨班。在全省共青团千分考核中,
济南、青岛、淄博、枣庄、烟台、潍坊、泰安、德州、菏泽等地、市
团委被评为“达标单位”。
1991年是基层整体化建设全面铺开的一年。在1990年调研和实践
的基础上,上半年采取抓基层建设,努力推进基层整体化建设,促进
“八五”期间团的改革、建设、发展。自1991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开
展基层团委达标升级活动。并在每年“五四”期间进行一次“省级先
进基层团委”的评比表彰。在全省共青团千分考核中,济南、青岛、
淄博、 枣庄、 烟台、潍坊、泰安、日照、德州、菏泽等团委被评为
“红旗单位”,东营、威海、济宁、惠民、聊城、临沂等团委被评为
“达标单位”。
1993年5月, 团省委组织部发出学习新《团章》的通知,要求团
的建设与“青春立功”活动结合起来。在推动农村青年科技活动的深
入开展的活动中,团省委授予莒南县高家柳沟村团支部“学文化、学
科技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并推广了他们的先进经验。在全省团的
工作综合考核中, 济南等21个市、 地级团委,济南历城区等60个县
(市、区)团委,被评为全省“红旗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