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清代杂剧传奇有关翻案剧目中的诸葛亮形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91&rec=37&run=13

清代关于诸葛亮的杂剧传奇, 大多取材于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 (以下简称
《三国志演义》或《演义》)或元明杂剧,而《南阳乐》与《丞相亮祚绵东汉》(又名
《定中原》)则是翻案之作。
传奇《南阳乐》四十出,夏纶撰。该剧演述诸葛亮禳星成功,延寿一纪。刘禅次
子刘谌、大将魏延、李严等与诸葛亮一起灭魏、吴,杀司马懿及其二子师、昭,掘曹
操七十二疑冢,逮曹丕、孙权,天下一统。在故事情节上翻了全案。
夏纶的翻案戏不只翻了结局,对于诸葛亮生前的一些做法也翻转过来。如灭魏成
功,是马岱重夺街亭,魏延兵出子午谷的结果。第八出《谈兵》,由马岱和魏延向北
地王刘谌进言。魏延说:“小将当丞相初出祁山之始,曾献过一计,愿得精兵五千,
从子午谷中路进兵……奈丞相以为诡计不用。如今六出祁山,寸土未复,岂不可惜。
据小将愚见,仍用前策,犹未为晚。”刘谌立即表示:“奇正相生,古之兵法。两将
军妙计,定建不世之功也。”李严是被诸葛亮削职、流放的人物,但在《南阳乐》中,
李严很受信任,与刘谌一起灭吴。第十七出《遣将》,诸葛亮道:“我想东吴一路,
有李严在彼,智勇足备,才堪御敌。”《三国志演义》中,诸葛亮的方针是“联吴抗
曹”,但在《南阳乐》中却始终以吴国为仇敌。他六出祁山前,曾命刘谌与李严“以
防吴寇东犯”;在五丈原练兵时,他说:“那怕他僭窃那孙、曹,少不得驱除等燎毛,
管教他魏阙散,吴宫卉木凋”,“吴、魏二寇,指日可灭也”;灭魏后,又命北地王
等“提兵进剿”东吴,“深入吴地,扫清剿穴”。诸葛亮对“曹丕、孙权两个逆贼”
的处理不同,将曹丕与司马懿“斩首”;而对孙权却因其妹“曾备先帝后宫”,则改
作“监禁”。
杂剧《丞相亮祚绵东汉》,周乐清撰,成于道光九年(1829年)。全剧分四折:禳
星、败懿、禅谌、归庐。此剧大旨与《南阳乐》相似,但情节有异。诸葛亮“禳星”
不是因为有病,而是用计。因司马懿惧不出战,诸葛亮用“移斗宿”之术将本命星掩
住,放出虚言称其病重以迷惑司马懿。司马懿上当,诸葛亮诱其父子入葫芦谷,预设
地雷、火炮将其消灭。诸葛亮三路大军攻打洛阳,破邺城,戮曹操、曹丕之尸,因曹
叡迎降而“稍从末减”。东吴震动,诸葛亮驰书晓以利害,孙权派诸葛瑾为使“表请
率土称臣”,于是天下一统。刘禅让位北地王刘谌,诸葛亮自洛阳“恳请还山”,重
过隐居生活。在这两部戏中,诸葛亮的形象缺乏特色,《南阳乐》尤其如此。
诸葛亮在《南阳乐》中仅仅是一块招牌,既无未卜先知的本领,也没有用兵的奇
计妙策,靠部下与北地王刘谌的智谋灭魏灭吴,而他本人则表现得可怜无助,只能乞
求先帝在天之灵保佑。如第十七出《遣将》,诸葛亮叹息说:“咳! 苍天苍天,俺此
番出兵,乃汉室成败关头。全仗先帝在天之灵暗中垂佑,俺老臣诸葛亮才得借手成功
也。”接着唱道:“老臣呵自惭无计殄凶顽,萧骚发已是半凋残。先帝先帝,怎忍得
冥途坐看,也须吁皇天,早靖邦家难。若专靠着老臣啊,纵然间力尽心疲,怎救得万
民涂炭。”作者塑造这样一个诸葛亮形象,隐喻着对诸葛亮“奇谋为短”之评的肯定。
但作者始终表彰诸葛亮对刘氏王朝的忠心,特别是对刘备“三顾”的知遇之恩牢记不
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