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类 真伪未定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91&rec=17&run=13

在诸葛亮作品中,有一部分真伪难定、众说纷纭,这包括对内容的认识、作者与
出处多项,现分列如下:
后出师表
建兴六年冬, 诸葛亮第二次伐魏。 裴松之注引有另一份《出师表》,后世称为
《后出师表》 。 裴氏说明“此表《亮集》所无,出张俨《默记》”。清代学者袁枚
《〈后出师表〉辨》谓:“《后出师表》非孔明作也。夫兵,危事也;伐国,大谋也。
张皇六师者有之,一鼓作气者有之,箝马而食、以肥应客者有之,未有先自危怯,昭
布上下而后出师者也。……《表》中‘六难’,屡言曹操之败,再言先帝之败,以归
命于天,此日者家言也。将军出师而为此言,无谓;己不解而欲后主解,无益;胸中
抱‘六不解’而贸贸出师,悖矣!……然则此表谁作?曰:此蜀亡后,好亮者附会董广
川‘明道不计功’之说,以夸亮之贤且智,而不知适以毁亮也!”(《小仓山房文集》
卷二二) 。何焯则认为此表出自诸葛亮之手:“赵云以建兴七年卒,散关之役乃在六
年,后人或据此疑此表为伪,非也。以《元逊传》观之自明。第此表乃剧论时势之难,
非若发汉中时所陈,得以激励士众,不妨宣泄于外。失之蜀而传之吴,或伯松写留箱
箧,元逊钩致之于身后耳。《集》不载者,益明武侯之慎,非由陈氏之疏。若《赵云
传》‘七年’字当为‘六年’,云本信臣宿将,箕谷失利,适由兵弱。既贬杂号将军
以明法,散关之役使其尚在,必别统万众使复所负。而不闻再也,其必殁于是冬之前
矣。”(《义门读书记》卷二七)今人余明侠在其所著《诸葛亮评传》第六章《北伐曹
魏,鞠躬尽瘁》之第三节《第二次北伐,受阻于陈仓》中辟有专目介绍自古及今关于
《后出师表》的真伪问题:“宋代司马光撰修《资治通鉴》时,前后《出师表》均加
以收录,没有怀疑《后出师表》是赝品;元代史学家胡三省为《资治通鉴》作注,对
两表皆有评说,深信两表皆出自诸葛亮之手。清初康熙年间由吴楚材、吴调侯两人编
选的《古文观止》一书,将前后《出师表》均列为学子所必读的范文,因而其流传遂
更为广远,可以说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然而自清代开始,就不断有学者提出《后出
师表》系吴人张俨所依托,并非诸葛亮所撰。当前学术界对《后出师表》的真伪问题,
争论至为激烈。虽然并未取得一致意见,但大体上说,多数论者认为后表乃系伪作。
……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即后表的作者是否诸葛亮的问题,不论是持赞成或反对意
见的学者,大家有一个重要的共识,就是都承认‘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二语,确实
是反映了诸葛亮的生平思想与志节。”
十六策一卷
首见于《通志·艺文略》,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称《便宜十六事》。《四库全
书总目》卷一○○《子部·兵家类存目》中载曰:“此本载《永乐大典》中,旧题汉
诸葛亮撰。考亮著作,陈寿《三国志》详列于传后,初无是书之名,故晁公武《读书
志》疑附托者所为。又《晁志》曰:‘有序称谨进《便宜十六事》。’是尚有伪撰亮
序文,今本不载,而末有李革跋云:‘泰和五祀中秋日阅图书,得此集,因录一本,
既竟而题于此。’革字君美,河津人,登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贞祐中为吏部尚书。盖
晁氏所据宋人本,此则金人本耳。又晁氏称六曰《治民》,今本作《治人》,十二曰
《治乱》,今本作《治政》,十六曰《阴察》,今本作《阴诫》,亦小小异同,然皆
不足究诘也。”
在诸家辑本中,只有清人张澍收录,题作《便宜十六策》。张澍的根据是:“今
考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有曰: ‘辄删除复重,随类相从。’是寿曾经删除繁复,
《十六策》应在二十四篇之外也。”这种根据不能成立。所谓“删除复重”,仅是删
除那些含义相同或相近而在不同场合、不同文章中的言论、文词而已。像《十六策》
这样的既独立又很长的文章,不会属于“复重”之列。中华书局本《诸葛亮集》编者
指出:“然其中有见于《御览》引作诸葛亮《兵法》二处,则亦真伪杂糅,是否全系
诸葛亮所作,尚难断定。”据查,《太平御览》卷二一三引《诸葛亮兵法》与《便宜
十六策》之九《治军》中一段语句大同小异,卷二九六引《武侯兵法》与《便宜十六
策》之十四《斩断》中一段语句大同小异。或许好事者借此吉光片羽,托诸葛亮之名
而作,亦未可知。
作者不明确的文章有四篇,即《为先帝与后帝遗诏》《为后帝伐魏诏》《南征诏》
及《答李恢书》。第一篇见《三国志·先主传》裴注引《诸葛亮集》,第二篇见《三
国志·后主传》裴注引《诸葛亮集》,第三篇见《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注引“事在
亮集”,第四篇见《太平御览》。清代张澍等辑诸葛亮文全部收录,定为诸葛亮作,
似有武断之嫌。
《为先帝与后帝遗诏》,见《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遗诏
敕后主曰”云云;《为后帝伐魏诏》,见《三国志·后主传》裴注引“《诸葛亮集》
载禅三月下诏曰”云云;《南征诏》,见《诸葛亮传》裴松之注:“诏赐亮金鈇钺一
具, 曲盖一, 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事在《亮集》。”这三篇都见于
《诸葛亮集》,作者之所以不明确,就在于陈寿《诸葛氏集》的编纂体例是文与事并
载。即与诸葛亮有关的人、事、文连书。不能认为凡在《诸葛亮集》中的文章,都出
于诸葛亮之手。即如《为先帝与后帝遗诏》《为后帝伐魏诏》,是否诸葛亮代作,不
能断定,只能说有此可能。而“诏赐亮金鈇钺一具”之类的例行诏书,大可不必由诸
葛亮自作,且这一诏书并非原文,收录也嫌多余。
《答李恢书》的情况要复杂一些。清初朱璘编《诸葛丞相集》始收,后来辑录者
大都署写此题,至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改作《诏答诸葛亮》。此文
见于《太平御览》卷七○八引《诸葛亮集》作“诏答李恢曰”云云。由现存内容观之,
既不似皇帝语气,又不似诏书文体,看作是诸葛亮给李恢的书信更合理些,“诏”字
疑为衍文。
出处不确的文章有两篇,即《称许靖》和《与张鲁书》。《与张鲁书》多家辑本
收录,但未标明出处。张澍辑本称出自《艺文类聚》,中华书局整理本照录,但没有
标明卷数。今遍检《艺文类聚》,却未见此文。《称许靖》,只有张澍辑本录之,言
出自《三国志》,但各种版本的《三国志》如百衲本、武英殿本、中华书局校点本均
未见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