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渤海的地形 渤海和黄海各级水深面积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9&rec=8&run=13

  渤海海底地形平缓,中部平均深度为26米,小于30米水深的海域占渤海总面积
的95%以上,大河河口附近、莱州湾和渤海湾的水深均不超过20米。在渤海海湾中
部偏东的水域深度较大,是渤海中的水下堆积盆地。在水下堆积盆地的东西两侧,
坡度较大。最深86米,位于渤海海峡中部。在渤海海底部,还常见狭长形洼地、沟
槽和垅岗等地貌形态。
  渤海的坡度仅有0°00′28″,是中国4个海域中坡度最小的海区。由天津塘沽
附近的海河口至北隍城岛的联线,把渤海分成南、北两部分,其地貌特点有明显差
异。南部海区,由于含沙量居世界第一位的黄河注入,使河口区在天津至山东羊角
沟之间摆动;又受海河泥沙的影响,使该区不仅有规模较大的扇形三角洲堆积体,
而且也造成渤海和莱州湾浅水三角洲平原与中央盆地堆积平原平缓地相接,形成泥
质-粉沙质的平坦海底。北部的海底为沙质沉积物覆盖,而且地形起伏比较明显,
目前尚较多地保留有冰期低海面时的残留地貌。冀东北-辽西南的水下岸坡上延伸
着古河道(陆缘深槽),该深槽的西南端接海河水下溺谷,东北端曲折的凹槽的水深
大部分在25~31米之间。渤海中央盆地中的最大水深处超过40米。在沉溺湖盆与古
海滩之间,还有由潮流形成的指状沙脊群。在深槽之东北,有辽东湾浅水三角洲平
原;在深槽之北,有冀东北-辽西南海岸外的三角洲,其上散布着多种形状的沙坝。
  渤海海峡的海底地貌很壮观。老铁山岬和蓬莱角断壁直下海底,庙岛群岛横亘
其间,潮流沙脊夹持岛、礁纵向延伸冲刷槽和侵蚀洼地出现在海底沙脊之间。在岛
间或岬角与岛屿间,槽谷和洼槽的横剖面多呈“V”字型,其底部多被沙砾覆盖,
并有基岩突露,整个海峡的地势是自南向北呈阶梯下降。宽而深的老铁山水道冲刷
槽位于最北端的老铁山岬之下。
  渤海可分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中央浅海盆地和渤海海峡5部分,由于黄
河、海河、辽河、滦河等含沙量很大的河流注入,致使渤海水浅、地形平缓,整个
海底是从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3个海湾向中央浅海盆地及东部渤海海峡倾斜。
  渤海是一个新生代沉降盆地,新生代的隆起与凹陷都明显地受到基底古构造与
古地貌的控制,整个海底都被现代沉积物覆盖,仅渤海海峡才有前寒武系变质岩及
中生代花岗岩露出。渤海的第四纪沉积厚300~500米。渤海区自新生代以来不断下
沉,故沉积了厚达数千米的沉积层,其中尤以第三纪的沉积层厚度最大,这是富含
油、气的沉积层,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产地之一。
  渤海底部地形受河流影响甚大,在水下形成几个巨大的扇形三角洲。在渤海海
峡处还形成了潮流三角洲堆积。渤海海峡深度较大,海峡宽度为57海里。在第三纪
上新世末期海水淹没了庙岛群岛,到第四纪初期海水退却,使岛的较高部分露出水
面。海峡中间几十个岛屿组成庙岛群岛(即长山列岛,行政区划属长岛县)。海峡中
的岛屿分成6条主要水道,北面的水道较宽、水较深,南面的水道窄、水较浅。这6
条水道自北向南是:老铁山水道,从老铁山的西角到北隍城岛,宽22海里,水深一
般为50~60米,是黄海海水进入渤海的主要水道。入海的潮流因地形束窄使流速增
快(最大达260厘米/秒),由水道流入后分成二支:一支向西北,另一支先向西后转
南。小钦水道,从北隍城岛到小钦岛,宽3.2海里,水深约45米;大钦水道,从小
钦岛到大钦岛,水道宽1.5海里,水深30米;北砣矶水道,从大钦岛到砣矶岛,水
道宽5.6海里,北部水深40多米,南部水深30多米;南砣矶水道,从砣矶岛至北长
山岛,水道宽10海里,深约为20米;长山水道,由长山岛到登州岬,水道宽4海里,
水深20米左右。海峡南部的几条水道是渤海海水流回黄海时的主要通道。

  表1-1    渤海和黄海各级水深面积表

┌──────┬───────────┬───────────┐
│深度(米)  │黄海         │渤海         │
│      ├─────┬─────┼─────┬─────┤
│      │面积   │水体   │面积   │水体   │
│      │(平方公里)│(立方公里)│(平方公里)│(立方公里)│
├──────┼─────┼─────┼─────┼─────┤
│0~20    │93600   │7140   │42900   │1320   │
├──────┼─────┼─────┼─────┼─────┤
│20~40   │101900  │5190   │36700   │430    │
├──────┼─────┼─────┼─────┼─────┤
│40~60   │78200   │3390   │2100   │40    │
├──────┼─────┼─────┼─────┼─────┤
│60~80   │90500   │1700   │1000   │10    │
├──────┼─────┼─────┼─────┼─────┤
│〉80    │39800   │200    │     │     │
├──────┼─────┼─────┼─────┼─────┤
│总计    │404000  │17620   │82700   │1800   │
├──────┼─────┴─────┼─────┴─────┤
│平均深度(米)│44          │18          │
├──────┼───────────┼───────────┤
│最大深度(米)│142          │86          │
└──────┴───────────┴───────────┘
  渤海的海岸除辽宁大连市老铁山-盖平、小凌河口-河北省北戴河、山东掖县虎
头崖-蓬莱县登州岬几段为基岩沙砾质海岸外,其余海岸都是粉沙淤泥质海岸。
  辽东湾,位于长兴岛至秦皇岛一线以北,平均深度不到30米,最大水深32米,
海底地形由湾顶向湾口,自东西两侧向湾中央倾斜,西侧水深较东侧水深小,东侧
有一条自北向南的水下河谷,它是辽河的古河道。辽东湾位于两大断裂之间的地堑
形凹陷内有一系列长条状凹凸地块相间排列,该湾被新第三纪以来的厚层沉积覆盖。
辽东湾内有辽河、大凌河、小凌河、六股河等河流注入。辽东湾顶与辽河下游平原
相连,水下地形平缓,湾顶沉积为淤泥,外侧为细粉沙,湾两侧与山地丘陵相邻,
故水下地形坡度较大(通常为5%),河口多有三角洲,近岸处有两级水下阶地(-2
米和-8米处)。
  渤海湾,指从滦河口至黄河口钓口联线以西的海域,这是一个向西凹入的弧形
浅水海湾。在构造上与海岸同属一凹陷区,目前仍处在下沉堆积过程中,故底部地
表平缓、单调,等深线与海岸线平行,水深一般小于20米。在沙垒田岛东南水深较
大,为30米。海湾的海底大体自南向北、自西向东倾斜,海湾中部和北部水深较大。
湾内有滦河、海河等河流流入。在渤海湾北部有舌状水区伸向海河口。在曹妃甸一
带分布着多列水下沙坝,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
  莱州湾,指从黄河口至龙口一线以南的海域。海湾开阔,水下地形平缓,绝大
部分的水深在10米以内,最大水深18米(位于湾的西北部)。在构造上是一凹陷区,
新生代沉积厚度大,底质以粉沙淤泥为主。有黄河、小清河、弥河、白浪河、潍河
及胶莱河等河流注入。黄河口的黄河三角洲是一巨大的扇形堆积体,在地质构造上
为一向东倾斜的东西向凸起,黄河的年平均输沙量为10.8亿吨,其中的1/5在口门
附近落淤,形成河口沙嘴和由粗粉沙组成的三角洲。在黄河入海处,河口沙嘴向海
推进的速率为每年2~3公里,黄河三角洲的水下前缘坡折可延伸至水深15米左右。
黄河入海的泥沙向3个方面扩散:大部分随余流转入莱州湾;一部分随河口射水冲
入渤海深水区;少部分随弱余流进入渤海湾。
  渤海海峡的宽度为57海里,海峡中间有6条主要水道,其中最主要的是老铁山
水道。这里流速可达260厘米/秒,流进渤海后分为两支:一支向西北,沿海底冲刷
成长80公里、宽30公里的U型槽,水深局部达70米,槽的北端分布着指状的水下沙
坝,通称“辽东浅滩”,属沙质浅滩;另一支向西,越过中央盆地形成伸向渤海湾
北部的舌状深槽。在老铁山水道内,有粒径2~7厘米的砾石,砾石成分是石英岩、
花岗岩或千枚岩,它们是沿岸及海底冲刷的产物,水道中,有些地方底部有基岩裸
露。
  渤海中央盆地位于3个海湾和渤海海峡中间,水深20~40米,是个南宽北窄的
近似三角形的盆地。在构造上是两条大断裂之间的地堑型凹陷。这里新生代沉积层
厚约5000米,是新第三纪沉积的中心(厚约2700米)。盆地的底质为细沙,边缘为粉
沙。
  新生代以来,渤海受郯庐大断裂与沙垒田东断裂的控制。老第三纪时,渤海海
区断裂下沉,形成一系列的狭长湖泊和洼地。新第三纪(约四五百万年)以来,一直
有“地磁场”的变化。第四纪时,由于水动型的海面变化,渤海有数次海浸,在20
~25米处尚保留有古海滨遗迹。在渤海中部曾采集到披毛犀牙齿的化石(披毛犀系
一种耐寒动物,距今1~5万年)。此枚化石表明,在晚更新世冰期低海面时,这里
曾是草原。此外,河海交互作用的三角洲相沉积主要出现于全新世与现代沉积中,
故渤海主要形成于晚更新世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