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日变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9&rec=50&run=13

  周日变化的日变幅以北黄海最大,渤海次之,南黄海最小。处于上述海区边缘
的山东近海的温度周日变化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其中,黄河口附近海域,龙口至渤
海海峡南部,成山角附近及青岛外海沿岸浅水海域,温度的日变化尤甚。
  水温日变幅的垂直分布,以表层最大,中层次之,底层最小。但在有跃层存在
的时期,中层温度日变化往往大于表层。这主要是由于内波的振动引起的。
  水温日变化的季节变异,以第二(4~6月)、第三(7~9月)季度最大,第一季度
(1~3月)次之,第四季度(10~12月)最小。第一季度,水温日变化表层大于中、底
层,日变幅随温度的增大而减小。第二、第三季度的共同特点是,随着温跃层的形
成,温跃层上下界的日变化剧增,特别是在冷水团区域尤为显著。第四季度水温日
变幅普遍减小,为全年最低值,且水平分布均匀,上下水层差异也不大。这是因为
冬季水体处于垂直均匀状态所致。
  日变化极值出现时间,各季节的最高值多出现在12~18时,最低值多出现在02
~08时。这说明引起水温日变化的主要因子是太阳辐射。但内潮振动、潮流效应等
也是引起水温日变化的重要因素,因而水温日变化出现了不同的类型。根据1958年
和1959年的部分站连续观测资料分析,其变化类型如下:
  第一种类型的特征是日变化具有明显的潮周期,但日变幅较小,且表层、底层
变化基本同步。这种类型多出现在温度垂直分布层化现象明显的春末至初秋温跃层
显著的区域。
  第二种类型是日变化一般没有明显的潮周期,表层、底层的日变化都比较小,
而中层变化特别显著。这种类型多出现在温度垂直分布层化现象明显的春末至初秋
温跃层显著的区域。
  第三种类型是各层的日变化趋势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日较差大。这种类型一年
四季均能出现,且都位于外海水系和沿岸水系交汇的锋区。
  第四种类型,其变化特征是表层日变化较小,而底层日变化较大。这种类型的
日变化一般出现在夏季冷水团强盛时期的冷水团边界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