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海洋污染调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9&rec=296&run=13

随着海岸和近海工程的增多、浅海石油资源的开发以及沿海城镇工业生产的发
展,使得海洋环境质量明显下降,污染日趋严重,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放射性污染。自60年代开始,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及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
究所,先后开展了一些放射性元素测定方法研究工作,并对长江口以北海区进行了
现场考查。其中李培泉等1980年完成的“海产食品放射性调查”,获1981年水利部
科技成果二等奖;童钧安等1980年完成的关于“全国海产品放射性核素含量测定”,
获1980年卫生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重金属污染。自70年代末开始,对山东沿海水域生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测
定。1978~1982年,完成渤、黄海污染调查,并进行了经济动物幼体的致毒试验。
其中林庆礼等完成的“渤、黄海污染对水产资源影响的研究”,获1984年农牧渔业
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邹景忠等关于“京津地区污染规律和环境质量研究”,获1985
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77~1978年,山东海洋学院对胶州湾的河口污染区水体、底质中石油、重金
属及有机氯农药等进行了调查,首次提供了各水域系统污染实测资料。
水质、底质污染。自1980年开始,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执行胶州湾和石臼所至
石岛近海的水质、底质污染监测。从1983年3月1日国家《海洋环境保护法》生效后,
开始对胶州湾污染进行巡航监视。
1982年,由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黄海水产研究所等单位,
开展了国内首次黄海污染现状综合调查。
从1983年5月开始,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利用红外线扫描仪、 多光谱相机等航
空遥感设备,对黄、渤海域及山东沿岸的龙口、烟台、威海、石岛、胶州湾、石臼
所等重点水域和港湾的船舶、平台,进行执法航空监视。此为国内第一架遥感飞机
首次航空遥感执法飞行。
此外,1981~1984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单位进行了“山东海岸范围内
的水体、底质及生物体中的有机及无机污染物”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