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石油污染专题调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9&rec=275&run=13

70年代初,浮油区已逐渐扩展到山东半岛沿岸和南黄海北部海域,并对近海海
域渔业生产带来了影响。其中较为严重的一次是1973年5 月初出现在石岛东南海面
的浮油带(十几海里长、九海里宽)。在大风和表层流的作用下,浮油涌向海岸,沾
污了近海作业的渔具和捕获的水产品等,造成很大损失,为此,山东省革委会组织
胜利油田、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水产局和烟台地区水产研究所等有关单
位开展了对浮油问题的调查。
第一次调查是在1973年夏季,由烟台地区水产研究所用“渔政三号”轮在南起
长江口、北至鸭绿江、东到124°E的广阔海面用浮游生物网对海面浮油进行了调查。
第二次调查是在1974年6月由胜利油田、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 烟台中心海洋
站、烟台地区水产研究所和烟台地区革委会环保办公室等单位联合对石岛- 龙须岛
等沿岸的石油污染情况进行调查。两次调查表明:南黄海北部和山东半岛沿岸海域
的浮油属原油,冬春季出现较多;关于油污来源没有得出确切的结论。
为了尽快查明南黄海北部石油污染源,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于1974
年10月在烟台召开了南黄海北部海域石油污染问题座谈会,成立了“南黄海北部海
域石油污染联合调查组”,布署了第三次联合调查。调查于1975年4、6月和1976年
4、6月进行。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写出《南黄海北部石油污染的来源及影响》
和《南黄海北部石油污染调查专题报告集》。1975年调查的重点是海底溢油的可能
性,1976年调查的重点是黄、渤海沿岸石油工业及海上石油运输的排污情况。调查
得出的结论是:南黄海北部海域的浮油主要来自黄、渤海沿岸石油工业和石油运输
的排污及事故跑油,而不是海底溢油;石油污染的影响主要是妨碍渔捞和海水养殖,
降低和破坏部分水产品的食用价值;港湾及一些海滨游泳场所和疗养区的环境质量
已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外海海域的大部分海洋生物种类的数量、分布及群落结构均
属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