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翼形亚目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9&rec=231&run=13

1.毛蚶(图5-2-8-22)
贝壳较大,高38毫米,近长卵圆形,贝壳表面有方形小结节连成的放射肋约30
条,壳面白色,被有褐色毛状壳皮。分布于日本、朝鲜和中国沿海。生活于10~20
米水深的泥沙质海底。肉可食用。渤海湾产量很大,是较重要的经济贝类。
图5-2-8-22毛蚶

2.魁蚶(图5-2-8-23)
贝壳大,通常壳高85毫米,大者高可达102毫米,鲜重563克。壳呈斜卵形,膨
胀,贝壳表面有放射肋40余条,无明显的结节。生活于浅海10余米深的软泥或泥沙
质海底。山东的石岛、青岛等地有分布,但数量不大。肉可食用。
图5-2-8-23魁蚶

3.泥蚶(图5-2-8-24)
贝壳较小,壳高约36毫米,近球形。贝壳表面有放射肋约20条,其上有明显而
大的结节。为印度-太平洋广分布种。生活于潮间带至稍深的软泥质海底。 是蚶科
中进行人工养殖的种类。山东省有养殖,主要出产种苗。
图5-2-8-24泥蚶

4.贻贝(图5-2-8-25)
贝壳楔形,高约44毫米,壳顶位于贝壳的前端,铰合部有2~5个粒状小齿。壳
面光滑,具有漆黑色壳皮。分布于南北两半球的寒温带,中国北部沿海有分布,自
然分布区的南限在黄海南部。栖息于潮间带下区至10余米水深的浅海,以足丝附着
于岩石或其他外物上生活。每年有春、秋两个繁殖期,繁殖力强,生长快,适于养
殖。山东沿海从70年代开始逐步开展了养殖,亩产达10吨。另一方面,贻贝又能大
量附着于船底、浮标及沿海工业冷却水管,有一定的危害。
图5-2-8-25贻贝

5.凸壳肌蛤(图5-2-8-26)
图5-2-8-26凸壳肌蛤
贝壳较小,高约12毫米,略呈三角形,壳顶不在贝壳最前端,铰合部无齿。壳
表面草绿色并有不规则的波状花纹,前后有放射状肋,中部光滑。生活于潮间带至
5~6米水深的海底,用足丝附着在沙粒或互相附着在一起群聚生活。肉味鲜美,可
食用,又可作鱼的饵料。产量较大,是一种很好的经济贝类。但因其繁殖极快,常
在滩涂上蔓延,盖满整个滩面,以致使其他养殖贝类闷死。

6.栉江珧(图5-2-8-27)
图5-2-8-27栉江珧
贝壳较大,长约260毫米。栖息于数米至数百米水深的浅海泥沙质的底内, 仅
露出贝壳后端少部分。7~8月份性成熟,幼虫变态附着后以贝壳的前端插入泥沙中
生活。胶州湾内较常见。

7.栉孔扇贝(图5-2-8-28)
是山东沿海产量最多的一种扇贝。贝壳较大,高约90毫米。前耳突起大,后耳
小,略呈三角形,壳表面颜色有浅褐、紫、桔黄等。左壳有20余条肋,闭壳肋发达,
是山东省制造干贝的主要种类。主要分布于中国北部沿海,天然产量少,已进行人
工养殖,在海珍品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此外还有嵌条扇贝和平濑掌扇贝也是山东
沿海习见种,数量较多,值得开发。
图5-2-8-28栉孔扇贝

8.近江牡蛎(图5-2-8-29)
贝壳大型,高约150毫米,有圆、卵圆及三角等形状, 右壳表面环生薄而平直
的黄褐色或暗紫色鳞片。中国沿海分布很广。栖息于低潮线附近至水深10余米的软
泥质的海底,河流入海口处数量较多,常互相固着大量群聚。羊角沟小清河口有“
牡蛎山”之称。
图5-2-8-29近江牡蛎

9.密鳞牡蛎(图5-2-8-30)
图5-2-8-30密鳞牡蛎
贝壳大,高约120余毫米,近圆形,壳背部平滑, 腹部有不规则的放射肋和极
密集的鳞片层,壳缘呈波纹状。生活于浅海泥沙底。为幼生型,即卵子在母体鳃叶
间受精发育。胶州湾内常见。
除以上两种牡蛎外,山东省还有一种常见的牡蛎,以前鉴定为僧帽牡蛎或褶牡
蛎,现改定为长牡蛎。这种牡蛎生活在中、低潮区以下的岩石上,数量很多,经济
价值较高,除自然生长外,并有人工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