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域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污染调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9&rec=167&run=13

  1960~1962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对青岛汇泉湾水进行了90Sr、
137Cs的测定,污染水平较高,90Sr为1~2.6pci/升,137Cs为1
.2~4.1pci/升,。137Cs/90Sr比值为1.67。1963~1964年多次对渤
海、黄海、东海表层海水中的90Sr和总β进行了测定,90Sr量为0.07
~0.28pci/升;1963年8月至次年8月,90Sr的放射性降低至原来的1/4,总
β为0.45~5.87pci/升,平均为2.12pci/升。
  1959~1965年连续对大气沉降物进行了总β、90Sr及137Cs强度
的测定。1961年9月之后,前苏联进行了大规模核试验,给中国造成了长时间的严
重污染,总β强度平均增高10~20倍,最大时增加至165倍;90Sr从22增至
100pci/公里2·月;137Cs从33提高到180pci/公里2·月;
137Cs/90Sr比值为1.4~3.3。1964年10月16日和1965年5月4日,又在青
岛对中国在西部地区进行的两次原子弹实验进行了总β监测;其放射性强度分别增
加100和765倍,但污染时间只有一周左右;第二次试验时,其放射性物质在平流层
和对流层中的运动速度分别为30.49米/秒及8.7米/秒。
  1965年之后进行了系统的放射性污染监测。
  1979~1981年,在渤海对30个测站的海水、底泥和生物体中的总β、90
Sr、137Cs、60Co、106Ru、U、Ra和Th进行了测定,获得3000
余个数据。评价表明,渤海放射性污染极微。1980~1981年,进行了青岛沿海环境
放射性污染状况调查研究,其分析项目包括137Cs、65Zn和55.59
Fe。此外,还对沉积物吸附137Cs的规律进行了示踪研究,发现吸附分配
系数与沉积物平均粒径成负相关,并指出山东沿海沉积物中137Cs为27~
188pci/公斤(干重)。
  1975~1985年间,对渤海湾、黄河口、胶州湾、黄海等海域的沉积物和海水中
的pu、3H、137Cs、90Sr、总β进行了测定,pu为5.6×10
_15ci/公斤(湿重),3H9.4~31.6T·U,137Cs0.14pci/升,
90Sr0.12pci/升及总β1.7pci/升。沉积物对pu和137Cs的富集性较
强,其强度比海水大1~3个数量级。90Sr、137Cs含量随时间的延长
而有规律地下降到很低水平,且在海水中的分布也较均匀,这一现象与核试验的减
少和停止以及海水强烈混合相关。
  全国海洋食品放射性调查会战,获得800个数据,基本上说明了1977~1978年
间山东省海洋生物的污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