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 家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88&rec=3&run=13

据《世本》等书记载(《世本》原书已佚,今存者系后人辑录。),曾参的远祖是
夏朝少康的次子曲烈,即夏禹的后代子孙。夏禹姒姓。禹生启,启生仲康,仲康生帝
相, 帝相生少康。 少康将曲烈封于鄫 (国都在今山东省苍山县向鄫钦虺谴, 是
鄫国的始封国君。鄫国的情况,《春秋》与《左传》有些零星记载:《左传》鲁僖公
十四年(公元前646年) 载,鄫子的夫人季姬回鲁国看望父母,季姬的父亲鲁僖公因为
女婿鄫子不来拜见他而大为生气,就不让季姬按时返回鄫国。这年夏天,季姬秘密通
知鄫子在防地(今曲阜市东南)见面,见面后季姬劝鄫子朝拜了鲁僖公(“鄫季姬来宁,
公怒止,以鄫子之不朝也。夏,遇于防而使来朝。”) ,暂时缓和了两国关系。但季
姬直到鲁僖公十五年(前645年)九月才回到鄫国。鲁僖公十六年(前644年),“夏四月
丙申,鄫季姬卒”。到十二月,鄫国又遭淮夷入侵。鲁僖公十九年(前641年) ,宋国
国君和曹国、邾国国君在曹国南部举行盟会,鄫子本应与会,但未按时参加,只能赶
到邾国与邾子相会,得罪了正在谋求霸权的宋襄公。宋襄公指使邾子将鄫子扣留,竟
然要杀掉鄫子来祭祀睢水之神,“欲以属东夷”,即杀一儆百,威胁东夷族诸国臣服。
在东夷族诸国中,除莒、邾还有一定势力外,鄫、郯、鄫一类小国,基本没有什么独
立性。至鲁宣公十八年(前591年) “秋七月,邾人戕鄫子于鄫”。国君被暗杀,而鄫
国却无力报仇。鲁襄公四年(前569年) ,鲁襄公到晋国,晋侯宴请襄公时,襄公请晋
国国君同意鄫国作鲁国的附庸。晋侯初不同意,鲁国大夫孟献子解释说,因为鲁国与
仇雠之国齐太近,希望长期听命晋国,交纳贡赋;但鲁国国力很弱,所以借助鄫国的
贡赋来供应。晋侯听后同意了鲁国的请求。莒、邾知道了这一消息,于十月伐鄫。鲁
国臧孙纥“救鄫,侵邾”,结果败于狐骀(地在今山东滕县东南)。第二年,鄫太子巫
和鲁国大夫叔孙豹到晋国,完成了鄫国附属于鲁的行动。《春秋》经文:“叔孙豹、
鄫世子巫如晋”。《左传》解释说:“书曰‘叔孙豹、鄫太子巫如晋’,言比诸鲁大
夫也。 ” 也就是说,《春秋》如此书写,是把鄫太子巫比作鲁国的大夫。但到是年
“九月丙午”,晋国作为盟主在戚大会诸侯时,“穆叔以属鄫为不利,使鄫大夫听命
于会”,故《春秋》经文书曰:“秋,……公会晋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曹
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齐世子光、吴人、鄫人于戚。”鲁国自知无力保护鄫
国,而此时晋国也徒有霸主之名,国力大不如前。到鲁襄公六年(前567) 秋天,莒国
再次出兵,将鄫国灭掉 (关于“莒人灭鄫”一事,《春秋公羊传》于襄公五年“叔孙
豹、鄫世子巫如晋”条下另有一说:“莒将灭之,故相与往殆乎晋,取后乎莒也。其
取后乎莒奈何? 莒女有为鄫夫人者,盖欲立其出也。”意即莒国之女嫁鄫国国君为继
室,所生女儿返嫁于莒,女与莒人生子,是为鄫国国君的外孙。莒国人欲立鄫子外孙
为鄫国国君,排斥鄫国太子。鲁襄公六年果真这样做了,鄫国绝祀,等于亡国。) 。
尽管晋国派人到鲁国责问为什么莒灭鄫而鲁国袖手旁观,也不过是虚张声势,不了了
之。
《世本》记载说,鄫国被莒国灭亡以后,“鄫太子巫仕鲁,去邑为曾氏”,即把
“鄫”字去掉邑旁,改称曾氏,这种说法长期流行,唐人林宝《元和姓纂》及曾氏族
谱等俱采用。
南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于“曾氏”条称:曾,“亦作鄫,亦作缯,姒姓,
子爵”。又于“缯氏”条谓:“出自姒姓曾子之后,以国为氏,亦作缯氏。”郑樵认
为曾、鄫、缯三氏都是以国为氏,国是曾国。《济宁州志·曾子世家》于“莒灭鄫,
世子巫奔鲁,以曾为氏”句下加案语说:“古人字简,曾之从邑作鄫,不先于曾,故
‘去邑为曾’之说,不可据依”。这种观点从出土文物中找到证明。1959年上海博物
馆收集到一件铭文为“曾子游择其吉金,用铸彝,惠于刺曲”的曾国“曾子游鼎”,
这是曾国后代国君铸造献给开国之君刺曲的。金文中的“刺”即“烈”字,“刺曲”
即“烈曲” (烈曲,即《世本》所称之曲烈,是在今山东苍山县的鄫国开国之君,据
“曾子游鼎”应作烈曲。) 。1978年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了大量曾国器物,如曾
侯乙鼎、曾侯乙鬲、曾侯乙簋及编钟、编磬等,也是“曾”字而不是“鄫”字 (湖北
随县发掘的曾侯乙墓墓主与苍山县的曾国国君不是一国。据何光岳、马承源等研究,
随县的曾为姬姓,苍山的曾为姒姓。)。曾巫时代,习惯上已将“曾国”写作“鄫国”
或“缯国”,曾巫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于是去掉邑旁,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
自曲烈(烈曲) 至太子巫,世系缺载(清代王定安所修《宗圣志》卷三《传记》引
《武城族谱·姓源》称,“曲烈生炫忠,炫忠生坤仁,坤仁生录,录生浩源,浩源生
富材,富材生焜,焜生伯基,伯基生锐,锐生汪,汪生志梁,志梁生煌,煌生相奎,
相奎生世鑑,世鑑生政治,政治生模,模生瑞焕,瑞焕生垠,垠生锦容,锦容生洪,
洪生桂茂, 桂茂生熙, 熙生培元, 培元生 ,  生允 ,允 生杞,杞生 熹,
 熹生埙和,埙和生成锐,成锐生一 ,一 生椿,椿生炯,炯生垣,垣生销,销生
福波,福波生时荣,时荣生炳,炳生均作,均作生铃,铃生浤仁,浤仁生一松,一松
生炤,炤生墅,墅生镇玉,镇玉生浥,浥生祥溥,祥溥生炷,炷生方 ,方 生宇銮,
宇銮生沛恩,沛恩生朴,朴生世美,世美生时泰。”录以备参。) 。曾巫之子曾阜 (
《世本》曰:“巫生阜,阜生皙,皙生参。”《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皆同,
而南宋人钱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则曰:“巫生夭,为季氏宰;夭生阜,为叔孙氏
家臣,阜生点,字皙”,比《世本》所记增加了一代曾夭。按:曾夭、曾阜,《左传》
皆有其人。鲁昭公元年(前531年) 春,叔孙豹在虢参加晋、楚、齐诸国的盟会,而其
间季武子伐莒夺取了郓地,莒人赴会告状,楚人向晋国建议要杀掉叔孙豹。叔孙豹不
卑不亢,又有晋国正卿赵武为之周旋,方安全回到鲁国。曾夭时为季孙氏家臣,为季
孙氏驾车慰劳叔孙氏。自早将及中午,叔孙氏因怨季孙氏而不出来见面。曾夭对叔孙
氏家臣曾阜说:“旦及日中,吾知罪矣。鲁以相忍为国也,忍其外不忍其内,焉用之?”
曾阜则对曾夭说:“一旦于是,庸何伤?贾而欲赢而恶嚣乎?”回去对叔孙氏说:“可
以出矣。”曾夭与曾阜是什么关系,《左传》上没有记载,但不是父子关系似可认定。
又, 曾参生于公元前505年,即便当时曾皙20岁,乃生于前524年,自公元前567年曾
巫居鲁至此仅40余年而有四代人,是难以置信的。而钱名世称见于“曾氏旧谱”,清
《宗圣志》在辑录《济宁州志·曾子世家》后说:“《族谱·姓源》以巫、夭、阜、
点为四世相系。又有崔琳奏云:‘巫一子夭,夭一子阜,阜子点。点,狂者也,有尧
舜气象。’按夭、阜并见《左传》,《通志·氏族略》云巫生阜、阜生皙,又与崔异,
是皆不可据。况‘有尧舜气象’乃程子语,岂崔已言之乎? ”表示了对《曾氏族谱》
中“巫生夭、夭生阜、阜生点”之说的怀疑和否定。故曾巫之子为曾阜,任过叔孙氏
家臣。一说曾巫二子,即曾夭、曾阜(见明人李天植《曾志·曾子世系表》) 。)为鲁
叔孙氏家臣,曾阜生曾点,曾点生曾参。
曾阜之子曾点,字皙(《孔子家语》作“曾点,字子皙”),约生于鲁襄公三十一
年(前542年),约卒于鲁哀公二十年(前475年)(曾点的生卒年,明、清时人所作曾点、
曾子年谱、年表中偶有涉及者:明人包大《曾点年谱》,定曾点生于周灵王二十七
年即公元前545年, 但未交待此说依据,可能是以颜回之父颜无繇“少孔子六岁”类
推而出;清代学者毛奇龄认为比孔子小“当在八岁以下”,《曾氏家谱》称其生于周
景王三年己未 (前542年) 九月十四日, 姑且从之。清人熊赐履《学统·正统》中之
《曾子传》称,曾子三十一岁时其父曾点卒,时当公元前475年,但不知所本。)。鲁
昭公二十年(前522年) 前后,孔子开始收徒讲学,曾点与颜无繇等人就学孔子。孔子
周游列国时,曾点没有参加。孔子于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 结束周游活动回到鲁国
以后,曾点又从学。有一次,曾点与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孔子问他们的志
向, 子路、 冉有、公西华都做了回答。曾点在一边鼓瑟,似乎充耳不闻。等孔子问
“点!尔何如”时,才放下瑟回答说:“异乎三子者之撰。”孔子说:“何伤乎?亦各
言其志也。”曾点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
乎舞雩,咏而归。”孔子长叹说:“吾与点也。”东汉王充在《论衡·明雩》中分析
了曾皙这段话的含义:“鲁设雩祭于沂水之上。暮者,晚也;春,谓四月也;春服既
成,谓四月之服成也。冠者、童子,雩祭乐人也;浴乎沂,涉沂水也,象龙之从水中
出也;风乎舞雩,风,歌也;咏而馈 (《论语》“馈”字作“归”,但王充认为应是
“馈赠之馈”,即歌舞结束以后,祭神时所献的物品。),咏歌馈祭也,歌咏而祭也。
说《论》之家,以为浴者,沂水中也;风,干身也。周之四月,正岁二月也,尚寒,
安得浴而风干身?由此言之,涉水不浴,雩祭审矣。”又曰:“孔子曰‘吾与点也’,
善点之言, 欲以雩祭调和阴阳, 故与之也。”《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谓曾点
“疾时礼教不行,欲修之,孔子善之”,都说明曾点与孔子思想的一致性。孟子把曾
点归于“狂放” 一类的人物: 象琴张、曾皙、牧皮等,就是孔子所说的“狂放” (
《孟子·尽心下》有“其志  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
也”之言)(《礼记·檀弓下》载有“季武子丧,曾点倚其门而歌”的轶事,后人多引
此以作曾点狂放的佐证。 但季武子卒于公元前535年,当时孔子才17岁,曾点小于孔
子,不过是十几岁的孩子,如有是举,算是儿童的恶作剧,说明不了什么。武子或系
平子之讹。季平子卒于公元前505年,即曾参之生年,曾皙时当盛年,有此可能。)。
曾点一生未曾出仕,对曾参管教很严。曾点卒后,曾参薄葬其父于南城山。
曾参之母,《曾氏族谱》记为上官氏,生卒年不详。《战国策·秦策二》和陆贾
《新语·辨惑第五》都记载她织布的事情。曾参生母病故后,曾点又续娶,姓氏不详。
曾参后母对曾参不好, 曾参仍然很孝顺她,传为美谈。公元前450年左右,曾参后母
病故 (《礼记·檀弓下第四》 : “子张死,曾子有母之丧,齐衰而往哭之。或曰:
‘齐衰不以吊。’曾子曰:‘我吊也与哉? ’”据钱穆《先秦诸子系年》所附《诸子
生卒年世约数》表,子张(颛孙师)卒于公元前450年,故“曾子有母之丧”即在此时。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 :“参后母遇之无恩,而供养不衰”,则公元前450年
左右去世者为曾参后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