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国外影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86&rec=69&run=13

  戚继光军事思想在邻邦朝鲜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朝鲜接触戚继光军事思想是
从明军援助朝鲜抗击日本侵略开始的。当日军占领平壤后,明廷应朝鲜国王的请求
派出援军。首先入朝的是副总兵祖承训、参将戴朝弁、先锋游击史儒等率领的辽东
兵。他们冒险进攻平壤,结果大败,戴朝弁、史儒等战死,明军退回辽东。接着明
廷以李如松为提督率领包括南兵在内的3万余人,再次进入朝鲜攻打平壤,取得重
大胜利,收复平壤。战后,朝鲜国王李 接见了李如松,问李如松明军为什么先失
败,后全胜,前后有这么大的差异。李如松说:“前来北方之将,恒习防胡战法,
故战不利。今来所用,乃戚将军《纪效新书》,乃御倭之法,所以全胜也。”(②
《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上编卷三十二。)李 请李如松把《纪效新书》给
他看,李如松秘而不给。李 由此认识到《纪效新书》的重要性,下令购买此书。
朝鲜译官从明入朝将领的手中购得此书。李还下令到中国购买,而且要买王世贞作
序的《纪效新书》。这样,《纪效新书》就传入了朝鲜。
  得到《纪效新书》后,李 对柳成龙讲:“予观天下书多矣,此书实难晓。卿
为我讲解,使可效法。”②于是柳成龙与从事官李时发等一起研读,遇有不懂的
地方,则让儒生请教明朝的将领。在此基础之上,李 于第二年(明万历二十二年)
二月设立了训练都监,以柳成龙为提督,募饥民为兵,“旬日得数千人,教以戚氏
三手练技之法,置把总、哨官,部分演习,实如戚制。数月而成军容。上亲临习阵。
此后督监军常宿卫扈从,国家赖之”(《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上编卷三十
二。)。柳成龙还提议,筹措粮饷,增加募兵1万,在京城建5营,每营2000人,半
年留城中练习,半年出城在空地屯田,以增加军队粮饷,以巩固首都的防卫。此提
议虽获李 首肯,但终未付诸实施。然而,戚继光兵制从此在朝鲜推行开来。
  到了清康熙三年(1664年)正月,朝鲜国内方有庆尚监李尚真上呈梁山郡守安命
老所撰的《演奇新编》,并上疏说:“今日军阵之所行用者,只是戚继光之法,反
不及五卫旧制。请下旬掌兵之臣,而用命老之法。”(③《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
史料》下编卷二。)但兵曹商议的结果,认为“不可率易变通”。后来人们议论此
事:“戚继光之法虽非旧制,亦自久在行间。经历试用,累有功于南方者。此岂命
老等辈所可论其得失者哉!”③八月,兵曹判书金佐明又向国王进《纪效新书》。
  康熙六年(1667年),朝鲜又颁布《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令将弁学习。
戚继光的军事著作在国内从没有以国家名义下达命令让将士学习,而在朝鲜,国王
亲自研读,并将戚继光的兵书颁行全国。
  在日本,宽政九年(1797年)、十年(1798年),连续翻刻出版十八卷本《纪效新
书》,认为“戚子之书节制精明,号令严谨,实兵家之规则,行军之律令也……及
今之时,损益此书,变通其事,而兴练兵讲武之要法,振护国保民之伟略,则步伐
止齐之兵,可见于今日,而于圣贤虑亡之戒思过半矣”(日)平山潜子龙:《刻纪效
新书序》。)。
  19世纪中期,日本社会封建制度危机加深,农民和市民暴动此起彼伏,1844年
至1853年,农民爆动45次,1854年至1863年72次,1864年至1867年4年中达59次,
封建社会上层保安派和改革派之间的斗争也没有止息,社会处在动荡之中。就是在
这时出现了连续翻刻戚继光军事著作的现象。弘化元年(1844年)翻刻《练兵实纪》,
第二年翻刻十四卷本《纪效新书》。安政三年(1856年),翻刻十八卷本《纪效新书》
。文久三年(1863年)又在弘化二年刻本的基础上出版十四卷本《纪效新书》的补刻
本。在短短19年的时间里,戚继光的三部兵书相继在日本问世,可见其影响之大。
  进入20世纪,尤其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外交流的深入,欧美学者开始撰文
介绍戚继光的业绩、思想。美籍华人学者黄仁宇撰写《万历十五年》一书(中华书
局1982年出版中文版),内有《孤独的将领》一文,对戚继光的军事思想、用兵方
略等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另外,美国学者米勒治·詹姆斯在1968年和1973
年曾先后发表《中国军事将领戚继光》和《戚继光--他同时代的文官所看到的一位
武将》两文,收集于《十六世纪军事与海战研究》杂志中。德国人凯恩·沃哈米于
1977年发表《戚继光与吕坤所下社区定义》一文,收于《哈佛学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