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攻守兼备,制人而不制于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86&rec=51&run=13

  戚继光主张战守结合,“御戎之策,惟战守二端”(《明经世文编》卷三四八
《请建空心台疏》。),“自古防寇,未有专言战而不言守者,便未有专言守而不
言战者,二事难以偏举”(《纪效新书》(十四卷本)卷十三《守哨篇》题解。)。他
认为,只有战中有守,守中有战,战守结合,才能取得胜利。
  戚继光在抗倭时创立的鸳鸯阵和一头两翼一尾阵即体现了战守结合的思想。鸳
鸯阵中的的盾牌和狼筅是主防御的,长枪是主进攻的,短兵是保护长枪的。这样,
长短兵器互相保护,使鸳鸯阵既是一个难以攻破的战斗集体,又能有效地对敌人实
施进攻,从而形成一个攻守紧密结合的战斗组织。一头两翼一尾阵是把参战部队分
成四个部分:前者是头,为正兵,是主要的进攻部队;头的两侧部队是翼,为奇兵,
保护头的侧翼不受袭击,同时又可进攻敌人的侧翼;后者是尾部,为策应部队,即
预备队。头、翼、尾不是固定不变的,哪个部队先与敌人接战,哪个部队就是头,
它的两侧部队就是两翼,最后的部队即为尾。头、翼、尾在与敌人交战时互相支援,
互相保护,同样是战守的结合体。并且,组成头、翼、尾的最小战斗单位是攻守结
合的鸳鸯阵。
  在北方,为了抵御鞑靼骑兵的侵袭骚扰,戚继光主张“须驻重兵以当其长驱,
而又乘边墙以防其出没”(《明经世文编》卷三四七《请兵破虏疏》。)。为了实现
上述目的,他一方面加固边墙,并在边墙上修建空心御敌台,增强火力,以便固守;
另一方面,他在墙内建立重兵集团,切实加强训练,以利于战。在鞑靼骑兵未突入
边墙时,车、步、骑营支援墙上守军固守;在鞑靼骑兵突入边墙时,墙上守军则配
合车步骑营反击。戚继光还指出:“车营,战中之守也;沿边台垣,守中之战也。”
(《戚少保年谱耆编》卷十。)车营是活动的堡垒,环卫着步兵和骑兵,是鞑靼骑兵
难以逾越的障碍,从这个角度来看它是守;但更重要的是,步兵和骑兵依托它攻击
对手。因此,车、步、骑营本身就是战守的结合体。
  中国古代布阵,不论是圆还是方,其精妙之处都在于“内外相维,大小相包,
四面如一,触处为首”(赵本学:《续武经总要·积卒阵纪》。),“为奇正,有分
合,利于相救,便于攻守”(赵本学:《续武经总要·风后握奇阵辨》。)。一头两
翼一尾阵既便于进攻,又利于防守,正是战守结合布阵思想的生动体现。
  戚继光从全局着眼,主张争取主动权,即“制人而不制于人”。他反对单纯的
防御观点,曾说“守是攻之策”。在他看来,防守只是为了实现进攻而采用的一种
策略。他常常鼓励士兵们力争全胜。为了争取战略上的主动,他强调了三个方面:
  其一,随时准备作战需用的物资。保证军用物资的供应,是打胜仗的重要条件
之一。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他在浙江宁绍台参将任内建议创立兵营时,就要求
“必队设火头、行锅,负之以随军;身带干粮赍裹,备之以炊爨;兵有营壁、器具,
立之以相持”(《纪效新书》(十八卷本)卷首《任临观请创立兵营公移》。),就是
为保证军中器材、粮食而提出的。他还希望“战营行伍……一器不乏”(③《纪效
新书》(十八卷本)卷首《纪效或问》。),行军作战需要什么东西,当添置的就该
添置,决不可为了省钱,惜小弃大。他在《任临观请创立兵营公移》一文里说过“
三年之艾,不蓄不得”(这话是从《孟子》卷七《离娄》中引申出来的。原文是:
“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就是指
要保证战争物资的供应,应该平时做好准备;否则,就会临期误事。
  其二,经常保持饱满的士气。戚继光认为:“好生恶死,恒人之情也。为将之
术,欲使人乐死而恶生,是拂人之情矣。盖必中有生道在乎其间,众人悉之而轻其
死以求其生,非果于恶生而必死也。”③“好生恶死”本是人之常情,但是一个
优秀的将领,应该使自己的士兵置生死于度外,一则使士兵认识到死有所为,死有
所归;二则是教士兵从死亡的包围中去认识“生道”,“轻其死以求其生”,即置
之死地而后生。若想常操战争胜券,就应经常保持士兵的锐气。对此,戚继光有深
刻的认识,他在《纪效新书·纪效或问》中曾说过“七年之期”(这话是从《论语
·子路篇》中引申出来的。原文是:“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的话,
意思是说军队在平时应进行经常的训练和教育。他平时练兵,不仅注意“操手足、
号令”,而且注意“操心性气”(士气)。他把操手足、号令,叫做“有形之操”;
把培养士气,叫做“不操之操”,并认为前一种操易,后一种操难。因此,他平时
严格遵守“气盈则战,气夺则避”这一信条。戚继光知道,要想经常保持士兵的“
常盈之气”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因为不管如何旺盛的士气,大战之后,即使获得
全胜,也必然会有些松懈。每当戚继光发觉士兵的锐气稍微呈现低落的迹象时,就
抓紧机会进行教育,告诫切勿因胜而骄。由于戚继光的军队能够经常保持饱满的士
气,因此也就能够经常立于不败之地。
  其三,时刻处于警惕戒备的状态。针对倭寇善设伏、善狙击迂回的特点,戚继
光采取了一系列的警惕措施:凡遇林木人家,过溪转角之处,根据当地地形,留兵
一队或一哨,其他兵士继续向前追杀;如遇大的村落,将该村落围住,派人搜查,
若无贼,高声为号,再往前追;遇到麦田、茂草之地,每一哨留下一队,星散麦田、
茂草中,搜打喊叫,其他士兵仍然向前追赶。这样做,既不会中伏,也不会延误战
机。
  当倭寇进攻时,戚继光命令士兵严守阵脚。若敌人只有二三人或五六人前来挑
逗,即使冲到阵前六七步内外,也要沉住气,不要忙于迎击。等到敌人增加到几十
人以上时,戚继光才命令炮手、弩手轮番射击;当大批倭寇冲到十步之内时,鼓声
一响,牌手、刀枪手、短棍手奋力杀出,一齐迎战。这样,既不空耗弹药弩箭,又
能以逸待劳。
  退兵时,为了避免混乱错杂,戚继光严格规定各营、各哨、各队撤退的次序及
办法。退时彼此交相掩护,步步为营;并在阵后设置伏兵,准备接应,以防万一。
  不单是作战时处处警惕戒备,就是在平日行军、扎营、守城期间,戚继光也是
处处警惕戒备,务期做到有备无患。像如何防备猝然遇警,如何防备奸细,如何守
哨,如何保守军事机密等,在《纪效新书》中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总之,戚继光
和他的戚家军时刻都在戒备着敌人的袭击,也时刻都在准备着和敌人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