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让功”之争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85&rec=81&run=13

“安史之乱”时,颜真卿在平原首倡抗逆,河北十七郡响应并推其为盟主。北
海太守贺兰进明久无战功,玄宗不满,派使臣督战,诏称不把失地收复,即将进明
斩首。进明仓促攻信都,因指挥不当遭受挫折,后虽在颜真卿协助下收复信都,但
损失惨重,诏命功不抵过。颜真卿为巩固壮大联盟势力,在攻下堂邑后,把战功记
到贺兰进明名下,朝廷诏封其为河北招讨使。为此,义军将领李 离队,部众议论
纷纷,而贺兰进明却受之无愧。对此,后人认为颜真卿“让功”做得过分,是一种
失误。
持这种观点的首见唐代殷亮。他在《颜鲁公行状》中说:“进明以全,乃公护
之也。君子曰:窃人之财,犹为之贼,况窃人之功乎!进明之不死幸也, 然公亦过
于宽厚矣!”
至宋代,大学士胡寅在《读史管见》中评论说:“颜真卿守平原,先贺兰进明
起兵,又为河北采访使,则进明乃所部也,要与并力可也,咨其计画可也,军权稍
移则过矣,让以堂邑之功,则又甚矣!真卿为是得非,惩常山之败乎?……杲卿既失
之,真卿乃务下己以济国事,然进明未尝预堂邑之战而以众人之功归之,是此以不
情相与,彼以不情相受,如此其能久相处乎?为真卿者宜具堂邑战伐, 上之朝廷。
朝廷必以真卿为制将,于是部勒所得数郡,与郭、李犄角,不亦善乎? 是故每事咨
之不足为谦,以进明非可咨之人也;军权稍移不足为贤,以进明非制将之才也;让
以众功不足为恩,以进明非所当得而与之也。真卿忠义奋发而功烈不就者,盖始乎
此矣!”
他认为颜真卿让功,导致了失败,影响了他本人的功烈。持此观点的还有南宋
王应麟,他在《困学纪闻》中说:“让,美德也,然当审其是非。赵充国不归功于
二将军,君子以为是;颜真卿归功于贺兰进明,君子以为非。”
胡寅的认识,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几成定论。但也有人认为这是“苛求于鲁公”
。明万历年间进士知偃师县事吴江人吕纯如即为代表。他撰《唐太师颜鲁公真卿墓
碑记》说:“……又曰‘堂邑之让,不亦过乎?进明何为者?’又不然。公惟国事之
济而已,固不知有进明也。常山之辙,亦非所计也。余故曰:鲁公,全此者也,胡
氏不知也。即其挺挺大节,始终一致,生死不移,爵禄不能縻,鼎镬不能屈,虽与
日月争光可也。”吕纯如提出的“全此”说法,是指颜真卿在大敌当前时,以大局
为重,舍局部保全体的行为。因此,“让功”非但无可指责,而是在当时情势下,
顾全大局的一种值得赞扬的可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