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步入仕途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85&rec=8&run=13

在秘书省任职两年后,因母亲殷氏在洛阳去世而停职赴丧,依惯例服孝三年。
天宝元年(742年),经扶风郡太守崔举荐参加“博学文词秀逸科”制举考试, 又
以甲等登科。本年十月,依资授醴泉县尉(畿尉,正九品下)。在醴泉,颜真卿因政
绩卓著为关内道黜陟使王 所赞赏,又于天宝五载(746年)升任长安县县尉(京尉,
从八品下),散官加通直郎(从六品下)。天宝六载(747年),自长安县尉提拔到朝廷
的监察机构御史台任监察御史(正八品上)。秋,充河东、朔方军试覆屯交兵使。天
宝七载(748年)秋充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天宝八载(749年)春,再充河东、
朔方军试覆屯交兵使,到各地巡察,处理案件。天宝八载八月,由监察御史迁殿中
侍御史(从七品上)。不久为权臣杨国忠所忌,改任东都畿采访处置使判官。天宝九
载(750年)八月,再转殿中侍御史。十二月,升侍御史。天宝十载(751年)季春( 一
说天宝十一载三月),迁尚书省兵部员外郎(从六品上),判南曹,散官加朝议郎(正
六品上)。天宝十一载(752年)三月,改兵部为武部,故又称武部员外郎。天宝十二
载(753年),被宰相杨国忠挤出京师,出任平原郡太守(从三品)。
十七年中,颜真卿始终任下级官吏,在地方居多,在台、省时少,与百姓有广
泛接触,使他对社会下层有了较深切的了解。
任醴泉县尉期间,他主管全县的治安防卫事务,兢兢业业,清正廉洁,深受百
姓爱戴,以“清白”之誉闻于当道。
任武(兵)部员外郎、判南曹期间,他负责审核选人的资历档案,“每年选人有
解状、簿书、资历、考课,必由之以核其实”(《旧唐书·职官二》),于六品以下
武职人员的铨选至关重要。颜真卿“提纲目,锄苛细,武调者多感而怀之”( 殷亮
《颜鲁公行状》)。
御史台专门负责监察各级官吏,检举他们的过失,量刑予以处分,并监督刑法
的执行。颜真卿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担负“分察巡案郡县,屯田、铸钱、岭南选补,
知太府、司农出纳,监决囚徒”(《旧唐书·职官三》)的职任,他三次以试覆屯交
兵使身分赴各地巡察,“凡阅举纠士伍舒惨之情,事理无不必当”(《颜鲁公行状》
),受到朝野的推崇。巡察陇右时,五原郡积有一件冤案,久无结果。 颜真卿得知
后,立即着手调查,及时审理结案,给蒙冤者平反昭雪。适值当地久旱无雨,案件
审结时,突然天降大雨,于是人们莫不认为天降甘露是由颜真卿断狱所致,虔诚地
称之为“御史雨”,被后世传为佳话。
此外,“有士族 于名教者,朝臣有侮于宪度者,公悉弹奏,正以礼法。宪纲
震肃,朝旨嘉焉”(令狐 《神道碑铭》)。
朔方有一县令郑延祚,兄弟三人皆为朝廷命官。其母死了二十九年,一直殡置
在太原佛寺空园之内,兄弟互相推诿,不加营葬。颜真卿向朝廷据实奏闻,弹劾郑
氏兄弟这种不孝行为,朝廷罢免了他们的职务,永不叙用。
左金吾将军李延业,一向得玄宗宠幸。他在家中私设酒宴款待吐蕃官员,并随
便动用宫中驾仗,事后又不报告。御史台加以责问,李延业却仗势在朝堂喧愤,反
诘御史台。颜真卿毫不畏惧,危冠诣台,面折廷争,朝廷不得不严肃纲纪,将他贬
为济南太守。此举获得了朝野人士的一致好评。
颜真卿步入仕途之际,正是奸相李林甫当权之时。李林甫专以阴谋权术博取玄
宗欢心为能事。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排除异己,滥杀无辜。当时的御史中丞王
 也是 佞之人,“务为割剥以求媚”(《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一)。王 阿附李
林甫,与谏议大夫杨慎矜等狼狈为奸,频起冤狱。王 于颜真卿有举荐之恩,又是
顶头上司。在人情与原则之间,颜真卿态度鲜明,守贞如玉,决不追随王 参与倾
轧。后来杨慎矜权势日盛,对李林甫构成威胁,王 又阿徇李的意旨,诬奏杨左道
不法,致杨获灭族之灾。天宝六载(747年)十一月, 颜真卿与殿中侍御史崔 奉命
去东都赐慎矜弟慎名自尽。慎名因寡姐年迈,请求作书与姐姐诀别后自尽,对此,
崔 不敢作主,真卿却甘冒风险,答应了慎名的请求。
御史中丞宋浑是名相宋 之子,因私怨被御史吉温、崔 诬告,贬谪贺州。此
事背景复杂,牵扯到宰相李林甫和权臣杨国忠的派系之争。颜真卿职卑言轻,本可
以置身事外,全身远害,但他认为对宋浑处置过重,竟不顾利害,当面指责吉温:
“奈何以一时忿欲危宋 后乎!”(《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三颜真卿传) 虽然此举招
致了吉温同党杨国忠的忌恨,被逐出京师,担任东都畿采访判官,但颜真卿面对结
党营私的恶势力,坚持操守,不依附权贵、不同流合污的品格赢得了朝野人士的敬
重。
颜真卿自幼受伯父、舅父、兄长的影响,注重名辑,喜好交游。这一时期,他
与著名文人如高适、岑参、徐浩、郗纯等人结为至交,与殷寅、柳芳、陆据、萧颖
士、李华、邵轸、赵骅等人过从甚密。据《新唐书·文艺传·萧颖士》载:“时人
语曰殷、颜、柳、陆、李、萧、邵、赵,以能全其交也。”
基于几十年的苦心研习揣摩,颜真卿的书法艺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他
学书先是秉承家教,得自母亲、舅父、伯父、姑母等人的传授,他们都是殷仲容的
学生,所以颜真卿的书法最初吸收了殷仲容的特点。殷仲容的书法继承了晋朝王羲
之、王献之父子的风格,秀丽典雅,笔法精到。尔后又学褚遂良。褚遂良为一代教
化主,其书法成就高于殷仲容,他兼取欧阳询、虞世南之长,在王羲之书风中又参
入隶书意味,用笔方圆俱备,瘦硬刚劲。凭借刻苦和极高的悟性,颜真卿对晋唐以
来的传统书法已经理解得较为透彻,并且较好地掌握了用笔结字的种种奥妙。为此,
他在进士应试、吏部铨选、制科考试中因“楷法遒美”而先声夺人,畅行无阻。三
年服孝期间,他广泛涉猎了岳父家的收藏,认真临写和分析前代的书法真迹。任醴
泉和长安县尉期间,他又拜著名书法家张旭为师,时时往返于长安和洛阳之间,并
曾在张旭住处居留一个多月,聆听了张旭关于笔法的教诲,写出了《张长史十二意
笔法记》(一说此非颜真卿所作。),悟出了“屋漏痕”的笔法。从此,颜真卿的书
艺又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书艺的长足进步,使颜真卿在长安一带名声鹊起,请他写碑文的日渐增多。开
元二十五年(737年),他即应相州刺史张嘉之请, 为相州后周太师尉迟迥祠堂撰
铭。天宝十一载(752年),又应楚金和尚之约, 书写了著名的《多宝塔感应碑》。
此外,还有《郭虚己碑》、《郭揆碑》、《夫子庙堂碑》等,均蜚声一时。
音韵、文字训诂系颜氏家学。颜真卿五世祖之推曾著《证俗文字音》等,并曾
与萧该、刘臻等一起帮助陆法言编著《切韵》一书;高祖师古曾撰修《五经定本》
和《汉书注》,被后世尊为正字学的先驱;伯父元孙则著有《干禄字书》。颜真卿
自幼打下了深厚的语音文字基础,任校书郎时,他就酝酿编著一部大型的音韵学专
著,并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他留心考订《切韵》,注意引证《说文》等字书进行训
解,又增纳经、史、子、集诸书中两字以上成句的词汇,欲广而纂之,编纂《韵海
镜源》。“韵海者,以牢笼经、史之语,依韵次之,其多如海。镜源者,八体之本,
究形声之义,故曰镜源。”(《颜鲁公行状》)
唐朝,儒、释、道三教并行,共同影响着文人士子的生活方式与审美趣味。颜
真卿虽受家庭影响,思想以儒家为宗,但与佛、道中人多有交往,且性情、行事与
艺术创作也常受其影响。据《戎幕闲谈》记载,参加制科考试之前,他曾请“妻党
之亲”范氏尼预卜休咎。任醴泉县尉期间,颜真卿曾受到由佛入道的代表人物贺知
类的提携。贺知类与颜真卿伯父颜元孙、舅父殷践猷及韦述等交谊甚厚,又是张旭
的从表兄弟。据今人朱关田考证,颜真卿师事张旭当与贺有关,颜真卿受其影响则
是必然的。任武部员外郎时,颜真卿与千福寺沙门楚金禅师有较深的交往。千福寺
多宝塔落成,朝野轰动。颜真卿应楚金之请,书写了岑勋撰文的《多宝塔感应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