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帝王评价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85&rec=63&run=13

颜真卿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虽屡遭谪贬,其忠君报国之心始终
如一,受到当朝皇帝的高度评价。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河北诸郡先后陷落, 惟有颜真卿固
守平原,首倡讨贼。唐玄宗彷徨无措之际,得颜真卿奏章,“大悦,称叹者久之”,
下诏称赞颜真卿“卿之一门,义冠千古”。自此,颜真卿闻名天下。
至德元载(756年)七月,颜真卿上《皇帝即位贺上皇表》,玄宗批答, 赞其“
忠惟奉国,孝则保家;怀不二之心,秉难夺之操”。
至德二载(757年)四月,颜真卿上《让宪部尚书表》,肃宗批答, 称颜真卿“
才推翰苑,望重朝廷。昆弟成名,俱效忠节”;赞其“能审事宜,捍御凶盗;虽平
原不守,而功效殊高”。六月,上《谢兼御史大夫表》,肃宗赞其“德重才博,久
而益彰。深竭忠贞,克著名节”。
乾元元年(758年)三月,上《蒲州刺史谢上表》,肃宗赞其“簪绂之端, 名节
素重。出镇藩翰,克效忠勤”。
乾元二年(759年)六月,上《谢浙西节度使表》,肃宗批答,赞其“学行有闻,
谋猷克壮。屡经寒岁,不改松筠”。
宝应元年(762年),上《谢户部侍郎表》,代宗批答,赞:“门传儒行, 代挹
公才;忠义在躬,干蛊从政。顷升八座,式昭水镜之规;往镇两河,能鸣风雨之晦。

宝应二年(763年)三月,上《谢吏部侍郎表》,代宗批答, 称:“郁然词宗,
雅有朝望。高标劲节,历霜霰而不渝;握镜悬衡,鉴人伦而式叙。”
广德元年(763年)八月,上《谢荆南节度使表》,代宗批答,赞其“明迈伟才,
忠贞壮节,夙推公器,累践周行。专城高魏尚之勋,会府著山涛之绩”。
大历十二年(777年),授颜真卿刑部尚书,代宗诏称颜真卿“含和毓灵,(经德
秉)义。继文儒之(业),宏亮直(之)风。执礼(鸣谦,敦诗)变雅;扬名四(极,流誉)
三朝;夙著嘉(猷,聿)形大节”。
建中元年(780年),《授颜真卿太子少师告》,赞其“立德践行,当四科之首;
懿文硕学,为百氏之宗。忠谠罄于臣节,贞规存乎士范”。
贞元元年(785年),颜真卿被李希烈缢杀,时在平叛的嗣曹王李皋闻悉, “涕
泗交流”。次年上《请表太师颜真卿忠节疏》,称颂颜真卿志节可“启明君臣,发
挥教训;近冠青史,远绍前贤。夫日月丽天,幽明向烛,忠烈耀世,回邪革心”。
贞元二年(786年),李希烈叛乱平定,颜真卿归葬京师。德宗痛悼异常, 辍朝
五日,谥号“文忠”,并下诏称赞他“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

后世帝王对颜真卿也多有褒美之词。唐开成元年(836年), 文宗授颜真卿曾孙
颜宏式为同州参军,其诏书称:“朕每览国史,见忠烈之臣,未尝不嗟叹久之,思
有以报……庶使天下再新义风。”
清康熙帝评价道:“史称颜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
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观其赴火骂逆,何其烈也……觉忠义之气,犹勃勃楮墨间,朕重其人,益爱其书,
不啻愈于球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