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现代影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85&rec=46&run=13

颜真卿书法艺术对现代的影响,在广度上超过王羲之,大众对颜真卿比对王羲
之更加熟悉。“颜体”楷书在书法普及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现代书法家亦
如古代,大多数以“颜体”为法乳,自幼打下坚实的基础,然后博取众家之长,进
而形成自家面目。但各家学颜的角度、方法以及所走的道路不同,最后的结果亦迥
然不同。大体说来,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恪守颜法,追求形似。即严格按颜楷的笔画、结体去写,不敢越雷池一步,
所作之书与颜楷十分形似。这类书家可以清末民初的谭延为代表。谭延(1880
-1930年)字组庵,又字祖安,号畏三,湖南茶陵人,进士出身,清末任翰林院庶吉
士。辛亥革命后,追随孙中山任广州大元帅府秘书长,后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
长。由于年少时受擅长“颜体”的翁同 的影响,学书专攻“颜体”,尤喜临《麻
姑仙坛记》,一生临此碑220通。其书法脱胎颜书,笔力雄浑,一扫清初姿媚之态。
南京中山陵奉安纪念碑及飨堂四壁建国大纲,均出自谭氏手笔,至今为人称道。但
谭书有很大局限。他虽然用力甚勤,但结字、用笔、用墨、行款,基本上恪守颜字
风范,并未形成自己的风格。虽说他先后博取钱沣、刘墉、翁同 诸家,而这几家
都自颜字出,致使其书法难以自成风格。另外,他一生从政,加上英年早逝,使其
书艺没有达到更高的境界。
二、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这类书家学习“颜体”不拘形质,即不求一点一画
之形似,而是取其神、求其意,又溶入时代风格,从而形成自己的风貌。舒同可作
为这方面的典范。舒同(1905-1998年),字文藻,江西东乡县人。他六岁学书, 十
四岁闻名乡里,有“神童”之称。在塾师指导下,他自幼临习颜真卿、王羲之的碑
帖。收录在《舒同书法集》中的“杖国延年”四个大字,朴茂生动,浑厚自然,蕴
含着颜书的神韵,可以看出他九岁时书法的扎实功力。他把书法艺术和革命事业融
为一体,在戎马倥偬之中不忘钻研、锤炼自己的书艺。他在颜楷的基础上,上追秦
汉,下摹唐宋,对“二王”和何绍基用功尤勤,这样转益多师,集纳历代各家之精
粹而融会贯通,终于自辟蹊径,写出自家风貌。舒字端庄肃穆,雍容大方,沉雄峭
拔,意态超然。既有颜真卿、何绍基的影子,又不完全象颜体、何体,个性特征鲜
明。
三、熔古铸今,深化升华,有我无人,卓然成家。这类书家在青少年时代学过
“颜体”,后又博取诸家,熔古铸今,终于自立门户,成为大家。这类书家一般为
文坛巨匠、书坛画坛大师或一代伟人,如郭沫若、齐白石、毛泽东等。
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不论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
还是在日理万机的社会主义建设中,都挥毫书写了大量的文稿、诗词及书信等。他
对书法素有研究,从传统书学中汲取了深厚的营养。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能写一手
好颜字,到中年时代,又吸取了“二王”行草之长,晚年又浸淫于怀素、张旭之中。
但他不拘古法,自创新意。其行楷书斩钉截铁,不难窥出唐碑及北碑的意味。晚年
创作的个性鲜明的狂草,在狂放的笔墨中涵化了羲之的风韵、怀素的气势。他对古
代草书大师体味其意而不摹其形,笔下雄肆烂漫,我行我素,独树一帜,富有浓郁
的浪漫主义色彩,为中国的书法开创了一代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