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因残碑 颜勤礼碑 颜氏家庙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85&rec=39&run=13

张敬因残碑
书刻年月无考。楷书,碑文一通。碑石已佚,形制不详,拓本所见已残损过甚,
今存凡8行,行4至6字。另存漫漶小字5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长白端方旧拓本。
此碑又称《赠和州刺史张敬因碑》。撰书者和镌立年月均泐。著录首见欧阳修
《集古录跋尾》卷七,记为颜真卿撰并书。 碑原在许州临颖县民田中, 庆历初 (
1041年-1043年)有知此碑者前往拓模,民家患其践田稼,遂将碑击碎。欧阳修曾得
残缺者七段。据《 斋藏石记》卷二十七,其为“正书,径一寸八九分”。此碑虽
仅存二三十字,但从字体上来看,却也宽博深厚,神韵肃然,不失颜真卿大历书风。

颜勤礼碑
自署立于大历十四年(779年)。楷书,碑文一通。175×90×22厘米。碑四面环
刻,存书三面。碑阳19行,碑阴20行,行38字。左侧5行,行37字。 右侧上半宋人
刻“忽惊列岫晓来逼,朔雪洗尽烟岚昏”十四字,下刻民国宋伯鲁题跋。现存西安
碑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初拓本。
此碑全称《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颜勤礼乃颜真
卿曾祖父,颜真卿撰并刊立此碑时,年71岁。
此碑在欧阳修《集古录》中曾有记载,但清《金石萃编》等书却未著录,可见
此碑在北宋时尚为人知。元明时被埋入土中, 至民国年间才重新发现。 据宋伯鲁
1923年的题跋称:此碑1922年10月曾由何梦庚得之于西安旧藩廨库堂后土中,时碑
虽已中断,但上下都完好,惟其铭文并立石年月,因宋时作基址而磨灭。初出土拓
本,“长老之口故”之“故”字,当断处有断线纹,但不损笔画。其后“故”字下
泐。首行“碑”字右竖笔未损。

颜氏家庙碑
建于建中元年(780年)。楷书,碑文一通,记文一篇。338×176×40厘米。 四
面刻,阴阳两面各24行,行47字;碑侧各6行,行52字。李阳冰篆书额,3行6 字,
阴额题名10行,行9字。碑存西安碑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拓本。
是碑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碑铭》
,系颜真卿为其父颜惟贞刊立。建中元年(780年)六月撰文,十月又撰书《碑后记》
,时年72岁。当时正是颜真卿踌躇满志之时,书法风棱秀出、精彩纷呈,为颜真卿
晚年书法艺术的代表作,与李阳冰篆额,世称“双璧”。此碑首行下刻有宋太平兴
国七年(982年)八月二十九日重立时李准跋文。据跋文记,此碑经唐室离乱, 倒卧
于郊野尘土之中,至北宋太平兴国七年李延袭发现后,才移入府城孔庙内。据《校
碑随笔》等书记载,碑文第三行“祠堂”之“祠”字钩笔,惟宋拓本完好,明时已
凿粗。如“李阳冰篆额”之“阳”字第三撇未损,“冰”字完好,“额”字右“页”
直笔未损,则是宋拓“祠”字完好本中的上品。此碑至今虽然完好,然由于历来传
拓过多,字口渐变,风神已差。
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颜真卿》第五册所刊张玮藏的宋拓本(简称张本)与故宫博
物院马子云、施安昌著的《碑帖鉴定》所刊的故宫藏本(简称马本)有较大差别。主
要差别有:①“昔”字上部第四“人”字末笔,张本为长顿笔,马本为捺笔;②“
祠”字右竖钩,张本细弱无力,马本劲健有力;③“阳冰”二字,张本无损,而马
本“阳”字下部第二撇有损。张本、马本均系剪装本,看不出整碑风貌。北京图书
馆藏整拓本,与西安碑林原石相符,而与张本又有重大差别。主要有:①“昔”字
上部第四个“人”的末笔,张本为长顿点,北图本为捺笔。②“祠”字右竖,北图
本较张本为粗,可见剜痕。③首行,“议大夫”三字,北图本稍损,而字画清晰完
整。张本“议”字残去左下大部,只存半字;“大”全损,不见字形;“夫”字捺
笔残半。④首行下,宋太平兴国七年八月廿九日李准跋刻,张本字迹虽清晰,但脱
漏三十三字,计有“樵”下脱“叟之所”三字,“下”下脱“告”字,“立于”下
脱二十九字。另,张本脱碑末“太平兴国七年八月廿九日重立李延袭记”篆书跋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