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楼刻石 麻姑仙坛记 大唐中兴颂摩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85&rec=31&run=13

逍遥楼刻石
自署书于大历五年(770年)正月一日。拓本。楷书题额“逍遥楼”三字。 字约
68×68厘米,竖刻,石为320×133.3厘米。为颜书最大者。拓本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刻石今存广西临桂,四川梓潼、剑州也有二刻本。四川梓潼刻本,有宋绍兴十七年
题记。

麻姑仙坛记
书于大历六年(771年)四月。拓本。楷书,文一篇。 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
姑山仙坛记》。大历六年(771年),颜真卿在抚州刺史任上,正值其仕途失意之际,
故时有问道向禅之心。当年四月游览南城县麻姑山并撰文记述麻姑得道成仙之事,
即是此时心情的反映。
据今人张彦生《善本碑帖录》称:所使拓本为横刻帖本,传宋时有原墨迹木刻
本。碑刻原在江西建昌府南城县西南二十二里山顶。今已无原碑拓传世。传此帖本
有大、中、小三种,因原石均佚,故难寻佳本。据载,宋刻帖本就有张之洞、何子
贞、端方、罗振玉藏本和戴熙、赵子谦跋本等数种,可见此刻帖传世情况的复杂。
今人马子云《碑帖鉴定》称:闻何绍基(子贞)藏宋拓本,后为颜韵伯藏,现不知为
何人所藏。又称原石为雷火所破,元建昌知府梁伯达重建。然元刻本今也罕见。以
后又有唐晏云本,忠义堂何氏本、黄氏本,惟唐氏刻本最善,何氏本最劣。《校碑
随笔》云:上海原石石印本,即罗振玉所藏,有张廷济跋,现也不知存于何处。
大字本,拓本。字径约5厘米,现存两种善本:其一为明藩益王朱祜滨重刻本,
书法端严整肃(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其二为清戴熙跋本的影印本(藏上海博物馆),
点画清晰,极少漫漶。
中字本,拓本。字径近2厘米。首见南宋留元刚《忠义堂帖》, 现藏浙江省博
物馆。历来金石家著录,均言大、小字本,未及于中字本。元明时期未见重视,清
代有多种翻刻中字本行世,已无足观。
小字本,拓本。字径1厘米左右。凡46行,901字。据张彦生《善本碑帖录》,
宋刻帖不见收入小字本。明刻《停云馆帖》始收入,世传以南城刻本为贵。最早拓
本为上海郭若愚藏本,石完整,字清晰,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大唐中兴颂摩崖
书于大历六年(771年)六月。楷书,元结文。416.6×422.3厘米。凡21行, 行
25字。刻于湖南祁阳浯溪崖壁,竖写左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拓本。
此刻又称《中兴颂》,碑文系元结于上元二年(761年)秋八月所撰, 文辞古雅
遒劲。欧阳修《集古录》云:“碑在永州摩崖石而刻之,模打既多,石亦残缺,今
世人所传字画完好者,多是传模补足,非其真者。此本得自故西京留台御史李建中
家,盖四十年前崖石真本也,尤为难得尔。”可见,石崖在北宋晚期就已残损。北
宋末年又有多种翻刻。《集古录》记载:“蜀中资州模刻在其东北二岩,各刻一本,
鹤鸣山、铜梁江上故亦有刻本。”故真本极为难得。至清代以后石崖之字剜凿严重,
拓本失去颜书面目。
据马子云、施安昌《碑帖鉴定》记载:“1973年秋在林彪家查获碑帖一批,其
中有中兴颂石崖拓本之上半本。实为宋拓本,其字有部分损坏,然既不过肥而又不
甚瘦,字虽大,而其精神犹如宋拓之颜家庙碑与后出土之颜勤礼碑之字。其上有藏
印九方……此收藏者为李斯义,虽然现时尚未查知,据其印之刻法与印色之旧的情
形来看,可能是明代早期人。”又:“此宋拓上半本,自‘大唐中兴颂有序’起至
‘百寮窜身奉贼称臣’止,共存168字。明初拓涂描字在内,共存162字。后半本明
拓本共存160字。”此本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其影印本首先刊于文物出版社出版
的《颜真卿》第二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