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书法艺术的成因与渊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85&rec=18&run=13

颜真卿的书法艺术,是在承继前人的基础上加以个人的审美追求,融入时代的
文化风貌而形成的。
初唐和中唐的几代帝王,都酷爱书法。唐太宗李世民笃好王羲之书法,亲自为
《晋书·王羲之传》作赞语,且重金购求、锐意临摹,又拓《兰亭序》以赐朝贵,
独尊王书,天下风从。武则天用笔刚柔相济,结字谨严绵密,草法、行书均有较高
的造诣,有飞白书《升仙太子碑》传世。唐玄宗李隆基,性英勇,善骑射,通晓音
律、历象之学,也是个有革新精神的书法家。“临轩之余,留心翰墨,初见翰苑书
体,狃于世习,锐意作章草、八分,遂摆脱旧学。”(《宣和书谱》)玄宗书法“风
骨巨丽,碑版峥嵘,思如泉而吐凤,笔为海而吞鲸”(《述书赋》),终于“开草隶
之规摹,变张王之今古”(《书断》),一变初唐格局,由硬瘦走向丰茂,成一代流
风,天下同趋。
在皇帝对书法的身体力行下,研习书法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表现在书坛上,大
致有四个方面的特色。其一,书法家队伍空前壮大,既有达官贵人,也有文人墨客,
还有书佣、抄经手。颇有名气的大书法家不下百人之众。其二,篆、隶、正、行、
草各体书法,俱臻其妙,佳作如林,琳琅满目。其三,书法理论高度发展,书法文
章如李嗣真的《书后品》、孙过庭的《书谱》、张怀 的《书断》、蔡希综的《法
书论》、窦 的《述书赋》等大量涌现,从而标志着人们对于书法实践的认识,空
前深广。其四,产生了书法学校“书学”。规定学生不但要修习书法,同时还要学
习《文论》、《字林》等文字学课程,以应科举之需。唐代科场开科取士,极重视
应试者的身材仪表、言语谈吐、书法楷式、判语判词等四个方面,叫“身、言、书、
判”。考生即使身、言、判三方面无懈可击,但只要书法不合楷式,也会被无情地
淘汰。
这样的时代大气候将颜真卿推上了书法艺术的高峰。
探求颜真卿书法艺术的渊源,可以认定的大致有五个方面:
一、从颜氏系统而来。颜氏一族,自西晋迄唐,以儒雅传家,重在学识,尤以
训诂、书法见称于世。如九世祖颜腾之(宏道),因草书有风格,见称于梁武帝《草
书评》。六世祖颜协(子和),以工草隶有名于荆、楚间。曾祖颜勤礼(敬宏)以能书
名世。祖父颜昭甫(周卿)有硕儒之称,擅长篆、隶、草书,与内兄殷仲容齐名。父
颜惟贞自少失怙,寄养在舅氏殷仲容家,与其兄元孙一起研习殷氏笔法。家贫无纸
笔,便用黄土饰墙,以木石为笔,画而习之,后来俱以草、楷擅名。
二、从殷氏系统而来。母亲殷氏,出身于陈郡名门望族,她的曾祖闻礼、祖令
言、伯祖令名及其父亲子敬都以儒学、书法闻名于世。殷氏世代与颜家联姻。颜真
卿三岁时,父卒,由舅家殷氏养育。殷氏一门书法以殷仲容最著名,对颜真卿影响
也最大。殷仲容是颜真卿的舅祖父。唐人窦 《述书赋》记殷仲容、王知敬榜书齐
名于武则天朝,有“殷公、王公,齐名兼署。大乃有则,小非无据。麒麟将腾,鸾
凤欲翥”之称。颜真卿也说:“仲容以能书为天下所宗。”(《颜鲁公文集》卷九)
三、从一代草圣张旭处得来。颜真卿十分推崇张旭,诚挚地师事张旭,深得其
教诲。他特别注意学习张旭的用笔之法,以及“得齐于古人”的攻书之妙。颜真卿
说:“真卿早岁,常接游居,屡蒙激昂,教以笔法。”但又悔恨自己“资质劣弱,
又婴物务,不能恳习,迄以无成。追思一言,何可复得”(怀素《自叙》引言)。其
实,颜真卿勤学苦练,既学了张旭的笔法,也领悟了张旭的灵性。
四、从一代宗师褚遂良处继承发展而来。前人有“颜出于褚”之说。米芾《跋
颜书》中说:“颜真卿学褚遂良。”今人也多有印证。沈尹默就说:“颜平原出于
褚河南(遂良),其楷书结体端严,往往犹有《伊阙佛龛碑》之风格。”( 《沈尹默
论书丛稿》)颜书《宋广平碑》受褚遂良影响十分明显。 至于《多宝塔碑》那种匀
稳腴劲、秀媚多姿的体态,更留下了颜真卿早年承受“二王”书风和虞、褚遗习熏
陶的痕迹。
五、从民间书艺中广采博取。今人沙孟海等学者认为,颜书的雄厚凝重出自北
齐和隋碑。沙孟海在论著中曾阐述:从南北朝至隋,真书面貌可分为“斜划紧结”
和“平划宽结”两个类型,一直影响到唐、宋以后。褚遂良、颜真卿属后一类型。
此种类型继承了隶法,保留了隶意。而其中又细分为两路,褚属秀朗细挺一路,颜
属浑厚圆劲一路。颜真卿真书的主要精神渊源于北齐以来的《泰山金刚经》、《文
殊般若经》、《隽敬碑》、《曹植庙碑》等。这又与颜的世族有关。颜氏是齐鲁旧
族,接连几代研究古文字学和书法,颜字与保留汉隶的北齐、隋碑有密切关系。朱
关田更进一步认为:“我们寻味他那厚重的用笔,茂密的布白,沉浸郁勃的神韵,
大都胎息于两汉隶碑,非初唐诸家所有。”(《颜真卿书法艺术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