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书法艺术创作的三个时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85&rec=17&run=13

颜真卿在吐露风华的青少年时代,秉承家教,涵养书学;在壮室之季,向张旭
请教过“如何齐于古人”的问题。经过三四十年的磨练,稍成自己的风格。继之又
以二三十年的锤炼充实,使得“颜体”形神兼备,达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颜真卿书法艺术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融铸了三种意境。
前期五十岁以前。表现出的意境是立坚实骨体,求雄媚书风,初步确立“颜体”
风格。如果以天宝初年,张旭授笔法于颜真卿为一个界线,在此以前他尚在艰苦的
摸索阶段,传世之作鲜见,今知有天宝元年(742年)所写的《张仁蕴德政碑》, 天
宝五载(746年)的摩崖书法禾山石“龙溪”二字等。 此时颜真卿在书学方面已有相
当的修养,对张旭的考问对答如流。以后经过多年的刻苦磨砺,在天宝十一载后,
颜真卿书碑渐多,在社会上也享有一定的声誉。天宝十一载(752年) 书有《郭虚己
碑》、《郭揆碑》、《多宝塔碑》、《夫子庙堂碑》等。天宝十三载(754年) 又有
传世名作《东方朔画赞碑》及《碑阴记》等。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反, 颜真
卿投身于金戈铁马与叛军作战,无暇顾及笔砚艺事。
在这一时期,虽然各碑面目或有差异,但总体上是“颜体”的初步形成时期。
从《多宝塔碑》等典型作品的分析中可知,颜真卿追求用笔的沉着、雄毅,以劲健
立骨体,敷以较厚的血肉;结体上整密、端庄、沉稳,由瘦长变为方正;在布白上
减少字间、行间的空白而趋茂密。这一阶段,颜真卿追求“雄”中有“媚”的境界,
“点画皆筋骨”,“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在这一时期,他基本上专门攻习真
书和行草书,虽有篆书、隶书之作,并不多见。颜真卿的这一书风,是从初唐而来,
又脱出初唐轨辙,自立一家面目。
中期从50岁后至65岁,表现出的意境是究字内精微,求字外磅礴。在这一过程
中颜真卿大胆变法,自出新意,使“颜体”形神兼具,日臻成熟。其间作品有《谒
金天王神祠题记》(758年)、《请御书逍遥楼诗碑额表》(758年)、《鲜于氏离堆记》
(762年)、《韦缜碑》(763年)、《郭氏家庙碑》(764年)、《颜秘监碑铭》(765年)、
《颜允南碑》(769年)、《颜乔卿碑》(769年)、《逍遥楼刻石》(770年)、 《殷践
猷碑》(770年)、《宝应寺律藏院戒坛记》(771年)、《麻姑仙坛记》(771年)、 《
大唐中兴颂摩崖》(771年)、《颜含大宗碑》(771年)、《宋广平碑》(772年)、 《
重建颜含碑》(772年)、《八关斋会报德记》(772年)、《臧怀恪碑》(772年)、 《
元结墓碑》(772年)等。
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以及以后接二连三地遭贬,颜真卿又一次拓展了
心灵的空间;生活方式的频繁转换,人生苦辣酸甜的体验,使颜真卿对艺术的体味
更为丰富和深刻。颜真卿将生活的复杂感情“一寓于书”,反复锤炼,炼形炼神,
终至成熟。从这一时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加强了腕力,取篆籀笔法,圆转藏锋,
中锋涩进,如印印泥。笔画之间采取横细竖粗的错综对比方法,直画则成弓弩蓄势
之形。在钩末、捺末挑踢出尖锋,耀其精神。其捺笔表现出一波三折的节奏。其直
钩、平钩、斜钩,饱满取势,弯度均匀,圆劲有力。其折笔则提笔暗转,形成斜面
折下,以“折钗股”拟之。在结体上,方正端庄,稳健厚重,中宫宽绰,四周形密,
不以重心欹侧取势,不以左紧右松取妍,而像篆、隶书一样,以对称的正面形象示
人。在布白上,字间栉比,行间茂密,以形密取气势,不以疏宕取秀逸。
至此,颜真卿一改初唐以来的楷书风貌:前者侧,后者正;前者妍,后者壮;
前者雅,后者宜;前者瘦,后者肥;前者润色开花,后者元气淋漓。“颜体”基本
成熟。
后期在65岁以后,表现出的意境是臻神明变化,与生命烂漫。从成熟中加以神
奇变化,一日有一日的进境,一碑存一碑的异彩。此时期的作品有《干禄字书》 (
774年)、《颜杲卿碑》(774年)、《妙喜寺碑》(774年)、《李玄靖碑》(777年) 、
《颜勤礼碑》(779年)、《扶风王马 碑》(779年)、《颜氏家庙碑》(780年)、 《
颜氏告身》(780年)、《奉命帖》(783年)、《移蔡帖》(785年)等。
这一时期,颜真卿步入自己人生的晚年。历经四朝的政治风云,六七十年来的
人事纷披,基于对儒、释、道各家的深刻认识,颜真卿对生命与书艺有了进一步的
领悟。因此,在其点画撇捺中,既留着生活的血泪斑驳,又在笔墨的动势中洋溢着
生命的火焰;既在线条的起落移动中灌注一腔豪情,又在栉比鳞次的布白中激射人
格的光辉。如在《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等典型碑刻中,颜书在老辣中富有
新鲜活泼的生机,在疏淡中显示质朴茂密的风神,在笔锋得意处显现功力的炉火纯
青,在圆润丰腴中透露自己的豪迈气度。至此意境,其书如老 枯林,却有浓花嫩
蕊,一本怒生,万枝争发,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