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楷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85&rec=15&run=13

从总体成就来看,唐朝书法最为出类拔萃者,当属文人楷书。而颜真卿创造的
“颜体”楷书,正是文人楷书的卓越代表。
楷书经隋代的迁延,唐初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大家的加
工改造,虽然各具面貌,但并未脱出王羲之父子的胎息。时至中唐,文学艺术新思
想勃起,才人辈出。书学也如日中天。颜真卿革故鼎新,融会秦汉的郁勃神韵、两
晋的古朴优美、北朝的雄浑气质、唐初的秀逸风雅、中唐的肥劲宏博,转益多师,
博取众长,祛尽虞、褚娟娟之习,一改以秀劲取姿、欹侧取势的圣教书风,创造出
大气磅礴、雄强博大、丰伟遒劲、浑厚朴茂的“颜体”,把楷书书法艺术推向了新
的高峰。“颜体”集魏晋以来诸家之大成。所以苏轼说:“颜鲁公书雄秀独出,一
变古法,如杜子美诗,格力天纵,奄有汉、魏、晋、宋以来风流,后之作者,殆难
复措手。”(《苏轼文集》卷六九《书唐氏六家书后》)又说:“君子之于学,百工
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
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苏轼文集》卷七○《书吴道
子画后》)
“颜体”楷书有以下特点:
在笔法上,除运指外,悬腕时加强腕力、臂力的作用,使用外拓笔法,贯注篆
籀气息,巧妙运用藏锋和中锋,着力于点划的起止,使点划更具节奏感。转折时提
笔中含暗过,造成“折钗股”、“屋漏痕”的笔画形态,如锥划沙,如印印泥,以
显笔画的厚重感和力量感。横轻竖重、横细竖粗,轻细者笔画圆劲,粗重者筋骨内
含,给人以浮雕感。
在结体上,唐初以前各家都有左紧右舒、右肩稍耸的特点,字形呈欹侧之势,
以表现灵巧潇洒的风姿。“颜体”改变了欹侧的结构,平划宽结,左右对称,字字
都以正面形象示人,力求饱满,因而具有庄重正大、浑厚雄伟的气度。左右的重点
竖画,向内略带弧形,呈包围之势,似拉满的弓弩,包含了巨大的弹力,使得整个
结构更加圆紧遒劲、气势开张。所以米芾说:“颜真卿如项羽按剑,樊哙排突,硬
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米芾《海岳名言》)颜书的结体还有不
同的意趣:一是重心居中,形体多为方形;一是重心偏上,字形多偏长。前一种如
《麻姑仙坛记》、《颜氏家庙碑》。后一种较多,如《东方朔画赞碑》、《颜勤礼
碑》等。重心居中的,视觉上感到重量下压,显出较多的拙朴意趣;重心偏上的,
形体高大俊美,于雄浑中显出妍丽之色。
在墨法上,唐初各家不论正楷、行书,一概追求高华秀润,显得灵动姿媚。颜
书运墨却苍润兼施,行草书更间有渴笔,很能表达质朴而豪迈的气概。清王澍评论
颜书时说:“魏、晋以来,作书者多以秀劲取姿,欹侧取势。独至鲁公不使巧,不
求媚,不趋简便,不避重复,规绳矩削,而独守其拙,独为其难。”(《竹云题跋》
)
颜真卿传世的碑版文稿,大、中、小三样字体俱全,正、草、行三种书体齐备,
风貌种种,各不相同。其楷书风格因时因地因情而变。一般说来,《颜勤礼碑》丰
神饱满,用笔奇伟;《大唐中兴颂》意气风发,宏伟浑厚;《颜氏家庙碑》大书深
刻,庄重遒劲,综合成颜真卿刚健雄浑的代表书风,然而其中也不免时时透露出风
雅秀逸的气韵;《宋广平碑》宽博疏朗,方正虚和;《麻姑仙坛记》虽无雄浑之气,
却持重舒和,秀逸超举,神采顿殊。这既说明颜真卿的书法艺术,是不断地随着他
年岁的增长、笔力的老劲、技艺的熟练、书写经验的积累、表现手法的丰富而逐渐
炉火纯青,人书俱老,也说明颜真卿的书法艺术风格常常因为书写内容的不同,书
写情绪和目的、对象的差异,产生着各种不同的艺术效果。
同时,还有由于书写方法的不同所产生的差异。颜真卿善写大字,撮管悬腕,
粗锋饱墨,如意挥洒,各具神态。
今人马宗霍评价说:颜真卿“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陶铸万
象,隐括众生,与少陵之诗、昌黎之文,皆同为起八代之衰者。”(《书林藻鉴》)
汉、晋古法,至颜一变。
颜真卿变法的成功,具有震撼书史的伟大意义。至此,“二王”所确立的那种
以“韵”为最高境界的观念,已失去了独尊的地位。颜真卿在中国书法史上异军突
起,雄峙千古,与“二王”同为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