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利用档案的经济效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83&rec=123&run=13

利用档案进行农业合理布局 长清县利用农业资源调查档案、土壤普查档案和农
业区划档案等,对全县的水文地质情况、土壤类型和养分含量、气候条件及农作物生
长情况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将全县划分为
三个农作物种植区:东南山丘地区为以地瓜、花生为主的粮油种植区;平原地区为以
小麦、玉米、蔬菜为主的粮菜精种高产区;沿黄涝洼地区为以大豆、小麦、瓜类为主
的油粮种植区,按照三个种植区的划分,全县合理调整了各地区的种植结构。通过调
整农作物布局和农产品结构, 使全县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 每年就可增加纯收入
200多万元。 费县林业局利用1975至1984年的林业资源和区划档案,研究制定出了
该县的林业生产发展规划。规划将全县划分为三个林业区:一是北部蒙山水源涵养干
果林区,二是中部平原农田防护用材水果林区,三是南部低山丘陵水土保持经济林区。
在这一规划的指导下,全县的林业生产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利用档案培养农作物优良品种 聊城地区农科所利用小麦“夫林10号”和“矮丰
3号”等科研成果档案,培育出了小麦新品种“鲁麦3号”。经鉴定,亩产量居全省首
位。该品种在聊城地区和全省推广种植后,获得大面积丰收。据统计,聊城地区1987
年种植160多万亩,全省其他地区种植1000多万亩,每亩均增产百斤左右,照此计算,
全省一年即净增产小麦1.2亿斤。章丘县农业科研部门,利用多年积累的档案资料,
对品种混杂、 品质变劣的章丘大葱进行改良,培育出了品质优良的“673”大葱新品
种,亩产量也大大提高。
利用档案测报农作物病虫害 山东省植保总站,利用档案资料编写了《山东省农
作物病虫害测报数据集》等资料,为全省农作物病虫害的测报和防治起到了积极作用。
阳谷县农业局植保站,利用病虫害测报档案资料,认真分析研究各种病虫害产生的规
律,使该县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测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1986年,由于县植保站及
时预报病虫害的发生时间,因而使多起病虫害得到了及时防治,大大减轻了损失。莱
芜市农业部门的科研人员,利用多年积累的植保档案,对本市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时
间、地点、危害程度等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从而大大提高了对病虫害发生的测报能
力,避免了以往治虫过早过晚和有虫无虫盲目乱治的现象。1990年,枣庄市农业部门
准确预报了三代粘虫为中等,局部范围大发生的情况,从而使全市对该年粘虫的发生
做到了及时防治。
利用档案指导科学种田 山东省土壤肥料工作站,从1972年开展第二次全省土壤
普查以来,依据产生的土壤普查等档案,不断为全省各地农作物的科学种植、科学施
肥和改良土壤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和意见。根据土壤普查情况,1972至1990年
间, 全省推广配方施肥3亿亩, 增加经济效益达60亿元; 推广微量元素施肥新技术
7000万亩,增加经济效益1.4亿元;推广秸杆还田2.2亿亩,增加经济效益22亿元。
沂源县农业部门通过利用县档案馆的气象档案资料,从中发现该县晚秋气温较其他地
区低的规律,提出应将小麦播种时期较过去提前10到15天的建议。这个建议被县政府
采纳,列入1982年县农业生产技术要点中。实施后,全县1983年小麦平均单产较1982
年增加200余斤,总产增加6300余万斤。
利用档案进行农业科研和新技术推广 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83年利用有关
科技档案资料, 研制成功了“粉锈宁”农药。当年用于27101亩小麦粉锈病的防治,
取得良好效果。聊城地区植保站研制的内吸剂摘心防治棉蚜及二代棉铃虫新技术,具
有节省农药、减少农药残留污染和保护棉花虫害天敌的优点。山东省植保总站根据该
技术的档案整理成资料,在全省宣传推广,收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