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市区主要旅游景点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82&rec=42&run=13

鲁南海滨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日照港北侧10公里处,占地面积1.28万亩。原为大沙
洼林场(建于1960年),1992年被国家林业部辟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
委员长严济慈为该园题定了园名。园内有果木园、花圃园,有苹果、水杉、松槐等树
种。该园西依丝山,北靠两城河,东临大海,环境幽雅,气候宜人。80年代后相继建
起林海宾馆、旅游度假别墅、黄家塘湾海水浴场、钓鱼塘等旅游、娱乐、避暑设施,
是进行日光浴、海水浴、森林浴的理想场所和天然避暑疗养胜地。该园旅游高峰季节
为夏秋两季,年均接待中外游客8万人,1993年度接待游客10万人。
万平口海滨娱乐园位于市区东北部,占地面积5平方公里,从1986年起开始建设,
主要分四部分:
水上乐园位于娱乐园北部,占地5800平方米,是一处集旅游、疗养、度假、娱乐
为一体的豪华现代建筑群。乐园设有滑梯入水等多种娱乐项目。园内还设有多功能卡
拉OK舞厅、咖啡厅、美容美发厅、医疗室等多种设施。
海水浴场位于娱乐园东部。浴场沙细坡缓,波清浪静,背靠林区,空气清新,是
避暑休闲疗养的胜地。
万平口泻湖位于娱乐园的南部,为典型的海岸地貌形态。涨潮时海水通过万平口
涌入,形成一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0.7公里的梭形水面,平均水深1米~2米,湖内
水清波静,是荡舟、垂钓、游泳的难得之地。落潮时海水由万平口涌出,水流湍急沙
水俱出,哗然有声,形成此地的一大景观--“平口流沙”。
苇区位于娱乐园西部,绿草如茵,海天一色,间有树林丛生,幽静雅稚,情趣天
然。
海滨灯塔风景区位于市区正东入海处,面积20万平方米。该区西连市区,东临大
海,海岸基岩景色壮丽,是日照市观海的最佳去处。历史上这里就是著名风景区,清
代诗人曹贞吉在《日照道中望海》中曾以“一天霁色迎朝日,十里潮声卷落沙”的诗
名来描绘这里的景色。1958年修建灯塔,塔高36米,底面直径12米,砖混结构,内有
螺旋式阶梯可直达塔顶。
东海峪遗址位于日照港西南4公里处,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该遗址先后在1973年、
1975年由山东省考古研究所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出墓葬和较完整的房基,并出土了
高柄镂孔蛋壳陶杯等典型龙山文化器物,为大汶口文化晚期向龙山文化早期过渡时期
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是中国夯筑技术最早的实例,对研究早期父系民族社会有极
高的学术价值。1977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立标志碑。1993年接
待中外游客5000余人。
奎山位于市南区5公里处,海拔250米,东濒大海,西携傅疃河水,北与丝山、河
山遥对,南与日照前三岛中的平山岛相望。因其周围开阔、平坦,一山独起,势如笔
峰,故又名“孤奎山”、“文笔峰”。《日照县志》将奎山推为“一县文峰”。奎山
山势奇特,从不同角度观望,形态各异。自东而视,形如猛虎,自西看去,如一令旗,
从南观去,犹如雄狮,从北而望,奎山三峰并立,宛如笔架。
奎山主峰之巅,有六块天然巨石并肩而立,又外环内空,恰似一朵硕大无比的莲
花,故称之为“莲花峰”、“莲花盆”。莲花蕊底,呈深10余公分、直径60公分的花
盆状,盆内蓄水,清彻透亮,不枯不腐,为奎山第一胜景,并流传着一个莲花仙女下
凡的美丽传说。 莲花峰下,一座穹门石洞依山南开,洞门高约1.5米,阔约半米,上
镌“白云洞”三字,洞壁穹圆呈弧形,可容纳上千人,人称“神屋子”。在白云洞南
不远,有聚奎庙、玉皇殿,为明代所建,清光绪十年(1884年)重修,后因年久失修而
倾坍,尚存石碑二幢,字迹可辨。东峰有一怪石,呈狗耳状,人称“狗耳朵石”。其
峰顶的南端微翘, 长约4米,酷似一小船,人称“船石”。登临此处,东眺大海,似
置身于一叶小舟之上。 西峰石壁下有一圆形平直洞门,高约2米,宽5米,深5米,人
称“八戒洞”。洞内有冲天石,登攀可达石壁上。距八戒洞西南20米处,有一口径达
1米的直上直下的泉洞,相传能通海,人称“海眼”。
磴山位于岚山与东港交界处, 海拔359米,东西长约5公里,距海5公里。山南侧
有著名的龙潭和龙女庙,龙女庙以西有号称“呼隆涧”的“一线天”。“一线天”以
上的平阔地带为抗倭军队演武场,又称“二百顶子”。“二百顶子”向前分出两翼支
山,形成一个巨大的“椅子圈”。圈内有被称为“深山城廓”的“磴山寺”。磴山寺
原名“登云寺”,又名“红云寺”,建于明初,为江苏省东海县寂藏和尚及其弟子开
山首创,清顺治六年(1649年)重修。寺庙分为前殿、中殿和后殿。门前对联“世外凭
临三面环山一面水,云中结构三分人力七分天”。院内东西厢房,为游人住舍,有两
幅对联耐人寻味,一副“山廓容我静,名利任人忙”,另一幅“青山之高,绿水之长,
岂必佛方开笑口;徐行不困,稳地不跌,无妨人自纵心游”。山门外略偏东南10米处
有一石碑,高1.9米,宽0.9米,下角是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丁旹撰文的“创建邓山
寺碑记”。古往今来,磴山景观吸引着许多文人名士登临观赏吟诗作题。
阿掖山位于岚山港西北部,东濒黄海,西临江苏,面积15平方公里。主峰老爷顶,
海拔314米, 山因“临海雾气常昏如夜” 得名, 这里峰峦叠嶂,云雾缭绕,自古有
“叠嶂矗霄有如画,天成景色即蓬瀛”的美称。阿掖山有丰厚的林草植被和碧绿如茵
的松林、成片的果园,并盛产各种名贵中药材,还有繁多的鸟类。阿掖山有十大景观:
笔山位于主峰南侧,以“两峰争出,形如笔”,故名。
鳌头山为阿掖山南峰颠,因山顶有一巨形怪石如海龟状而得名。古时为信号台。
峰东侧有一巨石孤立,其大无比,曰“飞来石”。
陈僧洞位于主峰北侧,是一天然洞穴,可容纳数十人。清康熙《安东卫志》记云:
“陈僧,元时炼丹于阿掖山之洞,后破壁飞出,今洞以陈僧名”。当地以陈僧为仙人,
故后称此洞为“仙人洞”。
迎宾石、 白马坟位于北主峰南侧,有一巨石壁高约3丈,宽10丈许。传说为唐时
薛礼征东,班师阿掖山,到此迎宾石讲道。峰东侧有一土丘,方圆丈许,每年夏季,
外流红水,有一奇草独生长于其上,秋季时结穗如同马尾,相传为薛礼白马埋葬之处。
观云院也称上寺,位于阿掖山主峰东侧下,建于1264年。院前为深涧,涧两侧遍
生双花(金银花)。若坐于院台之上,品饮双花茶,可从东南东北两方遥望苍海,俯视
山间流云,静听涛声不绝,故有“观云听涛”之称。
卧佛院位于主峰老爷顶东北方下侧,也称下寺。唐代所建,宋代毁于战火,重修
于元朝大德年间。寺前原有两株千年怀抱三子银杏,今存两株及一子株,大株高29米,
小株高28米,苍翠繁茂。卧佛寺背依兔山,面对山峰,溪水环绕,前后有佛殿三座。
佛殿内原有十八罗汉,寺院内有一口巨钟,都毁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今仅存遗址、
古树。
观日石位于主峰顶,其石“巍峨,峭拔,绂绕如椅望”。立于其上,向东可观日
出扶桑,瞟缈三岛(即车牛山、达山、平山),向南可观秦山(处于江苏赣榆近海)海市
佳景,还可俯视岚山大港雄姿。
水帘洞洞府背依主峰, 面西南,洞口阔13米,高25米,纵深6米。盛夏,泉水垂
罩洞口如帘,洞内甘泉清冽。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在此题词留诗,石刻至今犹存。
万卷书位于卧佛院前东侧山峰,数百条石似万卷书整齐排列,整个山峰酷似一个
巨大的书架,故称。
海上碑位于阿掖山南4公里处, 为海边天然巨石凿琢而成。上有苏京、阎毓秀等
名人题书的石刻。苏京,安东卫人,明代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建宁兵备道,书楷文:
“星河移动,撼雪喷云”。阎毓秀,山西榆次人,武进士,清康熙十年(1671年)任安
东卫守备,题楷文:“难为水”、“万斛明珠”、“砥柱狂澜”。
前三岛距岚山40多公里海域有三处较大的岛屿:达山岛、平岛、车牛山岛,即前
三岛。三岛位置呈锐角三角形,岛因长年海蚀,危崖峭壁,凌空耸立。岛上有十余种
昆虫和爬虫。1987年春,在达山岛首次发现四脚蛇,蛇体长达20多公分,在北方极为
少见。 这里鸟类多达20目、40余科、100余种,堪称鸟岛。其中数十种珍稀鸟类,如
中华秋沙鸭、灰鹤、白鹤、潜鸟等。三岛植被覆盖率达70%以上,出产蕨类植物和数
种中草药,生态环境极佳。三岛周围海域无污染,海洋浮游动植物丰富。其中浮游植
物多达47属、 116种,浮游动物32种,底栖生物种类多达百余种。岛屿周围盛产鱼和
海珍品。 三岛有着悠久的文化。1987年1月,日照市博物馆在达山岛考察,挖掘发现
有旧石器晚期的文化遗址,填补了太平洋西岸岛屿石器考古的空白。前三岛各有简易
码头,可以停靠渔轮。
河山位于东港区北10公里处, 以“众河之源”得名,海拔628米,高度为日照市
东部群峰之首,与东侧丝山遥相对峙。主要景观有:
日照巨书在河山悬壁之上,刻“日照”两字,“日”字长20米,宽17.5米,“照”
字长25米, 宽25.5米,为书法家孙鑫于1991年6月所书,1992年刻于石壁上,亦为日
照市电视台台标。1994年“日照”巨字以汉字摩崖石刻世界之最,被载入吉尼斯大全。
开山碑位于后时家官庄村,是该村村民于民国七年所立。碑文:“以此碑为界,
碑界以下不准开石,如有犯者,重加处罚”。是现存较早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戒约。
球石在河山主峰下南北各有一块巨石,因其形似球,故名球石。远远望去石似在
滚动,步其下,令人胆颤心惊。
河山还有望海亭、山神庙、老母庙、点将台等景点。登上点将台,西、南、北绵
延起伏的群山可尽收眼底。
两城镇遗址位于东港区城北20公里处,东、西长约1040米,南北宽约1080米,面
积约112.3万平方米,是山东省境内罕见的龙山文化“两城类型”(亦称鲁东类型) 。
1934年-1935年首次发掘, 50年代又有新的发现。遗址文化堆积层为2米~5米,上层
为春秋时代的文化,下层为龙山文化,出土了大量的石、骨、玉器和陶器。两城镇遗
址对于了解龙山文化的概貌和确立龙山文化在古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有重要的价值。
1977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尧王城遗址位于东港区高兴乡南辛庄子和安家尧王村周围,是一处以新石器时代
龙山文化为主, 地表还有商、周、汉代遗存的遗址。遗址东西长约630米,南北长约
825米,总面积约52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约2米~3.5米,中心部分高出周围地面4米
~5米。该遗址发现于1954年,1978年-1979年因修路对遗址进行了小部分的抢救性发
掘, 揭露面积约300平方米,出土器物近200件。1992年-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
古研究所与市文化局、市博物馆联合对尧王城遗址进行了两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共揭
露面积500多平方米,清理墓葬13座,房址26座,器物窑穴5个,共出土器物400余件。
其中保留完整的房址有6座。 房屋建筑有三种形式:一为立柱式,二为土台式,三为
坯式。立柱式房屋发现文化层最底,在原始土层上建筑,房屋面积一般为15平方米左
右。土台式和土坯式建筑形式的房屋建筑面积为25平方米。该建筑形式和建设奠基是
全国龙山文化时期的首次发现。遗址出土的遗物有陶器、石器、玉器等。陶器中以火
候高、陶质硬、陶胎薄,有黑亮光泽的蛋壳黑陶最为精致,代表了这一文化的高超制
作技术。1972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日照烈士陵园始建于1945年冬, 1985年正式对外展出,1988年扩建,占地2.8万
平方米,安葬着抗日战争初期的县委书记牟景遽等59位烈士忠骨。日照烈士陵园的门
额题匾为全国政协副主席谷牧于1989年春题。园内主体建筑有抗日烈士纪念塔、革命
烈士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堂等。
抗日烈士纪念塔,位于陵园中央,建于1945年,高10米,以青石为主体,白石为
塔座, 塔顶是一尊八路军战士戎装雕像, 塔正面上方镶嵌着石刻花环,环下镌刻着
“抗日烈士纪念塔”。塔顶四周和塔体及背面分别镌刻着当年任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
区司令陈毅和山东省负责人黎玉等的题词。塔体四尊立柱上分别刻着滨海行署主任谢
辉和县党政负责人的挽词,县长辛明、县委书记牟景途撰写的悼文《悼日照抗日烈士》
;塔东西两面铭刻着日照农民暴动到抗日战争期间光荣牺牲的中共日照县委第一书记
安哲等840名烈士的英名。
革命烈士纪念馆建于1980年,为二层建筑,馆名由原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日照暴动领导人之一的陈雷(牟春霆)题写。纪念堂于1985年9月2日正式开馆展出,分
革命斗争史和革命烈士事迹两部分,展出史料、图表、照片380件幅和150余件珍贵文
物及部分烈士史料。革命烈士纪念堂安放着40余位革命烈士的骨灰。1990年被批准为
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
日照水库位于市区西部, 建于1958年,主坝长116米,坝顶高47.4米,最大坝高
28米, 总库容水2.718亿立方米。水库的大坝上建有一座纪念碑,上有舒同题书“日
照水库”。大坝的西侧有一仿古小亭子,登亭置于山水之间,别有一番意趣。水库周
围有多处景观,西山有刘勰故里--刘三公庄,这里有古今稀有的树种独株黑弹树,树
干造型奇特, 树冠如伞状,叶深蓝,近乎黑色。1991年-1992年,全国摩托艇比赛曾
两次在这里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