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青州市主要旅游景点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82&rec=33&run=13

云门山位于青州城南2.5公里,海拔400米,因山巅间有一洞穴,南北相通,远望
如明镜高悬,得名“云门”,古青州八景称之谓“云门拱璧”。据《益都县图志》载:
山半有灵官庙,巅有碧霞祠、关帝庙及东西阆风亭,明末荒圮。清顺治十六年(16 59
年),知府夏一风重修。云门山上历代名人题刻甚多,有唐天宝元年(742年)北海郡太
守赵居贞所作《投金龙环壁》诗;后周广顺三年(963年) 彭仁福等刻《云门山大云寺
重妆修龛功德记》;宋庆历八年(1048年)青州知府欧阳修等六人题刻及元朝以前的珍
贵字迹20余处。明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加少保乔宇大篆“云门山”刻于山阳,雪蓑行
书“神在”等字镌于山阴;清青州知府夏一风《重修云门山》碑立于山巅。主峰北壁
摩崖“寿”字,高7.5米,宽3.7米,仅其“寸”部就高2.23米,故有“人无寸高”之
说,“寿比南山”的成语即源于此,为摩崖“寿”字之最,系明衡王府内掌司冀阳周
全书。主峰山阳峭壁间有大小5个石窟、石刻造像272尊,具有隋唐时期雕塑风格。这
些雕像,大多附有开凿年代,仅第一窟的小龛中,就有隋朝“开皇九年”、“开皇十
年”、“开皇十八年”、“仁寿二年”等题记10多处。山阴东侧有“万春洞”,亦名
“希夷石室”,俗称陈抟洞,系周全为纪念陈抟于明嘉靖年间开造。洞内南侧有陈抟
枕卷卧像一尊,壁刻雪蓑诗一首。建国前夕,山上建筑多毁于战火,仅存小山门、天
仙玉女祠等残迹。建国后,在山阴植侧柏26万多株,1983年以来,在山脚新建云门山
牌坊,在灵官庙旧址建望寿阁、东西配殿,新建阆风亭,挖修云窟,设置石栏,增刻
李铎、武中奇、于希宁、高启云等现代名家字画于崖壁,为云门山添色。修登山石阶
980米,山下增建停车场和各种服务设施。
驼山位于青州城西南5公里处,海拔408米,因山形似骆驼伏卧而名。山前石壁嵌
有“驼山”二字,是明正德年间(1506年-1521年) 少保乔宇书。主峰东南悬崖,有石
窟5座,摩崖造像群一处,石碑造像638尊,大者7米有余(带像座),小者10厘米不足,
刻工精细,造型优美。第一窟雕有一组半裸体菩萨造像,裸露丰满的前胸上,佩饰着
缨络项圈,头梳螺旋式发髻,腰间裹以袜肚,下身的长裙紧贴肢体,手臂佩钏,手持
鲜花,神态端庄,丰满秀丽。据考证,雕塑作于唐长安二至三年。第三窟是最大的造
像窟,始凿于北朝时期的北周。正面为阿弥陀佛,高达5米,两侧为观世音、大势等4
尊菩萨。山上原有古建筑群--昊天宫。南北长150米,东西宽100米有余。宫内有玉皇
殿、七宝阁、聚仙楼、东西配殿、戏楼、天桥等,殿堂楼房70余间。从元初到清末曾
相继修葺。 建国前夕,除七宝阁外,皆毁于战火。1979年至1987年,国家投资2 0多
万元,新砌石阶,修复碑林,建造石质仿古建筑和各种服务设施。修复后的玉皇殿为
木石结构,雕梁画栋,气势壮观。七宝阁石质无梁,双拱阁楼式,坐落山巅。南天门
内有“天河”、“天桥”、“五龙池”等景观。东岩下有“净海池”,又名“龙湫”,
池水清澈。1977年驼山石窟造像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升格为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接待中外游人约20万人次。
玲珑山与魏碑题刻玲珑山位于青州城西16公里处的群山环抱中, 海拔567米。玲
珑山自古以来名称颇多,又称逄山、北峰山、笔架山、石膏山。清康熙初年,隐士吴
三恪于地震后发现山腰石畔有隙,依稀有微光,通体玲珑,故名玲珑山。山阴有谷,
俗称字谷,北魏著名书法家、青州刺史郑道昭的《白驹谷题名》写于此。山顶通天洞
口有郑道昭的《白云堂题名》。郑道昭的魏碑真迹使玲珑山闻名遐迩。山中多洞穴,
主要有“观音洞”、“串心洞”、“仙宝洞”、“通天洞”等,洞穴造型各异,洞内
石头千姿百态。山上多奇峰危石,诸如“玉皇顶”、“凌霞关”、“卡天门”、“天
降石”、“飞来石”等。玉皇顶和瑶台为山巅,中有天桥,已废,仅存王母行宫,为
石质无梁建筑,其北墙嵌清康熙年间青州府学教授魏世名《游北峰山记》石刻。80年
代中期, 国家投资6.3万元砌石阶1100米,设《白驹谷题名》铁栏,刻舒同、欧阳中
石、于希宁等的字画于石壁。山下建停车场。每年有中外游客近10万人到此游览。
偶园位于青州市区偶园街南端路东。原为清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冯溥的私人花
园,俗称冯家花园,是现存稀有的“康熙风格”的园林建筑,具有很高的建筑文化价
值。原冯家花园是由宅第、宗祠、园林三结合的古建筑群,有一山(人工堆砌的石山,
传石来自四川峨媚山)、一堂(佳山堂)、二水(瀑布水、洞泉水)、二门(偶园门、栳绿
门)、三桥(大石桥、横石桥、瀑水桥)、三阁(云镜阁、绿格阁、松风阁)、四池(鱼池、
蓄水池、方池、瀑水池) 、四亭(友石亭、一草亭、近樵亭、卧云亭),还有小斋、幽
室、山茶房等,竹林花卉甚多。至清末,山石树木虽存,但已荒芜,破败不堪。建国
前偶园仅存一山、一堂、一阁。1950年,人民政府将该园收归国有,改名“人民公园”,
并重建友石亭、一草亭,修复近樵亭、卧云亭。“文化大革命”期间,数方碑刻被破
坏。1980年后,先后建大门、石板行道、儿童游艺场和动物园,翻建佳山堂,辟建石
景园和花圃园。
佳山堂位园中央,建筑面积98平方米,为冯溥晚年休息会客和写作的地方。假山
西峰下为近樵亭,饰以紫花石,山脚有洞达中峰东麓,通主峰巅。主峰东有石窟,曲
径通幽达中峰东麓,坳间有亭,名卧云亭。亭北石径崎岖,盘桓而上登假山东峰,石
径以北为松风阁。亭阁、假山、怪石、幽洞,构成偶园的独特风格。15块太湖石点缀
在甬道旁、 花卉间,其中有4块造型酷似“福、寿、康、宁”四字。园内有四株明朝
桂花和三株迎春, 为衡王宫内的遗物,距今已400多年,虽已老干虬枝,但每年冬尽
春来之际,仍然满枝金花。该园每年接待游客在10万人左右。
范公亭公园位于青州市区旧西门,面积13.2万平方米,因有范公亭而得名。范仲
淹于宋皇佑二年(1050年)任户部侍郎知州青州时,阳河侧泉涌出,范公构亭泉上,后
人称范公井亭,金、明、清代多有修葺。范公亭为石柱砖木结构,六角飞檐,亭顶窗
开,与泉井相对。井亭迎门石柱刻对联:“井养无穷兆民允赖,泉源不竭奕世流芳”。
后石柱对联为:“四境著闻行若无事,千年遣址因其自然”。《益都县图志》载:欧
阳文忠诸贤赋诗刻石,明末荒圮殆尽。亭东有范公祠,建于宋代,明末移建欧阳公祠
和富公祠,合称三贤祠,祀北宋三位青州知州范仲淹、欧阳修和富弼。亭南旧有武公
祠、报公祠,建国前废。三贤祠后有亭,建于清代,名乐亭,取“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之义。 院内唐楸宋槐,树龄已逾千年,仍枝繁叶茂,荫翳蔽日。
1964年,益都县人民政府将范公亭与顺河楼等景观命名称范公亭公园,改称青年公园,
这里原有历代碑刻30余方,“文化大革命”中多遭毁坏。1978年恢复原名。1980年始,
国家拨款对公园分期整修,复制冯玉祥碑刻,修葺了三贤祠、澄清轩。在武公祠、报
公祠旧址建碑廊13间, 武中奇书“岳阳楼记”刻碑6块。1981年新建富有民族风格的
大门牌坊,铺设了柏油路面,增设各种服务货亭。1984年至1985年集资23万元,在范
公亭与顺河楼之间建人工湖,面积2000平方米,重建玉带桥、永济桥。桥北湖中有二
屿,屿上架拱式小桥和碑亭,并有九曲桥相连顺河楼。楼北新建曲廊13间,绘山水花
草图案,使整个公园成为一体。80年代后,范公亭每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
真教寺位于青州市区明德街南端路西,寺院面积4098平方米。建筑风格为中阿混
合式,有殿房70余间。据寺内碑文记载,该寺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为元代国
内三大伊斯兰教寺之一。数百年来,不断扩建,规模日宏。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重建。雍正九年(1731年)新建二门,十二年重建大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新立百
字赞碑亭。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重建望月楼。
寺院坐西面东,由低到高,拾级而上。主建筑有大门、二门、礼拜殿、望月楼。
左右有南北学堂,南北配殿,具有中国宫殿式古典建筑协调、对称、肃穆、大方、有
主体又有陪衬等特点。大门为单檐歇山式砖石结构,门洞拱券式,檐下斗拱、垂珠、
挂砖均为砖雕,饰以龙、凤、花卉等吉祥图案。正面匾额刻“真教寺”,背面横额砖
雕阿文“麦斯吉德”(意为礼拜真主的地方)。二门为单檐硬山式,檐下斗拱,墀头,
砖刻经文图案, 南北山墙镶石碑4块,记述重修寺院情景。百字赞碑亭位于二门和大
殿之间,镌“御制”至圣百字赞,“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毁,1985年重立。大殿是全
寺的主体建筑, 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能容纳700至800人做礼拜。大殿由前殿、中
殿和望月楼3个部分相勾连搭而成, 气势雄伟。两侧有南北讲堂、南北学堂、敬义堂
等。 1984年,经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批准,国家拨款30万元,地方集资5万元,对寺全
面整修。80年代后,沙特、阿联酋等国驻华大使先后来该寺参观并题词留念。1992年
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