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市区主要旅游景点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82&rec=29&run=13

刘公岛横踞威海港出口中央, 距市区码头约2.1海里。据传,东汉末年,刘氏皇
族一支因避难迁居岛上,故岛有刘岛、刘家岛、刘公岛之谓。岛东西长4.08公里,南
北平均宽度为0.77公里, 面积为3.15平方公里。 岛上峰峦起伏, 主峰旗顶山海拔
153.5米。清光绪七年(1881年) 北洋水师在岛上设工程局、机器厂、屯煤所等,后又
在此岛设电报局,建提督署,修铁码头,筑炮台,办水师学堂等。中日甲午战争,北
洋水师全军覆没,刘公岛遂被日军侵占。1898年刘公岛被英国强迫租借,期间,岛上
修建了饭店、酒吧、俱乐部、球场等。1930年被中国政府收回。1948年12月,刘公岛
获得解放。 新中国成立以来,刘公岛一直是军事禁区。1985年4月,刘公岛正式对外
开放,政府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修复和修建了北洋海军提督署、丁汝昌寓所、龙王
庙、北洋水师学堂、古炮台、兵器馆、刘公庙、水族馆、甲午海战展览馆和北洋海军
忠魂碑等。岛上实现了水、电、路、通讯四通,海上运输船达19艘,2400个客位。投
资6 00万元新建的旅游码头于1993年投入使用。1988年刘公岛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刘公岛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和游览胜地。
每年4月至10月为旅游高峰季节,1993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
李鹏、 朱基、乔石、李铁映、宋健等先后到刘公岛观光游览。为纪念甲午战争100
周年, 江泽民为“甲午战争博物馆” 题写馆名,李鹏题词“以史为鉴”,乔石题词
“铭记历史教训,加强四化建设,使祖国巍然屹立于东方,成为和平和稳定的坚实支
柱”,刘华清题词“甲午志士不朽,捍疆卫国光荣”,田纪云题词“精忠保国,义薄
云天”,李岚清题词“永记甲午战争失败的历史教训,发愤图强,艰苦奋斗,振兴中
华”。
北洋海军提督署又称北洋水师衙门,位于刘公岛中部偏西处,建于清光绪十四年
(1887年)。1898年英国租借期间,提督署成为酒吧间和娱乐场所。日军侵占威海后,
提督府成为日本海军在威海的基地司令部。1930年,中国收回威海卫后,提督署成了
国民政府海军基地的司令部,直至1948年12月,刘公岛获得解放。建国后,提督署内
辟有甲午海战文物陈列室,展出有关中日甲午战争的文物史料。1985年,刘公岛对外
开放,市政府对提督署进行了全面整修。提督署为清代举架砖石结构建筑群,负山面
海, 坐北朝南,占地17000平方米。提督署大门上方,悬挂着李鸿章题写的“海军公
所”门匾,大门东西两侧各置角楼,为北洋海军庆典和迎宾时鸣金奏乐的处所。提督
府前右侧不远处设一 望台,用以观察港湾内外舰船活动情况。提督署沿中轴线建三
进式厅堂,分前、中、后厅。第一进院正厅原为议事厅,后辟为中日甲午战争图片展
览室,陈列着清朝北洋海军的史实照片。东陪厅为实物陈列室,陈列着中日甲午海战
遗留下来的兵器、服饰、日用品等。西陪厅设置清末威海沿海兵备设施沙盘。二进院
中厅为当年北洋海军的宴会厅,现改为北洋海军将领蜡像馆,内塑丁汝昌、邓世昌、
刘步蟾等水师将领蜡像,展现了公元1894年8月8日北洋海军与日军决战前夕召开的一
次军事会议的场景。二进院东厢是提督丁汝昌的书房,也是他自杀殉国之处。书房正
中塑有丁汝昌立像一尊。三进院原为祭祀殿,现改为北洋海军军舰模型以及打捞战舰
物品的陈列室。
刘公岛炮台刘公岛上有清代炮台6座, 共有各种口径的古炮58门。炮台工程规模
浩大,施工严谨,造型巧妙,坚固实用。其中主要有:
黄岛炮台,位于刘公岛最西端的黄岛上,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设有口径
24厘米平射炮4门, 速射炮3门,6厘米口径,行营炮2门,地下通道全长260米,炮台
尚存,地道完好。
公所后炮台,位于刘公岛海军公所后面,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设有24厘
米口径地阱炮2门,7.5厘米口径行营炮6门,速射炮8门,建兵舍14间。1987年修复了
地阱炮位,供游人观赏。
旗顶山炮台,位于刘公岛最高点旗顶山,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分地下掩
蔽体和地上炮位两部分,设有24厘米口径平射炮4门,建有5公里护墙及弹药库。
东泓炮台,位于刘公岛东端,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设有24厘米和12厘米
口径平射炮各2门,7.5厘米口径行营炮6门,速射炮4门,地道为砖石结构,兵舍依山
而建,隐蔽坚固,甲午战争炮台毁于战火,现地道、兵舍保存完好。
北洋海军铁码头位于刘公岛西南,为北洋海军停泊战舰之用,建于清光绪十五年
(1889年),铁码头墩桩用厚铁板钉成方柱,径四五尺,长五六丈,中灌水泥,凝结如
石, 直入海底。1915年重建,上部改接铁架,长205米,宽6.9米,水深负7米。1935
年铁板锈蚀,威海卫管理公署会同中国海军、地方绅商、英国海军联合成立了修理铁
码头工程委员会,重修后的铁码头,涨潮时可停泊万吨轮船。1953年,威海市政府将
已锈蚀的铁板、墩桩、铁框等拆除,用优质钢材进行重修。1971年,在原来的基础上
增建了实堤“丁”字形引桥。至今仍为人民海军使用。
环翠楼公园位于奈古山东麓, 占地面积300余亩,是威海市著名的风景游览区,
因园中有环翠楼,故名。环翠楼始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年)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
年) 威海设卫,永乐元年(1403年)修建卫城,后逾80余年,城垣坍塌,兵备松弛。钦
差巡察海道副使赵鹤龄上奏朝廷,重修威海卫城,继而建环翠楼。清代又多次修建。
1931年7月,威海卫管理公署将颓废的环翠楼改建。1944年12月,环翠楼被日军焚毁。
1976年,政府投资修复“望月”、“观海”两亭。1977年重建环翠楼,1980年竣工。
新建的环翠楼分3层,高16.8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为亭、台、楼、廊组成的古典
式建筑群。楼顶由桔红色琉璃瓦覆盖,卷棚飞檐,宏伟典雅,颇为壮观。登楼四望,
威海全貌一览无余。匾额“环翠楼”三字,系中国现代书法家舒同手书。党和国家领
导人江泽民、李鹏、乔石等先后登楼观望市容。
收回威海卫纪念塔位于市区文化东路与海滨北路交汇处,原建于1931年,重建于
1980年。清光绪二十三年(1898年),英国强租威海卫,1930年被中国政府收回,次年
修此塔以纪念。纪念塔曾两遭破坏:日军侵占威海后,曾将纪念塔的部分碑文磨去;
“文化大革命” 中,纪念塔上的所有文字都被剥光,刻上标语口号。1980年8月,纪
念塔在原址重新修建,1981年夏竣工。塔为三棱形,用45块莱州大理石拼砌而成。塔
基用花岗岩垒成三层石阶,周围有12根石柱,用铁链环连,塔高32英尺(9.75米),以
志威海被英国强租32年。 塔正面朝东,上部镌刻“收回威海卫纪念塔”8个魏碑体镏
金字,为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正延所题。下部三面分别刻碑文和中英交收威海卫专约、
“三民主义”等文字。纪念塔之所以建成三棱形,一则志纪中英友好,希两国间其他
一切不平等条约均如威海卫之早日解决;一则崇奉“三民主义”,修明市政;一则追
念甲午诸先烈。1992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威海湾位于市区东部,赵北嘴和北山嘴两岬角之间,三面环山,海岸近似半圆形,
海岸线长30多公里。南北两岸,山势险峻,岸线曲折。威海商港位于海湾北部,冬季
很少结冰, 航道可常年通行。威海湾口阔7公里,著名的刘公岛静卧湾口,将威海湾
口分为南北两口:从刘公岛的贝草嘴至牙石岛为北口,口阔1600米,最深处34.5米,
是威海通外的主要航道; 刘公岛东端至南岸赵北嘴为南口, 口阔4500米,最深处为
19.8米。威海湾水色碧蓝,岸边花木茂盛,是游人观光、休闲的好去处。
塔山公园位于市区南侧,面积1000余亩,是一座城市森林公园。园内制高点为山
峰圆突, 海拔119米。清初就是风景区,康熙时邑贡生夏士彦等欲“文运肇兴”,曾
在山上建一座9层石塔,高约2丈,故称塔山。又因文人墨客经常来此游览聚会,即兴
挥毫,赋诗作文,又称文笔峰。园内建有山门、凉亭,摆放着供游人观赏的直升机、
战斗机各一架。塔山公园林木茂盛,种类繁多。
温泉一条街位于市区的宝泉路。 在不足300米长的街道上,分布着10多处矿泉浴
池。早在明朝,这里的温泉便被人们发现。甲午海战后,日本人曾在此凿井建池。后
来,由本地人集资经营,始称“宝泉汤”。宝泉路温泉,有两个含水层。第一层在地
下11米以上,第二层在36至80米之间。第二层水的温度比第一层高,水温一般在50℃
左右,最高可达83℃。其总矿化度为每升17克左右,内含多种微量元素,能够治疗多
种疾病。80年代后,这里修建了一座大型室内游泳池和水疗大楼。温泉一条街环境优
美,每年吸引着海内外众多的旅游者来此疗养、度假。
正棋山又名著棋山,位于威海市区东南,与文登、荣成两市交界处。山有五峰,
东西成列,中间一峰为玉皇顶,上有巨石,方正如桌,石色深翠,界划天然,俨然一
棋盘,相传为仙人著棋之处,山名即由此而来。山中有自来碑、白鹅石、地泉、水洞、
仙人迹及朝阳洞、火石洞、和尚洞、蜂山等景观。自昆嵛山以东,以正棋山为最高,
海拔483.7米。正棋山林木茂密,繁花似锦,令游人留连忘返。
地宫位于环翠区西北山村,1991年3月筹建,当年8月18日开业,占地2500平方米,
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投资150万。其建筑采用中国传统的民间雕塑、绘画艺术手段,
配以现代化的电声设备,由27组雕像群(156个形象)和36幅大型彩绘壁画(318个形象)
构成,再现了中国古代部分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中描述的“森罗宝殿”和“十八层地
狱”的情景。地宫年平均接待游客10万人次,1993年接待游客13.5万人次。
天宫位于环翠区西北山村,1992年2月筹建,1993年9月开业,占地1200平方米,
建筑面积3340平方米, 投资800万元。天宫高33米,宫内设壁画宫、东海龙宫、祝福
宫、八仙过海宫、蟠桃宫、凌霄宝殿、民间传说宫和佛法大殿等八个展厅。通过多层
次的背景衬托,运用声、光、电技术,使各个形象有声有色有动作,并可以在较大空
间表现故事情节。天宫开业后三个月接待游客3万人次。
仙姑庙位于环翠区望岛村西北海拔375米的仙姑顶, 始建年代无据可考。现存两
块残碑,一块为宋碑,碑文用汉、辽(契丹) 两种文字镌刻,为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
年) 张维题写,另一块《重修仙姑碑记》是清康熙三年(1664年)重修仙姑庙所立,碑
文由卢继昌撰写。 据碑文可知,宋景德年间仙姑顶已有仙姑庙宇,后几经修葺,至1
964年被毁坏。1992年3月望岛村投资150万元修复仙姑庙,占地500平方米,建筑面积
350平方米, 其主体由仙姑庙正殿和东西二厢房构成。自仙姑顶山脚至山顶间依次增
建了山门、停车场、聚仙阁、哈哈大佛、长寿亭、观海亭、牌坊等景点。1993年仙姑
庙接待游客10万人次。
威海环翠省级旅游度假区由威海市环翠区人民政府筹资兴建。位于威海市西海岸,
1993年11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度假区东北起祈顶、大顶至海
边碉堡一线,西南至双岛港 (含大、小岛) 、双岛西山、前双岛一线,规划陆地面积
18.8平方公里(含森林面积6平方公里),起步区为4平方公里。分为海滨游乐区、帽角
风景区、 森林别墅区和金融商贸综合区等功能小区。 1993年底共招商引资到位资金
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