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市区主要旅游景点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82&rec=24&run=13

烟台山位于芝罘东北部, 三面环海,面积约8公顷,海拔40多米。明洪武三十一
年(1398年),为防倭寇侵扰,在此山修建狼烟墩台,也称烽火台。发现敌情,昼则升
烟,夜则举火,以为警报,故称烟台山,烟台市也由引得名。
墩台灯塔重建于1987年,位于狼烟墩台上。原灯塔为烟台开埠后于1905年在墩台
近旁龙王祠内所建,今龙王祠已不复存在,狼烟墩台仅存基石一方。1987年在旧址上
新建古典城堡式引航灯塔,高40余米,仍名墩台灯塔。
燕台石位于灯塔东侧,是一天然巨石。春季,燕子常群集此石上垒巢筑窝,故名。
清光绪二十二年(1836年),林丙修等人来此游览,见山下海中外国炮舰游弋,山上处
处是外国领事馆,感慨悲歌,赋诗刻于燕台石上,诗曰:“崆峒踞左,芝罘横前,俯
临渤海,镇接齐燕。吁嗟群夷,蚕而食焉,惟台岌岌,一石岿然,谁守此者,保有万
年。”
抗日烈士纪念塔位于烟台山顶航海灯塔西侧, 1946年立,高8米,以块石砌筑,
碑顶设五角星。碑文记述着中共胶东党委领导八路军歼灭日伪军,解放烟台的功绩,
碑左侧后方镌刻阵亡烈士名录,碑左侧筑五里亭,中间设一小桥与碑相连,四周苍松
翠柏环抱。
石船在烟台山北坡有一块巨石,横插崖间,形似扁舟,昂首向海。“舟”旁紧连
一块丈余高巨岩,恰似船帆,故名“石船”。船帆上刻“造化奇观”盈尺大字。“船
舷”有刻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79年)刘九标所题的七言律诗及同治十一年(1872年)丁
锦堂题诗。
惹浪亭在烟台山东北突出部海中的巨礁上, 建于1983年,高8.34米,建筑面积1
72平方米,为方形亭阁式,游人常在此驻足,观海赏涛。
毓璜顶位于芝罘区偏南处,是一座海拔70米的小山。元代山上建玉皇庙,称玉皇
顶。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重修玉皇庙时,改称为毓璜顶。毓璜顶经明、清两代全修
和扩建,形成具有古代寺院和园林特点的建筑群。建国后辟为毓璜顶公园。80年代以
后,烟台市人民政府多次对毓璜顶建筑群进行修缮,新建玉皇阁和围墙,增东、西大
门。玉皇庙居山顶正中,坐北朝南,二进院,以山门、大殿、后殿为中轴线,对称布
局,占地面积75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门外西侧为钟鼓楼,阶前原有戏台
一座。玉皇殿居院中,共3间,面宽10米,进深8米,硬山顶,覆琉璃瓦。殿内原有玉
帝、 关羽、岳飞等3组泥塑像,建国初期损毁。1984年重塑玉帝、老君、教主像,并
绘天神壁画。 后殿7间,前开3门,东西厢各8间,纵贯前后二院。1987年被公布为市
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蓬莱阁位于毓璜顶东坡, 占地面积75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最东坡
下为小蓬莱阁坊, 为木石结构。西高台为小蓬莱阁,坐西向东,共3间,其西壁与玉
皇殿相接,东向通为格扇门窗,东、南、北间环以回廊,与玉皇庙后殿连成一体。西
山顶为玉皇阁,阁高16.93米,3屋6角,楼阁式,小泥结构,登阁可鸟瞰烟台市区。
烟台东、西炮台位于市区西北部通伸港山岗上,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古炮台之一。
区北海岸东、西各有山突出于大海之中,成犄角之势,东曰岿岱山,西曰通伸岗,当
地俗称东山与西山。清代东山与西山各筑炮台,称东炮台、西炮台。两炮台今都保存
下来,西炮台保存完好。
西炮台始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光绪十三年(1887年)后又增修炮台、添置重
炮,相继建成由炮台、指挥所、弹药库、围墙等组成的封闭式军事设施群。炮台设在
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四角,西南和东南炮台仅留残迹,西北和东北炮台1981年重
修。西炮台依山势建成不规则五边形,外垛墙相围,中心为圆柱体炮台,台上设花岗
岩炮座和铁炮。东北炮台周围为圆形地陷建筑,四门四室相通,储弹藏兵,构成通道
式阵地。围墙以炮位和指挥所为中心,依山势修筑,东墙长210米,北墙长4米,西墙
长200米, 南墙长60米。南门内北为演兵场,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演兵场北山巅
南侧是地下指挥所。指挥所内建有地下通道、兵士营房和弹药库。1987年被公布为市
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升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接待游客113万
人次。
南山公园位于芝罘区南部塔顶山北麓, 占地面积约1万余亩。公园随山势而建,
布局自然,是一座综合性公园。清末,这里就是烟台有名的风景区之一。民国时期,
园址是山东省第四林业管理所的辖地,素称“四林区”。1934年筑环翠亭于山巅,四
周植花草树木,定名为烟台第一游览公园。1975年重新修建,因园址俗称南山,故名
南山公园。
正门是米黄色琉璃瓦雕饰的牌楼坊建筑, 上有“南山公园”4个镏金大字,是当
代艺术大师刘海粟于1983年所书。园有东西两条:西路线绕山麓而行,可行车。东路
坡陡,穿行于茂密的丛林之中。大门左侧是“岩潭”(又名映山湖),面积5.15万平方
米。1986年国庆前夕,在湖上安装了四变彩色音乐激光喷泉,融声、光、色、水于一
体。大门南面是占地80余亩的动物园,园里建有虎山、豹房、熊池、猴笼、游禽湖、
海豹池、 金鱼园、鸣禽馆等,有60多个品种400多只动物。动物园两侧依山建有榭、
轩、亭、廊相连的憩园廊式建筑群,有休息厅、摄影部、小卖部、茶社等。山脚下是
儿童乐园,占地2.50平方米,备有几十种传统和现代游乐设施。儿童乐园的南部山半
腰有一座封角式仿古园林建筑,名畅襟台,园中建有假山、亭台、花墙、游廊等。畅
襟台由栖观海楼、云阁组成,建于1983年,阁内设有螺旋楼梯,登阁北望,烟台山、
毓璜顶可尽收眼底。1993年接待游人约60万人次。
芝罘岛又称芝罘山,位于市区西北部,三面临海,一路南通,东西长约10公里,
南北宽1公里, 面积10平方公里,形若灵芝,是中国最大的陆连岛。主峰老爷山海拔
298米, 山阳坡平缓,树林葱笼,山阴是悬崖陡壁,怪石嶙峋,海蚀崖、海蚀洞、海
蚀礁遍布于岛上,其小构造断层、褶皱等构造现象在地质学研究上具有重要价值。芝
罘岛周围海域,滩平水净,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优良的海水浴场和避暑胜地。芝
罘岛周围海产资源十分丰富,也是垂钓旅游好去处。
芝罘岛历史上因秦始皇三次登临而扬名天下。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
后, 于公元前219年第一次东巡,登芝罘岛礼拜阳主,行祭祀大典;次年再次来到芝
罘,令大臣刻石立碑,颂扬功德,留下了由李斯亲自撰写的《两观刻石》(已佚);公
元前210年, 秦始皇第三次东巡,为寻长生不老药,在芝罘亲挽连弩射杀一条大鱼而
归。唐贞观五年(631年),日本第一次遣唐使也由此登陆。
阳主庙位于芝罘岛主峰西南,始建于春秋时期,是齐国奉祀“八主神”庙宇之一,
后经历代修茸扩建,规模恢宏。庙以南北为中轴对称布局,戏台、山门、马殿、正殿、
后殿,由南而北一线排开,皆石斟砖墙,木构梁架,硬山式小灰瓦顶。山门为过道式,
悬“阳主庙”木质竖匾,有门联“恩覃寰海”、“灵著之山”。马殿三间,殿内东西
间各塑一牵马神将。正殿三间,殿内正中为梁王大帝(阳主)神像。后殿三间,有梁王
和四妃的泥垒像等。庙殿和泥垒像等于“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拆毁,石像、重头钟、
石碑等现收藏于烟台市博物馆内。
崆峒岛位于芝罘区东北海域, 距大陆岸线最近点5.9公里,面积为0.78平方
公里。主峰北山海拔63.8米,系地层断裂形成的分离基岩岛。周边海域多礁石,水深
2米~10米。 岛周围有崆峒、大孤、二孤、三孤、地留星、马岛、鳖岛、豆卵等十几
个小岛和怪礁。清雍正年间(1723年-1735年) ,沿海前七夼、清泉寨等八村八户举家
迁居岛上,始称八家岛。后因“四周环水,超尘绝俗”,犹如“世外桃源”,故改名
为空峒岛,后又经雅化,正名为崆峒岛。岛上有一自然村,居民以渔业养殖为主。岛
上林木众多。西南有海湾,名月亮湾,人称“海上乐园”,为极佳避暑胜地。
崆峒岛灯塔位于岛北山顶,建于1866年,由英国传教士福莱尔设计并监督建造。
灯塔初称卢逊灯塔,即当时东海关税务司之名,后改为烟台灯塔。1925年,烟台山灯
塔建起后, 始改称崆峒岛灯塔。塔呈圆柱形,由基、座、塔身、灯位4部分组成。塔
座高3米,周长15.5米,九层琢制花岗岩条石砌筑,座部开设长方形南门,高1.7米,
宽1.5米, 门额阴刻“AD1866”。塔东南50米处,是当年英国传教士福莱尔和灯塔站
职员住宅, 砖木结构,保存较好。崆峒岛灯塔为东海关所设最早航行标志之一。198
7年被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升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海水浴场位于市区东北,占地面积约2.08平方米。浴场沙滩细软金黄,平均
宽度为25米,长为830米,海底平缓。夏季海水中午为24℃~25℃,早晚为20℃左右。
浴场1985年进行改建、扩建,修建了以白兰花冷饮厅为中心的19座建筑物,形状色彩
各异,可为游客提供各种服务。1987年又在浴场大门右侧建望塔一座,同时配有海
上救护艇2艘,划艇9只。
大王山位于烟台奇山山脉东部, 山主体东西约1.2公里,南北约1.4公里,海拔4
01.7米,为芝罘区境内最高峰。大王山山势高峻,且因山上有巨石矗立,巍峨壮观如
大王,故名大王山。巨石附近旧有大王庙,庙中所祀之大王,传说是齐王田横。大王
山腰以上石峰突出,山顶则地势较为平坦,登山顶,东北可见海,西南可俯览夼山、
凤凰山。南麓遍植松树、苹果树、梨树、桃树等。东面海边有黄海游乐城,建有栈桥、
海水浴场、望塔、游泳池等设施。
烟台市博物馆位于南大街与胜利路交街处,原为福建会馆,建于清光绪十年 (18
84年)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落成,由福建船商集资建造,又称天后宫。1985年
10月改为烟台市博物馆,馆名为郭沫若手迹。会馆承袭了清代乾隆以后的建筑风格,
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40平方米,是一组具有闽南风格封闭式的庙宇建
筑。
会馆沿中轴线由前厅、外门、戏楼、山门、正殿、后殿(已拆除)和左右廊厢组成。
主体建筑正脊两端嵌有瓷雕黄龙及腾向中心的红色珠子,即“二龙戏珠”。正殿重檐
间琉璃雕嵌古典服装的人物、珍禽异兽奇花,精巧细腻,为寺院建筑罕有。山门下部
为石雕,上部为木刻,高约10米,由14根木柱础支撑。门房次第雄距石狮石鼓,照壁
上有“苏武放羊”、“米芾拜石”等浮雕。山门的栋梁、斗拱、雀替和额方上,有传
说中的“八仙过海”、“刘海戏金蟾”、“长坂坡”、“黄飞虎”等历史题材的彩绘
木刻100余幅。 正门和侧门上画有门神哼哈二将和秦琼,山门的屋顶有彩饰精美的斗
拱和飞天托住,上覆翠蓝色琉璃瓦,配以雕嵌的花卉鸟兽,造型别致,风格独具。博
物馆馆藏文物达1万余件,有距今1万年左右的打制石器,反映胶东古国史的铭文铜器,
宫廷珍宝象牙席、乾隆腰刀、乾隆御玉瓶以及珍贵的古代书画、精美的古代瓷器和烟
台市近现代的文物等。1992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