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其他地区主要旅游景点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82&rec=22&run=13

武氏墓群石刻位于嘉祥县武宅山村西北,系东汉晚期武氏家族墓地遗存石刻,包
括碑、阙、祠堂、石狮及其它非武氏家族基地画像石,是中国最重要的一批汉代画像
石资料。武氏墓群石刻最早是以“武梁祠”画像名闻于世的。在北宋年间,其祠堂画
像就引起了部分金石学家的注意,被著录于金石著作之中,后历经洪水漫淹,石祠倾
圮,长期掩埋地下。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金石学家黄易官任济宁运河同知时,
访得旧址并发掘。据所出位置,认为这里有四座祠堂,即“武梁祠”,武氏“前石室”、
“左右室”和“右石室”。此后,中外专家们对其进行了考证、复原。1981年,山东
省博物馆蒋英炬、吴文祺先生精心考证,确证武氏祠实有三个祠堂,即“武梁祠”、
“前石室”和“后石室”。武氏墓群石刻画取材广泛,内容丰富,雕镌精致,具有较
高艺术和历史价值。196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梁祠原为单开间悬山顶石结构建筑, 面阔2.41米,进深1.47米,高2余米,现
存顶石、壁石5块。祠主武梁,字绥宗,曾任州从事,卒于东汉桓帝元嘉元年(151年),
终年74岁。祠内画像近百幅,历史故事占画像的二分之一,此外为东王公、西王母等
神话故事,祥瑞图像表现祠主经历生活的车骑出行、家居、厨子等内容。
前石室原为双开间单檐悬山顶石结构建筑, 面阔3.52米, 进深2.03米,高
2.55米。现存祠石16块。祠内东、西、南三壁以及挑檐石、顶石和三角隔梁石两侧上
部为东王公、西王母神话故事,其下为世俗生活的车骑出行、宴饮、厨子等画面。著
名的孔子见老子、荆轲刺秦王等历史故事画像也刻绘在这里。西壁下方尚有一大幅水
陆攻战图,描绘了敌对双方一次激烈的战争场面。南壁正面是祠主在楼阁中受拜谒的
画像。顶石上分别雕有仙人出行、风柏、雷公、伏羲、女娲等神话内容。此内榜方题
刻,标明了所绘画像的内容及主要人物的身份。
后右室面阔3.5米,进深2.12米,高约2.6米左右,现存祠石17块,其建筑特点和
画像风格与前石室相近。祠内现存画像约40幅,以周公辅成王、二桃杀三士和管仲箭
齐桓公故事最为出名。另外顶石刻海神出行、祠主升仙等内容也为前室所不见。
武氏墓群双石阙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年) ,是山东地区为数不多的汉代石
阙建筑之一。原在武家林内,多年来被淤土淹埋。1962年将其发掘出土,置于原地。
两阙各高3.4米, 底座东西长2.58米,南北宽1.4米,间距为5.5米,形制为双檐子母
阙,阙身、阙斗和基座部分刻有仙人、禽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车骑人物、
孔子见老子及各种图案等40余幅。 武氏墓群原有碑刻5通,除武荣碑移存在济宁“汉
碑馆” 保存外,现存2通,一为无字碑,一为武班碑。此外还有一刻有“武家林”字
样的画石一块,狮一对,位于武氏阙北面。
曾子庙位于嘉祥县满硐乡南武山南麓,系孔子的著名弟子曾参的祠庙,始建年代
不详。曾参(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6年),字子舆,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
孔门“四大圣贤”之一,生前事亲至孝,作《孝经》。历代帝王曾多次对其赠封,元
时封他为“宗圣曾子”,故曾子庙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为宗圣庙。明正统九年
(1444年)在“曾子书院”故址建正殿3间,东西庑和戟门各3间。次年又于庙右建莱庑
侯祠。经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至正德九年(1514年)又陆续扩建。明嘉靖、隆庆年间,
庙两次毁于战火。明万历七年(1579年),曾子62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曾承业奏请
重修,奠定了现在的规模和布局。后又曾多次进行扩修。
曾庙以宗圣坊、宗圣门、戟门、宗圣殿、寝殿为中轴线,构成左右对称、错落有
致、 三进三连五院布局,南北长230米,东西宽90米,占地30余亩。庙门外分立四柱
三楹的石坊3座。 中坊上镌“宗圣庙” 3个楷书大字。 其它2坊东西相对,东坊上镌
“一贯心传”4个楷书大字。大门称“崇圣门”,门扉6扇,楣饰阀阅。崇圣门内即为
第一进院落。二大门“戟门”内是第二进院落,即曾庙的中心院落,坐落在院内正中
后部的宗圣殿,是曾庙的主体建筑。宗圣殿建于石砌高台之上,7楹5间,面阔34米,
进深18.85米,重檐九脊歇山顶,通高15.35米。大殿飞檐挑角,彩绘斗拱。四周围廊
间以22根水磨石柱, 门前2根平雕云龙,其余雕莲菊。24扇门窗均饰以透雕梅花,殿
门上方有木匾一幅,上书“道传一贯”,系清代雍正皇帝的手笔。殿内透雕龙凤的木
龛中,原有曾子的彩色塑像,两侧为其弟子子思和再传弟子孟轲的塑像。在东跨院内
与宗圣殿平行的是曾子“吾日三省吾身”的祠堂;西跨院内与宗圣殿平行的是莱庑侯
祠,系供奉曾子父母的寝殿,已圮。在宗圣殿后第三进院内,原为祀曾子及其夫人公
羊氏塑像的寝殿,1966年倾圮。在宗圣殿正前方,有两椽四角攒尖式御碑亭一座,赞
辞系清乾隆皇帝手书。庙院内尚有历代碑亭、涌泉井、斋宿所、崇德祠等建筑。1992
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位。
青山寺即惠济庙,又名焦王祠,在嘉祥县城南8公里的青山西侧,始建年代不详,
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是以惠济公庙为主体的古建筑群。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
加封焦王为惠济公,将重修的焦王祠改称惠济公庙。后经明清两代多次修建,始成现
在的规模。因祠庙位青山之侧,当地人皆称其为青山寺。
青山寺坐东面西,庙宇顺山势沿中轴线层层递升,依次有泰山行宫坊、山门、惠
济公大殿、寝殿、泰山行宫、玉皇庙。泰山行宫坊是一座仿楼阁式的石质建筑,明朝
世袭鲁王朱以派建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 ,歇山式,中门外两侧有4座石狮,左右侧
门额上雕镌青龙等图案;中门额上刻有“明鲁王进见焦王”浮雕。惠济公大殿,面阔
5间,进深3间,重修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殿内原供惠济公塑像,今已不存。
大殿后有一泉,名“感应泉”,泉水长年不息。大殿两侧配以享殿、白玉宫、客厅、
万佛阁等, 大殿的南北分别建有关帝庙、子母殿等建筑。寝殿,面阔3间,内有惠济
公及其两夫人的雕像。泰山行宫,位于玉皇庙下,宫前有一宽阔平坦的月台,游人可
在此赏月观景。玉皇庙位于青山绝顶,庙内祀奉玉皇大帝像。古人有“流水潺潺人间
胜地,山色霭霭世外洞天”之誉。
冉子祠位于嘉祥县城西北28.5公里的黄垓村,始建年代不祥,唐、宋时从祀庙廷,
明代重修,现祠为清代重修,是孔子弟子冉求的墓祠。冉子,名求,字子有,曾为鲁
国贵族季孙氏的家臣,唐贞观年间被封为徐侯。据《曹州府志》载:“郓城东35里者,
三冉之故居也,里有金线岭,岭上有故祠址,老树颓然如数百年物。”明万历二十五
年(1597年),当地曾出土一断碑,明崇祯三年(1630年),洛人郭子光博学好古,辨此
碑为唐贞观年间所立“冉子徐侯墓碑”。因此当地乡绅重修冉子墓祠。此后,祠、墓
再度荒废。至解放初期,仅余三间神祠、一座坟冢和两株古柏。建国后,政府曾拨款
对祠墓进行维修,增建了围墙,“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破坏。
祠坐北朝南, 三间硬山式建筑,东西长9米,宽5米,高5.6米,建在50公分的石
台上。 祠前原有东西配房,今毁。祠后有冉子墓,呈圆形,高1米,周长约10米。冉
子碑为清代重修祠时所立,碑文中有“唐元宗从祀庙廷,追封侯,宋真宗加封任城公,
度宗时改为徐公, 明嘉靖改为先贤冉子,国朝因之”等语。祠前两棵古柏,间距5.2
米,东西对峙,相传是“唐柏”。冉子祠于1985年被公布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曾子铜像位于嘉祥县城北郊, 建设路与327国道交汇处,于1993年落成。铜像通
高16.5米, 其中底座高9米,铜像身高7.5米,重4吨。底座四侧刻有再现曾子生平重
要事迹的浮雕和画像。
梁山位于鲁西南,由虎头峰、雪山峰、郝山峰、青龙山四主峰七支脉组成,主峰
海拔197.9米,面积4.6平方公里。从五代到北宋,黄河多次溃决,汇入梁山脚下,围
成大泽,史称“八百里水泊”。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等人揭竿起义,曾依靠
水泊天险,啸聚山林,杀贪官,诛污吏,横行河溯。后因《水浒》一书行世,使水泊
梁山名闻遐迩。80年代初,梁山修复并对外开放。从1981年至1992年,省、地、县三
级政府及有关委、局先后投资300万元,开发兴建了黑风亭、断金亭、108级登山石阶、
大型李逵塑像、疏财台、宋江井、摩崖石刻群体等小体量园林建筑,建起了水浒陈列
馆, 修了忠义堂。36天罡星彩色玻璃钢塑像和127平方米的大型唐三彩壁画《水泊英
雄聚义图》于1991年相继竣工,分别坐落在“水浒寨”东西厢房内和镶嵌在忠义堂内,
并同时对游人开放。
十里杏花村位于虎头峰、雪山峰之间山凹处,相传是小说《水浒》中描写王林卖
酒的地方。逢春三月,十里杏花争奇斗妍,旧志称“杏林飞霞”。杏花村里有一眼井,
为元代挖掘,因井口八角,井壁是硫璃方砖砌垒,故称“八角琉璃井”。《寿张县志》
称“石井甘泉,列为梁山五大景之一”。传说当年王林用这甘甜清澈的井水和幽香袭
人的杏花酿出了溢香十里的“杏花酒”。
莲台寺位于梁山雪山峰南麓,为唐代高僧善导创建。据清咸丰二年(1852年)《重
修莲台寺碑记》记载,莲台寺创建于唐代,后屡次重修,寺院位置幽雅,古柏参天,
青石托地。据《旧唐书》载:唐高宗于麟德二年(665年) 在武则天挟持下封禅泰山,
曾到梁山莲台寺浏览风光,焚香拜佛。寺内有一石佛,系在一块自然巨石上雕凿而成
的,佛高2米,佛像慈眉善目,仪表自然,端坐于莲花之上,故称“莲花石佛”。
水浒陈列馆坐落在梁山脚下鸭咀滩西北端, 建于1983年9月,1985年10月扩建。
陈列馆为全石结构, 面积256平方米。陈列馆建有仿古圆门,大门两侧设置一对明代
石狮,正门中央镶嵌着著名书画家范曾题写馆名的大理石匾额。馆藏有关《水浒》书、
画、版本、资料、文物,藏品计1000余件。水浒书画陈列馆,陈列有中国著名书画家
56人的墨宝珍品110帧, 其中书法作品50帧,绘画作品60帧。展出的作品有书法、绘
画、印拓、篆刻等。水浒版本陈列馆,陈列着水浒版本14种,其中,中文版本12种,
外文版本2种。外文版有英文、日文各一套,中文版本有古文、洁本 (70回、100回、
120回),社会捐赠版本缮书有清顺治丁酉年间木刻20卷70回本《水浒传》一套。水浒
资料陈列馆, 陈列资料可分为史、典籍,研究资料、派生作品、民间趣闻,计170余
本。水浒文物陈列馆,收藏文物有义军遗址的建筑材料、石刻、兵器、犁铧头、食用
器皿等100余件。
1985年,水泊梁山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自80年代初以来,来此观光考察的领
导人有谷牧、邹家华、张爱萍、王忍之、于桑、迟浩田、李德生、杨得志、钱正英、
钱伟长、戴念慈、刘丙森、陈俊生等。著名书法家舒同来梁山挥毫“水泊梁山”四个
大字,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书写了“废书而长叹,燕青是可儿,
名虽蒙浪子, 不犯李师师” 绝妙佳句。每年4月至5月份旅游高峰季节每天营业收入
5000元左右, 80年代以来年均接待中外游客人数达8万余人次,1993年接待游客人数
为13万余人次。
太子灵踪塔位于汶上县城西北隅,因塔内藏有佛祖释迦牟尼灵骨(佛牙、舍利)而
得名。塔前原有昭宝寺,宋咸平五年(1002年)重修,改称宝相寺,故又称“宝相寺塔”。
塔刹呈葫芦状,上置三股钢叉,覆以黄色琉璃瓦,金光耀目,俗称“黄金塔”。塔通
身砖砌,塔基两重,通高45米,呈八角形,13层级,每层均为磨砖莲花型斗拱,上有
轮相。底层东、西、南各设一券门佛龛,原有佛像。北面券门洞通塔内,有螺旋式台
阶达于塔顶。 1994年3月15日,从该塔发掘出土了珍贵的佛牙、舍利。据铭文记载,
该佛牙、舍利是在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赵匡胤玄孙、中都县廊内赵世昌到宋都开
封,在嘉王赵君页府第求得,葬于该塔。这批圣物出土以来,受到各级领导及佛教界
人士的极大关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绍良、山东佛教协会会长明哲大法
师及哈尔滨、西安、济南、五台山、灵岩寺、济宁等地的佛教组织及僧人、香客来此
朝拜圣物。1977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亦称圣庙、孔庙,位于汶上县城内东偶,约始建于唐天宝年间(742年-756年),
占地面积30亩,唐长庆四年(824年),县令邢审容首葺。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 6年),
孔子63代孙孔贞宁迁居汶上,且因曲阜长支64世衍圣公孔尚贤早殇无嗣,乃以汶上二
支堂兄孔尚坦之长子胤植继袭65世衍圣公之爵,并加赐居汶各支世袭太常寺、五经博
士和六品官等官爵,品级均高于县令。故明清二代不断仿曲阜文庙形式予以修葺、扩
建,形成了以大成殿为主体的庞大建筑群。今唯存大成殿、戟门、明伦堂、名宦乡贤
祠、 节孝祠和元代《重修圣庙记》碑一通。1991年5月,山东省、济宁市文物局拨专
款13万元修葺大成殿,12月竣工。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子77代嫡孙、台湾考试院
院长孔德成寄来“大成殿” 匾额题字。1993年5月,台湾富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
长杨清钦先生捐款1800美元对文庙戟门及其配套工程泮池金水桥翻修。 孔子7 7代嫡
孙女孔德懋题写“戟门”匾额。今存大成殿系明代建筑,长22.5米,阔13米,高11.6
米,七楹32柱,上覆琉璃瓦,内外皆施斗拱,悬山式建筑。殿内上悬康熙题“万世师
表”巨匾,正中塑孔子像,两侧有4配12哲塑像。殿前有儒学门,中为戟门(一名大成
门) 。殿后有彩绘明伦堂,堂正中悬“明伦堂”匾额,传为宋代大儒朱熹所书。另有
文明坊、东西华门、棂星门、瞻贤坊、仰圣坊、名宦乡贤祠、节孝祠、启圣祠、博文
斋、约礼斋、教谕训导二宅、敬一亭、架阁史房、射圃学仓等建筑。院内碑碣林立,
古柏参天。1986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宝相寺位于山东汶上县城西北隅,原名昭空寺,始建于唐,北宋咸平五年 (1002
年) 重建,易名为宝相寺。曾毁于1946年的战争时期,唯存八角十三层宝塔一座。19
93年修葺时,在塔的地宫内发现佛舍利等一大批稀世文物,始知该塔名为“太子灵踪
塔” 。基于这一重大发现,汶上县人民政府拟恢复重建宝相寺,经过1994年-1997年
的施工,塔院已建成,塔院包括修复太子灵踪塔、供奉殿、回廊、地下通道、园林等。
南旺分水龙王庙位于汶上县南旺镇汶(河)、运(河)交汇处,始建于明初,后相继
扩建,至清咸丰十年(1860年),形成庞大的建筑群。主要建筑有:龙王大殿、禹王殿、
宋公祠、白公祠、潘公祠、莫公祠、文公祠、水明楼、戏楼、观间阁、关帝庙、蚂蚱
神庙。1969年,龙王大殿、水明楼、戏楼等重要建筑毁圮。今尚存禹王殿、宋公祠、
文公祠、观音阁、关帝庙、蚂蚱神庙、过厅禅堂等。因岁久失修,多失原貌。龙王大
殿,明洪武初敕建,天顺年间(1457年-1464年) 主事孙仁重修,学士许彬为之记。大
殿长21米, 进深15米, 高13米, 7楹,歇山式建筑。殿中上悬“广济分流”,下悬
“输流利运” 两匾。龛内龙王塑像高3米许,两旁分列神像22尊,情态各异。殿之正
中檐下悬“劈流神勇”等三块大匾。前置20片屏门隔扇,外设木栅护栏,门下砌青石
台阶,并环以大红围墙,甚为壮观。1986年被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
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帝庙位于汶上县城大隅首西200米处, 始建于元代,是祭祀三国时蜀汉名将关
羽的场所。关帝庙原有戏楼、东西庑、大殿、寝殿。大殿长13.4米,宽9.2米,高8米,
三楹十二柱,悬山式建筑,上覆琉璃瓦,单层飞檐,檐下施斗拱。殿内脊椽北、南二
椽有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清康熙四十二年(1702年)、嘉庆十三年(1808年)三次
重修大殿的题字。1986年汶上县人民政府投资按原貌重修,同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
护单位。
水牛山摩崖石刻位于汶上县白石乡小楼村东约0.5公里处的水牛山上。 水牛山南
侧石壁上凿有二佛洞,摩崖石刻位于西洞右侧,崖壁系天然而成,高2.3米,宽1.8米,
刻佛经6行,每行9字,末行7字,计52字,字径0.25米。字体为隶楷相兼,用笔严谨,
遒劲方正,深厚端庄,据考证出于北齐人之手。1992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郭林石刻群位于汶上县白石乡郭林村东北山坡上。郭林,为明代工部尚书郭朝宾
及其后裔墓地,原有享堂、石坊、碑碣、碑楼、香炉及人物、动物等石刻,阵容庞大,
并环有林墙。“文化大革命”时期,墓葬、享堂、碑楼、碑碣、小石坊废毁,尚余有
以大石坊为主体的17件石刻。 计有:大石坊一座,华表1对,石人4尊,石狮4尊,石
兽、 石马、石羊各1对。1985年投资9000元,将被毁及断裂移位和自然倒卧者,复以
原状。1986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兴隆塔位于兖州市城内东北隅。隋仁寿二年(602年)始建普乐寺,后改为兴隆寺,
塔因位于兴隆寺内而得名。唐大中年间(859年)维修,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重修,
改成直阁间塔,成为“鲁邦之胜、法门之雄”。塔为砖木结构,13层,高54米,为八
角楼阁式空心砖塔。 底7层,塔体粗大,层与层设台阶踏步,层间设回廊,游人可拾
阶而上。上6层骤缩细小,形成2米宽的阳台,台周设有石雕栏杆,扶栏可鸟瞰兖州市
貌。塔顶置莲座及宝相式塔刹,覆琉璃瓦。塔内第六层有宋嘉佑八年(1063年)题名碑
记1块。第二、三层有清康熙三十一年至五十一年(1691年至1712年) 重修兴隆塔题名
碑6块,为了解兴隆塔维修情况提供了依据。
1985年,国家拨款13.5万元,对兴隆塔进行了大型修葺,并在塔下东侧新建陈列
室1处,陈列从北辛文化时期到清朝时期许多文物。其中有清康熙五十一年 (1712年)
铸的镇水剑, 剑身通长747厘米,宽27厘米,生铁模铸成,重1542公斤,被誉为“天
下第一剑” 。塔于1986年春节正式向游人开放,年底接待中外游客4.5万人次,至19
93年底,共接待中外游客34万人次。1977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泉林位于泗水县城东南25公里处,形成年月不详,因众泉如林,故称泉林。大约
在三公顷的地面上,大泉数十,小泉无计,主要名泉有双睛、淘米、白虎红石、响水、
洗钵、珍珠、潘波等。泉水或从底溢,或从缝溢,斗折蛇行,叮咚有声,江流入泗。
当年孔子来游,曾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慨叹。清康熙乾隆两帝曾多次来
此驻跸,并盖有乾隆行宫,后废圮。孔子、郦道元也在此留下遗迹。
泗水卞桥卞桥又名“双月桥”。在泗水县城东南24公里的卞桥镇东门下,即泉林
的西北端,跨泗河上。为中唐时期建筑的单券三孔石拱桥,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
重修,明嘉靖六年(1527年) 复修。桥面东西长24米,宽6米,东西引桥各35米。桥头
各有石狮2尊相向蹲踞, 桥面望柱、栏板浮雕滚龙猛虎、金刚力士、花卉翎毛、山水
风光。券孔上顶各有透雕龙首向南北两面探出。桥下清波长流,两岸杨柳依依。中秋
之夜,月印双影,景色殊异。1977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微山湖位于微山县。湖西北东南走向,长126公里,宽5至25公里,面积1200平方
公里, 年均水深1.5米,水蓄量17亿立方米,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由
微山、昭阳、独山、南阳四个水泊相连的湖泊组成,因微山湖最大,故称微山湖;又
因位于东平湖南,又俗称南四湖。湖中有微山、独山、南阳三个较大的岛屿,其中,
最大的岛是微山岛,岛上有被孔子称为古之三“仁人”的殷子的墓地,微山岛、微山
湖及微山县都因这一古人而得名。
微山岛东西长6公里, 南北宽3.5公里,面积约9平方公里,海拔90米。岛上汉画
像石、古碑石等文化遗存颇多,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铁道游击队也在此留有多处遗迹。
岛西半部有著名的三贤墓。微子墓,位于岛西北部凤凰台上,系殷商古迹。微子,名
启,是殷(商)纣王的同母庶兄。微子道德修养很高,因数谏纣王而被见疑,逃来此地
隐居,死后葬于山顶,山由而得名。墓呈圆形,高10米,底径75米,墓前有石碑4幢,
中间主碑镌刻“殷微子墓”,为西汉丞相匡衡书,碑额上镌刻“仁参箕比”,是南昌
尉梅题写。 目夷墓,位于微子墓东2.5公里处。目夷,字子鱼,微子17世孙,春秋五
霸之一宋襄公的庶兄,宋襄公即位时,目夷为相,是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
微山岛属宋国,目夷又是微子的后代,因此死后葬于此。墓呈圆形,前立宋神宗熙宁
五年(1072年) 制石碑,碑高2.3米,宽0.9米,厚0.4米,正面阴刻宋贤目夷君墓。张
良墓位于目夷墓南。张良,字子房,汉高祖刘邦的谋臣。刘邦平定天下,封其为留候。
微山岛东南方向即是张良的封地,他死后葬在了这里。墓高15米,径约百米,为红黄
粘土加岛上的卵石夯筑。 墓前石碑一幢, 上书“汉留侯张良墓” , 为清乾隆二年
(1737年)立。
十万亩荷花东起微山岛,西至爱湖,约有10万亩野生荷花生长在这里。80年代后,
又引进了许多荷花优良品种。每逢夏季,10万亩荷花争奇斗艳,构成一大奇景。
水上渔村微山湖岛屿众多,其中较大的岛上均设有渔村。村子临湖而建,出门登
舟, 构成独特的水乡。湖区水上小学也十分有特色。校船一般长10余米,宽4.5米,
设有两个船舱,一个作为教室,一个作为办公室,可容纳学生50名左右。船上还有简
易操场。
80年代中期以后,旅游部门在微山湖开展了游船旅游,受到了中外旅游者的欢迎。
1987年省政府批准设立微山湖名胜风景区。每年夏季,荷花盛开之季为旅游的高峰期。
1993年接待游客人数约6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