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其他地区主要旅游景点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82&rec=17&run=13

泰安齐长城遗址据《竹书纪年》载:“周显王十八年(前351年) ,齐筑防,以为
长城。”齐长城从齐桓公元年(前685年) 始建,至齐宣王基本完成,距今已有2500多
年的历史。长城西起长清县东张村,东到胶南市琅琊台的小珠山入海,历经10余县市,
绵延500余公里。 泰安市境内有肥城段和泰安段。肥城段位于肥城境内,西起老城镇
北5公里处的项峪北山, 东止于窗户岭,全长38公里。山区段多为石砌,山口处多为
土基。 山顶城墙遗址一般高1.5米~2米,底宽5米~6米,顶宽1.5米。泰安段位于泰
山区、郊区境北的泰山分水岭上。西自窗户岭入郊区道朗乡黄巢寨山,沿岱阴泰安、
历城边界线崇山峻岭至四界首,与泰安、章丘分界线长城岭相接,全长约82公里。残
墙断壁处处都是,其中,自大津口经黄前镇水泉子村的济泰公路山口至下港乡谷山村
的一段,遗址最暴露,绵延约34公里,高2米~4米,底宽6米~10米,顶宽2米~4米,
多为石砌,间以夯土。
灵应宫原名天仙祠,位于泰安市西南蒿里山东,始建年代无考,明万历三十九年
(1611年)奉敕拓建,赐名灵应宫,为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的下庙。此庙是元君在泰山规
模最大的祠庙,南北长153米,东西宽44米,面积6732平方米。宫为二进庙堂式建筑,
以元君殿为主体,前后由山门、钟鼓楼、铜亭、东西禅院、后大殿、后山门组成,呈
长方形。前山门单间卷棚歇山顶。钟鼓两楼双层卷棚硬山顶。大殿5间,面阔21.5米,
进深12.75米,高9.8米,五脊硬山顶,覆以灰色筒瓦,殿内原供明神宗朱翊钧之母李
氏九莲菩萨铜像。后来宫中的铜亭及铜像六尊均已移迁泰山各寺庙中,大部分建筑毁
于战乱,现仅保留了南山门、钟楼、正殿、禅房和北斗台以及石狮一对、碑刻多块。
萧家林位于泰安市郊区满庄镇西北萧家林村,是明萧大亨之墓陵,面积约2000平
方米。萧大亨(1531-1612),字夏卿,号岳峰,山东泰安人,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
进士,初授榆次令,后迁户部郎中,再调宁夏宣府,万历年间因政绩显赫转右都御使
加太保,任兵、刑两部尚书,万历四十年(1612年)卒。有《古今文钞》、《文章正宗》、
《岳峰萧公奏议》、《夷俗记》等著作传世。明神宗敕令在岱阳金牛山下为其建墓。
陵墓坐北朝南,利用山丘自然错落,依势而建,气势宏伟壮观。神道前后均置立四柱
三间歇山顶石碑坊,两侧雕立华表、武士、石虎、石羊、石马、文侍各一对。牌坊造
型朴实敦厚、雕刻精细,华表挺秀,柱头上蹲圆雕望天毗,云极及柱身高浮雕云纹,
是明代的典型雕刻技法。萧家林墓,1967年被平毁,萧大亨墓碑已圮,萧妻刘氏之碑
尚存,还存牌坊2座,华表2座,石人、石兽10座。1992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大汶口遗址位于泰山南麓,东西贯穿大汶河两岸,北岸在郊区大汶口镇南,南岸
在宁阳县堡头村西, 总面积80余万平方米。1959年首次发掘墓葬133座,出土文物、
随葬遗物1000余件,考古学界定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亦以大汶口遗址与其类同的
文化遗存命名为“大汶口文化”。1974年及1978年先后进行两次大型发掘,已揭露面
积达72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2米~3米。其内涵丰富,有墓葬、房址、窖坑等,出
土文物种类繁多,有造型精美的陶器、骨器、玉器、牙器及生产工具等,不仅为探讨
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也为研究黄淮流域及山东、江苏沿海地区原始文
化提供了重要线索。1982年被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徂徕山位于泰山东南, 汶河南畔,总面积250平方公里,其主峰太平顶,海拔10
27米, 与泰山玉皇顶的直线距离为30公里,距岱宗坊南约18公里。徂徕山今存寺庙3
处,碑碣54块,摩崖刻石113处,古树名木千余株。
太平顶在徂徕山中部,为最高峰。峰顶有双峰争嵘,古松卧伏其上,西峰较平坦,
有感应侯祠遗址,是金章宗帝明昌元年(1190年)封山神为“护国感应侯”而建祠,后
毁,现故址有巨石,石上有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文人补刻唐隐士国子博士王希夷
的《王野人诗》:“徂徕山下是吾家,吸露嘘风卧紫霞。几百年来无个事,朝朝座对
老松花。”顶西岩下有天然石洞为紫霞洞,王希夷在此修真。顶南为贵人峰,峰顶一
奇石高突,遥观似人立。古人称:“泰山有丈人,徂徕有贵人”。
光化寺位于徂徕山南麓。北魏时便有,隋代称光化寺,宋时易名为崇庆寺,元初
兖州军节度使时珍重修。光化寺建在两山平地之处,后有泉入寺,前列山屏为障。今
寺院正殿内四壁存留清代《西游记》壁画,东山门内有清乾隆、光绪年间重修字碑。
院西南有古松, 寇盖如伞遮地亩余, 传为唐植。寺北门路东有巨石,名将军石,高
1.9米,宽2.4米,厚1.2米,上刻北齐武平元年(570年)梁父县令王子椿隶书《大般若
经》,计89字,字径13厘米。寺东南路西有元明时期的墓塔林遗址,今存数十块。墓
塔林东是映佛岩。山顶巨石南壁上刻王子椿隶书《般若波罗密经》,今存85字,字径
30厘米,为徂徕山摩崖石刻之一。宋《金石录》、清《金石索》均载其文,为历代书
法家所推崇。
礤石峪位于徂徕山南麓。此处群峰罗列,一水环绕,松柏蔽辉,云气充谷,清道
光年间《泰安县志》称其为“徂徕第一奥区”。谷内多古庙、古殿和清碑遗址及文物。
涧溪两岸有“竹溪”、“云路”、“激湍”、“壁立千仞”、“桃园深处”、“仙闾
灵府”等题刻。
竹溪六逸遗址位于徂徕山西南麓乳山下,四周山峰围屏,溪水西流。金代安升卿
题“竹溪佳境”在南崖上。唐天宝年间李白与文人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
沔等同隐竹溪,号“竹溪六逸”。附近的石壁、石洞上刻着许多著名学士文人的刻字。
明代诗人丘睿题《竹溪六逸图》诗:“徂徕之山竹满溪,溪中流水清漪漪。昔人已往
不可见,至今陈迹犹依稀。”竹溪东南为三岭崮,又名三台山,北岩为独秀峰,峰下
有李白刻“独秀峰”三字,原有九龙宫、玉皇庙、山神祠,今已无存。
徂徕山革命遗址位于徂徕山西南的大寺。寺建于北齐河清二年(563年) ,古称四
禅寺。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在此组织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建立八路军山东
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创建徂徕山抗日根据地。今为徂徕山林场驻地。院内有“徂
徕山起义遗址”标志牌。1988年1月1日,为纪念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50周年,中共山
东省委在大寺遗址前马头山建纪念碑,徐向前题“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武
中奇隶书碑文。1977年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军帐位于太平顶西北,传吴王伐齐时,中军设于此,故名。清康熙年间在原址
建三清殿,后又增建吕祖阁、灵宫殿、蓬莱观等,今仅存房基。
竹溪庵位于中军帐西北,为金代大学士党怀英读书处。山崮北崖有党怀英刻“竹
溪”二字,额称“竹溪庵”。党怀英曾在此著《竹溪集》。
石介墓位于徂徕山西北麓桥沟村南,北望庄北。原墓林占地20亩,古柏千株,浓
荫蔽日。前有明万历年间御史宋焘立《宋太子中允徂徕石先生神道碑》,后为石介墓。
墓前立明代学者吴希孔书《宋故太子允石介之墓》碑,碑侧嵌苏轼及刘概诗碑。墓林
中还有石介于宋康定二年(1041年)所撰《石氏先生表》碑。石介墓有欧阳修撰书《徂
徕先生墓志铭》。墓林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平毁。
东平湖位于东平县境内,古称大野泽、巨野泽,亦名梁山海。金大定年间,黄河
长期淤淀使梁山海大部干涸,到清咸丰五年(1855年)改称东平湖。建国后,政府多次
整修湖堤,湖堤长135公里。湖面面积632平方公里,常年蓄水量为10多亿立方米,为
山东第二大淡水湖,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八百里梁山水泊”的遗存水域。东平湖三面
环山,面临黄河,京杭大运河穿湖而过。湖区盛产鱼、虾、鳖、蟹等鱼类,菱、苇、
蒲、莲等植物。环湖畔有白佛山石窟造像、腊山风景区及司里山的造像群等人文景观。
每逢夏季,万亩荷莲花、菱花齐放,湖面鱼帆点点,吸引着众多的游人来此观光。
腊山位于东平湖西岸。其特色是奇、险、幽。有“小泰山”、“小岱峰”之称。
为山东省风景名胜区之一。以腊山为主的腊山林场是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08万亩。
林区内有四片群体式名胜古迹九处,分别为:六工山林区的玉皇庙、理明窝、摩崖造
像,建福寺和白衣庵;腊山林区的以三清宫、碧霞行宫为主的祥龙观;山赵林区的青
龙观和磨香寺;山沃林区的月岩寺和跑马泉。其中理明窝摩崖造像系唐代所创,历史
悠久,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清宫邱祖阁传为元代道士邱处机修仙处,庙内香火
旺盛。景区内还有大量的唐、宋、元、明、清历代风格各异的庙宇建筑和碑刻。
司里山造像司里山又称棘梁山,别名小梁山,位于东平湖西畔银山和戴庙交界处,
因明代在此设“巡检司”,故名司里山。传为梁山好汉晁盖、吴用及阮氏三雄等起义
初期的根据地,并有起义军活动的遗址多处。山顶千佛崖雕镌着从春秋战国、唐、宋、
元、 明、清至民国各朝代不同风格的佛像560余尊,主像高12米,侍像高近10米,是
山东最大的造像之一。山顶原有千佛大殿等建筑,现仅存遗址、柱础、石碑等,为佛
文化艺术的宝库。1992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佛山石窟造像位于东平县白佛山(俗称“白虎山”)。这里比较完好地保存了隋
唐时期的石窟造像群, 共有120余尊,分布在南北50米、东西80米山腰间的四个佛窟
中。其中,造像最多、年代最早的是隋窟,又称大佛洞,洞内释伽佛高4.8米,宽4米,
东西两壁有105尊浮雕造像, 洞外有“大隋开皇七年寺主王子华造像”题记。1977年
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都观位于肥城桃园镇南北王村,1930年,由樊光秀发起,黄思荣监制而建成。
观由南北大殿和“普传宝塔”组成。南大殿为歇山式四角单飞檐,四面出厦建筑,整
个大殿由高5.5米的20根方石柱支撑, 石柱上镌刻真草隶篆等书体的楹联,柱础及殿
基石周围高浮雕刻《西游记》故事及花鸟图绘。北大殿为硬山式砖石结构,有12根石
柱支撑, 柱础为四只石狮石龟,殿内有2根四面雕刻的石柱,上部盘龙云纹,下部荷
花图案。玉都观建造十分壮观,楹联引人入胜,雕刻丰富多采,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
和游览欣赏价值。
堽城坝位于宁阳县伏山镇刘家庄和肖家店村之间的大汶河主流上。坝始建于明
代初期,坝身长约300米,高近5米,为全石结构。坝南的禹王庙内存有历代修坝记事
碑多块,碑高10米,庙前、庙后有古柏10余株,粗须3人合围,虬枝挺拔,葱郁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