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其他地区主要旅游景点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82&rec=14&run=13

薛家岛旅游开发区位于胶州湾西海岸黄岛境内,与团岛隔海相望,相距2.26海里。
东、南、北三面环海,海岸线长54公里。薛家岛形状如飞凤,又称“凤凰岛”。山海
相连, 风景秀丽。岛上金沙滩、银沙滩是著名海水浴场,金沙滩全长3公里,呈月牙
形南北展开,滩平沙细,风小浪静,水色透明。岛上建有度假村、更衣室、宾馆等。
竹岔岛位于薛家岛东部海中, 面积1.032平方公里。传该岛古时野竹成林,与脱
岛、大石岛、小石岛一起将海水分成几个海岔,故名“竹岔岛”。亦有说古时一渔船
在附近海面遇难,夜间不明方向,循鸡鸣之声登岛得救,故又名“鸡鸣岛”。竹岔岛
是国际钓鱼基地,有“黄海宝石”之称。
连三岛位于薛家岛岛南, 北临银沙滩,面积1.6平方公里,由三个小岛组成。三
小岛潮落俨然一体,故名连三岛。该岛环境幽美,空气清新,风景独特。
窟窿山位于黄岛东端,三面环海,海拔163米,面积2平方公里,与市区南部隔海
相望,是胶州湾的重要门户,古、近代均曾在此布防,建有古炮台、观海楼、跑马场
等。唐朝时曾建有朝海寺、上庵庙等庙宇,现古迹正按规划逐步复原。
田横岛位于即墨市东部黄海中, 面积1.25平方公里,距陆地约3公里,离青岛市
区码头68公里。 因秦末汉初齐王田横曾率众在此栖居而得名。相传该岛为田横属下5
00将士集体殉节处,古人所立“齐王田横五百义士之位”石碑尚存,碑呈长方形,长
44厘米,宽19.5厘米,厚7.5厘米。岛内自然景观有神龟石、老仙洞、狮身人面石等。
田横岛顶上有古迹五百义士墓,原有田横庙已荒废。“田横岛五百义士”的历史故事
脍炙人口,给该岛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徐悲鸿、贺敬之等名人给该岛留下宝贵墨
迹。1992年,山东省三联集团独资开发田横岛,分期建设田横岛度假村。拟建“梦海
屯、九龙居、中国园”三大主体建筑群及电子游戏城、健身美容城、体育健身城、射
击场、 迷你高尔夫乐团、儿童公园、海上活动中心等7大俱乐部,现部分项目已竣工
并接待游人,每年进岛游客达10万人次以上。1982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将田横岛五百
义士墓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田横岛被列为全国26个试点开发岛屿之一。
马山位于即墨城西约7公里,由4个相连的山包组成,形如马鞍,故又称“马鞍山”,
最高峰海拔211米。山上盛产安山玢岩,多为灰绿、灰褐色,为约1亿年前岩浆涌出地
表冷凝而成。山之西南部呈现四方柱状节理,株体截面直径约1米左右,高约30余米,
笔直挺拔,排列紧密,恰似一片密林,蔚为壮观,故名“马山石林”。柱状节理石林
多发育于玄武岩中,一般呈六棱或五棱柱状,而马山石林发育于安山岩中,且呈四方
形,在地质学中较为罕见。马山一带地质藏有丰富的木化石,学名“硅化木”,直径
数十厘米不等,高者10余米,其形状、纹理与树木无异。马山地区木化石数量、规模
均为国内罕见,最著名的是1983年发现的一块重约2吨、长6米、粗端直径70厘米、细
端60厘米的南洋杉木化石,属白垩世纪,为中国发现的木化石中的一个新种类。该化
石树干整体有横断纹理,断为12段,纹理明显,年轮清晰,具有重要的科研和观赏价
值。慕名观光游客络绎不绝。
马山古为宗教圣地,山前明朝光宗皇帝赐号“慧觉禅师”刘仙姑为第一代主持的
白云庵现已修复,山上玉皇殿正在重修,山后曾有无成殿、圣母殿、雷神殿等寺庙。
马山民间故事、传说颇多。1993年马山被山东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
翌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长门岩位于即墨市鳌山卫镇东南海中,分南北二岛,总面积0.25平方公里。主岛
北岛面积0.18平方公里,主峰高84.7米,南岛高53米。两岛相距数百米,中间航道宽
如车道,故也称“车门岛”。岛内因盛产耐冬而闻名。长门岩耐冬繁茂异常,是同纬
度最大的野生山荣群落, 达500株。树龄最高者约1300余岁,其树干径宽盈尺,形如
巨伞,堪称“耐冬之王”。仲春,寒意未尽、万木凋零时节,耐冬花顶风傲雪,怒放
于寒风白雪之中,遍岛红云,煞是壮观。经考,长门岩耐冬系原生性古耐冬树群,形
成原因是鸟群迁徙中在长门岩休息,山茶种从粪中排出后形成。岛上另有一种植物,
名“藤胡须子” ,渔民称为“海枣”,属常绿灌木,与耐冬紧邻傍生。海枣树8月开
花结果,翌年4月果实成熟。在耐冬盛开时节,杂以累累青果,颇为奇丽。
大泽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平度市北35公里, 面积324平方公里,最高处为北峰顶,
海拔736.7米。大泽山古名九青山。据明代龙文明著文称:“群山环抱而易出泉,遂汇
为大泽”,民间也有“唐太宗射泉汇大泽”的传说,后人遂将九青山改名大泽山。大
泽山山势层峦叠嶂,西为飞来峰,东为日观峰,南为金刚崮。北峰西接鹰不落峰,峰
峦环抱,形如城池;北峰石纹直立,西峰石纹平行,俯视峰下,怪石嶙峋,千奇百态。
莲花洞旁的“箱子石”,上刻“书藏万卷”四个大字,传说是隋末红莲教圣母女徒杨
斯玉读书学艺的藏书之处。西峰极顶处南半山腰处,有一红庙,其旁的天然石屋,传
说为明代户部右侍郎刘耳枝的读书处。
大泽山的名胜古迹甚多,有宋、明、清历代摩崖刻石、碑林,有明万历二十二年
(1594年)兴建的亭、台、庵、寺等古建筑,总面积约5000多平方米;有东魏造像数十
尊; 有“僧和塔”、“尼姑塔”数十座;有墓塔碑及其他石碑200余通;还有历代刻
石500余处。著名的有两处,即芝莱山、陈抟洞。据《重修平度志》载:“月主祠在芝
莱山,秦八神祠之一”,“秦始皇三十年(217年)祀月主于芝莱山”,“元封元年(公
元前110年)帝(汉武帝)幸东莱祠月主于芝莱山”。山下有“始皇拜月”和“汉武驻跸”
两通记事碑,记载了两帝行迹。因相传汉武帝至此山求药,获灵芝而得名芝莱山。芝
莱山在大泽山近旁,陈抟洞位于此山,原为东魏一座石窟,洞内刻有数十尊石像,洞
壁上镌有东魏武定六年(548年) 的《姚保显造石塔记》,还刻有数十尊石像。传说著
名道士陈抟长眠于此,故名陈抟洞。大泽山大部分石迹毁于1943年,现仅存部分石像、
塔、 碑、刻石等古迹。80年代后修复建筑约800平方米。1992年,大泽山风景区林场
被辟为省级森林公园。
天柱山摩崖石刻天柱山,古称高宝山,位于平度市北50里,为大泽山之一脉。天
柱山以其摩崖刻石而著称,有东汉、东魏、北齐以及金、元等历代刻石,其中以东汉、
魏碑等刻石最为著名,是稀有的书法刻石艺术的瑰宝。在天柱山之阳的郑文公碑,全
称: “魏故中书令秘书监郑文公之碑”,是程天赐等60人为旧时同僚--兖州刺史郑羲
所立,传为郑羲季子--北魏光州刺史郑道昭于永平四年(511年) 所书镌。郑文公碑亦
称上碑或称郑羲上碑(郑文公为郑羲之谥号)。郑道昭后来在掖县云峰山觅得佳石,书
镌《荥阳郑文公之碑》,内容基本相同,亦称下碑,因结衔下刻有“草”字,故又有
草稿之说。 郑文公碑刻在“鸾峰直上,鹤岭横悬”的一块天然巨石上,碑高3.2米,
宽1.5米,文19行(其中有两个半行),共881个字。其内容系为郑家歌功颂德,特别是
记载了郑羲的生平事迹和著述。郑道昭在天柱山留下刻石十余处,其子郑述祖步其尘,
亦留下刻石多处。北朝书法以北魏为最,正书风格多样,笔力雄健,备受到国内外书
法人士的崇尚。自80年代以来,每年国外游客上千余人、国内游客3万余人来此观摩。
1984年被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升格为国家级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
即墨古城址位于今平度市古岘镇大朱毛村。即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代城池。古
即墨城有两座:一是春秋时期的即墨故城,俗称朱毛城,因西汉时期胶东国康王都址,
故又称康王城;一是隋代重建的即墨城,即现在的即墨城。史记里关于田单巧布“火
牛阵”大破燕军的故事,就发生在春秋时期的即墨城。该城至汉代又重建,至今旧址
尚存。城南北长5公里,东西宽2.5公里,残存的城墙约1000米,城墙基宽约40米。从
残存的部分可看到高约5米,均为夯土板筑。从史料看到,城内原有金銮殿、梳装楼、
点将台、养鱼池、贮货湾等,现在仍有部分遗迹可寻。遗址内历年时有文物出土。春
秋时期的即墨故城,为自西汉始总计有八王、一公、六侯、一相都居。这些王侯及其
家族,死后均葬于城北的群山之上,墓葬东起古岘镇的龙虎山,蜿蜒30余里,分布在
大小30余个山头,有墓(战国墓) 380余座,形成了威严壮观的古墓群。相传康王墓就
坐落在古镇蓬莱前村西陵台上,整个墓葬之高大,实属罕见。1984年即墨故城遗址被
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升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里河遗址位于胶州市城南北三里河村西侧,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250米,
面积约有5万平方米。 遗址的地层堆积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龙山文化类型遗存,
下层为大汶口类型。遗址于1974年、1975年两次发掘,出土文物达2000余件,其中珍
贵文物有:薄胎黑陶器(又称蛋壳陶器)、三只兽形陶及石器、铜器等。薄胎黑陶器两
次发掘共修复完整25件,其中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的黑陶高柄杯,高20厘米,重量
只有39克, 其口盘部分的厚度仅有0.3毫米,确能与蛋壳相媲美,柄部镂空雕花,匀
称大方, 朴素壮观,虽在土中埋藏400余年,至今仍光亮如镜,黑如墨锭,堪称绝代
佳作。三只兽形陶,一只猪形,一只狗形,另一只为奇特形,或称之为“玄武”,或
称之为“螭” 。该遗址还发现两处氏族公社公墓地,其中属大汶口文化类型的墓葬6
0余座。 在龙山文化房中发现的墓葬约有百座。此外还发现一些海鱼的骨骼和成堆的
鱼鳞等,经确认一些鱼种为外海海鱼,可见5000年前,三里河遗址即在胶州湾畔的南
河故道北岸已是较发达的渔港。1982年被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升格
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风翰故居纪念馆位于胶州市城南三里河西北,占地面积14亩,建筑面积1860平
方米,分高风翰故居和附属设施两部分。高风翰,字西园,号南阜山人,山东胶州南
三里河人,是清代杰出的扬州派左笔书画家,史称“扬州八怪”之一。他诗、书、画,
被时人称为三绝,尤善篆刻,精于制砚。特别是右手病发后,改以左手书画,更是妙
趣横生,并著有《砚史》、《南阜山人全集》等。纪念馆内设馆、堂、亭、园林等。
石鳌馆是高氏家宅的主建筑,是接官、议事、会客的地方,也是借为年祭供祖像、举
行典祀的场所。北堂,是所谓“台房”,即后寝,是高风翰居住之地。春草堂,是高
风翰父辈吟诗作书画或招待好友的地方,也是成人学塾。竹西亭,也称西亭,是高宅
中最雅致的地方。亭外有园林,亭内供有高风翰老师王渔洋画像,又有画案、书桌,
供雅集之用。南斋,是学塾,也是高风翰小时候读书的地方。纪念馆附属部分有长廊、
东榭、 方亭、假山、水池等设施,供参观者游赏和休息。此处又有展览厅4个,其中
有一厅展出现代人为该馆作的题辞、书画,一厅专展与高风翰有关的书法绘画等作品。
艾山位于胶州市董城乡、冷家村乡和张庄镇交界处,景区内有南北两座山峰,南
为主峰,海拔229.2米,北峰海拔224米。景区由艾山、东石、西石和山洲水库四大游
览区组成,前三区为古典园林区,山洲水库为现代园林区。
自古以来,艾山庙宇、神像众多,香火鼎盛。山腰有“五灵宫”,山下有“倒坐
观音殿”、“十王殿”、“唐王殿”、“百子殿”等。山顶有“碧霞宫”,宫内设碧
霄、琼霄、云霄三姐妹神像。相传三人在殷朝为奸人所利用,误入歧途,后到崂山祭
祖,为艾山景致所吸引,幡然悔悟,自此洗心革面,造福于民,后被“封神榜”封为
一方神灵,当地人民群众为感其恩德,建就了“碧霞宫”,终年香火不断,为纪念三
位仙人一世的风雨坎坷,题名为“风雨三霄”。
东石、西石被誉为胶州八景之一,历代文人墨客多有题咏,留有碑文石刻。东石,
海拔137米。 两石中间有一平坦处,建有“玉皇庙”。东石东南脚下有一石屋,是东
汉郑康成求学之处,屋内有石桌、石凳、石床等。西石后区遍植梨树,每逢阳春三月,
梨花如雪如云。山顶有一亭,常年白云绕亭两侧,故名“破云亭”。
艾山与东石坳间的开阔地带,建有休疗接待区,设有会议室、客房、餐厅、健身
房等设施;这里还有一个自然植物园和一个篝火区。与艾山毗邻的山洲水库,青山环
抱,碧水如镜。水库一侧建有水库纪念碑,北岸建有各种娱乐设施。
小珠山小珠山位于胶南市东北13.6公里,东南、西北走向,长约7公里,宽约5公
里, 总面积35平方公里,主峰大顶海拔724.9米。其主要景点有朝阳寺、蟠龙庵、白
石洞、齐长城遗址、灵山卫城隍庙等。
大珠山旅游景区大珠山位于胶南市境内, 濒临黄海,主峰大寨顶海拔486米。大
珠山和小珠山均为岸海名山,“双珠嵌云”是胶州八景中的第一胜景。其主要景点有
石门寺墓塔林、峡沟西山石窟、石屋子沟石窟、古镇口炮台、石桥、珠山石室、帽子
峰、青华岩、黑龙潭等。
灵山湾旅游景区灵山湾位于胶南市境内东部海域,湾口介于鱼鸣嘴与大珠山嘴之
间。湾口宽约23.4公里,面积约10.7平方公里。湾内水深大部分为5米~12米。
灵山岛, 位于胶南东南黄海中,距大陆岸线最近点11公里,长5.1公里,宽1.43
公里, 面积7.28平方公里, 主峰歪头顶海拔513.6米, 是全国第三高岛。相传云:
“先日而曙,将雨而云,故名灵山。”岛上草木茂密,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灵岛
浮翠”为古胶州八景之一。岛上有歪头顶、象鼻山、骆驼峰、望海楼、老虎嘴、试刀
石等奇峰异石。
唐岛,位于灵山湾东南部,长约0.5公里,宽约0.15公里,面积约0.75平方公里,
海拔19.5米, 距大陆岸线最近点0.4公里。据清乾隆《胶州志古迹》载,唐太宗征高
丽曾驻师于此,故名唐岛。岛上有饮马池,常年有水,岛上还有古炮台一座,建于明
代,与古镇口炮台东西分列,同属灵山卫管辖。
灵山湾北岸是天然海水浴场,浴场设施总面积约22万平方米,水域面积约为25万
平方米, 设有防鲨网、更衣室和停车场。1993年5月10日,林业部批准在胶南市东部
沿海以环海林场为基础,筹建滨海国家森林公园。同年12月20日,林业部批准将“滨
海国家森林公园”更名为“灵山湾国家森林公园”。公园有林地5400亩,按照规划,
将于21世纪初,建成具有旅游度假、娱乐健身、科普教育和经贸洽谈等多种功能的城
郊生态型国家级森林公园。
琅琊台风景名胜旅游区位于胶南市南部, 距胶南市城区26公里。 琅琊台海拔
183.4米, 台底横断面积2.2平方公里,台顶平敞,周长150余米,“盖海畔有山,形
如台,在琅琊,故曰琅琊台”。琅琊台三面环海,一面接陆。前有斋堂岛,相传是秦
始皇登琅琊台时,其侍从的斋戒之所;后有十里金黄色的沙滩,东北与灵山岛遥遥相
望,西北是一望无际的农田村舍,景致优美。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齐景公曾泛海
游琅琊, 数月不归。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在琅琊山“起观台,台周七里,以望东
海”,并将其国都由会稽迁至琅琊。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五巡天下,三登琅琊台,而
引出徐福率数千童男女从琅琊出航东渡扶桑的历史记载,并成为中国著名的名胜之地。
步秦皇之后,汉、唐、宋、明时期,帝王或文人墨客造访琅琊台,留有诸多墨迹、碑
石。琅琊台上的古建筑、古文物历经时光的侵蚀以及人为的毁损,仅有少数遗存尚在,
其中,刻石残碑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内;有“千秋万岁”字样的秦瓦当,被国家定为
一级文物, 存于胶南市博物馆。80年代以来,胶南市人民政府先后投资300多万元,
对琅琊台进行保护、修复和建设。1982年琅琊台遗址被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升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经青岛市政府批准,命名为青岛琅琊台
风景名胜旅游区。
徐福殿在琅琊台西南侧, 占地871平方米,1993年始建,1994年10月竣工。徐福
殿为仿秦代建筑,由青砖青瓦构筑,古朴典雅,宏伟壮观。殿内供奉徐福坐姿塑像一
尊。《史记》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行郡县,登上琅琊台,
徐福借机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州,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
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
年) ,始皇最后一次登琅琊台时,徐福再次上书,说“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
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秦始皇批准了徐福的请求,并亲
自监护徐福船队“自琅琊北至荣成山,弗见。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遂并海西。”
徐福一行则东渡扶桑,“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胶南市人民政府修建徐福殿,以
纪念徐福这位伟大的航海家、探险家、中日友好的伟大先人。
云梯位于琅琊台西南侧,长152米,宽2.8米,共336级,中设平台4个,为当年秦
始皇登台的三条御路之一,1993年底修复完成。
级梯御路在琅琊台北侧,长135米,宽6.8米,共386阶级梯,中设平台4个,中轴
线用方砖砌成,是为御路两侧为级梯,级梯外为石雕护栏,是秦始皇登台的三条御路
之一。1993年修复完成。
琅琊刻石在琅琊台顶西部, 是著名秦琅琊刻石的复制品,碑高480厘米,底宽19
7厘米, 中宽160厘米,顶宽73.6厘米,厚96厘米,1993年底始制,1994年9月立。公
元前219年,秦始皇登琅琊台后,在台顶立刻石,颂秦功业。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出
巡至琅琊台,在始皇刻石旁,刻其诏书和大臣从者名。历经风雨剥蚀,至宋神宗熙宁
九年(1076年),知密州军州事苏轼作《书琅琊篆后》,记其登琅琊台所见说:“今颂
诗亡矣,其从臣姓名仅有存者,而二世诏书具在。”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诸城
知县颜悦道重修琅琊台时,立大碑一座,将残存刻石镶嵌碑上。清乾隆二十八年 (17
63年) ,诸城知县宫懋让见刻石裂,熔铁束之。清道光间,铁束散,刻石碎。后诸城
知县毛澄筑亭覆之。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四月间,一次大雷雨过后,碑石散失。
1921年至1922年,王培佑先后两次登琅琊台搜寻,将散碎碑石凑合,损缺很少。后残
石被移置诸城县署。建国后移置山东省博物馆。建国十年大庆时又移置中国历史博物
馆。 残石高129厘米,宽67.5厘米,厚37厘米;现存碑文13行,86字,李斯书,是秦
刻石存字独多者,中国现存最古刻石之一,堪称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