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前海海滨主要旅游景点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82&rec=12&run=13

栈桥俗称前海栈桥、 南海栈桥、大码头,始建于1892年,长约200米,为军用码
头。 1901年,德国殖民当局对栈桥展筑,全桥延长至350米,改作货运码头。后大港
码头建成, 栈桥逐渐向市民开放。1923年,栈桥北端两侧辟建为公园。1931年9月至
1933年4月,青岛市政府对栈桥进行扩建,桥身延长至440米,桥南端增建半圆型防护
堤,堤内新建中国民族传统风格的双层飞檐八角亭阁,定名“回澜阁”。阁内为二层
环形亭堂,中央螺旋式阶梯可登二楼。楼上一周为玻璃窗,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画”
之说,是理想的观景地。这次改建,使栈桥成为青岛的著名景观和标志性建筑物。
建国后,青岛市人民政府对栈桥多次维修。50年代,回澜阁一度称为“中苏友好
阁”。1984年11月至1985年4月,青岛市人民政府拨巨款对栈桥进行工程浩大的整修。
桥南端采用16排架取代原桥的34排桩,桥岸东侧新建螺旋眺望台,桥入口处新砌花岗
岩宽台阶。整修后的栈桥,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更加壮丽。
栈桥有“飞阁回澜”、“飞阁听潮”、“长虹远引”、“栈桥月夜”等多种迷人
景色,30年代曾被游人誉为青岛十景、青岛市乡二十四景之一,不少文人墨客为之留
下诗赋和赞誉,是游人较为集中的海滨风景观赏地,免费游览场所。旅游旺季日接待
游客量达20万人次以上。国内外重要宾客、要员、知名人士在青观光时都要登临栈桥,
欣赏海滨风光。1992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将栈桥回澜阁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青岛原名青岛, 又称琴岛。位于青岛湾栈桥东南,为海中一小岛。面积约1.2
万平方米,海拔17米。该岛小巧如螺,山岩峻秀,林木葱郁,故名“青岛”。市区定
名“青岛”后,为二者有别,人们将其称为“小青岛”。德占时期,德人称“阿克那
岛”,日占时期,日人称其“加藤岛”。小青岛原是孤岛,1900年德国人在小青岛高
处建起一座白色八角形导航灯塔,塔高15.5米。30年代初,该岛曾被辟为“小青岛公
园”,游人乘船可登临游览。日本二次侵占青岛后,成为日军驻地,此后一直被作为
军用。1941年,小青岛东面筑起防波堤与陆地相接,50年代北面亦筑起防波堤。80年
代后期,小青岛由人民海军移交青岛市,经重建再次辟为“小青岛公园”,园内建起
“琴女”雕像、亭、阁等园林小品,种植多种花草树木,1988年对游人收费开放。
小青岛是青岛湾海滨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景观,也是眺望前海市区景色的观景地。
“琴屿飘灯”是小青岛的著名景观,每当夜幕降临,岛上灯塔红光闪烁,忽明忽灭,
漂浮于海面波涌之上,引人入胜。30年代曾被列为青岛十景之一。1992年小青岛灯塔
被青岛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后宫青岛市区最早的庙宇建筑,俗称中国大庙,位于太平路东端。初建于明成
化三年(1467年),是渔民商贾出海祭神的场所。院中两株银杏树,据载为1467年初建
时所植。历史上曾多次维修,规模不断扩大,现存两尊石碑记载了清同治四年 (1865
年) 、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两次重修。1897年德国占领青岛后,欲拆天后宫,后慑
于中国人民的愤怒未果。1936年青岛商民集资,对天后宫再次扩建,临太平路新建大
戏楼,建国后曾维修。“文化大革命”期间天后宫遭严重破坏。戏楼、大殿、配殿以
及东西厢房尚存。1965年,天后宫用作市南区文化馆和少年宫。1982年青岛市人民政
府将天后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军博物馆位于莱阳路8号, 西邻青岛湾。1989年筹建,1990年正式开馆。中国
唯一的海军博物馆, 设军服礼品展厅、武器装备展区和海上展舰区,展出面积4万多
平方米,馆藏文物数千件。军服礼品展厅陈列人民海军各个时期的军服、军衔和友好
国家及军队赠送的珍贵礼品。武器装备展区陈列各种退役的海军武器装备,其中有周
恩来总理1957年检阅驻青海军部队时乘坐的02型木壳鱼雷快艇,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大
将的座机。海上展舰区设在小青岛连陆大堤的海湾内,泊有“长城号”潜艇、“鞍山
号”导弹驱逐舰和“鹰潭号”防空导弹护卫舰。鞍山舰是1954年从前苏联购进的第一
批驱逐舰,1936年建成,1941年编入苏海军太平洋舰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立下过
赫赫战功。编入中国海军后,曾多次接受周恩来、刘少奇、叶剑英、邓小平、贺龙、
罗瑞卿等党和国家及军队领导人的检阅。
鲁迅公园位于莱阳路汇泉海滨,第一海水浴场西,沿狭长基岩海岸东西伸展,长
约1公里。 日本第一次占领期间,将此地的黑松林带改建为“曙滨公园”,中国政府
收回青岛后改称“海滨公园”。1930年前后,青岛市政府在此砌石铺路,修筑亭阁,
辟建花畦,以时任市长之名命名为“若愚公园”,后更名为“海滨公园”、“莱阳路
海滨公园”。1950年,为纪念鲁迅先生,更名为“鲁迅公园”。
鲁迅公园是青岛市区著名的海滨风景名胜地。公园正门入口处为中国古典式石牌
坊,正书“鲁迅公园”,背面“蓬壶揽胜”系中国著名碑帖书法家郑世芬所书。迎门
3米高的鲁迅先生花岗岩雕像系全市青年1986年捐款所建, 园内有海豹池供观览。该
园赭红色礁石突兀嶙峋,形成天然丘壑,悬崖断岸,海浪搏击,景色蔚为壮观。园内
道路依势而成,起伏自然,筑有泻水小桥,曲径通幽。茂密的黑松林,伴以凉亭、水
族馆等建筑的点缀,形成一幅瑰丽的海滨风景图画,成为游人观潮、听涛、赏景、垂
钓的理想地。30年代“汇滨垂钓”被誉为青岛十景之一。鲁迅公园年接待中外游客量
达千万人次,高峰时日接待量达20万人次以上。
海产博物馆位于莱阳路汇泉海滨,拥有水族馆、陈列馆、南极馆、淡水鱼馆、珍
稀保护动物陈列馆5处展馆。 水族馆建于30年代初,为蔡元培、李石曾、杨杏佛等人
发起筹建。中国传统古城堡式建筑,红色花岗岩石砌于临海礁石之上,雉堞式女儿墙,
上有城楼,建筑造型气势雄伟,与鲁迅公园海滨风景浑然一体。1932年5月落成典礼,
为中国第一处海洋生物博览场所。初时仅有玻璃展池18个,露天鱼池2座,标本室4个。
每年5月至11月对游人开放,开馆当年接待参观者约7.4万人次。建国后,水族馆不断
发展,成为青岛市著名的旅游景点。1992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将水族馆列为市级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进行大规模修建改造,将展窗扩大至36个,展出渤海、黄海及
世界各地海域珍奇鱼种60多种。每天接纳游人数千。
陈列馆位于水族馆东侧,1936年建成。中国古典宫殿式建筑。初为中国海洋研究
所,1937年日本二度侵占青岛,改成山东产业馆,抗战胜利后称市立博物馆山东产业
部。建国后该馆与水族馆合并,成立海产博物馆,此处成为博物馆下属的标本陈列馆。
馆内陈列海洋生物标本、 动植物标本900多种,按照生物进化过程,从海绵无脊椎低
等生物到大型脊椎哺乳动物,依次陈列在5个展厅中。
南极馆位于水族馆与陈列馆之间,约1000平方米,展出企鹅、海豹等标本和放养
企鹅、海鸥等鸟类。淡水鱼馆和珍稀保护动物标本陈列馆位于莱阳路北侧。
第一海水浴场位于汇泉湾,又称汇泉海水浴场。1900年青岛市第一个城市规划中,
将此处规划为海水浴场。1902年,首批专程来青避暑的外地游客大多时间就此处游泳,
在沙滩上搭建了30余座更衣室。1903年,德殖民当局建设海水浴场,并陆续在附近开
设饭店、旅馆、舞厅、酒吧、咖啡室等。此后,第一海水浴场一直是暑季中外游客盛
聚之处, 驰名东亚。20年代,每年8月在此举办祭海会,陆续增设浮台、跳台、舢板
等设备。30年代中期,浴场分男女两部大规模建起更衣室,并设饭店、冷饮室、咖啡
厅等服务娱乐设施,入浴者日达上万余人次。
建国后,人民政府多次修建翻新海水浴场设施。50年代初,增设防鲨网,新建两
座跳台, 更衣室增至500多间。1984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大规模改建海水浴场,总建
筑面积扩展到20000平方米, 新建造型各异、新颖别致、色彩斑斓的单体建筑63座,
更衣室面积扩大1倍多,沙滩面积扩大到2.4公顷,增设了17米多高的了望塔,大型彩
色壁画和雕塑小品,成为受市民和游客瞩目的景观。第一海水浴场沙平面广,无暗礁
隐壑及旋涡,沙滩长约580米,至防鲨网水面380余米宽。高峰时,每天可接纳25万~
30万人入浴,最高时日接待量曾达35万人次。
小鱼山公园小鱼山位于莱阳路东端第一海水浴场之阴,海拔60米。德占时期曾筑
有炮台。1934年,山顶曾建青岛佛学会,后改称“湛山精舍”。公园建于1985年,中
国古典风格, 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建筑设计因势谋景,借景造型,围绕“海”的主
题,将亭、台、阁有机结合起来,处处显示“鱼”山之特色。主体建筑--“览潮阁”,
高18米,三层八角挑檐式建筑,挑檐图案是鱼的头部。登阁远眺,海滨名胜“长虹远
引”、“琴屿飘灯”、“汇滨垂钓”等尽收眼底,是俯瞰青岛市区海滨风光的最佳观
景地之一。“览潮阁”西侧一挑檐式六角亭可览汇泉湾,名“碧波亭”,夏季可观数
十万人入浴、万头攒动海面的胜景。阁东侧古朴的四角亭因能遥望松林花海,被誉为
“拥翠亭”。三处匾额皆系艺术大师吴作人所题。园内曲廊三幅壁画,设计寓意深邃。
一幅用象形文字“小鱼山” 构成山标, 另两幅为大型瓷板彩色壁画“八仙过海”和
“蒲松龄宇宙”,画面栩栩如生。游人多喜在壁画前留影。1992年被青岛市民和游客
评选为“青岛十大景观”之一。每年接待中外游人数十万人次,旅游高峰期日接待量
达2万~3万人次,旅游团队光顾较多。
汇泉广场位于中山公园西南,汇泉海水浴场东北,被文登路分割成南北两部分。
原为会前村界,德占青之初辟为练兵场、训练用跑马场。后随着汇泉海水浴场的兴建
和逐渐繁盛,德人每年春秋两季在此举办大型赛马会,出售马票博彩,并在赛马场周
围辟建娱乐运动场,开办高尔夫球、棒球、网球、曲棍球、射击等娱乐运动,举办各
种娱乐会,吸引游客,使此地与汇泉海水浴场一起成为蜚声东亚的旅游娱乐区。日取
代德占青岛后,亦从旧用。意大利访日飞机曾在此着陆。20年代中国收回青岛后,将
“会前”更名“汇泉”,跑马场及运动娱乐场地租予万国体育会,仍供赛马、打球等
博彩及娱乐运动用。 赛马发展到每月举办。30年代,赛马会达到鼎盛,每月4次,北
京、天津、上海、济南等外地游客周末纷抵青岛博赌,政府获马税颇丰,曾一度规划
在辛家庄附近建第二个跑马场。1933年,为承办第十七届华北运动会,在娱乐运动场
区域开工兴建了青岛市体育场。
建国后, 跑马场废除,改为人民广场。1985年广场南端开工兴建青岛体育馆。1
992年4月在文登路南侧开工兴建汇泉音乐喷泉广场, 9月竣工,即作为第二届青岛国
际啤酒节的主会场。 音乐喷泉广场面积5.5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3000游人。内设10
0米长的喷水池, 象征青岛建置100周年;设30门长1.8米铸铜大炮喷头,两侧对喷70
米远,喷高10米,象征青岛改革开放势如破竹;12组高级组合音响,使喷泉随音乐节
奏同步起伏; 水池中央立一等边三角形玻璃塔,高36.5米,象征青岛一年365天不断
向前发展;三角形象征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喷泉两侧装有两个花钟,
与花坛结合,象征青岛改革开放争分夺秒,只争朝夕。广场实行封闭式管理,收费游
览。第三届青岛国际啤酒节亦在此作主会场。文登路北侧广场仍保留绿地,成为市民
和游客放风筝、乘凉、休闲娱乐场所。
第二海水浴场位于八大关疗养区太平湾内汇泉角东侧。初辟时曾称“山海关路海
水浴场”,与山海关路海滨公园相毗连,环境清幽,景色迷人。浴场坡缓、沙软、浪
小、水净,岸滩面积大。建国前,外国游客喜集浴于此。浴场西部海滩多鹅卵石,千
姿百态,吸引众多游人前来采拾。建国后,来青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元首等,都
曾在这里畅游。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青岛期间,曾多次来到第二海水浴场游泳。浴场
沙滩东部更衣区前排有一宽敞的凉棚,呈长方形,木栏木柱、瓦顶,为1957年中共中
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旧址。浴场采取封闭式管理,除夏季外,其它季节可自由出入。逢
“吉日”,该沙滩常汇集上百对新婚夫妇摄像拍片,成为浴场一大景观。
八大关风景疗养区位于市南区中部汇泉角海滨, 因初时有8条道路以中国重要关
隘命名而得名。现已有10条以“关”命名的道路。八大关地区开发于20年代,30年代
此处被定为“特别规定地”,专用以建筑别墅或私人庭院式建筑,规定建筑密度最大
不得超过50%, 保护绿地,限制层数,采用透空墙等,使这一区域迅速成为中外达官
显贵们的颐养避暑度假别墅区。 区内风景秀丽,绿树成荫,200余栋24个国家的建筑
风格的楼宇、别墅多能看到海景,互不相连,大多有花园庭院,被誉为“万国建筑博
物馆”。
建国后,人民政府对八大关进行全面规划与修缮,陆续兴建了一批疗养院,开辟
为疗养区和风景游览区。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外贵宾、知名人士来青,多在此疗养、
观光或下榻。199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将八大关建筑群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岛市民和游客将其评选为“青岛十大景观”之一。
花石楼位于八大关风景疗养区黄海路18号, 第二海水浴场岸边。建筑由圆形5层
与多角形4层楼构成, 欧洲古城堡式建筑风格,外墙由花岗岩石砌筑,塔楼顶部为雉
堞式女儿墙。建于临海岸岬角部位,地势突兀,三面临海,气势恢宏,已成为八大关
风景疗养区的标志性建筑物。游人多喜集聚于此拍照留影。
花石楼轶事颇吸引游客。其建筑年代原有说为德占时期,是德胶澳总督郊外狩猎
时下榻的行宫,又称“歇脚楼”。后有论其建于1930年前后,为一白俄人消夏避暑的
别墅。现从此说。关于蒋介石、宋美玲是否曾在此下榻也颇有争议。吸引不少建筑学
者、 史学家前来探究。“花石楼”庭院占地4.513亩,松柏参天,环境幽雅。陈毅元
帅曾下榻此楼,并写有著名长诗《初游青岛》。1984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将花石楼列
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湛山寺位于太平山东麓,中国近代兴建的最后一批佛教名刹之一。1931年夏,南
京国民政府交通部长叶恭绰(建国后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画院院长)和佛学家周叔迦
等来青岛避暑,见到道教盛行,佛寺罕见,决定募捐在青岛建造寺庙。工程自1934年
4月开工,1945年全部竣工,历经5期。
湛山寺坐北向南,是一座五进院落。依地势北高南低,拾阶而上,第一进为山门。
山门外台阶右侧有放生池,小桥石栏,风景颇秀。山门前一对石狮为明代遗物,正门
横匾“湛山寺”。第二进为天王殿,供奉弥勒菩萨。第三进为大雄宝殿,是全寺主殿,
供奉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第四进为三圣殿,门上有“海印遗
风”匾额,以此纪念明末高僧憨山大师。殿内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第五进为藏经楼。寺内佛像皆为杭州陆启塑造,多姿多态,栩栩如生。寺院东南侧山
丘上建有7级浮屠,名“药师琉璃光如来宝塔”,常称“药师塔”。
湛山寺三面依山,南眺大海,周围风光秀丽。夏季绿荫匝地,海风习习,秋季霜
叶如染,是赏秋佳地。著名作家郁达夫曾赞为“湛山一角夏如秋”。20~30年代,湛
山周围曾一度成为中外富绅咸集之避暑颐养区。山南曾辟有高尔夫球场,海边曾辟湛
山海水浴场(第四海水浴场)。30年代初湛山寺的开光、佛学会、佛教学校的开办及湛
山庙会的兴盛曾一度带动形成青岛的宗教旅游。“文化大革命”中,湛山寺遭严重破
坏,后修整对外开放,成为青岛宗教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1982年,青岛市
人民政府将湛山寺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公园位于太平山西南麓, 占地1000余亩。1901年德国人收买太平山造林,1
904年迁走会前村渔民, 辟建植物试验场,后曾称“森林公园”。常有野鹿等动物出
没, 欧美游客多至此游览。 1914年日本人占领青岛,在园内建起“忠魂碑”及通往
“忠魂碑”的游览路,路旁广种樱花树,定名“旭日公园”,并在园内增设动物笼舍。
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后,改称“第一公园”。翌年在园内建造人工湖、木曲桥和湖心
亭,取名“小西湖”,湖内种植荷花,成为夏季一景。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接收青岛,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以第一公园为接收纪念物,更名为“中山公园”。日本第二次统
治青岛时期,又改回“第一公园”名称。抗战胜利后,复名“中山公园”。当局还曾
将园内忠魂碑改名忠烈碑,以纪念七七事变及抗战阵亡的中国将士,但出于对日本侵
略者的愤恨,不久即将忠魂碑砸毁。
公园以植物品种繁多为特色,有360余种观赏树,计10万余株,其中美洲肥皂荚、
长柄栎,日本油榧、车轮梅、厚朴等在国内已是珍稀树种。园内有芍药园、月季园、
桂花园、玉兰园和兰圃等专类植物园,还有桃园、茶园和儿童乐园,所产水蜜桃和绿
茶在岛城久负盛名。公园西门小西湖和荷塘之间一个小池塘称“孙文莲”池。孙中山
先生曾送莲子给支持中国革命的日本友人田中隆,田中先生的后人将培植出的莲花送
给青岛,孙文莲在池内已生根开花。园内樱花树颇多,最早种植于德占时期,日占后
又广为栽种。春季樱花盛开时节,成为公园的一大景观。建国前曾有“春观樱、夏赏
荷、冬溜冰”之说。中山公园樱花会蜚声中外,“东园花海”30年代曾被列为青岛十
景之一。1992年,中山公园被青岛市民和游客评选为青岛十大景观之一。
观海山公园观海山位于市区南部,胶澳总督府旧址北,海拔66米,原称青石山。
德占青期间,曾在山上辟高尔夫球场,山南麓建总督府,故有“抛球山”、“总督府
丘”之称。日占青后,易名“八幡山”。1927年,胶澳商埠局在山上修建观海台,命
名为观海山。20~30年代,观海山已是登高观景之佳地。1984年,青岛市人民政府为
发展旅游,封山建起观海山公园。山头山坡植满雪松、黑松等花草树木,在观海台周
围新建扇贝亭、方柱长廊,开辟游山路。该园山小景雅,登台眺望,前海栈桥、小青
岛、薛家岛以及海上胜境尽收眼底。
观象山公园观象山原名水道山,位于市南区中部偏北,海拔79米。1905年德将气
象天测所迁至山上,始称“观象山”,又称“测候山”。是年,建成中国第一座地磁
观测屋。1912年在山顶建成“皇家青岛观象台”。1926年,青岛观象台作为中国唯一
的代表,参加第一届万国经度测量。是年在该山上确立青岛天文基准原点。1930年在
山顶建成中国第一座由国人自己建造的圆顶天文观测室。1932年引进中国第一架大型
天文望远镜。青岛观象台是远东三大观象台(上海、青岛、香港)之一,“穹台窥象”
为30年代青岛的著名景观。1933年,山顶辟建公园。1951年修建游览路,安设石桌石
凳,种植观赏树木。1954年建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作为中国的海拔起点。
1984年封山育林, 兴建观象山公园,园内设游艺室、天文气象科普长廊等。1987年8
月,在天文观测室北侧落成“万国经度测量纪念碑”,碑名系中国著名天文学家张钰
哲先生手书,为中国天文学界第一座大型纪念碑。是年前后,国际天文学会决定用原
青岛观象台天文磁力科科长高平子先生的名字命名月亮上的一座环形山,这是中国人
第一次获得此项殊荣。1988年公园建成开放。该园融天文科普知识与园林风光为一体。
信号山公园信号山位于市南区中部,海拔98米。德占青后,在山顶建信号旗台和
无线电台,为入港船舶传递信号,故市民常称“信号山”、“挂旗山”、“旗台山”,
德人称“华兹马克山” 。该山地处伏龙、龙山、龙华、龙口、龙江5条带有龙字的路
之间,故也有“五龙山”之称。德国占领青岛后,曾在山西坡石壁用中、德文刻建带
有鹰图案的占领纪念碑,称“迪特里希纪念碑”,欧美游客常至此观览。山南麓建有
德胶澳总督官邸。1914年日本占领青岛,将信号山改为“神尾山”,在德占领纪念碑
中央用日文加刻占领字样。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正式命名为信号山,拆除了纪念碑。
信号山地理位置优越,山势突立似圆锥,岩石嵯峨,林木繁茂。每逢端午,仕女多登
此山,采艾挹露,观海赏景。20~30年代,已是著名观景地。
信号山公园建于1984年, 园内设有花廊、观景台、露天茶座等。新建3座红色球
状建筑, 成为信号山的标志性建筑。居中为观景转楼,高20米,面积350平方米,设
旋转观景厅。观景转楼两侧的两座楼房,一是微波通讯楼,一是综合楼。
青岛山公园青岛山又称“京山” ,海拔128米,市区第二高峰。德占时期,称其
“俾士麦山”,在此处修建炮台。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后,改称“万年山”。中国收
回青岛后,正式定名“青岛山”。1984年,青岛山封山建公园,1987年建成对游人开
放。为登高观景佳地。
胶澳总督府旧址又称“提督府” ,位于市南区沂水路11号,始建于1904年,190
6年竣工,德国古典式建筑风格。建成后为德国胶澳总督办公之地,故名“总督府”。
该建筑坐北朝南, 平面为凹型中轴对称状,主体4层,高约20米,主入口处为扁圆大
圆券门廊,由宽大石阶联系城市道路。屋顶用红筒瓦覆盖,大坡度,围以铁栏杆,作
避雷及修饰。整个建筑外墙用花岗岩石砌成,依托地势,凝重威严。1914年,日占青
岛后,总督府改作日本驻青岛守备军司令部。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成为胶澳
商埠督办公署办公地, 1925年改为胶澳商埠局办公地;1929年4月成为接收青岛专员
公署,是年7月用作青岛特别市政府所在地。1938年1月,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总督
府成为日伪驻青岛最高统治机关,先后称“青岛特别市公署”、“青岛特别市政府”。
1945年日本投降,南京国民政府接收青岛,再次将总督府作为青岛市政府办公楼。青
岛解放后,总督府成为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楼。1984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市
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6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迎宾馆是胶澳总督楼旧址,又称“提督楼”,位于市南区龙山路26号,建于德占
青岛时期, 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楼高约30余米,为德胶
澳总督居住所建。德式建筑风格,花园式高级别墅。该楼建筑风格独特,气派豪华。
内部装潢、陈设华丽,护墙板雕刻精细,壁灯、吊灯造型各异,壁炉上镶嵌有各种玉
石,室内陈设德国钢琴、沙发、茶几、书橱等物,保存完好。设计上特别注重安全防
范,从外面任何角度都无法由窗射击到总督卧室内。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侵占青岛,
总督楼成为日本驻青岛守备军司令官邸。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成为胶澳商埠
督办官邸。 1925年,胶东护军使毕庶澄住进总督楼,1927年3月毕被张宗昌枪毙。此
后,总督楼改为接待重要宾客人之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青岛时期,1930年,青岛市
政府正式决定将总督楼改称“市长官舍”。1934年定名“迎宾馆”。1938年日本第二
次侵占青岛后,曾改作“国际俱乐部”。日本投降后仍改作“迎宾馆”。
青岛解放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陈云,越南国家主席胡志明,阿尔巴尼亚
国家领导人谢胡,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澳大利亚总理希尔等国内外贵宾曾
先后在此下榻。1957年曾在此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1984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将其
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主教堂又称圣弥爱尔教堂, 位于市南区浙江路北端高岗之上,1932年始建,1
934年建成。 青岛市最大的天主教堂,曾是中国唯一祝圣教堂。该建筑由德国建筑师
毕娄哈设计,哥特教堂型制,结构以钢筋混凝土与花岗石结合而成。建筑平面采用拉
丁十字形。正门面南,大门上方有一巨大玫瑰窗。建筑上方为耸立的双塔楼,塔顶尖
各竖4.5米高的巨大十字架,总高64.5米。塔上部悬4口大钟,走廊皆衬以彩色玻
璃窗,十分美观。堂内大厅可容千余人,教堂后方设两个大祭台,左右下方对称小祭
台,配以穹顶圣像壁画,更显庄严神圣。据载,该教堂原拟建成高达百米,有园亭和
望台,外形高大壮丽的东方一流大教堂,后因经费不足,乃成现状。“文化大革命”
期间,教堂局部建筑曾遭损害,一度关闭。1980年青岛市政府投资修复。1982年复活
节之际重新开放。 1984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6
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督教堂位于市南区江苏路15号,始建于1908年,1910年竣工,原为旅青德国信
教徒作礼拜之用,故称“德国礼拜堂”。因教堂顶部有报时钟楼,俗称“钟表楼”。
德国古堡式建筑, 砖石结构,为德占时期建筑精品之一。据载由德国建筑师Curt.Ro
thkegl设计,在公开征集中中选。建筑主体由教堂礼拜堂和钟楼两部分组成,礼拜堂
面积400多平方米, 分两层,大厅高11米,厅前方正中设祭台,祭台上方为彩色玻璃
拼成的大幅耶酥画像。教堂窗户均为彩色玻璃拼成的教会历史故事画面。钟楼呈方形,
总高36.47米, 上部装有时钟,内有宏钟,塔顶呈绿色头盔状,颇为美观。教堂正门
向南,前置广场。该建筑设计中选时,曾被方案评委会赞誉“设计达到了油画般的效
果”。
基督教堂原属德国基督教信义会(亦称路德会)柏林教会主持,1914年日占青后自
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转入在青的美国教会,成为在青所有外国信徒作礼拜用的
“国际礼拜堂”。建国后,在此设立青岛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文化大革命”时期教堂关闭,1980年11月恢复礼拜。1984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将其列
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6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
康有为故居位于福山支路5号, 原为德国总督初来青岛时的最早宅第,1923年康
有为来青岛时购得此宅。因清末代皇帝溥仪曾赠康有为堂名“天游堂”,故康将此宅
取名“天游园” 。康有为每年来青岛都在此住一个时期,直至1927年在青病逝。198
5年1月25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将康有为故居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康有
为逝世60周年之际修葺开放,1992年进行了整修,扩大两个展室。康有为故居的陈列
分两部分,一是介绍康有为生平与戊戌变法,由历史照片、文献和实物组成,同时展
出国内外著名专家研究康有为的专著和文章;二是以故居复原陈列为布局的3个展室,
分别展出康有为的遗物和随葬品,介绍康有为在青岛的生活、逝世和安葬、迁葬情况。
青岛市博物馆位于鱼山路37号,属地方历史博物馆。占地24亩,总面积为3600平
方米,陈列面积1800平方米。博物馆原是“青岛红字会”所在地,其会址建筑融合了
不同的建筑风格,从而形成独特的综合性建筑群。黄瓦红墙之内有三进院落。
第一进院落为罗马式建筑。塔楼造型典雅,圆形廊柱,回廊精巧,半圆形穹顶、
小天使雕塑,营造出特有的庄严神圣。第二进院落为民族建筑形式。前有山门,内有
大殿。山门三门并立,中门宏大。门上书有“沟通五教共驾慈航,渡化君伦同登道岸”
的楹联。山门殿现已辟为书画陈列室。庭院内露天陈列许多珍贵文物,其中两座石碑
分列两侧, 一为半圆形螭纹造像碑首,顶部雕有4条矫健的蟠螭,造型极为生动。另
一座为长方形半圆首“龙泉寺记”石碑,日久年深,字迹已无法辨认。
山门后为坐落在台基上的九楹大殿。殿宇高大宏伟,重檐斗拱,顶覆黄色琉璃瓦,
是青岛仿曲阜孔庙大成殿规模最大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两侧配殿红墙绿瓦,与大殿一
起辟为展厅。庭院内松柏苍翠,中心建有八角牡丹亭。亭内安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赴南
极考察全体官兵赠送青岛人民的南极石。 此石于1985年2月20日取自南极纳尔逊岛,
刻于太平洋赤道。第三进院落建筑,高耸的塔楼带有明显的阿拉伯式建筑风格。建国
后, 该建筑群被辟为青岛市博物馆。现馆藏文物5万余件,以明清书画居多。古代陶
瓷、玉器、印章、历代货币、善本书也颇丰。建馆以来,先后举办大小型展览数百次,
接待观众210万人次。
海云庵位于四方区海云街1号, 又名大士庵,始建于明朝。据传,建庙前该处曾
是大鹤鸟群居栖息的地方,定名“海云庵”有“海为龙天地,云是鹤家乡”之意。庙
前的街亦称为“海云街” 。庙宇原由3个大殿、钟鼓楼、山门等建筑组成,庙内建有
观音菩萨、老子、关羽、鲁班等12尊塑像。1924年至1926年,海云庵曾由民间两次化
缘翻修。 1982年12月,海云庵及院内银杏树被列为市级重点保护文物。1990年至199
1年,四方区政府筹资120万元人民币,对海云庵进行修葺,基本保留了历史原貌。现
占地8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余平方米,由三个大殿、东西厢房、鼓楼、山门组成。
外观特色为明代庙宇建筑,庙内有三块碑刻,一为四方区政府所立,余为历史所留。
每年农历正月十六为海云庵庙会,也是著名的海云庵糖球会。
康有为墓位于浮山之阳,大麦岛村北山。康有为去世后,曾由新昌吕振文撰书墓
志铭,安葬于崂山区枣儿山(亦称象耳山),“文化大革命”中遭严重破坏。1984年,
山东省人民政府征得康有为家属同意,在青岛前海浮山之阳重建康有为墓。1985年该
墓建成, 占地1.5亩,花岗石围墙,由康有为门生刘海粟撰书“南海康公墓志铭”,
立碑于墓前。1985年10月27日,在新墓地举行了康有为迁葬和墓碑揭墓仪式,全国政
协、 省、市有关领导及康有为亲属100余人参加,康之亲属亲手将其遗骨安放于新墓
穴内。1992年6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石老人位于青岛市区东部,三面环山,一面向海。该处距
海岸十几米处有一巨礁伫立,形似一位老人,故名为“石老人”。据专家考证,这里
原是一处海岬,由于千万年海涛的冲击而被穿透,形成岬洞。后来顶部石梁塌落,便
与陆地脱离,形成了今天的石老人形状,在地质学上称为海蚀柱现象。石老人有一个
动人的传说,在很久以前,这里住着父女两人,以打渔为生。一天老爹病了,女儿一
人驾舟下海,被龙王碰见,龙王见姑娘年轻美貌,便派虾兵蟹将将姑娘抢到龙宫。老
爹思念女儿,在此处日夜眺望大海,期盼女儿平安归来,可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女儿始终没回来,老爹渐渐化为一块礁石,伫立在海边。
1985年, 市政府规划石老人为旅游开发区,面积为4.4平方公里。1992年,经国
务院批准,成为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度假区规划陆地面积10.8平方公里,东起中
韩镇石老人村东部边界,西至南京路与东海路交界处,北起金家岭南坡,南至海滨,
划分为综合服务区、别墅区、海洋公园及海上游乐区、啤酒文化城、高尔夫球场、休
闲健身区等功能小区。根据总体规划,度假区将兴建青岛最大的海水浴场、五星级大
酒店、高尔夫球场、海洋公园、国际啤酒城以及各具特色的高级写字楼、公寓及别墅,
将建成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大型旅游度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