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82&rec=1&run=13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中北段,地处黄河下游。自北而南依次与河北、河南、
安徽、江苏4省接壤,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人口8642.3万。截至1993年底,全
省辖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莱芜
12个地级市, 德州、滨州、临沂、菏泽、聊城5个地区,31个县级市,37个市辖区,
67个县(30个市辖县)。
山东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既有雄伟壮阔的山海湖泊,又有景色绮丽、曲折绵
延的海岸港湾;既有一望无际的平原沃野,又有连绵起伏的低丘旷谷。五岳之首的泰
山、 青岛崂山和胶东半岛海滨3个风景区为全国风景名胜区,其中泰山被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云门山、五莲山、沂山、峄山、微山湖、水
泊梁山、 博山溶洞等7个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临朐山旺化石、长岛和黄河三角
洲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另有国家森林公园22处,省级森林公园24处。
山东人文旅游资源丰厚绚丽。山东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自古以来就是
全国的文化发达地区。历代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广大劳动
人民在生产、生活、文化、科学和政治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在山东各
地留下了数量众多、价值极高的历史遗存和名胜古迹,成为十分宝贵的旅游资源。据
1993年统计, 全省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97处,市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31处; 有济南、青岛、曲阜、聊城、临淄、邹城6座全国历史文
化名城,其中孔子诞生地曲阜,被誉为“东方圣城”,孔府、孔庙、孔林被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具有悠久历史的山东工艺品、土特产品,中国
“四大菜系”之一的鲁菜,地方戏曲、武术、杂技以及传统的节庆活动等,都是有着
鲜明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的特殊旅游资源。
由于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山东自古就是全国旅游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山
东也是历代旅行家旅游的目的地。相传远古时有72代君王曾到泰山行封禅之礼,秦始
皇3次到山东巡游, 汉武帝先后8次到泰山,6次封禅。汉光武帝、唐高宗与武则天、
唐玄宗、宋真宗等都曾来山东巡游和到泰山行封禅礼。清高宗弘历(乾隆)曾先后11次
到泰山巡游祭祀。春秋末期,孔子周游列国,可称得上是有文献记载的山东人外出远
距离旅游的先驱。山东自古经济发达,春秋时齐国商人云游四海经商,可谓是山东人
进行商务旅行活动的鼻祖。
山东灿烂的文化为历代文化名人所景仰,曾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来山东漫游, 并
留下大量的诗文、墨宝。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曾漫游齐鲁大地,为写《史记》
搜集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三国魏文学家曹植曾到泰山,写有《驱车篇》、《飞龙
篇》等诗。北魏著名水文地理学家郦道元少时旅居山东,成年后遍游山东全省,所著
《水经注》,既是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也是一部旅游文学名著。唐代著名诗人李白
和杜甫曾多次漫游山东,所写咏泰山诗句成为千古绝唱。此外,北宋文学家曾巩、苏
轼、苏辙,金代文学家王若虚、元好问,元代文学家赵孟 、张养浩,明代地理学家、
旅行家徐霞客,清代思想家顾炎武、小说家刘鹗等,在漫游齐鲁大地之后都留有许多
脍炙人口的作品。
山东的陆海交通发展较早,隋唐时期已很发达。当时海上有南北两条线路,北方
一条即由“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交通的发展为旅行游览活动提供了物质条件。
唐代,日本曾十三次派出“遣唐使”,首次就是在胶东登陆的;永徽四年(653年) ,
日本120名留学生由莱州乘船取道新罗回国;开成五年(840年),日本和尚圆仁在山东
文登参加正月十五的讲经。宋代,高丽王朝文宗的儿子义夫(原名王煦)来中国求法,
在山东密州板桥登陆。元代,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和另一位欧洲旅行家鄂多
立克都曾来山东游历考察。元明时,先后还有日本名僧邵元、高丽名僧满空等来山东,
任济南长清灵岩寺、普照寺住持。
近代,随着交通等条件的改善,旅游活动较之古代有所发展,但由于中国社会半
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使山东的旅游活动带有浓厚的殖民地色彩。其突出特点,一是
旅游交通设施为外国人所修建。1840年,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清
同治元年(1862年),烟台正式开埠,英、美、日、德等国侵入山东,成立轮船公司,
修筑铁路、 公路, 经营客货运输,并依据不平等条约进行垄断经营。光绪二十二年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迫使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攫取了在山东修建
铁路的特权,于1899年正式动工修建胶济铁路;同时德国人还修建了青岛市郊台东镇
至柳树台公路,运进汽车,开设车行,经营台柳旅客运输。1904年,随着胶济铁路的
通车和济南的开埠,大批外国人进入山东,开矿,办厂,开洋行经商。据1926年统计,
居住在青岛的侨民达14178人, 居住在济南的侨民1778人。二是外国人修建旅游接待
设施,开办旅游接待业务。随着西方势力的进入,外国人开始在沿海各地修建旅游休
闲设施。1865年,外国公会(即芝罘俱乐部)在烟台建成,这是为外国人提供娱乐的场
所;德国人在青岛修建了墨克兰堡疗养院、青岛亨利王子饭店、斯脱兰饭店、海岸旅
馆(亦称德国大饭店),在济南修建了铁道旅馆、斯坦饭店等。三是外国人修建各种娱
乐设施。1908年,英国人艾克福在青岛修建了浮山高尔夫球场,1922年建立了游艇俱
乐部,在太平角一带开辟了渔猎场。为扩大影响,招徕游客,德国人在济南、青岛举
办旅客招待会,编纂《青岛指南》,举行跑马、乘马射击、登山、游泳、舞会等各种
形式的娱乐活动。据青岛市社会局1932年的统计,外国人在青岛开设的舞厅、影剧院、
俱乐部等娱乐场所24家,咖啡馆、茶园、酒店等55家。这一时期经营旅游业务的机构
大多被外国人所垄断。
为了打破这种垄断,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于1923年在上海成立了旅行部。1927年,
旅行部与银行分立,成立中国旅行社,这是中国近代史上首家旅行社。该社在济南、
青岛设立了分支机构,下属有青岛、潍县招待所,主要业务是为旅华客人提供旅行服
务、组织出国旅游及办理留学生出国手续等。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其营业规模及影
响都极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0年代初,为适应中国与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交往和
经济建设需要,山东省及济南、青岛、烟台、淄博、泰安等地先后成立了交际处,成
为山东省最早的官方旅游管理接待机构。自1956年开始,济南、青岛、泰安、曲阜先
后设立了中国国际旅行社和中国华侨旅行服务总社的分支机构,开始开展国际旅游业
务。这一时期旅游机构的突出特点是,仅接待国际客人,不开展国内旅游业务,客人
的构成主要是来自苏联、朝鲜、越南、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
代表团,还有少数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以及其他各国的新闻记者、友好人士等。旅游
工作属于民间友好往来的范畴,也是对外交往的重要渠道。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
始以后,全省政治形势动荡,各地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省、市
交际处和旅行社分支机构被撤销,国际旅游业务停滞。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
的合法地位,同世界各国的交往开始增多,西方国家的旅游者及外籍华人、华侨、港
澳台同胞来山东旅游探亲人数逐年增加。同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召开,根据会议精
神,省和济南、青岛、泰安、曲阜等地从事国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先后恢复和建立,
接待海外旅游者的工作开始恢复。1976年,全省接待海外旅游者4500人次,1977年增
加到5400多人次。在这一时期,“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到破坏的名胜古迹也逐步得到
修复。
1978年以前,旅游服务是外事接待的一部分,没有成本核算,也不讲经济效益,
旅游接待是为政治服务的,因此,这一时期的旅游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旅游业。
1978年,国家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为旅游事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同年,山东省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成立,开始着手调查旅游资源,对全省旅游工作进
行行业管理,并制定了1980年至1985年旅游业发展计划。这一时期是山东旅游业奠定
现代旅游业基础的重要时期。1981年10月,山东旅游业首次派团赴日本旅游考察;年
底,山东省旅游业接待了第一个自联的境外旅游团,为此,山东省旅行游览事业管理
局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1982年,山东旅游业首次编制旅游图文宣传品德文版《山
东旅游导游图》 。为改善泰山旅游交通状况,1983年8月,泰山索道投入运营,这是
中国兴建的第一条高山大型往复式客运索道,为中外游客游览泰山提供了良好条件。
同年10月,山东省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首次召开国际旅游工作会议,并邀请国内外旅
游企业及新闻部门到山东考察。在这一时期,山东旅游业利用外资开始起步,投资方
向主要为旅游宾馆。1984年,山东省旅游局与潍坊市政府外事办公室主办了首届潍坊
国际风筝会,并推出了“孔子诞辰故里游”,游船旅游、民俗旅游、书法旅游等专项
旅游产品也相继问世, 自此山东旅游产品开始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6月,中国旅行
社总社委托山东省中国旅行社为港澳探亲旅游代理社,山东省中国公民海(境)外游开
始起步。 1985年1月,国家将旅游外联权下放到山东,标志着山东旅游业开始走向市
场; 5月,经省政府批准,山东省旅游局单设,为山东省政府直属的正厅级机构;同
月,山东旅游业派代表团赴法国参加旅游展览,这是山东旅游业首次向海外展示山东
旅游产品。在这一时期,旅游餐饮业开始起步,青岛汇泉王朝大酒店、烟台芝罘宾馆、
泰安泰山宾馆、济南齐鲁宾馆、舜耕山庄、曲阜阙里宾舍等相继开业,并开展了“学
建国”(学习北京建国饭店)活动,以提高旅游饭店服务质量。国内旅游业在这一时期
开始呈上升趋势。淄博市樵岭前村利用自然优势,开发建设旅游风景区取得成功,受
到国家旅游局领导肯定。青岛、泰安以及蓬莱、曲阜、长岛、牟平、沂源、益都等地
成为国内旅游的热点。旅游旺季时的旅游热点地区开始出现拥挤现象。至1985年底,
济南、青岛、烟台、潍坊、泰安、东营(胜利油田)、日照等市地成立了旅游局,蓬莱、
长岛、曲阜、益都、临朐等县也成立了旅游局;全省各类旅行社已达53家,其中一类
旅行社1家, 二类旅行社21家,三类旅行社31家。旅游服务公司、旅游汽车公司等旅
游企业也开始投入运营。 1985年,全省接待海外旅游者5.3万人次,旅游创汇1841万
元外汇人民币,分别比1978年增长8.5倍和18倍。其中,接待日本游客为1.19万人次,
位于山东客源的第1位。接待国内旅游者1300万人次,经济收入达2.9亿元人民币。
1986年,国家把旅游业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这是旅游业发展史上
新的里程碑。根据国家发展旅游业的计划,山东省旅游局制定了“七五”和“八五”
旅游业发展计划。 1986年至1988年,即“七五”前3年,是山东旅游业发展较快的时
期。在这一时期,全社会对旅游业的认识发生了变化,旅游业发展开始得到各地和有
关部门以及全社会的重视。在旅游基础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上,山东旅游业贯彻
“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使全省出现了旅游开发建设的热
潮。 在这一时期,国家对旅游景区景点的投入仍然采取计划经济的模式。1978年至
1985年, 国家对山东旅游建设项目投资 (包括拨款及拨改贷) 4349万元, 1986年至
1988年3年国家共投入6050万元。 泰山景区、曲阜“三孔”、蓬莱阁、济南大明湖、
千佛山等著名景区景点整修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山东旅游业确定了建设“两区一
线”的发展格局,即以济南、泰安、曲阜、邹县为主体的“山水圣人”旅游区,青岛、
烟台、威海连成一片的海滨旅游区,以潍坊、淄博为一线的千里民俗旅游线。山东旅
游业继续在海外举办或参加各种旅游展览,主要国家有美国、澳大利亚、法国、联邦
德国、 新加坡、日本以及香港地区。1987年9月,山东旅游业在新加坡举办了“中国
山东省--孔子家乡旅游展览会”,这是山东旅游业首次在海外单独举办大型旅游展览,
取得极大的成功。1988年5月,青岛至香港直航旅游包机通航;同年9月,山东旅游业
在香港设立了第一家驻境外旅游促销机构,大大提高了山东旅游业的宣传促销力度。
这一时期也是旅游业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的时期,为提高竞争能力,旅游教育
开始起步发展。1986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山东省旅游学校,为山东第一所
旅游中专学校。1988年,青岛大学设立旅游系,为山东第一所设旅游高等教育的院校;
旅游在职培训也在这一时期开展起来。 至1988年底,全省9个对外开放城市,均成立
了旅游管理机构; 9个开放城市设有经营国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24家,经营国内旅游
业务的旅行社47家,有翻译导游人员256名。全省新建和改建的涉外旅游饭店达49家,
总床位15147张,其中旅游系统所属14家,床位3450张,拥有各种旅游车辆726辆,初
步形成山东旅游业的对外联系和接待体系。1988年,全省接待海外旅游者达13.8万人
次,是1978年的15倍,10年间年均递增22.65%;旅游创汇1.04亿元外汇人民币,
是1979年的100倍,年均递增62.07%。全省接待国内旅游者2269万人次,旅游经济收
入达7.4亿元人民币。
1989年,由于受“六四”政治风波的影响,旅游业遭受严重挫折,国际旅游业务
下降幅度达49.8%,山东旅游业在连续10年大幅度上升后出现了全面滑坡。为重振山
东旅游业,山东旅游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应变措施,利用多种渠道和形式与国外客户联
系,广泛宣传,澄清事实真相,消除客商疑虑;邀请世界主要客源国旅行商、记者来
山东考察采访,并派出推销团组赴外开展促销活动;利用孔子诞辰2540周年之际,举
办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孔子家乡国际旅游艺术节等大型活动,促进全省旅游宣
传活动的开展。同年,韩国、台湾地区全面放开出国出岛旅游,韩国、台湾赴山东旅
游人数大幅度增长。 1990年9月,威海至韩国仁川客货班轮通航,为新中国成立以来
第一条直通韩国的海上航线。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出
现了竞相削价竞争的现象,对此,国家及省旅游管理部门采取相应措施,规范市场,
对回扣、小费等现象严格管理。山东旅游业的一系列活动树立了山东旅游的良好形象,
遏制了全省旅游滑坡趋势,促进了客源回升。1990年底,全省接待海外旅游者的人数
和创汇额均恢复到1988年的水平。
进入90年代,山东省旅游业开始实施“八五”发展计划。1991年至1993年3年间,
是山东旅游业从低谷中恢复的时期。 1991年9月17日,济南至香港旅游包机通航,27
日,由国家旅游局和山东省政府举办的中国’91世界旅游日庆祝活动在济南举行,
极大地提高了山东旅游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的声誉。 同年, 全省接待海外旅游者
171953人次,创汇27110万元外汇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37.93%和35.4%,创历史
最好水平。1992年,山东省与韩国庆尚南道建立友好省道关系,山东旅游业首次派团
赴韩国参展;韩国客源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山东旅游业第一客源国。同年,经国务院
批准,山东首家旅游度假区--青岛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成立,标志着山东度假区旅
游产品开始起步。1993年12月,山东第一条高速公路--济(南)青(岛)高速公路竣工通
车, 公路全长318公里,成为山东旅游业的“黄金通道”。1992年、1993年,根据国
家旅游局的统一部署,山东省旅游业先后组织了’92中国(山东)友好观光年、’93中
国(山东) 山水风光游主题年活动,并取得成功。两年间,山东旅游业先后派出149批
推销团组分赴欧、亚、美等25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宣传促销,参加了18个大型国际旅游
交易会和展览会,向海外发送各类宣传品近百万份,邀请和接待来山东采访报道的海
内外记者达2000余人次。国家、省继续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包括景区景点、旅游饭
店建设共计5620万元。90年代初,国家开展了振兴鲁菜活动,山东旅游业积极投入,
对重振鲁菜、发展旅游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各种技能比赛也在全省旅游行
业中展开。1993年,全省接待海外游客达28.4万人次,旅游创汇7739万美元;接待国
内游客3370万人次,旅游收入15.2亿元人民币。
从1978年至1993年,经过15年的努力,山东旅游业自身的整体实力、综合接待能
力和市场开拓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为今后旅游业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概括山东省旅游业15年的发展历程,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为国家建设创造了可观的外汇和旅游收入。 据统计,从1979年至1993年的
15年间, 全省累计接待海外游客152万人次, 创汇3.5亿美元, 年平均增长率分别
为19.6%和47.8%;接待国内游客2.3亿人次,经济收入达75.8亿元人民币。
二是对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乃至对外开放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旅游业是中
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后最早与国际市场直接相联系的部门之一。旅游业的发展,不仅
引进了国外服务业先进的管理经验,而且改善了投资环境,对于提高全社会服务质量
水平,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外资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在改革开放之初
尤为明显。
三是全社会对旅游和旅游业的认识发生了重大转变。旅游业起步之初一直困扰人
们的旅游业是吃、喝、玩、乐,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观念,在80年代中期以后逐步
得到改变。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对促进对外开放、优化投资环境以及对其他
产业的带动作用逐渐显示出来。特别是在1986年,国家把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后,旅游业作为一个产业的地位已初步确立起来。
四是旅游管理体系日臻完善。1978年以前,山东省没有独立的旅游管理机构,旅
游工作长期与外事等工作在一起。至1993年底,省和17个市、地全部建立了旅游管理
机构,全省有43个县(市、区)设置了旅游局,并结合本地实际相继制定出台了一批地
方性旅游管理规定和办法,还成立了旅游投诉中心等监督机构,开始走上法制化管理
轨道。
五是旅游业整体实力得以发展壮大。旅游业发展之初,山东省只有几家旅行社、
旅游饭店,并且是事业性质,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企业。截至1993年底,全省
旅游涉外宾馆、饭店已达76家(其中星级32家),床位18972张,比1978年分别增长5倍
和30多倍;旅游汽车公司(队)15家,车辆1600辆,旅游车辆比1978年增长13倍;各类
旅行社达163家(其中一、二类旅行社25家),比1978年增加了140余家;全省主要景区
景点达360余处;全省旅游系统从业人员达25747人,比1978年增长近10倍。旅游企业
正逐步走向市场,并开始成为市场的主体。
六是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由于对旅游业认识的提高,全社会初步形成了办
旅游的热潮,利用外资工作开始起步。1993年全省旅游行业利用外资共计1.94亿美元,
利用外资项目55个,兴建合资、独资旅游涉外饭店、餐馆36家。外资投资领域开始涉
足于旅游景点、大型旅游娱乐设施等建设项目,青岛石老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曲阜
六艺城、泰山后石坞和桃花源索道、潍坊富华游乐园、富华大酒店等一大批旅游建设
项目,均系合资兴建,对于缓解全省旅游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起到了积极作用。
七是已拥有具有鲜明地方特点和特色的旅游拳头产品。自1984年创办孔子诞辰故
里游起,山东旅游业已有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潍坊国际风筝会、泰山国际登山节、
青岛国际啤酒节、淄博陶瓷琉璃艺术节、荣成国际渔民节、菏泽牡丹花会等30个大型
旅游项目,修学旅游、民俗旅游、汽车旅游、自行车旅游、书法旅游、烹饪旅游等专
项旅游活动30多个,推出旅游重点线路近百条。其中许多在国内外旅游市场是独有的
精品,并成为知名品牌,享有很高的声誉。
八是已建立了比较稳定的旅游市场促销体系。山东旅游业经历了从行政外事接待
型到企业经营型的转变,在转变过程中逐步建立了自己的旅游市场促销体系。山东旅
游业先后在香港、美国、加拿大设立了常设机构,每年对日本、韩国重点客源市场进
行促销活动,使这两个国家的客源占全省接待外国游客的60%以上。截至1993年,山
东旅游业同海外160多家旅行社建立了业务关系。 美国、新加坡、德国、加拿大、英
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奥地利和港澳台地区,已成为山东的主要客源地。国
内旅游市场在稳步发展, 呈现国际旅游与国内旅游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至
1993年, 山东旅游业与兄弟省市200余家旅行社建立了业务关系,经营的旅游线路遍
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
九是旅游交通有了长足发展。1993年末,山东省境内国家铁路营运里程和正线延
展里程,分别为2047.8公里和3041.9公里,年旅客发送量为3336万人。公路通车里程
达4.6万公里,营业性客车达到24794辆,年客运量1.96亿人次。海港、空港建设
以及海上、航空客运事业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1993年,全省地方水路交通运输客运
量达600万人次;山东飞往全国各地的航线有52条,每周176个班次,全年完成旅客吞
吐量133.6万人次。
十是旅游教育稳步发展。旅游业发展之初,干部职工来自各行各业,基本上没有
接受旅游专业教育。自80年代中期至1993年底,全省逐步建立了在职培训、职业教育
和院校教育等旅游教育体系, 6所大专院校建立了旅游系,16所旅游中等专业学校、
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和旅游职业高中、技术学校,为旅游事业培养专门人才。省旅
游局建立了旅游培训中心, 市地旅游部门常年坚持举办各种类型的岗位培训班,仅
1993年就举办了各类管理干部和技术专职人员培训班40余个,有2000多人参加了培训。
据统计,截至1993年底,全省旅游业职工具有中专或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约占到总
人数的79%。
山东旅游业经过15年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
的不断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旅游设施和旅游条件的不断改善,山东旅游业的发
展潜力是巨大的。山东,凭借其沿海的地理优势,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通过进一步
贯彻国家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方针政策,深化改革,发扬山东人民热情好客的传统
美德和服务精神,山东旅游业必将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